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44瓶阳性血培养病原菌分析及双份血培养意义评价 被引量:74
1
作者 陶黎黎 胡必杰 +5 位作者 春妹 高晓东 谢红梅 黄声雷 鲍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了解阳性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双份血培养对病原菌分布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送检的36689瓶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3644瓶2977株,最多见的病原... 目的了解阳性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双份血培养对病原菌分布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送检的36689瓶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3644瓶2977株,最多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63株(18.9%),其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0株(10.7%)、金黄色葡萄球菌252株(8.5%)、肺炎克雷伯菌154株(5.2%)、酿脓链球菌153株(5.1%);检出的真菌共284株(9.5%),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占37.7%;共送检双份血培养9118瓶,检出阳性1080瓶,检出率为11.8%,双份血培养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单份血培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份血培养均阳性和双份血培养中单瓶阳性的病原菌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血培养中革兰阳性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真菌作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机会增多,需予以重视,鉴于双份血培养具有提高培养检出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需常规开展双份血培养送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真菌血症 血培养
原文传递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8
2
作者 穆新林 何礼贤 +5 位作者 春妹 贾漫林 倪才妹 胡必杰 瞿介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标本中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菌检出情况及下呼吸道产 ESBL 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 ,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药敏情况 ,双纸片试验检测产 ESBL 菌 ,等电聚...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标本中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菌检出情况及下呼吸道产 ESBL 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 ,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药敏情况 ,双纸片试验检测产 ESBL 菌 ,等电聚焦电泳测定 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 ;用 L 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产 ESBL 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98年 3~ 10月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 12 6株、大肠埃希菌 2 9株 ,39株产 ESBL 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 (31% ) ,其中 33株产 1种 β-内酰胺酶 ,6株产 2种酶 ,以 p I7.6的 β-内酰胺酶为主 ,其次是 p I8.2的酶 ;药敏结果显示产 ESBL 菌对 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 ESBL 菌 ;L 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先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入住 ICU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3.6 2和 6 .0 9。结论 上海中山医院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中产 ESBL 菌的检出率较高 ,以 SHV型 ESBL 为主 ;先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入住 ICU是下呼吸道产 ESB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 危险因素 监测
下载PDF
1647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4
3
作者 谢红梅 胡必杰 +4 位作者 马艳 春妹 黄声雷 鲍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96-2698,共3页
目的了解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方法使用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Pneumoslide IgM)检测2011年3月-2012年2月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血清中呼吸道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 目的了解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方法使用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Pneumoslide IgM)检测2011年3月-2012年2月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血清中呼吸道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流感病毒B(INFB)和副流感病毒1、2、3(PIVs)的检出情况及季节性变化。结果共检测1647份血清,410份阳性,阳性率为24.9%;流感病毒(INFs),包括INFA、INFB,为阳性率最高的病原体,阳性率为9.2%;居第2~5位的分别是RSV、PIVs、MP、LP1,阳性率依次为8.7%、5.4%、5.0%、2.1%;RSV与MP在3月的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4.0%、19.2%;INFA夏季的阳性率最高,达16.8%,而INFB在1、2月份和7、8月份的阳性率均较高;LP1夏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6);26~64岁年龄组患者的病原体阳性率高于≤25岁和≥65岁年龄组患者(P=0.001)。结论 INFs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体;应做好防范工作,在重点季节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成人 流行病学 病毒 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原文传递
