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曲包揽制”、非繁衍性传播与中国戏曲声腔的“太监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来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3期45-53,共9页
文章认为,生存发展的本质意义是繁衍,没有繁衍就会断子绝孙。只要强大的戏曲音乐自身的繁衍能力能继续存在,戏曲和戏曲音乐的生存发展就有希望。目下,我国戏曲声腔已经"太监化"。造成戏曲声腔"太监化"的根本原因:... 文章认为,生存发展的本质意义是繁衍,没有繁衍就会断子绝孙。只要强大的戏曲音乐自身的繁衍能力能继续存在,戏曲和戏曲音乐的生存发展就有希望。目下,我国戏曲声腔已经"太监化"。造成戏曲声腔"太监化"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作为戏曲音乐传播源头的音乐创作机制,"作曲包揽制"的全面实行,导致戏曲演员创腔能力的全线崩溃;二是在"作曲包揽制"基础上,非繁衍性复制式技术传播的全面实施,由此阻断了戏曲音乐新的繁衍和发展;三是现实社会的法规、道德标准等客观环境,不适合、乃至不允许戏曲音乐继续以繁衍的方式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抓住戏曲音乐"创作"、"传播"这两个根本环节,改变策略,恢复民间戏曲的主体意识和音乐创作机制的"三结合"等,努力改善戏曲音乐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传播 “太监化” “作曲包揽制” 非繁衍性 社会环境 策应
下载PDF
传统戏曲音乐的当代嬗变和歌剧化戏曲音乐的形成及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来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24-34,共11页
传统戏曲音乐已经嬗变为歌剧化音乐。歌剧化音乐的形成,大体经过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的孕育发展。歌剧化音乐的本质特征主要有音乐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和作曲技巧的西方化... 传统戏曲音乐已经嬗变为歌剧化音乐。歌剧化音乐的形成,大体经过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的孕育发展。歌剧化音乐的本质特征主要有音乐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和作曲技巧的西方化,音乐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专利性,程式的模糊性,功能突出娱乐性,剧种声腔的趋同性,传播的复制性和非繁衍性,流派唱腔的模仿性,过门音乐的模式性等。目前我国存在着三类戏曲音乐,一个多元戏曲音乐交相辉映的时代已经来临。清醒、清晰地认识和认清我国当代戏曲音乐的变异及其性质、特征等是保护发展戏曲和戏曲音乐的前提,不遗余力地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戏曲和戏曲音乐的美好未来,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传统戏曲音乐 歌剧化戏曲音乐 特征
下载PDF
管窥2500年孟姜女音乐之传播 被引量:7
3
作者 来达 《音乐探索》 2007年第1期10-20,共11页
本文运用传播学观点,通过对2500多年来,历史上孟姜女音乐群体的形成、流变,现行[孟姜女调](下称[孟调])的形成、传播和它对越剧女腔音乐的影响等的探讨,认为一首[孟调]发展了一个越剧声腔。同时认为,2500多年前的孟音乐与2500多年后的... 本文运用传播学观点,通过对2500多年来,历史上孟姜女音乐群体的形成、流变,现行[孟姜女调](下称[孟调])的形成、传播和它对越剧女腔音乐的影响等的探讨,认为一首[孟调]发展了一个越剧声腔。同时认为,2500多年前的孟音乐与2500多年后的孟音乐传承方式的一脉相承,说明“在传播中生存,在合流中发展”是传统音乐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而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哲学基础则是“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音乐群体 孟姜女调 形成 传播 “越、孟”合流 传播生存 合流发展
下载PDF
对当代戏曲音乐创作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来达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40,66,共13页
对于戏曲音乐创作机制问题,2006年10月份以来笔者在《百年越剧音乐新论》、《戏曲研究》、《音乐与表演》、《音乐周报》以及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全国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音乐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等著述... 对于戏曲音乐创作机制问题,2006年10月份以来笔者在《百年越剧音乐新论》、《戏曲研究》、《音乐与表演》、《音乐周报》以及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全国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音乐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等著述、刊物和学术研讨会上,先后发表了有关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创作 创作机制 学术研讨会 音乐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 第九届年会 机制问题 越剧音乐
