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俊华 刘刚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2期770-77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背俞 中风后遗症 躯干训练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俊华 贺青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针刺背俞穴组(针刺组)和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组(结合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Fugl-Meyer运动评分(...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针刺背俞穴组(针刺组)和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组(结合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 I)的变化。结果 3组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5);针刺组和结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背俞穴 躯干训练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刚 +1 位作者 关浩峰 林颖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8-69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和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药氧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和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药氧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查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查显示,观察组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氧能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有效改善脑后循环血液供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氧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复方芪麻胶囊治疗气虚痰浊型代谢综合征30例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清海 陈丽兰 《陕西中医》 2009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类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芪麻胶囊(黄芪、法半夏、天麻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者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类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芪麻胶囊(黄芪、法半夏、天麻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者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降低血脂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化浊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气虚痰浊型/中医药疗法 补气剂/治疗应用 化痰剂/治疗应用 @复方芪麻胶囊
下载PDF
从脾论治中风后遗症期发微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刚 梁迪赛 +1 位作者 袁智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46-247,共2页
该文认为中风日久脏腑衰微,气血津液亏耗,瘀血、痰湿、气郁夹杂,后遗症期病机以"虚"和"瘀"为主,从"脾"论治可以起到扶助正气、祛瘀生新、标本兼顾、驱邪而不伤正的特点。
关键词 中风 从虚从瘀 补虚通络
下载PDF
补气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梁迪赛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6期587-588,共2页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吡拉西坦片,1.6 g/次,3次/d)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通络药物(党参、白术、茯苓、水蛭、甘草、地龙)治疗。结...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吡拉西坦片,1.6 g/次,3次/d)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通络药物(党参、白术、茯苓、水蛭、甘草、地龙)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气通络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中医药疗法 缺血性 补气通络法 四君子汤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96例 被引量:6
7
作者 丘艳红 李东仕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4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百会穴及中药氧化吸入治疗,7d为一个疗程,连续...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百会穴及中药氧化吸入治疗,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查结果中治疗组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百会穴 中药氧化吸入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风恢复期瘫痪肢体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4
8
作者 林雪霞 姚国新 《按摩与导引》 2005年第8期7-9,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及护理训练对提高中风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Cd影响。方法:我科于2004~2005年对住院的66例中风患者进行了以中医手法为主的康复治疗,56d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MAS)、ADL分值及步行能... 目的:为了探讨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及护理训练对提高中风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Cd影响。方法:我科于2004~2005年对住院的66例中风患者进行了以中医手法为主的康复治疗,56d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MAS)、ADL分值及步行能力情况。结果: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和护理训练能使中风偏瘫病人的肌力、MAS较快恢复,有效提高AD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恢复期 瘫痪肢体 中医手法康复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从虚从瘀(补虚通络法)论治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理论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刚 梁迪赛 +1 位作者 袁智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0-1300,1303,共2页
从体质因素和疾病因素角度阐述中风日久必"虚"的原因,提出"瘀血"、"痰湿"、"气郁"3个病理产物中,瘀血为主为先、夹痰夹郁、相互影响,提出"补虚通络"治则,强调恢复期(6个月内)法用&qu... 从体质因素和疾病因素角度阐述中风日久必"虚"的原因,提出"瘀血"、"痰湿"、"气郁"3个病理产物中,瘀血为主为先、夹痰夹郁、相互影响,提出"补虚通络"治则,强调恢复期(6个月内)法用"从虚从瘀、重在化瘀",中风后遗症期(6个月之后)法用"从虚从瘀、重在补虚",归纳出从"脾胃"论治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以体现中医标本兼治、因时制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从虚从瘀 补虚通络 脾胃
下载PDF
社交焦虑在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对学习投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喆林 庞官连 +4 位作者 侯祝寿 庄清源 文志宇 李殿江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并考量社交焦虑和社会支持的作用。方法2022年10月28日—12月6日,采用方便抽样及滚雪球抽样对全国1201名女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采用自我客体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学习投入... 目的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并考量社交焦虑和社会支持的作用。方法2022年10月28日—12月6日,采用方便抽样及滚雪球抽样对全国1201名女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采用自我客体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女大学生的自我客体化、社交焦虑、社会支持及学习投入水平进行评估。采用PROCESS宏程序分析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和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并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估计法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学习投入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537,P<0.001);社交焦虑在自我客体化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7.45%;社会支持可调节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结论自我客体化可直接,亦可以社交焦虑为中介间接影响女大学生学习投入,社会支持可以调节自我客体化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自我客体化 社交焦虑 学习投入 社会支持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陈曼逸 蔡艺贞 +1 位作者 