不同营养方式对肠道缺血-再灌注大鼠肠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浩 吴国豪 +1 位作者 刘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肠道缺血 再灌注模型 ,以探讨不同营养物质及支持途径对肠屏障功能和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 :将肠道缺血 再灌注大鼠随机分成四组 ,每组 1 5只 ,从术后第一天起行 7天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第一组为普通肠外营养 (...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肠道缺血 再灌注模型 ,以探讨不同营养物质及支持途径对肠屏障功能和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 :将肠道缺血 再灌注大鼠随机分成四组 ,每组 1 5只 ,从术后第一天起行 7天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第一组为普通肠外营养 (PN)组 ,第二组给予富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 (G PN)组 ,第三组为普通肠内营养 (EN)组 ,第四组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 (IEN)组 ,各组营养液的热量及含氮量均相同。营养支持 7天后取材 ,行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形态学和肠壁淋巴细胞分布检测 ,用循环D 乳酸法测定肠道通透性。 结果 :PN组大鼠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及绒毛表面积 ,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EN组肠粘膜形态学明显好于G PN组 (P<0 .0 1 )。PN组D 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PN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EN组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G PN组 (P <0 .0 5 ) ,EN和IEN组无显著差异 (P =0 .1 6 1 )。PN组细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EN组与IEN组无显著差异 (P =0 .6 82 )。PN组肠壁CD4 + T淋巴细胞、IgA+ 浆细胞分布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 <0 .0 1 )。IEN组CD4 + T淋巴细胞、IgA+ 浆细胞分布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结论 :肠内营养在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方式 肠道缺血 再灌注 大鼠 肠屏障功能 细菌移位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与定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叶相如 胡必杰 +5 位作者 春妹 黄声雷 单玉璋 朱晨迪 高晓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89-2491,共3页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2014年医院CRKP感染/定植患者71例,利用医院病历系统整理统计患者临床资料,预后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RKP感染/...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2014年医院CRKP感染/定植患者71例,利用医院病历系统整理统计患者临床资料,预后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RKP感染/定植患者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液占57.7%,其次为尿液、引流液等;2012-2014年住院患者检出KPN共860株,其中检出CRKP 90株,检出率10.5%;71例CRKP感染/定植患者死亡25例,病死率为35.2%;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后显示,年龄、糖肽类抗菌药物治疗、患有糖尿病及血清白蛋白≤30g/L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感染/定植常发生于老年患者,既往多有抗菌药物应用史,尤其碳青霉烯类药物,老龄、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及糖肽类类应用是引起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ESBL的检测、分型及产ESBL菌药敏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穆新林 何礼贤 +4 位作者 春妹 贾漫林 胡必杰 瞿介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采用双纸片试验、等电聚焦电泳及微量稀释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中的产 ESBL菌的流行及产 ESBL菌对 12种抗菌药物敏感情况进行研究。1998年 3月~ 1998年 10月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 2 16株、大肠埃希氏... 采用双纸片试验、等电聚焦电泳及微量稀释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中的产 ESBL菌的流行及产 ESBL菌对 12种抗菌药物敏感情况进行研究。1998年 3月~ 1998年 10月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 2 16株、大肠埃希氏菌 318株 ,从中筛选出产 ESBL 菌 77株 ,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 5 9株(2 7.3% ) ,大肠埃希氏菌 18株 (5 .7% )。产 ESBL菌所产 β-内酰胺酶以 p I7.6的酶为主 ,其次是 p I8.2的酶。产ESBL 菌在医院内分布广泛 ,2 7个病区中 2 3个有产 ESBL菌检出。产 ESBL 菌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MIC,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达 40 .3%、6 8.8%、35 .1% ,仅亚胺培南的 MIC较低 ,敏感率达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分型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殷少军 何礼贤 +5 位作者 胡必杰 瞿介明 倪才妹 春妹 贾曼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MA)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ICU中 6 8例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MA)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ICU中 6 8例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 ,全部有严重基础疾患史 ,83 1%患者免疫功能受损 ,78 6 %患者曾经或正接受气管插管操作 ;药敏结果显示SMA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大多耐药 ,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 ,对替卡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 ,分别为 77 2 %、6 4 7%和 6 0 7%。