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描述、诠释与外在主义
1
作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在语义学风行的年代里,研究对象是否得到正确的描述,往往只考虑语句用于描述对象时是否可确证为真;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相信,句子先有句义,才有真值可言;"要预先掌握句义,才有可能确定语句的真值"被视为守则;那么,说话者是怎... 在语义学风行的年代里,研究对象是否得到正确的描述,往往只考虑语句用于描述对象时是否可确证为真;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相信,句子先有句义,才有真值可言;"要预先掌握句义,才有可能确定语句的真值"被视为守则;那么,说话者是怎样认识句义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蒯因提出极度翻译,让我们看到翻译者即使没有先行掌握对象的结构或者句义,也能够掌握语句的真值。从此,研究真值问题就不必先为结构或语义是否可知的问题而操心。其后,戴维森借用了翻译者的方法,去说明极度诠释如何实现之时,让我们看到了描述对象离不开受话者的诠释;而诠释是否成功,则要看相关的对象是否为发话与受话双方所共同确认的谈论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考虑描述是否正确,既要考虑诠释的问题,也要考虑哪些外物左右了句子的内容,有外在主义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合论 描述 极度翻译 极度诠释 外在主义
下载PDF
语言、意义、与蒯因的不可限定说
2
作者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1997年第5期1-21,共21页
蒯因提出翻译不可限定说,指出翻译语言没有限定的对译守则,用意在于说明受话者依照不同的翻译守则去理解说话者的语言,得出不同的理解有可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各个受话者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满地解释并且预测说话者的言行。蒯... 蒯因提出翻译不可限定说,指出翻译语言没有限定的对译守则,用意在于说明受话者依照不同的翻译守则去理解说话者的语言,得出不同的理解有可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各个受话者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满地解释并且预测说话者的言行。蒯因的这个主张引起疑虑,人们担心受话者所理解的可能不是说话者的想法。本文修订了蒯因的观点,让疑虑消除。(1)先维持蒯因的观点,认为受话者认识说话者的想法在于所依据的理论能够完满地解释并且预测说话者的言行;(2)指出这个观点虽然否定了独立于理论的句义,却没有否定独立于理论之外的语言,语言离开理论还有所表述;(3)指出受话者即使没有得到有关言行的理论所指引,仍然可以依照语言习惯掌握说话者所要表述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语义 语言 蒯因 不可限定说 翻译守则 翻译 意义 唯我主义 怀疑主义 极始翻译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