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版画制作者刻工署名现象剖析
1
作者 周亮 周小牧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6期76-80,共5页
本文从明清版画制作者之一刻工署名位置展开,结合作品进行了诠释,并例举出著名刻工在版画作品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家族式的刻工团队模式,及古籍版本中序跋等处对刻工的认可。
关键词 刻工 明清 版画
下载PDF
工匠的艺术——漫谈徽派版画的参与者及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小牧 《民艺》 2020年第5期27-32,共6页
徽派版画是中国木刻画流派中重要的一员。本文以从事徽派版画制作和出版的参与者为角度来阐述徽派版画的艺术成就是其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分工合作的结果。书商的组织、画家的参与、版刻和印刷名手的技艺、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繁荣的市... 徽派版画是中国木刻画流派中重要的一员。本文以从事徽派版画制作和出版的参与者为角度来阐述徽派版画的艺术成就是其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分工合作的结果。书商的组织、画家的参与、版刻和印刷名手的技艺、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繁荣的市民社会,使得徽派版画发展至明万历时期迎来了"光芒万丈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派版画 参与者 分工合作
原文传递
《黄河畔上的剪花婆姨》解析
3
作者 周小牧 《民艺》 2023年第3期83-85,共3页
陕北自古是兵家征战之地,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年代,家徒四壁、阴暗背风的土窑洞里,唯一光明来自窑口的窗户,窗户上贴满花花绿绿的窗花,则是祖辈延续下来的企盼。黄河畔上的剪花婆姨们大多没有文化,张世莲、高秀芳和刘晓娟便是其中典... 陕北自古是兵家征战之地,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年代,家徒四壁、阴暗背风的土窑洞里,唯一光明来自窑口的窗户,窗户上贴满花花绿绿的窗花,则是祖辈延续下来的企盼。黄河畔上的剪花婆姨们大多没有文化,张世莲、高秀芳和刘晓娟便是其中典型,温饱及生养儿女占据了她们基本的生活,剪纸只是在闲暇时间或者是腊月里需要打扫窑洞时才拿起剪刀铰上几幅,但正是由于对生活的积累和历练、对家乡的炽热与爱恋,使得她们的剪纸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的乡土气息。她们将自己的祈盼、祝福都融在了剪纸世界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纸 黄河畔 剪花婆姨
原文传递
汉族与苗族服饰上的龙纹研究
4
作者 周小牧 《民艺》 202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龙纹在汉族、苗族的发展史中同根同源。龙纹从原始的动物性和神话性经历了阶级的分化过程,而这一漫长的过程又真实地体现在两个民族各自的服饰纹样中。本文从溯源、寓意变化、种类发展、造型、经营位置及色彩搭配等多角度分析龙纹同源... 龙纹在汉族、苗族的发展史中同根同源。龙纹从原始的动物性和神话性经历了阶级的分化过程,而这一漫长的过程又真实地体现在两个民族各自的服饰纹样中。本文从溯源、寓意变化、种类发展、造型、经营位置及色彩搭配等多角度分析龙纹同源异流的表现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纹 神灵 阶级 平民 差异
原文传递
风格的推进——继志斋刊本《玉合记》版画插图及刻工黄应组考察
5
作者 周亮 周小牧 《创意与设计》 2023年第2期64-70,共7页
本文通过对徽州刻工黄应组所刻金陵继志斋刊本《玉合记》版画插图的考察,对其表现内容及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其置于晚明徽派版画和金陵版画的背景之下,对黄应组直接参与金陵版画的制作予以充分肯定,从确凿的文献出发,廓清了金... 本文通过对徽州刻工黄应组所刻金陵继志斋刊本《玉合记》版画插图的考察,对其表现内容及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其置于晚明徽派版画和金陵版画的背景之下,对黄应组直接参与金陵版画的制作予以充分肯定,从确凿的文献出发,廓清了金陵版画受到徽派版画的影响这一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玉合记》 黄应组 继志斋 金陵版画 徽派版画
下载PDF
黄河沿岸窑洞窗格之寓意
6
作者 周路 周小牧 《民艺》 2020年第2期67-71,共5页
窑洞为黄土高原上最主要的居住场所,具备冬暖夏凉的特性,所以对居住、生活、繁衍在这里的先民们起着关键的作用。窑洞的窗棂格子除了具有采光和通风的功能,还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家族、社稷的兴旺的祈盼,对神灵、风水、自然的祭拜和敬畏。
关键词 窑洞 窗格 图形寓意
原文传递
浅析凤翔彩绘泥塑的造型艺术与未来发展——以泥塑虎为例
7
作者 周小牧 《大观周刊》 2012年第24期257-257,共1页
凤翔的彩绘泥塑的现状是中国民间美术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其彩绘泥塑的发展历史、形态、种类的研究,来探讨其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进而为传统工艺美术的未来找到诸多扩展的空间。
关键词 凤翔 彩绘泥塑 传统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