结论 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SM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替卡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SMA体外呈现较好的抗菌活性 ,可作为临床治疗SMA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危险因素 下呼吸道感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海市8所医院供水系统军团菌属污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陶黎黎 胡必杰 +4 位作者 于玲玲 高晓东 春妹 鲍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10-1712,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院供水系统管道中军团菌属的污染情况,并分析军团菌属污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09年5-9月采集上海市8所医院供水管道末端水样共193份,分别进行军团菌和阿米巴的培养,应用军团菌乳胶凝集试验将所分离的军团菌属进行血清...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院供水系统管道中军团菌属的污染情况,并分析军团菌属污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09年5-9月采集上海市8所医院供水管道末端水样共193份,分别进行军团菌和阿米巴的培养,应用军团菌乳胶凝集试验将所分离的军团菌属进行血清分型,同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采样的8所医院中,7所(87.5%)医院有军团菌属的污染,2所医院水管出口嗜肺军团菌污染率>30.0%;在采集的193份水样中,83份(43.0%)分离出军团菌属,其中33份(17.1%)分离到嗜肺军团菌,63份水样中军团菌属的浓度≥103CFU/L;在军团菌属污染危险因素分析中,阿米巴的定植、无水管消毒、水管类型为镀锌钢管及水箱间接供水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医院供水系统中军团菌属污染常见,且污染浓度高,存在发生医院内军团菌肺炎甚至暴发流行的严重隐患,建议对医院供水系统军团菌属污染情况和医院获得性军团菌病进行监测,并研究具有可行性的供水系统去除军团菌污染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菌属 供水系统 污染 医院感染 环境监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谢红梅 胡必杰 +1 位作者 何礼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75-1477,1501,共4页
目的检测各种因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E)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恒化器结合改良Robbins装置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用超声振荡-活菌计数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生物膜内的活细菌数。结果固定其他条件不变,8、24、72 h的生物膜内活菌... 目的检测各种因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E)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恒化器结合改良Robbins装置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用超声振荡-活菌计数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生物膜内的活细菌数。结果固定其他条件不变,8、24、72 h的生物膜内活菌数分别为4.01±0.26、4.59±0.49、5.20±0.47 log10CFU/引导片,P<0.01;固定其他条件不变,23、37℃形成的生物膜内活菌数分别为5.12±0.43、5.30±0.42 log10CFU/引导片,P<0.05;固定其他条件不变,分别以玻璃和硅胶为生物膜引导片所形成生物膜内活菌数分别为5.49±0.59、6.21±0.40 log10CFU/引导片,P<0.01;固定其他条件不变,分别以30、90 ml/h的培养基流速,其生物膜内活菌数依次为5.44±0.58、5.83±0.52 log10CFU/引导片,P<0.01;固定其他条件不变,分别以M63、M-H和LB作为培养基,生物膜内活菌数依次为6.01±0.75、6.24±0.42、6.66±0.12 log10CFU/引导片,P<0.01。结论延长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为37℃、粗糙的黏附材料、高流速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均有利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 影响因素 超声振荡 活菌计数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殷少军 何礼贤 +6 位作者 董荔 胡必杰 瞿介明 春妹 倪才妹 贾曼琳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54-755,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 1997~ 1999年 RICU患者下呼吸道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RICU中 185 6例次下呼吸道标本中 ,共检出病原菌 ...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 1997~ 1999年 RICU患者下呼吸道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RICU中 185 6例次下呼吸道标本中 ,共检出病原菌 784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 5 48株 (69.9% ) ,以铜绿假单胞菌 (17.9% )和鲍曼不动杆菌 (10 .7% )为主。革兰阳性菌 193株 (2 4.6% )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12 .5 % )和表皮葡萄球菌 (5 .5 % )为主。真菌 43株 (5 .5 % ) ,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且多为二重感染。药敏检测结果显示 ,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以及三代头孢菌素呈多重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检出率较高。结论 R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MRSA及真菌感染率升高 ,提示临床医师应针对 RICU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检测 ,合理选用抗生素 ,并注意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8
