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宏州油茶炭疽病拮抗内生芽孢杆菌6715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芳 +6 位作者 尹加笔 刘丽 张东华 洪英娣 沈德 马焕成 伍建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为减轻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的危害和保证油茶产品质量,特采集该地区健康叶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所分离内生菌对油茶炭疽菌的抑制活性,后回接离体叶片对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内生菌验证其防效,最后用形态学及... 为减轻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的危害和保证油茶产品质量,特采集该地区健康叶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所分离内生菌对油茶炭疽菌的抑制活性,后回接离体叶片对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内生菌验证其防效,最后用形态学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脂肽基因。结果显示,从健康油茶叶片中共分离到25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6715对油茶炭疽菌平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57.59%,回接叶片发现其本身不致病,并显著抑制炭疽菌发生,经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Bacillus tequilensis,且扩增出脂肽基因bacA、ppsD和srfAA,具有潜在的生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内生细菌 炭疽菌 鉴定 拮抗作用
下载PDF
内生菌YYC155诱导油茶抗病性及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王芳 +2 位作者 彭睿琦 伍建榕 马焕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为探究油茶响应内生菌YYC155诱导抗病性的机制,以2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测定YYC155诱导油茶的生防效果和抗病性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并利用RNA-Seq技术对诱导15 d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经YYC155诱导后油茶对炭疽病的防效... 为探究油茶响应内生菌YYC155诱导抗病性的机制,以2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测定YYC155诱导油茶的生防效果和抗病性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并利用RNA-Seq技术对诱导15 d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经YYC155诱导后油茶对炭疽病的防效显著,为48.28%,且防御性酶活性被激活。同时,CK-vs-YYC155样本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1655个,DEGs在GO功能中被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被富集到102个KEGG通路上,其中呈显著富集的是:MAPK植物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植物-病原互作;另外,与抗病相关基因AUX1、GID1、PP2C、JAR1等大量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证实了YYC155能较好的诱导油茶抗病防御性系统,是1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防内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内生菌 诱导 抗病性 转录组
下载PDF
生防菌特基拉芽孢杆菌以不同方式处理油茶后的转录组分析
3
作者 彭睿琦 +3 位作者 葛白瑞雪 王芳 伍建榕 马焕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205,共12页
为探究生防菌以不同方式处理油茶后的转录组变化,明确生防菌提高油茶抗性的分子调控机制。以2年生的油茶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喷叶和灌根2种方式将生防菌特基拉芽孢杆菌接种到油茶苗上,以等量的无菌水作为对照,取处理15 d后的油茶叶片进行... 为探究生防菌以不同方式处理油茶后的转录组变化,明确生防菌提高油茶抗性的分子调控机制。以2年生的油茶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喷叶和灌根2种方式将生防菌特基拉芽孢杆菌接种到油茶苗上,以等量的无菌水作为对照,取处理15 d后的油茶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67118913条序列,差异表达基因(DEGs)有19164条,其中,样本CK-vs-DZY 6715的DEGs有4722个,样本CKG-vs-DZY 6715G的DEGs有14442个,两组样本共有的DEGs数量为2573个,样本CKG-vs-DZY 6715G特有的DEGs数量最多(11869个),最少的是样本CK-vs-DZY 6715(2149个)。GO富集分析表明,两组样本的DEGs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主要涉及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单一生物过程、细胞、细胞组分、膜、结合、催化活性、转运活性等。KEGG pathway分析显示,两组样本的DEGs被富集到代谢过程、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的数量最多,而样本CK-vs-DZY 6715的DEGs还主要被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样本CKG-vs-DZY 6715G中DEGs还主要被富集到植物与病原体互作通路,主要涉及的与抗病性相关的DEGs大量上调表达,包括pckA、PGAM、ACOX1、FATB、asnB、ansA、FLS、LAR、AUX1、GID1、ETR、FLS2、CDPK、pfkA,但基因表达量在喷叶和灌根方式间存在差异,喷叶中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表达量更高,而灌根的则是与代谢过程和植物病原互作有关的基因表达量更高。研究认为,生防菌特基拉芽孢杆菌以喷叶或灌根方式处理油茶均有助于油茶抗病性的增强,只是2种处理方式的主要作用机制略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抗病性 转录组分析 生防菌
下载PDF
不同种苏铁珊瑚状根内生微生物多样性及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玉倩 陈健鑫 +4 位作者 郑艳玲 竺永金 马焕成 伍建榕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35-2849,共15页
【目的】苏铁(Cycassp.)是珍稀濒危树种,能在干热河谷中长期稳定生存的原因可能与珊瑚状根内生微生物有密切关系。不同种苏铁在同一生境下其珊瑚状根内生微生物种类和群落组成存在怎样的差异性是本研究的科学问题。【方法】采用宏基因... 【目的】苏铁(Cycassp.)是珍稀濒危树种,能在干热河谷中长期稳定生存的原因可能与珊瑚状根内生微生物有密切关系。不同种苏铁在同一生境下其珊瑚状根内生微生物种类和群落组成存在怎样的差异性是本研究的科学问题。【方法】采用宏基因测序技术对四川省攀枝花公园内5种同属不同种苏铁珊瑚状根进行了分子鉴定,分析了苏铁间微生物类型、功能基因和代谢通路过程的差异性。【结果】公园内不同苏铁的珊瑚状根内生微生物的优势类群在门水平上基本相同,但相对丰度有差异性。在真菌界水平上的优势类群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隐真菌门(Cryptomycota),在细菌界水平上的优势类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不同种的苏铁在真菌界和细菌界的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存在一定差异。蓝细菌门在篦齿苏铁、攀枝花苏铁、华南苏铁和贵州苏铁中的相对丰度远高于宽叶苏铁,而放线菌门和球囊菌门在宽叶苏铁的相对丰度远高于篦齿苏铁、攀枝花苏铁、华南苏铁和贵州苏铁。通过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不同种苏铁间微生物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与环境适应和能量代谢通路相关。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氨基酸代谢(aminoacid metabolism)、基因结构的折叠、排列和降解(folding、sorting、degradation)及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的功能基因较为丰富。【结论】种植于同一地点的不同苏铁的珊瑚状根内生微生物的优势类群在门水平上基本相同,但相对丰度有差异性。珊瑚状根内的蓝细菌和放线菌参与的氮素和碳水化合物合成和代谢过程可能是苏铁适应干热河谷贫瘠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珊瑚状根内微生物 宏基因组 群落多样性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生防菌株DZY6715在不同生长期的代谢差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睿琦 +2 位作者 王芳 伍建榕 马焕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235,共11页
