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正 田宝庚 +3 位作者 陈婉华 王子阳 袁伟 刘世平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探寻稻麦两熟区高产优质高效的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组合,从2001年开始,在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进行田间连续定位试验。设置稻麦双季免耕与秸秆还田(NTS)、麦季免耕与秸秆减量还田(RNT)、稻季免耕与秸秆减量还田(RCT)、稻麦双季翻耕与... 为探寻稻麦两熟区高产优质高效的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组合,从2001年开始,在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进行田间连续定位试验。设置稻麦双季免耕与秸秆还田(NTS)、麦季免耕与秸秆减量还田(RNT)、稻季免耕与秸秆减量还田(RCT)、稻麦双季翻耕与秸秆还田(CTS)、稻麦双季少耕与秸秆减量还田(MTS)以及稻麦双季翻耕无秸秆还田(CT,对照)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组合下2009-2018年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其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显著提高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其中MTS处理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9.64%和19.76%,具有明显的养分积累效果;但连续免耕不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RNT和RCT处理小麦产量较高,分别比NTS处理增加了16.33%和10.34%;同时RNT处理小麦的加工品质及面条质量也有提高趋势。因此,麦季免耕与秸秆还田结合的耕作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弱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可作为该地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小麦优先选择的耕作技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小麦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中国沿海台风的统计特征及台风浪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
作者 贾晓 路川藤 +1 位作者 卢坚 周正 《水道港口》 2010年第5期433-436,共4页
文章统计了自1945年以来北太平洋地区相关预报中心的数据,采用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卫星数据,对影响中国沿海的台风的路径、气压等特征做了统计分析,得到了登陆台风的9种典型路径以及最低气压的空... 文章统计了自1945年以来北太平洋地区相关预报中心的数据,采用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卫星数据,对影响中国沿海的台风的路径、气压等特征做了统计分析,得到了登陆台风的9种典型路径以及最低气压的空间分布。其次采用第三代海浪数学模型SWAN(Simulating Wave Nearshore)模拟了东海特征路径上的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典型路径 海浪数值模拟 SWAN模型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子阳 陈婉华 +2 位作者 袁伟 周正 刘世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0,29,共5页
通过稻麦两熟制下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秸秆还田及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翻耕+秸秆不还田"(对照,CT)相比,"免耕+秸秆还田"处理(MTS)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CTS)改善了抽... 通过稻麦两熟制下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秸秆还田及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翻耕+秸秆不还田"(对照,CT)相比,"免耕+秸秆还田"处理(MTS)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CTS)改善了抽穗期水稻上3叶的氮素水平,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2年试验水稻产量CTS处理比CT处理增加6.9%~14.8%。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MTS和CTS处理的有效穗数都显著提高,实粒数也有所增加;从稻米品质来看,MTS和CT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品质。但"连续免耕+秸秆还田"处理(NTS)降低了水稻产量,产量比对照(CT)低10.9%~11.8%;与对照(CT)相比,NTS处理的每穗实粒数显著下降,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双季稻地区不同类型水稻秸秆与还田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子阳 陈婉华 +3 位作者 袁伟 马贤超 周正 刘世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为探讨双季稻地区还田秸秆的腐解进程,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秸秆不同埋深(0、10 cm)对还田秸秆的腐解和氮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早稻90 d、晚稻120 d的腐解,早稻和晚稻的平均腐解率分别为64%和72%。秸秆在还田的前15 d... 为探讨双季稻地区还田秸秆的腐解进程,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秸秆不同埋深(0、10 cm)对还田秸秆的腐解和氮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早稻90 d、晚稻120 d的腐解,早稻和晚稻的平均腐解率分别为64%和72%。秸秆在还田的前15 d腐解速度较快,在秸秆还田后的30~90(120)d秸秆腐解速度放缓。秸秆腐解率晚稻季高于早稻季,常规籼稻高于杂交籼稻,杂交籼稻高于杂交粳稻,表层秸秆腐解速率略快于下层秸秆。在当季水稻生育期结束时,还田秸秆的氮释放率为60%~70%,秸秆碳释放率达70%~80%,不同埋深对秸秆碳氮释放率影响不显著,表层碳释放略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秸秆还田 腐解 碳氮释放
下载PDF
双季稻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袁伟 陈婉华 +2 位作者 王子阳 周正 刘世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目的】研究双季稻稻作区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施肥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指导当地农户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该成果。【方法】2018—2019年在江西进行了2年试验,均设置6... 【目的】研究双季稻稻作区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施肥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指导当地农户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该成果。【方法】2018—2019年在江西进行了2年试验,均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JN100、JN50、JN30、JN10、JN0和CK。供试早稻品种为潭两优39,每667 m^(2)氮肥施用量(纯N)分别为0,6,8.4,10.8,12 kg,以秸秆不还田10.8 kg施N量作为对照;晚稻品种为甬优538,每667 m^(2)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9,14.4,16.2,18 kg,以秸秆不还田16.2 kg施N量作为对照。