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郭成 王宝宝 +4 位作者 杨洋 王春明 天旺 李敏权 段灿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8-1128,共11页
茎腐病是国内外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机械收获和籽粒直收,茎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中最具威胁性的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茎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本文从茎腐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菌种类、抗茎腐病种质资... 茎腐病是国内外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机械收获和籽粒直收,茎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中最具威胁性的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茎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本文从茎腐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菌种类、抗茎腐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和抗病基因发掘与定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玉米茎腐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害的综合治理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抗性遗传 抗性机制 抗病基因
下载PDF
2种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永强 李继平 +3 位作者 惠娜娜 李建军 王立 天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及相应的4种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植株高度、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2种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和产量较空白对照影响...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及相应的4种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植株高度、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2种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和产量较空白对照影响显著,相对出苗率分别为103.66%、104.13%,植株高度分别为84.53、82.20 cm,增产率分别为39.12%、37.56%,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分别达51.29%、48.47%。25%嘧菌酯悬浮剂的2种施药方式对马铃薯的出苗率和植株高度较空白对照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影响显著,相对出苗率分别为98.42%、102.98%;植株高度分别为74.53、75.20 cm,增产率分别为33.18%、37.25%,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分别达68.98%、6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菌腈 马铃薯 嘧菌酯 立枯丝核菌 出苗率 株高 产量 防效
下载PDF
甘肃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建军 李继平 +3 位作者 天旺 惠娜娜 王立 张新瑞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64-66,共3页
中药材是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了保证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国家科技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实施和基地建... 中药材是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了保证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国家科技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实施和基地建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药材病虫害课题组为了促进全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病虫害防治 技术规程 黄芪 中药材产业 国家科技部 特色产业 生产管理
下载PDF
黄芪白粉病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天旺 李建军 +2 位作者 张新瑞 马永强 李继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8-49,共2页
黄芪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在6月下旬日均温度18℃时开始发生,当7月下旬至8月日均温约20℃时快速扩散,到9月中旬日均温度低于16℃时逐渐减缓。降雨也会加剧病害发展。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了黄芪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 黄芪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在6月下旬日均温度18℃时开始发生,当7月下旬至8月日均温约20℃时快速扩散,到9月中旬日均温度低于16℃时逐渐减缓。降雨也会加剧病害发展。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了黄芪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ME和20%丙环唑ME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到84.53%和81.19%。25%腈菌唑EC、10%苯醚甲环唑ME和25%三唑酮WP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4%、73.66%和7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白粉病 发生动态 药剂防治
原文传递
丙环唑防治小麦全蚀病应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炳炎 陈海贵 +3 位作者 天旺 罗小勇 张惠芳 杨发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作者通过对11种杀菌剂室内外研究,从中筛选出丙环唑(Propiconazole)防治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效果显著;不同剂量试验结果,用25%丙环唑乳油按种重0.1%—0.2%拌种比较经济有效;不同施药方法中,丙环唑按种... 作者通过对11种杀菌剂室内外研究,从中筛选出丙环唑(Propiconazole)防治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效果显著;不同剂量试验结果,用25%丙环唑乳油按种重0.1%—0.2%拌种比较经济有效;不同施药方法中,丙环唑按种重0.1%—0.2%拌种或0.1%拌闷种防病效果优于浸种、茎叶喷雾;通过持效期、作用方式和药害试验证明,丙环唑用量低,持效期较长,以保护作用为主,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上述用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大田防治示范结果,用25%丙环唑按种重0.2%拌种,控制白穗效果达90.70%以上,每ha平均增产1194.45kg,保产效果达32.35%,为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提供了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丙环唑 防治