11
作者 瞿介明 龚炜 +3 位作者 春妹 倪才妹 贾漫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了解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为临床肠球菌的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药敏法 ,对 3年临床分离的 76 9株肠球菌进行药敏测试。结果  76 9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耐久肠球菌分别占 2 4.9%、2 3.9%、5 ... 目的 了解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为临床肠球菌的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药敏法 ,对 3年临床分离的 76 9株肠球菌进行药敏测试。结果  76 9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耐久肠球菌分别占 2 4.9%、2 3.9%、5 1.2 %。药敏测试结果显示肠球菌对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 95 .8%、94.4%、92 .2 %、85 .2 % ;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头孢曲松、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 2 .7%、6 1.4%、6 8.0 %、6 8.8% ;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为 2 3 .2 %、17.6 %、3.0 %。结论 肠球菌对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存在严重的耐药。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 ,仅为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监测
下载PDF
MALDI—TOF质谱快速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必杰 +3 位作者 鲍容 马坚 黄声雷 谢红梅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0-614,共5页
目的建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方法,评估其快速鉴定临床和环境分离NTM的可行性、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至3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分... 目的建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方法,评估其快速鉴定临床和环境分离NTM的可行性、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至3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分离NTM15株及2011至2012年医院供水系统环境分离NTM68株。比较3种样本前处理和蛋白抽提方案,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临床和环境分离NTM,并以16SrRNA测序结果为对照。结果3种方法均鉴定出相同细菌,但方法1的鉴定值高于其他2种方法。对生长于Middlebrook7H10琼脂平板的83株共10个种的NTM进行鉴定,与16SrRNA测序结果比较,所有菌株均能鉴定至属水平,67株(80.7%)鉴定至种,6株鉴定到复合群水平,鉴定值大于1.700的NTM占81.9%(68/83),且重复性好。培养后获得的菌落从前处理至鉴定完成仅需1.5h。结论MALDI.TOFMS可快速准确地鉴定临床和环境分离的NTM,在临床实验室常规鉴定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RNA 核糖体 16S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可行性研究
原文传递
2006-2009年腹腔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谢红梅 胡必杰 +5 位作者 春妹 高晓东 黄声雷 鲍容 马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10-2613,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腹腔感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菌构成与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方法对医院2006-2009年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哌拉... 目的了解医院腹腔感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菌构成与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方法对医院2006-2009年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对这1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2006-2009年医院共分离343株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占84.5%,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各占总细菌数的48.4%和21.3%;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6.7%)和鲍氏不动杆菌(4.4%)较多见;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肠杆菌科细菌对其他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敏感性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6%~53.3%和18.2%~28.6%;除碳青霉烯类外,产ESBLs阳性菌株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非产ESBLs阴性菌株;患者入院≥48 h分离到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入院<48 h分离的菌株;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药物的敏感性均<70.0%。结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引起腹腔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多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本研究为全球SMART研究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敏感性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直接快速鉴定阳性血培养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坚 俞万钧 +4 位作者 胡必杰 高晓东 春妹 黄声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76-2679,共4页
