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景蕊莲 +2 位作者 郝转芳 昌小平 张正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51-1957,共7页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两种条件下考察水培幼苗的单株根数、最大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茎鲜重比及根茎干重比等根系性状。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根系性状的QTL,以及...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两种条件下考察水培幼苗的单株根数、最大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茎鲜重比及根茎干重比等根系性状。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根系性状的QTL,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共检测到11个加性效应QTL和15对上位性互作QTL,分布在除5A、4B、2D、6D和7D以外的所有染色体上。其中3个加性效应QTL和2对上位性效应QTL控制根数;3个加性效应QTL和3对上位性效应QTL控制最大根长;2个加性效应QTL和2对上位性效应QTL控制根鲜重;2个加性效应QTL和3对上位性效应QTL影响根干重;2对上位性效应QTL控制根茎鲜重比;1个加性效应QTL和3对上位性效应QTL与根茎干重比有关。同时还分别检测到1个加性效应QTL、3对上位性效应QTL与水分环境的互作效应。对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幼苗抗旱优良根系性状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根系性状 QTL定位 基因与环境互作 QTL分析 小麦幼苗 上位性效应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加性效应
下载PDF
小麦主要育种目标的灰色系统方法探讨 被引量:47
2
作者 张正斌 徐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2期81-84,共4页
经济系数的提高和矮秆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对2倍体、4倍体、6倍体小麦49个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千粒重与经济系数有最大的灰色相关性,株高、穗长和穗粒数分别与小穗数具有最大的相关性;干重和分蘖及经济... 经济系数的提高和矮秆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对2倍体、4倍体、6倍体小麦49个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千粒重与经济系数有最大的灰色相关性,株高、穗长和穗粒数分别与小穗数具有最大的相关性;干重和分蘖及经济产量都有最大的相关。然后采用异速生长模型,对千粒重与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和小穗数与株高的关系进行模拟分析。最后以千粒重和小穗数作为变量,对主要目标组合进行插值,得到千粒重和小穗数变化时,主要目标组合性状的变化情况。把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分析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把空间插值模型引入分析小麦的主要目标组合性状,计算的结果符合农业生产实际,促进了宏观研究思想在微观领域的应用。图1,表2,参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探讨 育种目标 经济系数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 农艺性状 组合性状 品种(系) 千粒重 小穗数 小麦育种 经济产量 生长模型 模拟分析 变化情况 插值模型 生产实际 微观领域 研究思想 相关性 倍体 穗粒数 株高 矮秆
下载PDF
全球桉树人工林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52
3
作者 温远光 +1 位作者 喻素芳 朱宏光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07-116,229,共10页
桉树人工林是世界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使全球桉树人工林的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近15年来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年平均增长11... 桉树人工林是世界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使全球桉树人工林的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近15年来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年平均增长110万hm^2。面对可利用林地资源的限制、立地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的胁迫、社会对林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舆论博弈的影响,世界桉树人工林必将在营林制度、经营策略和经营途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营林制度上由短周期纯林连作的林分经营转变为短中长周期循环混交轮作的景观经营,经营策略上从注重桉树造林面积扩张转变为人工林单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全面提升,经营途径上更加重视多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将成为未来桉树人工林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由单一的木材经营转变为多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过程中,桉树人工林仍将保持以木材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发展格局,这是桉树人工林的比较优势和特点决定的。但有效权衡和协同桉树木材生产主导功能与其他生态服务功能是今后经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多目标 生态系统服务 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 全球
下载PDF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正斌 徐萍 +1 位作者 董宝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9-294,共6页
从植物不同种属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水分利用效率的进化、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水分利用效率的转基因和基因克隆、水分利用效率的育种改良及生物节水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说明水分利... 从植物不同种属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水分利用效率的进化、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水分利用效率的转基因和基因克隆、水分利用效率的育种改良及生物节水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说明水分利用效率遗传育种改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在生物节水、节水农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遗传 改良 综述
下载PDF
小麦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景蕊莲 +1 位作者 昌小平 张正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5,共6页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研究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相关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并对比分析QTL的加性效应。两种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具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分...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研究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相关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并对比分析QTL的加性效应。两种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具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分布在2A、3A、4A、5A、6A、7A、1B、3B、3D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范围在6.36%-19.73%。其中,非胁迫(对照)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包括2个单株WUE的QTL,5个地上部WUE的QTL,1个根系WUE的QTL及2个总耗水量的QTL;水分胁迫条件下上述性状各检测到1个QTL。对于同一性状没有检测到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位于同一标记区间的QTL,表明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同一性状的QTL表达模式是不同的。论文也讨论了可能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QTL及其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状 QTL分析 水分利用效率(WUE) 复合区间作图法 苗期 水分胁迫条件 标记辅助选择 加性效应 水分条件 DH群体 小麦幼苗 对比分析 表型变异 表达模式 环境条件 分子标记 检测 染色体 地上部 耗水量 单株 根系
