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改变 被引量:75
1
作者 李太生 邱志峰 +14 位作者 韩扬 张宏伟 王仲 刘正印 范宏伟 吕玮 于莺 王焕玲 张惠媛 谢静 马小军 倪安平 王爱霞 邓国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对其中 2例恢复后的SARS病人复查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SARS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 (简称“T4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 (简称“T8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 (2 84± 187个 /mm3 和 2 88± 16 7个 /mm3 ) ,所有SARS患者的T4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 (最低仅4 9个 /mm3 ) ,恢复期 2例SARS病人的T4和T8细胞恢复正常 ;与HIV、CMV、EBV感染者相比 ,SARS患者的T4细胞和T8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而T8细胞数量的减少则更为严重 ;与正常人相比 ,HIV感染者T4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但HIV、CMV、EBV感染者的T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 ,但可逆转 ;T4和T8细胞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SARS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急性期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发病机制 诊断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MOD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2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8期504-507,共4页
中图分类号:R365;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5040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MOD... 中图分类号:R365;R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03(1999)0805040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是研究MODS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MODS研究的一个难点。MODS是多因素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S 动物模型 病理 发病率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8 位作者 薛立波 陆江阳 晋桦 于燕 孙晓床 黎君友 郑玉清 熊德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动物实验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复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①提出了实验动物MODS诊断和评分标准;②找出了复制MODS模型的关键因素;③在建立动物ICU基础上,成功地复制出符合... 通过动物实验对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复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①提出了实验动物MODS诊断和评分标准;②找出了复制MODS模型的关键因素;③在建立动物ICU基础上,成功地复制出符合MODS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的标准化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MODS 动物模型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双相迟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胡森 盛志勇 +10 位作者 薛丽波 晋桦 于燕 陆江阳 孙晓庆 孙世荣 黎君友 王亚平 祝晓枫 郑玉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复制符合MODS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在提出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模型标准和建立动物ICU的基础上,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门静脉持续输入内毒素的方法;复制出山羊MODS模型。结果和结论... 目的:复制符合MODS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在提出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模型标准和建立动物ICU的基础上,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门静脉持续输入内毒素的方法;复制出山羊MODS模型。结果和结论:该模型的致伤因素、发病过程、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都与临床典型的双相迟发MODS相似,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和适用于临床防治研究的MODS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 综合征 诊断 MODS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小肠屏障功能监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黎君友 吕艺 +4 位作者 胡森 晋桦 熊德鑫 盛志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几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快速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 北京地区雄性成年山羊 32只,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组(H组,n=6),创伤内毒素血症组(E组,n=6)和创伤失... 目的 通过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几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快速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 北京地区雄性成年山羊 32只,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组(H组,n=6),创伤内毒素血症组(E组,n=6)和创伤失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组(M组,n=20),模拟临床创伤、缺血再灌注(I/R)、感染脓毒症的实验模型。