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 被引量:306
1
作者 傅伯杰 +6 位作者 白永飞 宋长春 刘纪远 张惠远 吕一河 郑华 谢高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表现出向生态系统服务机理和区域集成方法两大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展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重大... 生态系统服务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表现出向生态系统服务机理和区域集成方法两大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展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国际前沿,以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为对象,"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项目拟解决3个科学问题:①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服务功能的相互作用机理;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尺度特征与多尺度关联;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指标与模型。通过上述研究,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国家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过程 生态安全 尺度效应
原文传递
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与土壤中N、P的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87
2
作者 刘兴诏 +3 位作者 张德强 刘世忠 闫俊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71,共8页
选择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3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测定植物与土壤中全N、全P含量的基础上,阐明了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与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土壤中全N含量随演替进行而增加,马尾松(Pi... 选择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3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测定植物与土壤中全N、全P含量的基础上,阐明了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与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土壤中全N含量随演替进行而增加,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初期)、混交林(中期)和季风林(后期)0–10cm土层中全N含量分别为0.440、0.843和1.023g·kg–1;混交林0–10cm土层中全P的含量最为丰富,为0.337g·kg–1,马尾松林和季风林土壤全P含量分别为0.190和0.283g·kg–1。2)植物叶片中全N、全P的含量随演替呈减少的趋势,但根系中全N、全P的含量都以马尾松林为最多,混交林和季风林含量彼此相当。3)各土层中N:P随演替的进行呈现明显增加趋势,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0–10cm土层中N:P分别为2.3、2.5和3.6;植物各器官中N:P随演替的进行也呈增加趋势,且叶片和根系中的N:P相近,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叶片中N:P分别为22.7、25.3和29.6。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中N:P特征、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与土壤中N:P变化规律以及P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限制作用。结果表明,P已经成为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生长和重要生态过程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南亚热带 N:P 生态系统 化学计量
下载PDF
土壤酶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9
3
作者 张咏梅 吴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90,共8页
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是否作为一个组成成分;;经典生态学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参与了包括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介绍土壤酶的研究历史;;土壤酶的检测技术、土壤酶的来源、土壤状况与... 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是否作为一个组成成分;;经典生态学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参与了包括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介绍土壤酶的研究历史;;土壤酶的检测技术、土壤酶的来源、土壤状况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管理措施对土壤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推动土壤酶学的研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土壤酶 综述
下载PDF
鼎湖山区域大气降水特征和物质元素输入对森林生态系统存在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63
4
作者 闫俊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02-2012,共11页
通过对鼎湖山区域大气降水特征及降水的物质元素输入的观测分析 ,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果 :1本区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 ,而热量输入却相对均匀 ,使整个区域湿季水土流失和干季水分亏匮的可能性加大。区域内的对比研究发现 ,无论从降水的季... 通过对鼎湖山区域大气降水特征及降水的物质元素输入的观测分析 ,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果 :1本区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 ,而热量输入却相对均匀 ,使整个区域湿季水土流失和干季水分亏匮的可能性加大。区域内的对比研究发现 ,无论从降水的季节差异 ,全年的暴雨降水量 ,多年的降水变率等方面 ,鼎湖山都比鹤山偏小 ,这对鼎湖山森林景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该区的年降水量主要是湿季降水量存在着显著的 7a周期性振荡现象。 3大气降水中氮的含量偏高 ,浓度为 1 .92 mg· L- 1,总含 N量为 38.4 kg· hm- 2·a- 1;而钠、镁的含量偏低 ,浓度分别为 0 .1 0 5 mg· L- 1和 0 .0 6 1 mg· L- 1,总含量分别为 2 .1 0 kg· hm- 2· a- 1和 1 .2 2 kg·hm- 2·a- 1。年内降水的集中使得生态系统的养分输入主要在湿季 ,与高温多雨处于同一时期 ,有利于森林植被的形成和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从水热角度出发 ,鼎湖山地带性森林的存在不仅是季风气候的结果 ,和同区域的其它地方相比 ,也是这里的降水季节性差异 ,降水变率和暴雨降水量较小的结果 ;根据区域性水热特性的分析 ,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区域 大气降水 养分 脆弱生态系统 森林 物质元素输入 广东
下载PDF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分配特征 被引量:120
