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理论课“双核三互四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1
作者 叶君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能够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强化立德树人的效果。长期以来,地方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教学覆盖面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安徽建筑大学结合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能够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强化立德树人的效果。长期以来,地方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教学覆盖面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安徽建筑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法改进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以素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双核三互四维”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即采取“一课一品”和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双核驱动的实践教学方式,推进师生、生生、人机互动的课堂实践,贯通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基地实践和虚拟实践四个维度的实践层次,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对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三互四维”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课一品”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从儒家到儒教——以朱子礼学重建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君 李方泽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7-131,共5页
为抵消佛道二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改变礼崩乐坏的现状,朱熹以《仪礼》为本经,以《大学》修齐治平的理想进阶为依据,对传统儒家礼学进行重建,改变了传统礼学自上而下的路径,使之由政治转向生活。自下而上的礼学重建注重日常生活的践履,... 为抵消佛道二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改变礼崩乐坏的现状,朱熹以《仪礼》为本经,以《大学》修齐治平的理想进阶为依据,对传统儒家礼学进行重建,改变了传统礼学自上而下的路径,使之由政治转向生活。自下而上的礼学重建注重日常生活的践履,强调传统宗法社会秩序的构筑和行为方式的规范,并在实践中固化社会的等级制度、宗法观念,使儒家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儒家往儒教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儒教 朱熹 礼学重建 践履
下载PDF
老子贵身论及其历史影响的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5-237,共3页
"身"在老子哲学乃至整个道家哲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章认为老子的"身"并不是以往所理解的形体或感官,而是身心统一的个人。老子所贵的身是身心和谐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形体生命,贵身的最终目的也是"... "身"在老子哲学乃至整个道家哲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章认为老子的"身"并不是以往所理解的形体或感官,而是身心统一的个人。老子所贵的身是身心和谐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形体生命,贵身的最终目的也是"心不乱"。老子的修身论从目的到方法都强调了修心的重要性。将老子的"身"理解为个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子从修身到治国这一从个体到全体的以道治世过程。老子这种朴素的身心相统一、相和谐的贵身思想被后期道家各取其一隅,进行了继承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贵身论 心身和谐
原文传递
对老子贵身论及其历史影响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41-42,共2页
"身"在老子哲学乃至整个道家哲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认为老子的"身"并不是以往所理解的形体或生命,而是身心统一的个人。老子所贵的身是身心和谐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形体生命,贵身的最终目的也是"... "身"在老子哲学乃至整个道家哲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认为老子的"身"并不是以往所理解的形体或生命,而是身心统一的个人。老子所贵的身是身心和谐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形体生命,贵身的最终目的也是"心不乱"。老子的修身论从目的到方法都强调了修心的重要性。将老子的"身"理解为个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子从修身到治国这一从个体到全体的以道治世过程。老子这种朴素的身心相统一、相和谐的贵身思想被后期道家各取其一隅,进行了继承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贵身论 心身和谐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君 《教育文汇》 2015年第3期18-20,共3页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对全社会的要求,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工科院校 精神文明建设 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 国民教育
原文传递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辩证法观探究——驳“马恩对立论”
6
作者 叶君 项松林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 ,否认自然辩证法 ,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 ,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真实态度入手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 ,否认自然辩证法 ,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 ,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真实态度入手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自然辩证法的论调 ;同时 ,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 ,展开反批评 ,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园 叶君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7-39,共3页
人是实践的根本、价值的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实践的客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把人当作实践和价值的主体,重视... 人是实践的根本、价值的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实践的客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把人当作实践和价值的主体,重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实现主体客体的交互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小康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兼综儒法——淮南子对老、庄无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8
作者 叶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3-26,共4页
在黄老无为思想逐渐式微的时代背景下,淮南子在继承老子无为基本思想的前提下,积极吸收儒家、法家思想,对道家无为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改造。淮南子主张通而无为。在自然层面,主张"因物之所以为";在社会层面引入了"权&q... 在黄老无为思想逐渐式微的时代背景下,淮南子在继承老子无为基本思想的前提下,积极吸收儒家、法家思想,对道家无为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改造。淮南子主张通而无为。在自然层面,主张"因物之所以为";在社会层面引入了"权"的概论,主张"因"与"权"相结合。在顺道无为而治的大前提下,强调遇事权变、权衡,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既不同于老庄、也不同于黄老、更为系统和积极的无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无为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9
作者 方卫胜 叶君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3-26,32,共5页
伴随线上教学软件的应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大规模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效果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等方式对本专科院校开展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情况调查表明,目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既取得了很大... 伴随线上教学软件的应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大规模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效果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等方式对本专科院校开展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情况调查表明,目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既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投入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 混合式教学 调查
下载PDF
由天道到人间——从《淮南子》看道家思想演进
10
作者 叶君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9-82,104,共5页
"道"在老子、庄子哲学中都是绝对的本体和本原,是化生万物、决定万物的不可捉摸的抽象实在。老子、庄子强调"道"的至上性,主张具体对象和人类社会都应顺从"道"的法则——无为,这就间接否定了人的社会属... "道"在老子、庄子哲学中都是绝对的本体和本原,是化生万物、决定万物的不可捉摸的抽象实在。老子、庄子强调"道"的至上性,主张具体对象和人类社会都应顺从"道"的法则——无为,这就间接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进而导致了对现实社会存在价值及合理性的否定。《淮南子》以"气"解"道",以"因"解"无为",将老子"塞而无为"的"无为"思想改造为"因物之所为",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积极关注和强烈忧患,体现了道家立论方向由天道尊崇到人间关爱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无为而治 天道自然 理想人格
下载PDF
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探索
11
作者 李虹 叶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81-87,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融入“原理”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增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融入“原理”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和行动自觉,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融入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的深刻内涵和鲜明特征;要注重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并坚持以基本原理为主导的原则;要探讨契合学生特点的融入方法和教学模式。要秉承这些基本理念和思路,精心设计融入的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理政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探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