同时监测二胺氧化酶(DAO)、肠粘膜下pH(pHi)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并参照血浆内毒素(LPS)、TNF和病理形态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后当日血浆DAO活性可呈一过性升高,M组在输入内毒素后再度升高呈双峰型用组术后第一天开始DAO渐趋下降,E组自手术当日开始逐渐升高。M组 L/M较 E组增加显著;创伤、休克末和输内毒素后小肠 pHi持续降低。血浆DAO的变化与L/M和肠粘膜pHi的变化呈高度相关(r=0.951和-0.553、P<0.01~0.05),三种肠功能指标与血浆LPS和TNF的变化高度相关,并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相一致。结论 创伤缺血再灌流,单纯输内毒素均可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这种损伤是短暂和可逆的;创伤缺血再灌流复合内毒素血症对肠屏障功能的损伤程度明显加重;DAO活性、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肠屏障功能 小肠屏障功能 监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创伤后内毒素血症与脏器损害关系及其防治新方法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姚咏明 于燕 +3 位作者 盛志勇 施志国 田惠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从不同的作用环节采用多种干预手段以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观察其对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脏器损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动物分别建立了不同致伤方式诱发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模型;并结合... 目的:从不同的作用环节采用多种干预手段以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观察其对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脏器损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动物分别建立了不同致伤方式诱发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模型;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分别应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抗核心脂多糖(LPS)单抗及Re型LPS抗血清、低剂量多粘菌素B、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及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抗等措施,可显著中和循环内毒素,能有效地减轻肝、肺、肾及肠道等器官损害和明显提高动物存活率;并且抗内毒素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循环和组织中细胞因子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和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临床观察显示,大面积烧伤和创伤患者24小时内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血浆TNF呈正相关,这一趋势以并发脓毒症、MODS者尤为明显。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脓毒症、脏器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创伤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止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创伤所致脓毒症及MODS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动物预后明显改善;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分泌及提高机体全身免疫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内毒素血症 脓毒症 治疗 抗内毒素 MODS
下载PDF
山羊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复苏后胃肠粘膜内pH值的变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胡森 晋桦 +2 位作者 吕艺 黎君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708-710,共3页
目的:研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复苏后胃肠粘膜内pH值(pHi)的变化规律,为指导隐性代偿性休克复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山羊6只,用Wiggers法造成失血后低血容量性休克〔平均动脉压6.0kPa(1kPa=7.5mm... 目的:研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复苏后胃肠粘膜内pH值(pHi)的变化规律,为指导隐性代偿性休克复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山羊6只,用Wiggers法造成失血后低血容量性休克〔平均动脉压6.0kPa(1kPa=7.5mmHg)维持1小时〕,快速回输失血和2倍的林格氏液,在胃和回肠处造口,分别置入胃和肠粘膜张力计,动态监测胃肠粘膜pHi。结果:(1)胃肠粘膜pHi随休克程度加重而进行性降低,复苏后48小时恢复至伤前水平;(2)胃肠粘膜pHi变化与门静脉血流量和其pH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门静脉血乳酸和二胺氧化酶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胃肠粘膜pHi能反映胃肠粘膜缺血和酸中毒状态,是指导隐性代偿性休克复苏的敏感和实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胃肠粘膜 休克 低血容量性 复苏
下载PDF
106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总结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正印 李太生 +14 位作者 王仲 徐作军 王焕玲 于莺 杜铁宽 白彦 邱志峰 吕玮 范洪伟 马小军 王爱霞 蔡柏蔷 邓国华 倪安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 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入院的 10 6例SARS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0 6例患者男 5 6例 ,女5 0例 ;年龄 15~ 81岁 ,平均 (36± 10 )岁 ;多数病... 目的 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入院的 10 6例SARS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0 6例患者男 5 6例 ,女5 0例 ;年龄 15~ 81岁 ,平均 (36± 10 )岁 ;多数病人都有发热 (98 1% )、畏寒 (75 5 % )、咳嗽 (71 7% )、头痛和胸闷憋气 (4 3 4 % )、腹泻 (2 4 5 % ) ,肺部有音者较少 (11 2 % )。