原文传递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 被引量:9
6
作者 惠娜娜 李继平 +4 位作者 李青青 王立 李建军 马永强 天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高抗,11.97%表现中抗,27.35%表现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菌 交配型 甲霜灵 敏感性
下载PDF
土壤中马铃薯粉痂病菌的简易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惠娜娜 李继平 +4 位作者 王立 马永强 李建军 天旺 李青青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5X期80-82,共3页
通过番茄幼苗诱饵法检测马铃薯重茬土壤和蚕豆田土壤中的马铃薯粉痂病菌繁殖体。结果表明:马铃薯茬口的土壤中含有粉痂病菌繁殖体,其土壤培育的番茄苗植株不同程度的矮化,根系肿大、有瘤状物,镜检为马铃薯粉痂病菌休眠孢子囊;一年茬、... 通过番茄幼苗诱饵法检测马铃薯重茬土壤和蚕豆田土壤中的马铃薯粉痂病菌繁殖体。结果表明:马铃薯茬口的土壤中含有粉痂病菌繁殖体,其土壤培育的番茄苗植株不同程度的矮化,根系肿大、有瘤状物,镜检为马铃薯粉痂病菌休眠孢子囊;一年茬、两年茬、三年茬土壤培育的番茄粉痂病病株率分别为82.35%、100.00%、100.00%,而蚕豆茬土壤培育的番茄苗生长正常,镜检未发现粉痂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番茄 马铃薯粉痂病菌 检测
下载PDF
短密木霉菌株GAS1-1的分离鉴定、拮抗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郭成 张小杰 +3 位作者 张有富 王春明 天旺 李敏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5-312,共8页
为了解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木霉菌株GAS1-1,经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用生物... 为了解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木霉菌株GAS1-1,经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用生物学方法研究该菌的营养生长和产孢条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AS1-1被鉴定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为甘肃省木霉新记录种。该菌株对玉米镰孢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穗腐病菌F. verticillioides、棉花枯萎病菌F. oxysporum、玉米腐霉茎腐病菌Pythium inflatum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尤其对玉米腐霉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菌率达100.00%。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其在15~35℃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佳产孢温度为25℃;在pH 5~12的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和产孢的pH均为5;24 h黑暗条件下菌丝营养生长最快,12 h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9℃,10 min。表明短密木霉菌株GAS1-1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密木霉 拮抗作用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永强 李继平 +3 位作者 王立 李建军 惠娜娜 天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0-22,共3页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丁香菌酯悬浮剂及1.6%噻霉酮水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0 g/L氟硅唑...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丁香菌酯悬浮剂及1.6%噻霉酮水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15 11μg/mL、0.031 83μg/mL、0.090 88μg/mL,而常用药剂20%丁香菌酯悬浮剂和1.6%噻霉酮水剂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弱,EC50分别为17.351 52μg/mL和1.991 69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 杀菌剂 化学防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立 惠娜娜 +5 位作者 李建军 马永强 天旺 李继平 朱小琼 国立耘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X期70-74,共5页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被测菌株中可克服抗性基因R4、R8和R11的频率在80%以上,可克服抗性基因R8的菌株普遍存在于各采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生理小种
下载PDF
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新瑞 李继平 +3 位作者 李建军 天旺 惠娜娜 王志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142,152,共7页
为明确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在甘肃陇西县多年种植的黄芪田进行调查、采样和防治试验。通过对黄芪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根结线虫的分离,明确了根腐病菌不是黄芪麻口病的致病菌,在供试的麻口病株上未分离到线虫。经过回接地下害虫试验,确认... 为明确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在甘肃陇西县多年种植的黄芪田进行调查、采样和防治试验。通过对黄芪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根结线虫的分离,明确了根腐病菌不是黄芪麻口病的致病菌,在供试的麻口病株上未分离到线虫。经过回接地下害虫试验,确认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幼虫的取食为害,是造成黄芪麻口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经中科院动物所专家鉴定该虫为中国新记录种。