下载PDF
桉树生态营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0
6
作者 温远光 +6 位作者 朱宏光 刘世荣 王磊 蔡道雄 贾宏炎 明安刚 卢立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59-175,252,共17页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生态营林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营林措施与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建立起现代桉树...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生态营林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营林措施与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建立起现代桉树生态营林理论体系。文中提出生态营林的定义、生态营林原则和生态营林的理论体系。6年的生态营林实践表明,采取“低干扰、低投入、低污染”的生态营林方式,获得“高产量、高价值、高效率”的营林效果,实现长短结合、一般用材与珍贵用材结合、木材生产与生态服务协同提升的生态营林目标。该理论是解决当今桉树人工林木材生产和生态服务失衡以及生物安全、土壤安全、生态安全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推动我国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生态营林理论 生态营林实践 木材生产与生态服务协同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朝婷 +5 位作者 温远光 朱宏光 覃志伟 尤业明 黄雪蔓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深入研究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对科学了解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压力,防范外来植物入侵风险和土壤质量退化,保持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桉树低代次(第... 深入研究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对科学了解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压力,防范外来植物入侵风险和土壤质量退化,保持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桉树低代次(第1~2代)、中代次(第3~4代)和高代次(第5~6代)连栽林分为对象,比较研究桉树高代次连栽对林下植物、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林下植物种类和功能群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低代次林分林下以乡土木本植物红背山麻杆、木姜子和白背桐为优势种,乡土木本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67.46%;在中代次林分中,以乡土草本植物小花露籽草和蔓生莠竹占绝对优势,乡土草本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78.69%;进入高连栽代数,则以入侵植物鬼针草、飞机草和阔叶丰花草占优势,入侵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占86.25%。研究发现,中、高代次连栽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8种肥力指标及土壤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脲酶、β1,4葡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等6种酶活性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8个土壤肥力指标和5种酶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除外)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除土壤酸性磷酸酶外,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β1,4葡糖苷酶和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均与土壤肥力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桉树高代次连栽导致林下乡土植物种类和功能群组成的显著改变,引起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降低,导致严重的外来植物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高代次连栽 植物功能群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华北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宏观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道波 张广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文在对全国和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总结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 ,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剖析了该地区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供了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结果表... 本文在对全国和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总结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 ,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剖析了该地区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供了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结果表明 :( 1 )华北地区水资源存在危机 ,且该危机已经相当严重 ;( 2 )人为因素是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 3)适当的发挥政府的职能 ,通过增加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措施 ,可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对策研究 华北地区 水资源危机 现状 增加 政府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垂直结构与林下植物更新 被引量:16
9
作者 温远光 +2 位作者 朱宏光 王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7-374,共8页
2009—2011年,在广西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一个典型坡面的上坡、中坡和下坡分别建立24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测定不同林冠层次(上层、中层和下层冠高分别为:>8、4~8和0~4 m)的覆盖度并监测林下植物的更新,研究林冠垂直结构的动态... 2009—2011年,在广西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一个典型坡面的上坡、中坡和下坡分别建立24个20 m×20 m的固定样地,测定不同林冠层次(上层、中层和下层冠高分别为:>8、4~8和0~4 m)的覆盖度并监测林下植物的更新,研究林冠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林下植物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后森林的恢复,林冠总覆盖度显著增加,从2009年的54.0%提高到2011年的67.4%,不同冠层覆盖度和恢复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上层林冠覆盖度显著高于中、下层,而中、下层林冠的恢复增长显著优于上层林冠.林下更新的木本植物共55种,优势科和优势种与现有群落的基本一致.