目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应用,为阳性血培养中微生物鉴定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方法,我们报告一种改良的利用MALDI-TOF质谱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的方法。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集312... 目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应用,为阳性血培养中微生物鉴定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方法,我们报告一种改良的利用MALDI-TOF质谱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的方法。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集312瓶阳性培养物,细菌分别属于12个不同属和32个种,MALDI-TOF质谱鉴定的细菌同时进行了常规生化法鉴定,其中不符合的部分通过序列分型明确。结果 200株革兰阳性菌中,161株(80.5%)准确鉴定到属以上水平,121株(60.5%)准确鉴定到种;112株革兰阴性菌中,101株(90.2%)准确鉴定到属以上水平,81株(72.3%)准确鉴定到种水平;MALDI-TOF质谱鉴定革兰阴性菌,在属以上水平和种水平上,准确率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结论通过这种方法能在1h内快速、鉴定阳性血培养中的常见细菌,如果将此项技术常规应用于临床,将显著增加菌血症患者在24h内得到最佳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细菌 血流感染 鉴定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
原文传递
净水器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必杰 +5 位作者 鲍容 高晓东 沈燕 崔杨文 孙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80-2582,共3页
目的调查净水器在实际使用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造成净水器出水微生物超标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2-3月上海地区28户净水器使用家庭的自来水及净水器过滤水进行采样,并填写调查表。结果 71.4%的过滤水中异养菌总数超过同一住处... 目的调查净水器在实际使用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造成净水器出水微生物超标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2-3月上海地区28户净水器使用家庭的自来水及净水器过滤水进行采样,并填写调查表。结果 71.4%的过滤水中异养菌总数超过同一住处自来水中细菌数量,53.6%净水器出水微生物数量超标;使用活性炭滤芯与净水器过滤水中异养菌数量超标具有相关性。结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微生物在净水器内形成生物膜或生长繁殖,建议定期更换滤芯或采用其他消毒和除菌措施以减少饮用水的细菌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用净水器 细菌总数 活性炭滤芯 生物膜
原文传递
上海市14所医院自来水中潜在病原菌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胡必杰 +5 位作者 鲍容 高晓东 崔杨文 沈燕 孙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14所医院自来水中常见潜在病原菌的污染程度,并分析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检出率与供水系统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培养方法检测医院自来水水样中的丝状真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结果所有医院供水系统中均能分...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14所医院自来水中常见潜在病原菌的污染程度,并分析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检出率与供水系统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培养方法检测医院自来水水样中的丝状真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结果所有医院供水系统中均能分离到非结核分枝杆菌、丝状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84份水样的检出率分别为66.7%、50.6%和45.2%,仅少数水样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曲霉菌属;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检出率与水管道管龄、水龙头类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医院供水系统普遍受到病原菌污染,临床医师应对自来水相关的水源性感染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供水系统 水源性病原菌 电控式水龙头 局部定植
原文传递
3种方法对供水系统嗜肺军团菌、阿米巴原虫及生物膜消毒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必杰 +3 位作者 于玲玲 陶黎黎 高晓东 黄声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评估嗜肺军团菌(LEP)在供水系统中的生长和定植,建立试水循环系统以模拟真实供水环境,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LEP、阿米巴原虫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方法中试水循环系统包括4套循环管道和盲端管道系统,试验中,对3套系统分别连续施加铜/... 目的评估嗜肺军团菌(LEP)在供水系统中的生长和定植,建立试水循环系统以模拟真实供水环境,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LEP、阿米巴原虫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方法中试水循环系统包括4套循环管道和盲端管道系统,试验中,对3套系统分别连续施加铜/银离子(0.4/0.04 mg/L)、二氧化氯(0.5 mg/L)和热力消毒(>55℃),持续75 d;第4套作为对照,采用培养、荧光原位杂交和LIVE/DEAD染色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等技术监测浮游和生物膜内菌群变化。结果干预前LEP高度污染中试系统(水∶3.4×103/ml和生物膜:2.4×104/cm2),二氧化氯和热力消毒对生物群体(包括LEP)的消毒效果明显好于铜银离子;铜银离子对HPC的影响不明显,也不能清除生物膜,二氧化氯可有效清除盲端管内生物群体,但干预终止后LEP很快恢复至干预前水平;终止干预后2个月,热力消毒组的循环水和管壁生物膜内均未检出LEP,铜银离子组则再次出现低浓度LEP。结论本研究中,连续加热处理是控制中试水循环系统中LEP最有效的方法 ,一旦LEP定植于环境,将其清除非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消毒 阿米巴 生物膜 中试系统
原文传递