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黄芪移栽前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kg/hm2土壤处理,用15%阿维·毒乳油30kg/hm2灌根,防治效果良好,一次灌根的防治效果达87.51%,挽回92.14%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麻口病 根腐病 线虫 黄芪根瘤象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成 王艳 +5 位作者 张新瑞 郭满库 徐生军 天旺 李敏权 赵桂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9-386,共8页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Ustilago segetum var.avenae)的差异和探讨形成燕麦抗坚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于2013-2014年采用菌粉拌种和菌土覆盖的接种方法对135份燕麦种质进行坚黑穗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菌粉拌种条件下,64...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Ustilago segetum var.avenae)的差异和探讨形成燕麦抗坚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于2013-2014年采用菌粉拌种和菌土覆盖的接种方法对135份燕麦种质进行坚黑穗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菌粉拌种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2份免疫,6份高抗,1份抗,19份中感,16份感,10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18.8%,9.4%,1.6%,29.7%,25.0%,15.6%;71份皮燕麦中,45份免疫,22份高抗,2份抗,2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63.4%,31.0%,2.8%,2.8%。在菌土覆盖条件下,64份裸燕麦中,17份免疫,8份高抗,13份抗,22份中感,3份感,1份高感,分别占鉴定裸燕麦的26.6%,12.5%,20.3%,34.4%,4.7%,1.6%;71份皮燕麦中,56份免疫,13份高抗,1份抗,1份中感,分别占鉴定皮燕麦的78.9%,18.3%,1.4%,1.4%;在2种接种方法下,62份材料抗性完全一致;10份材料在菌粉拌种接种方法的抗病性低于菌土覆盖的抗病性;菌粉拌种较菌土覆盖易使63个燕麦品种的发病率增加,使其抗病性下降,说明菌粉拌种接种方法明显优于菌土覆盖。试验中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更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种质 坚黑穗病菌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黄芪麻口病发生原因探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建军 李继平 +3 位作者 天旺 惠娜娜 王立 张新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7,共6页
为明确引起"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病原线虫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田间地下害虫回接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麻口病标样上未检测到病原线虫,分离到的病原菌以茄病镰孢、尖孢镰孢为主,发现引起"... 为明确引起"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病原线虫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田间地下害虫回接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麻口病标样上未检测到病原线虫,分离到的病原菌以茄病镰孢、尖孢镰孢为主,发现引起"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是黄芪根瘤象幼虫为害黄芪根部。说明黄芪根瘤象为害黄芪根部是造成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并且黄芪根瘤象是首次在中国发现,为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麻口病 地下害虫 黄芪根瘤象
下载PDF
42份鲜食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成 张小杰 +2 位作者 王春明 天旺 曲洁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27-1433,共7页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份鲜食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材料;‘盛甜糯9号’和‘三禾甜加糯6号’表现抗病;‘盛彩甜3号’‘福王9号’和‘脆甜1号’3份材料表现中抗;16份材料表现感病;21份材料表现高感。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表现高抗,分别为‘脆甜168’‘金陇12’和‘原玉黄糯1168’;‘盛甜糯10号’和‘陇糯2号’表现中抗;9份材料表现感病;28份材料表现高感。参试材料中未发现同时兼抗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品种,由此说明,在鲜食玉米上,对黑粉类病害的抗性品种较为匮乏,需进一步加强抗性材料的筛选利用,并加快多抗组合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小杰 王春明 +4 位作者 天旺 刘浩 沈瑞清 李敏权 郭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5-812,共8页
为明确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优势病原菌,本研究于2020年采集宁夏地区玉米(Zea mays L.)茎腐病样品36份,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参照Nelson等分类系统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镰孢菌特异性引物EF-1... 为明确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优势病原菌,本研究于2020年采集宁夏地区玉米(Zea mays L.)茎腐病样品36份,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参照Nelson等分类系统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镰孢菌特异性引物EF-1α进行序列分析。本研究共获得209株镰孢菌,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木贼镰孢(F.equiseti)、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胶孢镰孢(F.subglutinans)、半裸镰孢(F.incarnat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黄色镰孢(F.culmorum)和燕麦镰孢(F.avenaceum),其分离频率依次为28.2%,23.9%,20.1%,8.1%,7.2%,6.7%,2.9%,1.9%和1.0%。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在宁夏5市均有分布,且致病性强,为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玉米茎腐病 镰孢菌 TEF序列鉴定
下载PDF