同一年份不同坡位林下更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坡位不同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冠层的覆盖度与更新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相关性不显著;中层、下层和林冠总覆盖度与林下更新植物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冠层覆盖度显著影响着林下更新,中、下层林冠对林下更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冠覆盖度 林冠垂直结构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磊 温远光 +2 位作者 朱宏光 孙冬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0-1349,共10页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PEU)、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H)和尾巨桉-红锥混交林(MEC)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态营林方式下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PEU)、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H)和尾巨桉-红锥混交林(MEC)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态营林方式下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1)MEC林下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两种纯林,MEC和PEU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PCH,而MEC和PCH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PEU;MEC显著提高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2)PEU显著提高灌木层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草本层生物量;PCH降低灌木层生物量,增加草本层生物量;而MEC则能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灌草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对平衡。(3)MEC 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pH均显著高于两种纯林;PEU 5个土层的土壤容重均高于MEC和PCH,且0—20 cm土层达到显著差异;MEC和PCH各层次的土壤有机碳均显著高于PEU;除个别土层(60—80 cm)外,MEC和PEU各土层的全氮、全钾均显著高于PCH,3种林分各土层土壤全磷差异不显著。(4)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控因子为灌木层地下生物量(SBB)、草本层地上生物量(HAB)、乔木层地上生物量(TAB)、土壤全氮(TN)、土壤碳氮比(C꞉N)、土壤氮磷比(N꞉P)和pH;其中,TAB、SBB、TN、pH、N꞉P与PEU和MEC林下植物群落、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HAB、C꞉N与PCH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尾巨桉与红锥混交能显著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灌草生物量平衡,改良土壤质量,有效提升混交树种和混交林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尾巨桉-红锥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覃志伟 +7 位作者 温远光 朱宏光 李海燕 阮友维 蔡道雄 贾宏炎 黄雪蔓 尤业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温度,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7.88%,而添加凋落物则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增加34.02%。(2)去除凋落物能降低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对照、去除和添加凋落物的土壤呼吸的年累积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9.51±0.12)t·hm^-2、(6.88±0.21)t·hm^-2和(12.70±0.53)t·hm^-2,可见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降低27.66%,而添加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提高33.54%。(3)不同凋落物处理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程度的74.26%~94.28%。去除凋落物增加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而添加凋落物则降低Q10值。凋落物处理方式对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土壤呼吸产生了显著影响,证明凋落物对于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红锥混交林 凋落物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下载PDF
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倩 +3 位作者 梁宏温 温远光 郭晋川 杨健基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82-187,19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4种不同经营措施试验(即,处理A: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处理B: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施基...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4种不同经营措施试验(即,处理A: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处理B: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处理C: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对照(CK):桉树采伐迹地形成的灌草坡),比较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除处理B外,其它处理林地的木本植物丰富度及其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与造林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其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但种类丰富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处理B的木本植物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低于处理A、C和CK,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P<0.05);处理A、C的草本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高于CK和B处理,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显著低于CK和B处理(P<0.05),A与C处理之间和B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而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和频繁施肥等经营活动将显著降低桉树人工林下的植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经营管理 植物多样性 干扰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宏光 +6 位作者 温远光 蔡道雄 刘世荣 黄雪蔓 李婉舒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近自然化改造 间伐 套种 乡土树种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危机及其出路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道波 +2 位作者 张广录 李会龙 张正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华北地区水危机主要是由农业用水引起的。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的根本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的核心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主要的方法有:水利工程节水、生物技术节水、农作物空间布局的调整、污水资源化、利用地下微咸水、水资源价... 华北地区水危机主要是由农业用水引起的。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的根本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的核心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主要的方法有:水利工程节水、生物技术节水、农作物空间布局的调整、污水资源化、利用地下微咸水、水资源价格和水价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农业用水 节水农业
下载PDF