WBC计数降低者占 34 0 %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 81 1% ,CD+ 4 T细胞减少者为 98 1% ,ALT增高者占 7 6 % ,血小板降低者少见(3 8% ) ;几乎所有病人在入院时或次日都有血氧分压下降 [<90mmHg(1mmHg =0 133kPa)者90 2 % ,<70mmHg者 2 8 6 % ];X线胸片表现为单侧局部肺部斑片状浸润者 34 0 % ,单侧多发肺部斑片状浸润者 11 3% ,双肺斑片状浸润者 4 6 2 %。临床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 ,包括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 4 0~ 80mg,12h 1次 ) ,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以及抗病毒药物为主 ,同时强调氧疗、对症及其基础病等的治疗。结论 SAR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多样化 ,CD+ 4 T细胞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 ,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早期氧疗及小剂量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临床特征 治疗 传染病 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损伤及谷氨酰胺的保护 被引量:18
9
作者 黎君友 盛志勇 +3 位作者 吕艺 于勇 胡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及谷氨酰胺(GLN)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方法以烧伤、枪伤和缺血再灌流损伤作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并结合临床病例测定血和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小肠屏障功能的相关指标血乳酸、D-乳酸、肠 PHi,...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及谷氨酰胺(GLN)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方法以烧伤、枪伤和缺血再灌流损伤作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并结合临床病例测定血和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小肠屏障功能的相关指标血乳酸、D-乳酸、肠 PHi,LPS,TNF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的变化,以早期口服 GLN 对肠屏障功能保护.结果严重创伤后血浆 DAO 活性从损伤早期即显著升高,组织 DAO 活性降低,血和小肠组织 DAO 的变化呈负相关(r=-0.937,P<0.001);血浆 DAO 的变化与血浆 TNF,LPS,D-乳酸、乳酸、PHi 和 L/M 的变化呈高度相关(r=0.817,0.842,0.887,0.872,-0.553和0.951,P<0.01~0.05);小肠组织病理变化与功能指标变化一致;早期口服 GLN 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肠屏障功能指标.结论严重创伤后肠屏障功能早期即有受损伤;血浆 DAO 活性的变化是反映小肠机械损伤的敏感指标;GLN 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谷氨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 肠损伤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对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 被引量:21
10
作者 葛瑛 李德明 +6 位作者 范韫明 杨海红 吕玮 范洪伟 刘晓清 刘正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700,共4页
目的 观察替诺福韦酯(TDF)对拉米夫定(LAM)初治失败后,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方案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同时与治疗队列中恩替卡韦(ETV)单药挽救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对LAM初治失败后应用LAM联合ADV方... 目的 观察替诺福韦酯(TDF)对拉米夫定(LAM)初治失败后,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方案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同时与治疗队列中恩替卡韦(ETV)单药挽救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对LAM初治失败后应用LAM联合ADV方案病毒学应答不佳的57例患者给予单药TDF 300 mg/d,在12周、24周和48周检测HBV DNA、肝肾功能、HBV标志物等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队列中ETV 1 mg/d(40例)挽救治疗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挽救治疗之前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挽救治疗24周时,ETV组仅有1例(2.5%)达到HBV DNA转阴,TDF组则有49例(86.0%)达到HBV DNA转阴,x2=22.26,P<0.001.治疗48周时,ETV组5例(12.5%)HBV DNA转阴,31例(77.5%) ALT复常,而TDF组50例(87.7%)患者HBV DNA转阴,48例(84.2%)达到ALT复常.HBV DNA转阴率TDF组明显高于ETV组(x2=24.17,P<0.001).ALT复常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2,P=0.431).ETV组和TDF组在48周时各有1例患者发生血清HBeAg阴转(2.5%比1.8%,P=0.964).结论 对于LAM治疗失败后LAM联合ADV方案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TDF 300 mg/d的挽救方案较ETV 1 mg/d方案更为有效,可以实现更好的病毒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替诺福韦
原文传递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正印 《传染病信息》 2006年第5期237-241,共5页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地破坏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地破坏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创造了感染条件,导致病原体乘机侵袭人体致病。这种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且往往亦是最初的临床表现,是导致AIDS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能引起AIDS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性感染 感染诊断 艾滋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AIDS患者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免疫缺陷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皮片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同柱 吴志谷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1-432,共2页