肝硬化大鼠小肠壁结构改变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细菌转位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任卫英 张顺财 +1 位作者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小肠壁结构的变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细菌转位的情况,并探讨其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取外周静脉和门静脉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获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近端...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小肠壁结构的变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细菌转位的情况,并探讨其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取外周静脉和门静脉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获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近端空肠内容物做细菌培养。部分空肠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所有的肠道细菌转位(BT)均发生在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大鼠中,肝硬化大鼠的SIBO发生率为50%(10/20),BT的发生率为35%(7/20)。正常大鼠无一只出现SIBO。肝硬化大鼠的血清内毒素水平高于正常大鼠(P<0.01).在有SIBO的肝硬化大鼠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又高于其他的肝硬化大鼠,尤以发生BT的大鼠最高。病理检查发现发生BT的肝硬化大鼠空肠绒毛变短、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增多。结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细菌转位是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肠内高内毒素浓度可能与肠黏膜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大鼠 小肠壁结构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道细菌转位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痰培养标本质量评估的量化标准探讨——14001次痰细胞学检查与细菌培养结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必杰 何礼贤 +4 位作者 詹雪妹 春妹 倪才妹 贾漫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36-39,共4页
目的 为准确描述痰标本质量 ,指导临床客观地判读痰培养分离细菌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定性 (文献介绍的 5种细胞学筛选标准 )和定量 (自行设计评分值为“ +5~ - 5”痰培养标本量化质量评估标准 )方法 ,比较不同质量的痰标本与唾液细... 目的 为准确描述痰标本质量 ,指导临床客观地判读痰培养分离细菌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定性 (文献介绍的 5种细胞学筛选标准 )和定量 (自行设计评分值为“ +5~ - 5”痰培养标本量化质量评估标准 )方法 ,比较不同质量的痰标本与唾液细菌严重污染率和呼吸道感染潜在病原菌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1)按照不同筛选标准判断 ,140 0 1份痰标本中合格率差异甚大 (2 5 .6 %~ 6 5 .1% )。按中华呼吸病学会制订的标准 ,常规痰标本合格率仅为 33.9%。根据量化评估标准 ,高质量痰标本仅占少数 ,大多数标本的评分值为 -l~ 41之间 ,评分值在l与 2以上的标本 ,分别占 44 .0 %和 2 0 .7%。(2 )唾液细菌严重污染 3816份 ,平均污染率 2 7.3% ,按照细胞学筛选标准 ,合格标本的污染率 (18.5 %~ 2 1.4% )远低于不合格标本的污染率 (30 .3%~ 38.3% ) (P =0 .0 0 0 0 ) ;量化质量评估的评分值与唾液细菌严重污染率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0 0 )。评分值从 +5到 - 5 ,污染率由 4.4%上升至 5 0 .0 %。(3) 34 91份标本检出潜在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平均检出率为 2 4.9% ,合格标本检出率 (2 6 .6 %~34 .2 % )显著高于不合格标本的检出率 (2 0 .8%~ 2 2 .2 % )。量化质评标准中 ,评分值与潜在病原菌检出率呈正相关。从 +5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细菌 细胞学筛选 痰培养 病原诊断
原文传递
念珠菌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相如 胡必杰 +5 位作者 高晓东 马坚 黄声雷 春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0期3193-3196,共4页
目的了解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病例,对其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基础疾病、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 目的了解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病例,对其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基础疾病、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念珠菌血症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38例念珠菌血症患者资料,其中男98例,女40例,平均年龄(61.3±16.6)岁;每年出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为0.034%~0.051%。血培养分离到白念珠菌72株(52.2%),近平滑念珠菌29株(21.0%),热带念珠菌16株(11.6%)。药敏结果显示,念珠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为90.9%-97.4%;而热带念珠菌对三唑类的敏感率仅为55.6%~83.3%。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39.1%(54/138),归因病死率31.9%(44/1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20分(OR=8.025,95%CI:2.032-31.696,P=0.003)、低白蛋白血症(OR=6.213,95%口:1.849—20.879,P=0.003)及合并细菌血流感染(OR=5.541,95%CI:1.576-19.487,P=0.008)、留置导尿管(OR=13.776,95%CI:1.402~135.352,P=0.024)是其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而拔除或更换中心静脉置管(OR=0.231,59%CI:0.075~0.716,P=0.011)及血培养前30d内手术史(OR=0.206,95%CI:0.050~0.857,P=0.030)是其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念珠菌血症以白念珠菌引起为主,病死率仍较高,APACHEⅡ评分≥20分、低蛋白血症、留置导尿管和合并细菌血流感染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拔除或更换中心静脉置管及血培养前30d内手术史是预后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属 菌血症 疾病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