5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3 位作者 Sandra Brown 张倩媚 李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基于 6 1个土壤剖面的数据 ,分析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4种自然植被类型 (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地灌木草丛 )和 4种次生植被类型 (马尾松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灌丛 )的土壤有机碳贮量及... 基于 6 1个土壤剖面的数据 ,分析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4种自然植被类型 (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地灌木草丛 )和 4种次生植被类型 (马尾松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灌丛 )的土壤有机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如下 :(1)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但植被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除 >4 0 cm土层外 ,自然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次生植被类型。 (2 )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一样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两大植被类型间比较 ,除山地灌木草丛 >4 0 cm土层外 ,自然植被类型各个土层土壤碳密度都高于所有的次生植被类型对应的碳密度。对于整个土层而言 ,各植被类型土壤碳密度在 30 .9~ 12 7.9t/ hm2间 ,总平均为 73.9t/ hm2。 (3)各植被类型的土壤厚度平均为36 .7~ 73.3cm,总平均为 5 6 .4 cm。除了山地常绿阔叶林外 ,土壤厚度基本上沿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 (4)保护区各植被类型总面积为 10 2 8.4 hm2 ,土壤总碳贮量为 72 2 87.0 t,其中 0~ 10、10~ 2 0、2 0~ 4 0 cm和 >4 0 cm四个土层分别占 32 .0 %、2 0 .6 %、2 5 .8%和 2 1.6 %。自然植被土壤碳贮量在表层 (0~ 2 0 cm)的比重比次生植被的高。所有的植被类型中 ,混交林碳贮量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碳密度 碳贮量 碳分配 鼎湖山
下载PDF
森林土壤氮素转换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16
6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2 位作者 Per Gundersen 李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23-1531,共9页
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 ,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目前 ,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甚至衰退。近 2 0 a欧洲和北美有关氮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 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 ,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目前 ,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甚至衰退。近 2 0 a欧洲和北美有关氮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少有涉及。森林土壤氮素转换是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其核心过程 ,氮沉降作为驱动因子势必改变森林土壤氮素转换速度、方向和通量。根据国外近 2 0 a有关研究 ,首先介绍了森林土壤氮素转换过程和强度 ,论述森林土壤氮素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然后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途径 ,探讨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矿化 硝化 反硝化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研究 被引量:121
7
作者 官丽莉 +2 位作者 张德强 刘菊秀 张倩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9-456,共8页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 0年来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 ,探讨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 ,并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鼎湖山南亚热带...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 0年来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 ,探讨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 ,并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 8.4 5t·hm-2 ,年际波动显著。总体来说年凋落物量呈下降趋势 ,这与植被所处演替阶段及本身林分特征有关。凋落物的凋落高峰发生在雨季初期 (4、5月 )和雨季末期 (8、9月 )。与多数森林不同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组分凋落物量的比例顺序为叶 >花果杂物 >枝。其中锥栗 (Castanopsischinensis)、荷木 (Schimasuperba)、厚壳桂 (Cryptocaryachinensis)、黄果厚壳桂 (C .concinna) 4种优势种 2 0年平均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1.86、0 .5 0、0 .2 6、0 .4 0t·hm-2 ,合计占凋落叶量的 70 %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量 动态 变化规律 植被演替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0
8
作者 刘效东 乔玉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09-1218,共10页
如何基于常规测定因子评估森林在土壤水分保持方面的生态效益,并建立森林固碳效益与水文效益的联系等科学问题,在综合评估森林生态效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南亚热带地区的3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 如何基于常规测定因子评估森林在土壤水分保持方面的生态效益,并建立森林固碳效益与水文效益的联系等科学问题,在综合评估森林生态效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南亚热带地区的3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PB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BF))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及土壤水分状况在林内及林型间的分布格局差异,探讨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分保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由PF至地带性顶级群落MBF的3种林分虽然相距很近且有关环境因子一致,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MBF的最高,PBF其次;3种林型林内土壤水分分布格局迥异,MBF的土壤水分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趋势明显,PBF土壤各层水分较为均一,PF则土壤表层水分含量较低,与土壤有机质的状况一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显示,0–40 cm土层在相同基质吸力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含量:MBF>PBF>PF,MBF的保水性最好。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孔隙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饱和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次之,同时,考虑到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的高度依赖性,我们认为土壤有机质控制着土壤含水量及其有效性(p=0.014)。作为常规测定指标的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森林固碳效益的关键指标,而且可用来量度土壤水分保持及其有效性,可以作为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个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演替 灰度关联分析 土壤有机质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鼎湖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研究 被引量:96