氮肥施肥比例为m(基肥)∶m(分蘖肥)∶m(穗肥)=5∶2∶3,磷、钾肥每667 m^(2)施用量早稻分别为6 kg(P2O5)和6 kg(K2O),晚稻分别为9 kg(P2O5)和9 kg(K2O),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比例为6∶4,基肥深施,秸秆还田,耕作方式为耕翻,其他农艺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早稻和晚稻的穗数均有所上升,早稻千粒质量略有下降,而晚稻千粒质量的变化不明显,以JN30为最高;与对照CK相比,秸秆还田减氮10%对水稻产量构成无明显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施10%的氮肥,对早稻产量影响不明显;晚稻对于秸秆还田替代部分氮肥的反应比早稻敏感,秸秆还田减施10%的氮肥比对照增产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早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晚稻则呈上升趋势。早稻和晚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等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秸秆还田处理下,早稻与晚稻的稻米品质变化趋于一致,均表现为: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有所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等指标略有上升。【结论】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可综合提高水稻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减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基于改进缓坡方程的波浪传播数值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红川 周正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3,共9页
用变分原理导出考虑底坡一阶导数平方项和二阶曲率项影响的缓坡方程,对传统缓坡方程作了改进,提高波浪在海底地形变化剧烈、水深较浅时数值模拟精度。数值计算与已有实验室试验资料比较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有剧烈变化的海底地形... 用变分原理导出考虑底坡一阶导数平方项和二阶曲率项影响的缓坡方程,对传统缓坡方程作了改进,提高波浪在海底地形变化剧烈、水深较浅时数值模拟精度。数值计算与已有实验室试验资料比较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有剧烈变化的海底地形的波浪传播,比传统缓坡方程模型计算结果在精度上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原理 缓坡方程 数值计算 波浪传播
下载PDF
Boussinesq方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锦 周正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8,共8页
从Boussinesq方程的导出出发,总结了方程的特点,对方程的频散性和非线性、考虑复杂地形、波浪破碎、与水流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改进工作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对方程的求解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对本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 从Boussinesq方程的导出出发,总结了方程的特点,对方程的频散性和非线性、考虑复杂地形、波浪破碎、与水流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改进工作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对方程的求解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对本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SSINESQ方程 非线性 色散性 波流相互作用 波浪破碎
下载PDF
双季稻秸秆还田下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袁伟 王子阳 +3 位作者 马贤超 周正 陈婉华 刘世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88,共6页
探明秸秆还田和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稻作区秸秆还田和钾肥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2018~2019年在江西进行了2年试验,早稻和晚稻均按不同施钾量设6个处理。秸秆还田结合减施钾肥,对植株的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减施钾... 探明秸秆还田和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稻作区秸秆还田和钾肥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2018~2019年在江西进行了2年试验,早稻和晚稻均按不同施钾量设6个处理。秸秆还田结合减施钾肥,对植株的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减施钾肥,水稻穗数、粒数略有下降,在生产上减少10%到30%的施钾量,对水稻实际产量无明显影响。减施钾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秸秆和籽粒中全氮、全钾的含量,而对全磷含量影响不大,植株的吸钾量有所减少,但钾素稻谷生产效率和农学钾素利用效率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钾肥减量 产量 养分含量
下载PDF
决口海堤洪水波传播模拟和分析研究Ⅰ:方法和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驰 王红 +1 位作者 周正 左其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8,共11页
选用水槽和港池物理模型方法以及已有的一些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结合SWASH模型,对孤立波在海堤斜坡上的爬高和越浪进行验证,确定合适的计算参数;计算和分析几种不同内坡形式的海堤堤顶决口,确定合适的海堤内坡边界条件。研究分析表明,验... 选用水槽和港池物理模型方法以及已有的一些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结合SWASH模型,对孤立波在海堤斜坡上的爬高和越浪进行验证,确定合适的计算参数;计算和分析几种不同内坡形式的海堤堤顶决口,确定合适的海堤内坡边界条件。研究分析表明,验证后的SWASH模型可以用来进行海侧来波和陆域越堤波浪的联合计算,为决口海堤洪水波传播模拟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决口 越浪量 洪水波 虚拟边界 模型试验 SWASH模型
下载PDF
暗管排水对规模农田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陵杰 董林林 +5 位作者 范鹏 曹易繁 周正 沈新平 陆长婴 沈明星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7期105-111,共7页
为探究暗管排水对水稻生育后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南粳46’为试验材料,通过苏州太仓东林农场两块相临的暗管排水田块与传统明沟排水田块进行试验。在暗管排水田距离排水沟和暗管不同的位置采集水稻样品,未... 为探究暗管排水对水稻生育后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南粳46’为试验材料,通过苏州太仓东林农场两块相临的暗管排水田块与传统明沟排水田块进行试验。在暗管排水田距离排水沟和暗管不同的位置采集水稻样品,未铺设暗管的田块取样作对照,分析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苗沟距的增加,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有减小趋势,靠排水沟越近的区域影响最显著。苗管距2.5 m处植株各器官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最高,水稻各器官氮、磷、钾吸收量相对于对照组最高分别可提高25.17%、80.16%和35.19%;产量在苗沟距15 m、苗管距2.5 m处理下达到9.97 t/hm^(2),大于对照组15.22%,产量差异主要由水稻群体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生。暗管排水可以有效增加稻田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稻田局部增产,但自由暗管排水可能导致暗管正上方表层土壤养分流失而影响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对于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需后期结合土壤渗漏强度以及渗漏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暗管排水 苗管距 苗沟距 养分吸收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决口海堤水波传播模拟和分析研究Ⅱ:2D传播