郭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999-3005,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窍汤(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成)治疗气虚血瘀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气虚血瘀型SA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窍汤(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成)治疗气虚血瘀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气虚血瘀型SA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疾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窍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疗程为2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评分、临床痴呆评价量表(CDR)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0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0%(33/34),对照组为61.76%(21/34);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χ^(2)检验)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量表评分方面,治疗20 d后,2组患者的SDSVD评分和CD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SDSVD评分和CDR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HDS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终止试验病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气虚血瘀型SAE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患者认知、记忆及情感等各方面功能的衰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窍汤 通窍活血汤 气虚血瘀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补虚通窍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刚 +1 位作者 梁迪赛 关浩峰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虚通窍汤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32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补虚通窍汤剂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目的:观察补虚通窍汤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32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补虚通窍汤剂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及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以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虚通窍汤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示补虚通窍法对血管性痴呆有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补虚通窍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定喘汤加减联合下肢运动训练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艺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7-10,32,共5页
目的观察定喘汤加减联合下肢运动训练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8月10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住院部收治的6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 目的观察定喘汤加减联合下肢运动训练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8月10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住院部收治的6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定喘汤加减联合下肢运动训练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疗效、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呼吸困难程度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6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为(10.23±0.22)mg/dl,低于对照组的(13.12±0.0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PIS得分为(3.23±0.14)分,低于对照组的(5.64±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为(8.12±0.51)分,低于对照组的(12.05±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DL得分为(28.63±0.21)分,低于对照组的(36.52±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为(2.20±0.11)分,低于对照组的(3.10±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得分为(20.04±0.37)分,低于对照组的(28.21±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汤加减联合下肢运动训练治疗SAP的效果较好,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水平,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喘汤 双下肢运动训练 卒中 肺炎
下载PDF
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52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小凤 +1 位作者 肖根发 曾科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154-1155,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5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中医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5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中医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研究周期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患者提高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开窍法联合高压氧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高压氧 健脾化痰开窍法
下载PDF
中风复元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60例总结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悦 林延 《湖南中医杂志》 2009年第5期14-14,91,共2页
目的:观察中风复元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风复元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P<0.05... 目的:观察中风复元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风复元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复元汤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中风复元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补虚通络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40例总结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刚 +2 位作者 梁迪赛 丘艳红 关浩峰 《湖南中医杂志》 2011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补虚通络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虚通络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 目的:观察补虚通络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虚通络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显著进步加基本痊愈率为82.5%,对照组显著进步加基本痊愈率为60.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以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虚通络法对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 补虚通络法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三芪丹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江丹 汪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三芪丹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兼血脉瘀滞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治疗,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院内制剂三芪丹颗粒治疗,治疗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三芪丹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兼血脉瘀滞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治疗,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院内制剂三芪丹颗粒治疗,治疗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血压、血脂、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控制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临床症状积分上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芪丹颗粒能有效治疗气阴两虚兼血脉瘀滞型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芪丹颗粒 代谢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肖根发 +2 位作者 吴婵娇 冯小芹 曾科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均予一般西药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均予一般西药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感觉功能评测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感觉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偏侧感觉障碍 中药涂搽 穴位点按 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