原文传递
越剧女腔基本调源辨 被引量:5
5
作者 来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理论、例证和[孟调]演化为越剧女腔的缘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越剧女腔基本调与[孟姜女调](下称[孟调])有着不可回避的渊源关系之观点。
关键词 越剧女腔基本调 孟姜女调 源于孟调 缘由
原文传递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越剧音乐——纪念越剧诞生一百周年 被引量:6
6
作者 来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9,共14页
文章回顾了两个50年的越剧音乐发展历程及其科学发展思想特征;揭示了一音之差转换越剧音乐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奥秘;探索了越剧声腔重构的轨迹;勾勒了越剧音乐在与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完善机制、丰富内涵,实现内外和谐发展的情... 文章回顾了两个50年的越剧音乐发展历程及其科学发展思想特征;揭示了一音之差转换越剧音乐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奥秘;探索了越剧声腔重构的轨迹;勾勒了越剧音乐在与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完善机制、丰富内涵,实现内外和谐发展的情景;介绍了越剧音乐从长期艺术实践中理论建设方面的成就,说明百年越剧音乐贵在有科学的音乐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音乐 科学发展 音乐思想
原文传递
关于戏曲音乐创作机制和戏曲生存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来达 《戏曲研究》 2007年第2期6-21,共16页
假如你面对的是"太监",却不知道他是太监,于是遍请名医,研究他为什么不会生育,这一切自然徒劳。假如,我们面对的戏曲声腔已经是"太监"
关键词 戏曲音乐 创作思维 音乐创作 创腔 刘如曾 袁雪芬 音乐作品 施银花 调腔 西方歌剧
原文传递
过门之于板腔体戏曲音乐的形成发展和改革转型——以越剧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来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1期6-15,175,共10页
人们对于过门之于戏曲音乐乃至整个戏曲的形成发展和改革转型的影响等知之甚少。本文认为:过门是对戏曲音乐曲式的创造和补充,是板腔体戏曲音乐形成发展的前提性因素之一和新时期以来传统板腔体戏曲音乐向歌剧化戏曲音乐改革转型的标志... 人们对于过门之于戏曲音乐乃至整个戏曲的形成发展和改革转型的影响等知之甚少。本文认为:过门是对戏曲音乐曲式的创造和补充,是板腔体戏曲音乐形成发展的前提性因素之一和新时期以来传统板腔体戏曲音乐向歌剧化戏曲音乐改革转型的标志性音乐样式。"传统的戏曲过门过时、妨碍戏曲发展"、"应该以西方歌剧描写性音乐替代传统过门"等观点失当,应当实施区别性改革,在保护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过门 曲式补充 转型 改革
下载PDF
越剧音乐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来达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2期26-39,共14页
本文揭示了百年越剧音乐史的五个细节及其在百年越剧发展中的作用,归纳了百年越剧音乐史上的四大发展思想,分析了当下越剧和越剧音乐陷于险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调整文化政策等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越剧 音乐 生存发展 历史 未来
下载PDF
魏良辅辈的昆曲改革仅仅改革了唱法和伴奏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来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本文第一部分是对以魏良辅为代表的这场昆曲改革(下称魏辈"昆改"),研究情况的同顾,认为此前的绝大多数论著都认为主要是创造了唱法和伴奏法;第二部分是为什么说魏良辅辈在"昆改"同时,亦创造了唱调创作法和唱调?第... 本文第一部分是对以魏良辅为代表的这场昆曲改革(下称魏辈"昆改"),研究情况的同顾,认为此前的绝大多数论著都认为主要是创造了唱法和伴奏法;第二部分是为什么说魏良辅辈在"昆改"同时,亦创造了唱调创作法和唱调?第三部分是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场"昆改"仅创唱法、伴奏法说法的原因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某些关键性的术语概念不清;二是对魏良辅辈这场改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三是对于诸如昆曲唱调是否创作出来等问题心存疑虑,无法解答等。第四部分是魏良辅辈的这场昆曲改革究竟创造了什么?认为这是一场融昆曲音乐发展思想、创作法、创作、表演、教学、音乐理论改革于一炉的、全面、完整、系统而深刻的戏曲音乐文化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良辅 创造 唱调 创作法
下载PDF
昆曲曲牌唱调由何而来 被引量:3
11
作者 来达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84,126,共16页