9
作者 易志刚 蚁伟民 +3 位作者 丽霞 张德强 丁明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73-1678,共6页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一个重要指标 ,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主要过程 ,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研究全球变化非常重要。国内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山地温带林区、尖峰岭热带森林及东北羊草草原和中...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一个重要指标 ,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主要过程 ,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 ,对研究全球变化非常重要。国内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山地温带林区、尖峰岭热带森林及东北羊草草原和中亚热带等地 ,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呼吸尚无报道。选取南亚热带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系列中的 3种主要植被类型 (季风常绿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 )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呼吸和与之相关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年均土壤呼吸速率依次是 477.9,435 .4,42 9.5 mg CO2 · m- 2 ·h- 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接近 ;3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变化规律一致 ,季风常绿阔叶林最高 ,马尾松林最低 ,土壤微生物量高的土壤中碳周转量较大 ,碳素周转还带动了其他营养元素周转 ,有利于生态系统生存和持续发展 ;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代谢熵依次是 0 .5 8~ 0 .60 ,0 .92~ 1 .0 0 ,1 .30~ 1 .35 ,表明 3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的利用效率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主要植被 土壤碳释放 土壤呼吸 土壤碳流通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93
10
作者 旷远文 温达志 +1 位作者 钟传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9-717,共9页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中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利用植物去除土壤水体等介质中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是近10年来兴起的一项安全、廉价的技术,已成为污染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它通过植物吸收、根滤、稳...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中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利用植物去除土壤水体等介质中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是近10年来兴起的一项安全、廉价的技术,已成为污染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它通过植物吸收、根滤、稳定、挥发等方式清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国内外有关植物修复的研究报道和概述很多,但对植物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理少有述评。本文从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重金属和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出发,对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去除环境污染物中的作用机理和功能地位进行了总结,并借助研究事例对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的内外因子,如植物种类、营养胁迫、重金属胁迫、根际环境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其它环境因子进行了讨论。概言之,根系分泌物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通过调节根际pH值、与重金属形成螯合物、络合反应、沉淀、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来改变重金属在根际中的存在形态以及提高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减轻它对环境的危害。在清除有机污染物时,根系分泌物中的酶可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直接降解,根系分泌物影响下的微生物也可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间接降解,且被认为是主要的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植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钕掺杂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机制 被引量:54
11
作者 侯梅芳 李芳柏 +3 位作者 李瑞丰 万洪富 谢克昌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80,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BET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d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表面电子结构与化学组成。以甲基橙为有机底物,测试Nd掺杂对光催化剂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d掺杂可阻碍TiO2... 采用X射线衍射(XRD),BET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d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表面电子结构与化学组成。以甲基橙为有机底物,测试Nd掺杂对光催化剂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d掺杂可阻碍TiO2的晶相转变,减小光催化剂的晶粒尺寸,比表面积增大。Nd掺杂提高光催化剂表面三价钛(TiⅢ)的含量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能力是其提高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的主要原因。Nd掺杂量为1.2%时,光催化剂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光催化 二氧化钛 甲基橙 稀上