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温远光 李海燕 +6 位作者 朱宏光 李运筹 蔡道雄 贾宏炎 黄雪蔓 尤业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探讨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纯林改造成马尾松×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为马尾松人工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60 a生的马尾松纯林和改造后的异龄混交林为对... 探讨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纯林改造成马尾松×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为马尾松人工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60 a生的马尾松纯林和改造后的异龄混交林为对象,比较分析纯林和异龄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性质的相关性。两种林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均大于0.01 nmol·g -1 的标记种类为27种,其中25种PLFAs标记含量均为纯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PLFAs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LFAs多样性均高于异龄混交林,其中土壤PLFAs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而香农威纳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改造为异龄混交林后,土壤β 1,4 葡萄糖苷酶、N 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均与β 1,4 葡萄糖苷酶、N 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呈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和脲酶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不明显,异龄混交林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少,土壤有机质低,以及雨季土壤含水量过高是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低于纯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红锥 异龄混交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温远光 夏承博 +3 位作者 朱宏光 王磊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68-174,181,共8页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恢复格局和过程。【方法】通过2种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和群落生态调查,研究不同石漠化治...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恢复格局和过程。【方法】通过2种树种(顶果木、降香黄檀)、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和群落生态调查,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及多样性演变规律。【结果】经过4年的恢复,3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优势种和共优势种。一些入侵植物如鬼针草、小飞蓬、酢浆草、飞机草、土牛膝、胜红蓟等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鬼针草,其重要值(10.35~36.32)分别是灌丛(4.44)的2.33~8.18倍。与灌丛(对照)比较,3种不同治理模式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2种豆科植物和3种治理模式具有相近的治理效果,但混交林治理模式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作用相对较优。在岩溶退耕地和灌丛地实施人工造林可以加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短期内显著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外来植物入侵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造林 顶果木 降香黄檀 纯林 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隽宜 +4 位作者 朱宏光 温远光 梁宏温 尤业明 严理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造林 顶果木 降香黄檀 纯林 混交林
下载PDF
虚拟农业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道波 张广录 《农业网络信息》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本文从虚拟现实入手 ,提出虚拟农业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然后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 ,提出了虚拟农业的理论体系 ;
关键词 虚拟农业 虚拟现实 计算机 三维动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森林群落构建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卢文科 +1 位作者 叶铎 温远光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525-533,共9页
群落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共存物种的生态和进化相似性是用于验证群落构建机制的关键信息之一,生态学家常用系统发育和基于功能性状的方法间接或直接估算相似性,从而揭示驱动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系统发育分析方... 群落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共存物种的生态和进化相似性是用于验证群落构建机制的关键信息之一,生态学家常用系统发育和基于功能性状的方法间接或直接估算相似性,从而揭示驱动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和基于功能性状的方法均能检验生境过滤和竞争排斥过程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并为解决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之争提供新的视角。根据现代物种共存理论,在不同的功能性状进化模式下,不同生态过程构建的群落功能结构和系统发育结构可能不同,聚集的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可能在性状进化保守的情况下由生境过滤过程构建,也有可能在性状趋同进化的情况下由竞争排斥过程构建而成,因此检验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信号对于推断群落构建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联合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研究将能更加精确地推断驱动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联合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研究干扰和次生林演替对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物种共存机制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干扰的响应及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构建机制,为群落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结构 功能性状 群落构建机制 生境过滤 竞争排斥
下载PDF
豆科植物对石漠化土地生物碳固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温远光 张健 +4 位作者 严理 朱宏光 尤业明 陆志成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评估豆科植物功能群在恢复石漠化土地生态功能(如碳固持)中的速率及效果。【方法】以豆科植物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驱动种实施再造林,对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 【目的】评估豆科植物功能群在恢复石漠化土地生态功能(如碳固持)中的速率及效果。【方法】以豆科植物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驱动种实施再造林,对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和对照(自然恢复的灌丛)进行系列取样调查,研究不同恢复类型群落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结果】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高出灌丛8倍以上;在3种恢复模式中,以顶果木纯林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最高,降香黄檀纯林最低,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居二者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恢复模式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恢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豆科植物功能群恢复石漠化土地的生物碳固持能力可以取得快速、高效和显著的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功能群 恢复 石漠化 生物量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