11
作者 王驰 王红 +2 位作者 段子冰 周正 左其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5,共12页
应用经验证的SWASH数学模型,分析了海堤决口中心线沿线实测水深分布规律和保护区淹没水量与淹没面积。对不同特征水深进行验证,进而探讨不同波要素对不同形式的海堤决口堤后特征水深分布情况以及波浪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了物理模... 应用经验证的SWASH数学模型,分析了海堤决口中心线沿线实测水深分布规律和保护区淹没水量与淹没面积。对不同特征水深进行验证,进而探讨不同波要素对不同形式的海堤决口堤后特征水深分布情况以及波浪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了物理模型试验中海堤决口宽度以及不同波要素对堤后洪水波演进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决口深度和宽度对洪水波传播的影响,建立堤后水体淹没水量和淹没面积分布公式。成果可供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在风暴潮和台风浪作用下海堤决口风险图绘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决口 淹没深度 传播距离 淹没水量 淹没范围
下载PDF
HIV-1附属蛋白在HIV-1/HCV共感染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正 黄文昶 邹薇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1024,共4页
当前,全世界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病例人数已从1.7亿增加到1.85亿。同时,大约有400万~500万的HCV感染病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许多研究发现,HIV-1/HCV共感染患者中的HIV-1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速HCV感染的进程,从而增加肝纤维化... 当前,全世界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病例人数已从1.7亿增加到1.85亿。同时,大约有400万~500万的HCV感染病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许多研究发现,HIV-1/HCV共感染患者中的HIV-1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速HCV感染的进程,从而增加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共感染中HIV-1的6个附属蛋白:Tat,Rev,Vif,Vpr,Vpu和Nef,在促进病毒增殖、诱导免疫抑制和细胞死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于阐述HIV-1的6个附属蛋白在HIV-1/HCV共感染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TAT蛋白 Rev蛋白 Vif蛋白 Vpr蛋白 Vpu蛋白 NEF蛋白
原文传递
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婉华 袁伟 +2 位作者 王子阳 周正 刘世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1期54-58,共5页
作物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技术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秸秆浪费和田间焚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秸秆还田技术以及高效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本文介绍了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秸秆还田的方式以及常见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应用,阐... 作物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技术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秸秆浪费和田间焚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秸秆还田技术以及高效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本文介绍了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秸秆还田的方式以及常见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应用,阐述了作物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作物产量的效应。本文分析了秸秆还田的利与弊,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发展作物秸秆还田的关键是走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资源 作物 方法 技术模式 效应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婉华 袁伟 +2 位作者 王子阳 周正 刘世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169,共8页
为探索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对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进行测定。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免耕+全量秸秆还田(NTS)、麦耕稻免+半还田(RT1)、麦... 为探索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对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进行测定。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免耕+全量秸秆还田(NTS)、麦耕稻免+半还田(RT1)、麦免稻耕+半还田(RT2)、翻耕+全量还田(CTS)、少耕+半还田(MTS)、连耕+不还田(CT)。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2)土壤酶在不同时期活性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3个时期先减后增,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则与之相反;(3)在0~7和7~14 cm土层中,NTS处理土壤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T处理相比,抽穗期NTS处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在0~7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21.38%、57.44%、63.37%、80.92%,在7~14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30.42%、40.61%、52.40%、85.23%,在14~21 cm土层中,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秸秆不还田处理,与CT处理相比,抽穗期CTS处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8.05%、15.32%、4.90%、59.01%;(4)CTS和MTS处理水稻产量较高,与CT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3.71%和12.36%。综合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酶活性和水稻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适量秸秆还田结合少耕是最适宜本地区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酶活性 水稻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