下载PDF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存宇 +4 位作者 王迎红 张德强 刘世忠 王跃思 孙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7,共5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观测研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为(400±29)mg(CO2)(m2·h),其中由凋落物分解释放的CO2占土壤总呼吸的年平均比...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观测研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为(400±29)mg(CO2)(m2·h),其中由凋落物分解释放的CO2占土壤总呼吸的年平均比例为42%;土壤呼吸速率与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地下5、10、15和20cm土壤温度都呈显著指数相关,用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间的指数模型得出对应于以上各温度的Q10值变动在1.92~2.81之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依观测点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模式在雨季和旱季有明显区别,相对于温带陆地生态系统而言,该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较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土壤呼吸 Q10值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南亚热带典型森林演替类型粗死木质残体贮量及其对碳循环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68
13
作者 唐旭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 CWD)不仅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境,维持森林结构,而且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CWD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元素,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华南地区典型亚热...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 CWD)不仅能够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境,维持森林结构,而且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CWD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元素,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华南地区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CWD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很少。该文报道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典型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CWD的贮量及其特征,所选择的森林包括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它们分别代表该气候区域内处于森林演替早期、中期和后期3 个阶段的森林类型。其中马尾松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人工种植的马尾松纯林,由于长期受到包括收割松针、CWD和林下层植物等在内的人为活动的干扰,到2003年调查时马尾松林仍属于针叶林;而混交林样地自种植之后就未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自然过渡为针阔叶混交林类型。人为干扰对马尾松人工林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尾松林的生物量仅为针阔叶混交林生物量的35%。组成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CWD的树种数量分别为7、18和29;马尾松林中几乎没有CWD存在(贮量仅为0.1 Mg C·hm-2),针阔叶混交林CWD的贮量为8.7 Mg C·hm-2,季风常绿阔叶林CWD的贮量为13.2 Mg C·hm-2,分别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9.1%和11.3%;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只有将近10%的CWD以枯立的方式存在。该区域内CWD的分解速率较快,在区域碳循环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保留林地中的CWD是维持本区域森林生产力和森林可持续管理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地区 森林演替 粗死木质残体 碳贮量 碳循环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累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59
14
作者 欧阳学军 黄忠良 +4 位作者 李炯 史军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0~20cm)土壤pH值、有机质、全N、速效K、交换性Ca和Mg、有效P、B、Mo、Cu、Fe、Zn和易还原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0~20cm)土壤pH值、有机质、全N、速效K、交换性Ca和Mg、有效P、B、Mo、Cu、Fe、Zn和易还原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它两森林土壤;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Ca除外)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即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指标的累积呈现出持续增加(有机质、交换性Mg、有效B、Mo、Cu、Fe和易还原Mn)、持续递减(交换性Ca)、先增加再减少(有效P)和先减少再增加(pH值、总N和有效Zn)的4种变化形式;土壤养分元素的相关对对数以马尾松林最多。植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累积效应显著,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是土壤养分不断积累的过程,土壤有效养分元素来源也趋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南亚热带 森林群落演替 土壤化学性质 累积效应 土壤PH值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与湿地松 (Pinus elliotii)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生态功能 被引量:55
15
作者 申卫军 彭少麟 +2 位作者 林永标 李志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6-850,共5页
分析了马占相思与湿地松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年凋落量及凋落动态、枯落物层对大气降水的截留、以及枯落物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阻滞径流的效应。结果表明 :1 1 5龄的马占相思林枯落物蓄积量 32 .3t/hm2 ,年凋落量 1 1 .1 4 t/hm2 ,最... 分析了马占相思与湿地松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年凋落量及凋落动态、枯落物层对大气降水的截留、以及枯落物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阻滞径流的效应。结果表明 :1 1 5龄的马占相思林枯落物蓄积量 32 .3t/hm2 ,年凋落量 1 1 .1 4 t/hm2 ,最大持水率 2 53.7% ,最大持水量 2 8.2 6t/hm2 ;1 5龄的湿地松林枯落物蓄积量 1 8.7t/hm2 ,年凋落量 7.30 t/hm2 ,最大持水率 2 1 6.7% ,最大持水量 1 5.82 hm2 ;2 2种林分对大气降水的截留率分别为 1 5.9%和 1 1 .7% ,截留率随 1次降水降水量 ( >1 0 mm)的增加而减少 ;3 2~ 4 cm枯落物覆盖下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水分蒸发比无覆盖的土壤减少 1 8.2 %~ 78.3% ,枯落物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效应随枯落物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 ;4 2种枯落物对径流流出时间的阻滞效应随径流深 ( <3mm)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 ,随枯落物层厚度的增加呈直线增加。通过与部分其它森林类型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湿地松 枯落物 水文生态功能 人工林 森林类型