特基拉芽孢杆菌DZY6715是对油茶炭疽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菌,为明确该菌株在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的差异代谢物质及其调控功能。以菌株DZY6715的生长曲线为基础,先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该菌株在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对油茶炭疽菌的抑制活性... 特基拉芽孢杆菌DZY6715是对油茶炭疽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菌,为明确该菌株在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的差异代谢物质及其调控功能。以菌株DZY6715的生长曲线为基础,先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该菌株在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对油茶炭疽菌的抑制活性,然后通过非靶代谢组学技术,对这两个时期的发酵液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生长前期的抑菌活性弱于生长后期,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32条通路,前20条富集到18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潜在重要性高的代谢通路有5条,富集的差异代谢物有84个,27种,涉及的代谢物以氨基酸和有机酸为主,并伴有诺氟沙星、N-乙酰-d-氨基葡萄糖、腺苷、苯酚等物质。另外,生长前期氨基酸的总表达量显著高于生长后期,而有机酸及其他差异代谢物在生长后期的总表达量则明显高于生长前期。因此,本文认为氨基酸主要参与细胞结构的构建,同时附有抑菌功能,而有机酸、诺氟沙星、腺苷等更多的是作为抵抗胁迫过程的重要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基拉芽孢杆菌 生长前期 生长后期 差异代谢物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芳 +3 位作者 尹加笔 沈德 马焕成 伍建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3-211,共9页
【目的】明确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油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疑似炭疽病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序列分析所获得菌株的分类地位,再回接油茶离体... 【目的】明确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油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疑似炭疽病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序列分析所获得菌株的分类地位,再回接油茶离体叶片验证其致病性及进行复合侵染实验,最后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德宏州油茶炭疽病发生严重,野外调查发病率达84%,病情指数达33。明确了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分离代表性菌株DHYC14(C.fructicola)和DHYC30(C.siamense)回接都能引起油茶健康叶片发病,与林间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认为这两株菌均为致病菌,且菌株DHYC14(C.fructicola)致病力强于DHYC30(C.siamense),而复合侵染产生的病斑明显小于单独接种病原菌产生的病斑。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菌株DHYC14(C.fructicola)的最适培养基是PDA,连续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5℃,喜弱酸性环境pH 5~7,在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势最优。DHYC30(C.siamense)的最适培养基是PDA,光照对该病原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影响,最适生长温度为30℃,喜弱碱性环境pH 11,最佳碳、氮源培养基分别为甘露醇、蛋白胨和硝酸钠。【结论】引起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且病原菌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德宏
下载PDF
横断山脉高山栎组外生菌根侵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葛白瑞雪 +2 位作者 李鸿博 伍建榕 马焕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74,206,共11页
【目的】明确高山栎组外生菌根侵染状况及其与各生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四川、西藏地区的高山栎组的根系和土壤为研究材料,观察高山栎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ECM)的形态特征,测定ECM侵染率,探究ECM侵染率与土壤丛枝菌根... 【目的】明确高山栎组外生菌根侵染状况及其与各生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四川、西藏地区的高山栎组的根系和土壤为研究材料,观察高山栎组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ECM)的形态特征,测定ECM侵染率,探究ECM侵染率与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密度、海拔、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SOC)、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和氮磷比(N∶P)的关系。【结果】研究区内高山栎组ECM形态较为单一,主要为单轴羽状分支和单轴分支,解剖结构观察到ECM真菌在高山栎组根皮层细胞间形成哈蒂氏网,ECM侵染率较高,在51.37%~ 58.68%范围内,侵染强度都为4级,但在树种和生活型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山栎组AMF孢子平均密度为123.92个/g,土壤pH值、SOC、速效钾、TN、TP和N∶P分别为5.32、43.22 g/kg、53.9 g/kg、1.03 g/kg、113.33 mg/kg和5.58。因子分析结果表明8个生境因子对ECM侵染率均有影响,其中ECM侵染率与土壤速效钾和T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均未显示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山栎组ECM真菌喜弱酸性土壤,土壤中AMF孢子的扩繁不会排斥ECM的侵染,N、K元素是影响ECM侵染的主导因素,另外,不同海拔下高山带高山栎林小生态系统中各生境因素的综合变化也会影响ECM的侵染。当ECM侵染趋于“饱和”状态时会通过反馈改变土壤pH值,但对土壤C素的调节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栎组 外生菌根 侵染特征 生境因子 横断山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