长枝木霉菌株GAAS L3-1-0.8对玉米形态学指标影响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成 张小杰 +4 位作者 徐生军 惠娜娜 张新瑞 王春明 天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长枝木霉菌株悬浮液处理玉米种子,研究长枝木霉菌株GAAS L3-1-0.8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10^6CFU/m L处理对玉米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和根鲜重呈显著差异(P〈0.05),有明显促... 采用不同浓度长枝木霉菌株悬浮液处理玉米种子,研究长枝木霉菌株GAAS L3-1-0.8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10^6CFU/m L处理对玉米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和根鲜重呈显著差异(P〈0.05),有明显促生作用。菌株GAAS L3-1-0.8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菌丝最适宜扩展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25℃;菌落在p H值为5.0-10.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菌丝最适扩展的pH值为6.0-9.0,产孢最适酸碱度为6.0-7.0;营养生长较好的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最适宜菌丝扩展的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在含有葡萄糖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营养生长和产孢量最适氮源为酵母膏;24 h黑暗条件下营养生长最快,12 h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长枝木霉 形态学指标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黄芪根部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建军 李继平 +3 位作者 天旺 惠娜娜 王立 张新瑞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65,共4页
通过播前撒施药土、浸根和生长期药剂灌根法,研究了包括5.2%阿维·毒死蜱GR、5%丁硫克百威GR、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15%阿维·毒死蜱EC、3%甲霜·噁霉灵SL和50%多菌灵WP在内的多种药剂组合处理对黄芪根部病虫害的防治... 通过播前撒施药土、浸根和生长期药剂灌根法,研究了包括5.2%阿维·毒死蜱GR、5%丁硫克百威GR、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15%阿维·毒死蜱EC、3%甲霜·噁霉灵SL和50%多菌灵WP在内的多种药剂组合处理对黄芪根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播前撒施5%丁硫克百威GR 45、90 kg/hm2对黄芪根部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66.20%和75.24%。生长期追加药剂灌根还能有效提高防效。播前用5%丁硫克百威GR 45 kg/hm2处理土壤,生长期(齐苗后)灌施15%阿维·毒死蜱EC 30 kg/hm2 1次的防效达87.51%。综合考虑防治时间、用工、成本等因素,推荐在黄芪根部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使用该施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根部病虫害 土壤处理 灌根 防效
原文传递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玉米灰斑病病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戴子淙 高建昊 +5 位作者 张小杰 洪流 王春明 天旺 陈杰新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为掌握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遗传多样性,于2021-2022年调查了该病害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对采集的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 为掌握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遗传多样性,于2021-2022年调查了该病害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对采集的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甘肃陇南和陇东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并已扩展至陇中地区;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4条条带,多态性条带73条,比例为98.65%。甘肃省陇南地区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且与陕西省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 4)、遗传相似度最高(0.978 9),陇东地区次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可以将所有菌株分为4个亚群,亚群1中有28个菌株,其中包括16株陇南地区菌株、5株陇东地区菌株和7株来自陕西地区的菌株;亚群2中只有1个陇南地区菌株;亚群3中有10个菌株,包括陇南地区4个、陇东地区1个和5个陕西菌株;亚群4有2个菌株,陇东地区和陕西菌株各1个,4大类群分别包含来自不同地域的菌株。以上结果说明,同陇东地区相比,陇南地区与陕西地区的菌株遗传相似度更高,且亚群内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灰斑病 分布 玉米尾孢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建军 天旺 +3 位作者 张新瑞 李继平 惠娜娜 王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5-209,共5页
首次对发生于甘肃省黄芪种植区域的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halmicus Desbrocher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通过室内观测详细描述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该虫的越冬虫态、生活习性、产卵和为害规律等生物学... 首次对发生于甘肃省黄芪种植区域的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halmicus Desbrocher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通过室内观测详细描述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该虫的越冬虫态、生活习性、产卵和为害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1年发生1代,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幼虫为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后开始越冬。并且产卵成虫为越冬成虫,越冬虫态为成虫和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根瘤象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活习性 生活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