下载PDF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及其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被引量:63
16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3 位作者 Per Gundersen 李德军 江远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53-2359,共7页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6 .2 2和14 .77m g/kg,其中铵态氮占 4 5 .3%、4 8.7%和 14 .5 %。 (2 )外加氮处理使 3个森林两个土层的有效氮含量都在增加 ,但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土层、氮处理水平、氮处理时间和森林类型。总体而言 ,0~ 10 cm土层略比 10~ 2 0 cm土层敏感 ;氮处理水平越高土壤有效氮增加越多 ;外加氮处理时间越长 ,处理样方与对照样方的差距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鼎湖山
下载PDF
有机物及重金属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7
作者 旷远文 温达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6,共7页
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治理技术 ,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对植物修复的类型 ,植物修复土壤、水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某些放射性核素的过程、机理及可能影响因子作了概括和详尽讨论 。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重金属 有机物 污染土壤和水体
下载PDF
应用热脉冲系统对桉树人工林树液流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尹光彩 +2 位作者 王旭 黄志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984-1990,共7页
应用热脉冲式树液流测定系统和自动气象站 1 999年 9月~ 2 0 0 0年 9月的观测资料 ,探讨了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半岛两个桉树人工林树液流通量 (Sap flux density,SFD)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河头和纪家两地桉树林的树液流... 应用热脉冲式树液流测定系统和自动气象站 1 999年 9月~ 2 0 0 0年 9月的观测资料 ,探讨了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半岛两个桉树人工林树液流通量 (Sap flux density,SFD)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河头和纪家两地桉树林的树液流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 ,大约从清晨 7:0 0开始萌动 ,1 2 :0 0以后达到峰值 ,夏季连续 4 d中 (2 0 0 0年 6月 1 5日~ 6月 1 8日 )河头 SFD最大值 44.2 1± 4.5 ml/ (cm2 · h) ,纪家 2 9.2± 7.2 ml/ (cm2· h)。此后 ,SFD逐渐减小 ,一直到日落前后降至最低值。树液流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规律。两地 SF D值的季节波动节律相似 ,湿季时相对较大。但是河头日平均 SFD值 (2 4 36± 1 1 92 .5 ml/ (cm2 · d) )要比纪家 (1 70 3± 82 4 .5 ml/ (cm2 · d) )高 ,这主要是由于两地土壤质地的差异所导致的。在所选时段内 ,SFD的最大值出现在河头的冬季和纪家的夏季 ,这是由于这两天的大气饱和水气压差 ,太阳辐射和土壤有效持水量都比较高的缘故。在空间上 ,从形成层到心材 ,SF D最初有所增加 ,随后持续减小。整个观测期间两地 SFD的极大值均出现在 6月中旬 ,河头为 51 .53ml/ (cm2· h) ,而纪家为 39.85ml/ (cm2 · h) ,显然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脉冲系统 树液流通量 桉树人工林 统计模型
下载PDF
四种禾本科牧草植物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55
19
作者 温达志 +4 位作者 张德强 丁明懋 黄得光 罗仲良 李德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67-76,共10页
报道了4种热带亚热带禾本科牧草植物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图式,并就它们与叶面光强、叶面温度、气孔导度等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蒸腾速率因牧草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墨西哥玉米、矮象草.杂交狼... 报道了4种热带亚热带禾本科牧草植物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图式,并就它们与叶面光强、叶面温度、气孔导度等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蒸腾速率因牧草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墨西哥玉米、矮象草.杂交狼尾草、皇草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2.47、1.38、2.53、2.90mmol m-2s-1;(2)正午前后(10:00-14:00)是4种牧草植物蒸腾耗水的主要时期;(3)虽然矮象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图式与其它3种牧草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差异则很小;(4)不同牧草种类对正午前后高光强高温的适应策略存在差异,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皇草采用了相同或相近的适应策略,即通过维持气孔扩张最大程度地蒸腾水分以降低叶温,矮象草则通过关闭气孔以减轻因水分过度消耗带来的伤害(5)4种禾本科牧草植物具有忍受或适应华南夏季炎热高温气候的能力或潜力,在热带亚热地区有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50
20
作者 +2 位作者 莫江明 小勇 彭闪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70-1677,共8页
对南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基地-鹤山丘陵综合试验场20a人工植被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样地包括草坡、松林、荷木混交林、马占相思林和豆科混交林。结果表明:在个体数量上,豆混林与马占林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其它林分... 对南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基地-鹤山丘陵综合试验场20a人工植被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样地包括草坡、松林、荷木混交林、马占相思林和豆科混交林。结果表明:在个体数量上,豆混林与马占林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其它林分间差异明显(p<0.05);草坡土壤动物个体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在类群的丰富度上,豆混林显著(p<0.05)高于所有其它林分,但无论是林分之间抑或季节之间,其变化的幅度都明显比个体数小;根据DG指数,各人工林可明显分为豆混林()、马占林()和荷混林()、针叶林()、草坡()3个层次。季节的差异很明显,湿季各项指标都低于干季。土壤表层各项指标的绝对值都与F2、F3层有极显著的差别(p<0.01),而F2、F3层之间却非常接近。长角跳虫科、鳞跳虫科、蚁科、康虫八科、蟹蛛科、巨蟹蛛科、球蛛科、鞘翅幼虫和半翅幼虫与群落总体特征(DG指数)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准(p<0.05)。DG指数在反映不同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山 人工林 恢复 土壤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