一般认为,昆曲曲牌唱调(下称"昆唱")均由昆曲运用依字行腔法创作而来。其实,依字行腔在昆曲中的唯一功能是用以创作字腔,但构成昆唱的不仅有字腔,还有占半壁江山的过腔。昆曲用以创作过腔的方法,谓过腔创作法;用以连接字腔、... 一般认为,昆曲曲牌唱调(下称"昆唱")均由昆曲运用依字行腔法创作而来。其实,依字行腔在昆曲中的唯一功能是用以创作字腔,但构成昆唱的不仅有字腔,还有占半壁江山的过腔。昆曲用以创作过腔的方法,谓过腔创作法;用以连接字腔、过腔,以构成昆唱的方法,谓接字法。此诚魏良辅所谓"过腔接字乃关锁之地"的核心内涵。此外,昆曲用以创作唱调的还有点板法、宫调法等。由此足见,昆唱是由昆曲运用多种创作法创作而来,昆唱纯由依字行腔而来说法不符实际。该说在客观上给该领域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依字行腔 过腔 唱调创作法 昆唱由来
原文传递
百年越剧音乐五个“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来达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52-158,共7页
本文通过对百年越剧发展过程中"一念之下"、"一音之差"、"一调之变","一技之长"和"一体之改"五个细节演变过程的详细演示,首次揭示和诠释了越剧女腔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等的奥秘。
关键词 百年越剧 音乐 细节 五个“一”
下载PDF
试论昆曲主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来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24,共14页
昆曲有主调。昆曲南曲主调是Re Mi Re Do La(简约为Re Do La);昆北主调是Re Mi Do Si La和la Do So Fa Mi(简约为Do Si La和So Fa Mi)。其原始由来是去声字腔。该音调之能成为昆南主调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比之它类字腔具更多的优势和对... 昆曲有主调。昆曲南曲主调是Re Mi Re Do La(简约为Re Do La);昆北主调是Re Mi Do Si La和la Do So Fa Mi(简约为Do Si La和So Fa Mi)。其原始由来是去声字腔。该音调之能成为昆南主调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比之它类字腔具更多的优势和对该音调的大量翻用和泛用。泛用的主要手法有改变主调首音法、前置新字腔法、移宫换吕法等。主调对昆曲具全局性、主导性、根本性的影响。如昆北以三音列型两主调替代清乐七声音阶中两偏音后,音阶形式发生变异,由此导致原本独立的清角、变宫两偏音的活动范围、不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制约,昆北唱调旋律进行方向、音乐语汇等均发生变化,一个"气无烟火"的文人音乐即由此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主调 由来 创作手法
下载PDF
越剧女腔基本调原型对流派唱腔曲调影响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来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6-76,共11页
本文提出了越剧流派唱腔曲调的形成,不仅如前人所说与越剧女腔基本调等有关,而且还与女腔基本调的原型——[孟姜女调]有着极为深切关系的观点,并认为越剧流派(包括唱腔流派)的出现具有群体性。要突破和改变当前越剧声腔"太监化&qu... 本文提出了越剧流派唱腔曲调的形成,不仅如前人所说与越剧女腔基本调等有关,而且还与女腔基本调的原型——[孟姜女调]有着极为深切关系的观点,并认为越剧流派(包括唱腔流派)的出现具有群体性。要突破和改变当前越剧声腔"太监化"的局面,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和全面提高剧种音乐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演员的创腔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掌握越剧音乐的本体、本源和本质,努力遵循越剧音乐自身发展规律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女腔 基本调原型 [孟姜女调] 流派唱腔曲调
下载PDF
试论昆曲字腔的音势不变性及形态可变性——以昆曲南曲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来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129,189,共10页
曲字的调值不变,字腔的音势也不变,但字腔内音乐的高低、时值和音数在描述同一音势中则可变。昆唱字腔形态的可变性集中体现在字腔显示方式、样式的可变性和在同一显示方式、样式背景下,字腔内同一音势中的乐音运动形态的可变性两大方... 曲字的调值不变,字腔的音势也不变,但字腔内音乐的高低、时值和音数在描述同一音势中则可变。昆唱字腔形态的可变性集中体现在字腔显示方式、样式的可变性和在同一显示方式、样式背景下,字腔内同一音势中的乐音运动形态的可变性两大方面。昆曲的字腔有千千万,但归纳其显示形态,除由种种失误所致的不确性显示型外,主要有完全显示型、显隐显示型、局部显示型三种。乐音形态的可变性则主要表现在描述同一种音势的乐音之音高、时值、音数等形态的可变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字腔 特性 音势不变 形态可变
原文传递
宁海平调三支曲牌与诸宫调渊源探微 被引量:2
16