为探讨不同浓度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成人皮片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采用约2mm^2的皮片接种到24孔培养板内加入不同浓度的rhEGF培养4天,测量皮片生长面积。结果表明:rhEGF对皮片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皮片生长面积与rhEGF浓度呈... 为探讨不同浓度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成人皮片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采用约2mm^2的皮片接种到24孔培养板内加入不同浓度的rhEGF培养4天,测量皮片生长面积。结果表明:rhEGF对皮片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皮片生长面积与rhEGF浓度呈抛物线型相关,当浓度为5μg/L,时,皮片生长面积达到最大值7.08±2.40mm^2,约为对照组(3.64±1.98mm^2)的2倍。提示rhEGF在促进皮肤快速生长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 组织培养
原文传递
297例首次确诊的中国HIV/AID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曹玮 宋晓璟 +10 位作者 李雁凌 邱志峰 谢静 韩扬 吕玮 王焕玲 范洪伟 刘正印 刘晓清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7-541,共5页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首次确诊HIV/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IV/AIDS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首次确诊并有完整病历资料的297例HIV/AIDS患者,包括急性期19例、无症状期115例、AIDS期163例,对其...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首次确诊HIV/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IV/AIDS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首次确诊并有完整病历资料的297例HIV/AIDS患者,包括急性期19例、无症状期115例、AIDS期163例,对其临床特征、诊断途径及机会性感染谱进行分析.结果 219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常见全身症状包括发热(100例,33.7%)、消瘦(50例,16.8%)、乏力(38例,12.8%);脏器受累症状包括皮肤黏膜损害(67例,22.6%)、呼吸系统症状(62例,20.9%)、消化系统症状(40例,13.5%)等,AIDS期患者脏器受累症状更突出.42.2%(73/173)的患者确诊前就诊2次以上,确诊科室主要为感染科(36.9%)、消化科(16.4%)、急诊科(13.7%)等.AIDS指向性疾病(AIDS defining conditions,ADC)以机会性感染为主,包括耶氏肺孢子菌肺炎(36例,22.1%)、巨细胞病毒感染(25例,15.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2例,13.5%);合并ADC者CD4 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36个/μl.结论 发热、消瘦、腹泻、气短和皮肤黏膜损害是HIV/AID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机会性感染常见于呼吸系统、皮肤黏膜及消化系统.HIV/AIDS诊断普遍偏晚,临床诊断需要各专科共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脓毒症过程中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隰建成 马远征 +5 位作者 黎君友 吕艺 孙世荣 吴志谷 盛志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小肠组织 酶活性 脓毒症 创伤性 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 分光光度法 动物小肠 蛋白合成 粘膜细胞 损伤程度 小肠黏膜 细胞内 CLP
原文传递
保肝药物的合理使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年第5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保肝药物 合理 解热镇痛药物 肝病专科医生 类药物 临床使用 肝病患者 肝功异常 降血脂药 药物种类 毒副作用 用药方法 抗生素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几种胶原型创伤敷料制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志谷 盛志勇 +4 位作者 孙同柱 耿淼 黎君友 黄祖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7-150,153,共5页
介绍了几种胶原型创伤敷料研制的方法。冷冻牛腱经 005 M 乙酸处理(pH32)48~72 h后,捣碎、过滤、脱泡、加硫酸软骨素(8% ),制成15% ~25% 胶原溶液。该溶液在预冷或不预冷的模具内冷冻干燥,冻干... 介绍了几种胶原型创伤敷料研制的方法。冷冻牛腱经 005 M 乙酸处理(pH32)48~72 h后,捣碎、过滤、脱泡、加硫酸软骨素(8% ),制成15% ~25% 胶原溶液。该溶液在预冷或不预冷的模具内冷冻干燥,冻干的胶原海绵在025% 戊二醛溶液中交联24 h。并以类似的方法研制成聚氨酯膜胶原海绵复合膜,涂聚氨酯胶原膜,和纱布胶原膜三种创伤敷料。结果表明冷冻牛腱胶原性能稳定,冻干的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孔洞结构(50~400 μm ),但气面孔洞比模具面的孔洞大数倍。本文简要讨论了影响胶原海绵孔洞结构和大小的有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海绵 创伤敷料 实验
下载PDF
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黎君友 胡森 +6 位作者 孙晓庆 严鸣 晋桦 姜小国 孙丹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压维持在 4.0~ 4.7k Pa,1k Pa=7.5 mm Hg) ,持续 2小时 ,休克末快速经颈静脉回输 (15分钟内 )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 ;复苏后 6小时 ,以蠕动泵经尾静脉... 目的 :探讨创伤脓毒症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压维持在 4.0~ 4.7k Pa,1k Pa=7.5 mm Hg) ,持续 2小时 ,休克末快速经颈静脉回输 (15分钟内 )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 ;复苏后 6小时 ,以蠕动泵经尾静脉输入大肠杆菌内毒素 2 mg/ kg。实验分成 5组 ,分别观察致伤前、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末、复苏后及输注内毒素后 2和 2 4小时各器官功能的变化。结果 :动物在创伤休克末和缺血再灌注后即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出现 ,心、肝、肾、肺、肠等器官功能指标出现变化 ,创伤休克末丙氨酸转氨酶(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较伤前增加 1倍 ,心肌酶谱在输内毒素 2小时后大于正常值的 3倍以上 ;病理学观察显示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损伤 ;动物总死亡率为 39.6 % ,单个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 4.7% ,2个或 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为 2 3.5 %。结论 :本实验较好地重现了创伤后脓毒症发生的诱因和临床特点 ;SIRS发生率较高 ,符合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标准的仅为 2 3.5 % ,是较好的创伤脓毒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及6a亚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14
18
作者 范蕴明 +1 位作者 李德明 刘晓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因1b型145例,基因6a型26例。140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PEG-IFN-...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1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因1b型145例,基因6a型26例。140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PEG-IFN-2b)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31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PEG-IFN-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总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病毒学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总早期病毒应答率(EVR)为78.9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69.59%。两组患者在EVR(P=0.09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P=0.542)、SVR(P=0.079)和复发率(P=0.49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基因型患者的EVR(P=0.268)、ETVR(P=0.276)、SVR(P=0.479)和复发率(P=1.000)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PEG-INF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有较高应答率且疗效相当,对两种HCV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也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病毒学应答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1b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6a
下载PDF
高速投射物伤远达效应的机理及其对伤情转归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荫秋 +8 位作者 李曙光 赖西南 陈云 安波 练维坤 郭瑞峰 万芪 陈林 王大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8-11,123,共5页
通过385只杂种犬和30头家猪的实验,其远达效应发生率为54.5%,不同投射物致伤不同部位的发生率有差别。实验表明,伤后早期血浆中β—内啡肽增加200倍,血小板扣押升高5倍,血液粘度,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均明显增加,同时由于循环管路系统血... 通过385只杂种犬和30头家猪的实验,其远达效应发生率为54.5%,不同投射物致伤不同部位的发生率有差别。实验表明,伤后早期血浆中β—内啡肽增加200倍,血小板扣押升高5倍,血液粘度,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均明显增加,同时由于循环管路系统血流剧烈扰动,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系统失衡。这些变化如发生在有远达效应的器官(心、肺等)时,易导致和加剧肺功能衰竭(ARDS),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并发症,因此,高速投射物的远达效应,尽管脏器改变不太严重,但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物 远达效应
原文传递
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勇 付小兵 +9 位作者 晋桦 孙同柱 黄宇宏 贵生 晓光 李兴利 王丽云 赵玉杰 谭广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明确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在低温环境下复制犬单侧后肢枪弹伤模型,对伤后96小时内伤道组织的细菌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伤后8小时内,伤道组织菌量增加缓慢,仅达到104cf... 目的 明确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在低温环境下复制犬单侧后肢枪弹伤模型,对伤后96小时内伤道组织的细菌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伤后8小时内,伤道组织菌量增加缓慢,仅达到104cfu/g,至伤后96小时菌量未达到108cfu/g。伤后2小时血浆内毒素水平一过性升高,与伤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从伤后8小时开始,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趋势与伤道组织菌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r=0.7596)。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低温对于枪弹伤后伤道组织菌量的变化影响非常明显,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发展的速度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均低于常温条件下的枪弹伤;在对该类伤员(包括创伤)进行救治时,应充分考虑到低温对继发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低温环境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