作者 来达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3期144-168,共25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认为既存于宁海平调的[点绛唇]、[混江龙]和[不是路],始由传奇《琵琶记·陈情》袭用诸宫调[点绛唇]套,继而由昆曲《琵琶记·辞朝》搬用《琵琶记.陈情》[点绛唇]套,晚清时,疑由宁波"甬昆班"艺人...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认为既存于宁海平调的[点绛唇]、[混江龙]和[不是路],始由传奇《琵琶记·陈情》袭用诸宫调[点绛唇]套,继而由昆曲《琵琶记·辞朝》搬用《琵琶记.陈情》[点绛唇]套,晚清时,疑由宁波"甬昆班"艺人加盟平调后,以昆曲《琵琶记》[点绛唇]套的形式传入平调。其渊源,可分别上溯至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歌曲、八百多年前宋金时期的诸宫调和[赚]。"三曲牌"经千百年之变,但在平调中,非但体格与诸宫调无异,而且某些曲牌的旋律与诸宫调也有些相似。平调声腔独特风格之形成,得益于历代平调艺人,以本土音乐改造传统曲牌音乐的理念、"不变体格变旋律"的传承方式和本土化的创作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宫调 宁海平调 曲牌 流变 渊源
下载PDF
书缘──读冯光钰先生八部著作 被引量:2
17
作者 来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冯光钰先生互赠书籍及阅读冯氏近十年来出版的八部著作后 的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传播学”是冯氏创建的学说,其中由他提出的新观点,主要有“同 宗说”、“客家音乐融合说”、“本土腔说”。本文对“中国传统音乐传统...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冯光钰先生互赠书籍及阅读冯氏近十年来出版的八部著作后 的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传播学”是冯氏创建的学说,其中由他提出的新观点,主要有“同 宗说”、“客家音乐融合说”、“本土腔说”。本文对“中国传统音乐传统学”的形成、特 别是他的学术观点和治学风格等作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客家音乐 评论 感受 书籍 治学风格 著作 近十年 新观点 学术观点
原文传递
昆曲中普遍存在相似或相同音调现象意味什么 被引量:2
18
作者 来达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4,共8页
昆曲中的同一曲牌、不同曲牌以及整个套曲,整个剧目和整个剧种之中的曲牌唱调中,都存在相似或相同音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相似、乃至相同的音调从何而来?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意味着什么?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曲... 昆曲中的同一曲牌、不同曲牌以及整个套曲,整个剧目和整个剧种之中的曲牌唱调中,都存在相似或相同音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相似、乃至相同的音调从何而来?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意味着什么?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曲牌音乐创作思想、创作思维、创作方法、创作技巧和音乐材料、音乐材料之来源以及唱调的构架、品质等等至此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昆曲曲牌唱调是人们有意识地将这个或这些相似或相同的音调作多次再现的结果,是人为创作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唱调 相似音调 人为再现 创作产生
原文传递
现代戏中“似、非”程式性音乐现象透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来达 《音乐探索》 2003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现代戏音乐中的“似、非”程式性音乐现象,从其性质、文化背景、与传统程式音乐及隐形类音乐程式的关系,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等五个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还就“似、非”音乐现象给予的启示等作了探讨。提出了“...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现代戏音乐中的“似、非”程式性音乐现象,从其性质、文化背景、与传统程式音乐及隐形类音乐程式的关系,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等五个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还就“似、非”音乐现象给予的启示等作了探讨。提出了“似、非”音乐现象孕育着极大的创造生机,“传”(统戏曲程式性)音乐体制与“似、非”程式性音乐共存,并允许其或扩大,或缩小,或不出现,就是弥补和调节戏曲程式性音乐体制不足的最好机制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音乐 "似"音乐 "非"音乐 现代戏 创造生机 个性化 共存机制 音乐现象
下载PDF
作曲“包揽制”制约戏曲声腔与流派的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来达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55,共3页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戏曲没有出现新的流派和流派唱腔,这现象意味着戏曲声腔的繁衍发展能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应引起从业者高度重视。
关键词 戏曲声腔 流派 作曲 发展能力 从业者 唱腔 意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