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L群体中分子标记与QTL间重组率的矩估计 被引量:6
1
作者 胡中立 +1 位作者 何瑞锋 张学富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249-251,共3页
根据重组近交系(RIL)群体的遗传特性,由矩估计,获得了该类群体中分子标记(ML)与数量性状座位(QTL)间重组率估计、以及QTL基因型数量表现的均值和方差估计的理论公式与方法.
关键词 分子标记 重组率 矩估计法 数量遗传学 QTL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的育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旭彤 +2 位作者 程鹏飞 王前和 谢志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1-245,T001,共6页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和早播(10月10日)条件下,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不育度分别为98.97%和99.96%;晚播(11月19日)条件下,则表现为部分可育,结实率为48.52%。不育花粉可分为典败、圆败和染败3种类型,其中以典败为主,占99.82%。10月20日播种,常规密度下,9211主穗和分蘖均表现高度雄性不育,主穗与分蘖的各项育性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稀植条件下,晚生分蘖的花粉典败率比主穗明显下降,结实率相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核不育 育性
下载PDF
小麦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段院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5-100,共6页
本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建立丰产、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群体。针对同一基础群体C_0,分别按四种轮回选择方案在各自隔离区内进行了两年轮选。以随机交配群体作对照,对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选择... 本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建立丰产、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群体。针对同一基础群体C_0,分别按四种轮回选择方案在各自隔离区内进行了两年轮选。以随机交配群体作对照,对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选择法对农艺性状和抗赤霉病性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阶梯式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和半同胞交配选择法的综合改良效果相对较差;但对株高,主穗结实小穗数等单个性状的改良效果十分显著。文中对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轮回选择 遗传 改良
下载PDF
矮败小麦胚芽鞘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旭彤 +2 位作者 胡业正 饶华熹 马军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本研究对矮败小麦育性、株高和芽鞘长三性状相互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与矮秆基因(Rht10)紧密连锁;同时发现矮败小麦的短芽鞘与矮杆性紧密相关,其短芽鞘特性可作为太谷核不育基因的早... 本研究对矮败小麦育性、株高和芽鞘长三性状相互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与矮秆基因(Rht10)紧密连锁;同时发现矮败小麦的短芽鞘与矮杆性紧密相关,其短芽鞘特性可作为太谷核不育基因的早期形态标记。通过短芽鞘区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准确率因组合而异,平均为88.2%。用20mg·kg-1GA3而浸种处理可明显促进可育株芽鞘伸长,但对不育株芽鞘伸长作用不明显,从而加大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差异。用GA3处理后,通过芽鞘长短区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准确率提高到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短芽鞘 早期形态标记
下载PDF
芒草化学成分及热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红 张柯 +4 位作者 王志花 刁英 胡中立 靳素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30-1933,1952,共5页
以芒草的10个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不同品系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采用TGA研究了芒草的热解过程、通过反应动力学计算比较了各样品表观活化... 以芒草的10个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不同品系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采用TGA研究了芒草的热解过程、通过反应动力学计算比较了各样品表观活化能,结果显示,不同品系芒草的热解活化能具有明显的差异,奇岗、南荻、W819、南荻四倍体具有较高的活化能。从这些品系的能源用途品质性状表现看,它们可能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转化途径和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草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热重分析
下载PDF
生态不育大麦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旭彤 +1 位作者 程鹏飞 王前和 《大麦科学》 1995年第3期10-12,29,共4页
1987年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从大麦F1杂交组合辐射后代中选得一个雄性不育材料.其雄性不育随播期不同而变化,武汉秋季早播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迟播则表现为基本可育。初步研究表明其雄性不育性是由温、光等生态因子与基因互作而致,因... 1987年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从大麦F1杂交组合辐射后代中选得一个雄性不育材料.其雄性不育随播期不同而变化,武汉秋季早播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迟播则表现为基本可育。初步研究表明其雄性不育性是由温、光等生态因子与基因互作而致,因此,将其定名为“生态核不育大麦”。本文着重介绍该不育大麦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遗传特性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不育性 三系配套 遗传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小孢子败育时期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瞿波 金晓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25-428,T002,共5页
用电镜观察了生态核不育大麦早播和晚播材料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小孢子败有的关键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后的单核靠边期(即大液泡时期),进入这一时期后,早播材料不能有效地形成中央大液泡,各种细胞器及液泡膜解体或退化,从而... 用电镜观察了生态核不育大麦早播和晚播材料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小孢子败有的关键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后的单核靠边期(即大液泡时期),进入这一时期后,早播材料不能有效地形成中央大液泡,各种细胞器及液泡膜解体或退化,从而导致败育。因此,液泡系的行为似可以作为生态核不育大麦小孢子败育的最早标志。极少数小孢子长期停留在单核靠边期,直至抽穗时仍未进入二核或三核,可能也是败育的原因之一。晚播材料小孢子表现为正常的发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核不育 小孢子败育 液泡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瞿波 +2 位作者 朱旭彤 程鹏飞 王前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8-440,T001,共4页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株的圆形花粉与对照品种花粉一样,其萌发孔有明显突出的孔盖;而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的圆形花粉则无孔盖。因此,可认为萌发孔孔盖的有无是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与不育花粉的典型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核不育 大麦 花粉鉴定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小麦选种圃与大田的密度差异对产量选择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有云 李佐坤 《湖北农业科学》 1989年第9期11-14,共4页
在小麦育种中,为了便于单株选择以及缓和株间竟争,选种圃的种植密度一般较稀。这样便导致了选种圃与大田生态条件的差异。由于生态条件的不同,选种圃中的高产单株,在大田并不一定能高产。根据什么指标来进行单株选择,是长期以来广泛重... 在小麦育种中,为了便于单株选择以及缓和株间竟争,选种圃的种植密度一般较稀。这样便导致了选种圃与大田生态条件的差异。由于生态条件的不同,选种圃中的高产单株,在大田并不一定能高产。根据什么指标来进行单株选择,是长期以来广泛重视的问题。以往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有关形态、生理性状关系的研究报道。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圃 选种 大田 种植密度
下载PDF
小麦新品系华875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10
作者 李佐坤 +4 位作者 朱旭彤 饶华熹 胡业正 王前和 程鹏飞 《湖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3期6-8,共3页
小麦新品系华875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周发松,李佐坤,朱旭彤,饶华熹,胡业正(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王前和,程鹏飞(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科所)一、选育经过1987年从杂交组合(南大2419/B91-80... 小麦新品系华875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周发松,李佐坤,朱旭彤,饶华熹,胡业正(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王前和,程鹏飞(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科所)一、选育经过1987年从杂交组合(南大2419/B91-80/华早2号)F_5代株系中选得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系特性 栽培
下载PDF
小麦品种(系)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11
作者 饶华熹 朱旭彤 +1 位作者 胡业正 《湖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A01期47-49,52,共4页
本文分析了小麦品种(系)产量有关的9个性状的遗传参数。遗传力以抽穗日数、株高、千粒重最大,穗长、每穗小穗数次之,单株产量最低;性状间的相关,穗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抽穗日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一般... 本文分析了小麦品种(系)产量有关的9个性状的遗传参数。遗传力以抽穗日数、株高、千粒重最大,穗长、每穗小穗数次之,单株产量最低;性状间的相关,穗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抽穗日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一般表现是遗传相关大于表现型相关,相关性质基本趋于一致。在选择率为5%时,各性状遗传相关进度的大小取决于遗传率及遗传相关系数,选择指数因性状组合不同而不同,彼此间有较大的差异,利用选择指数,可以评定各小麦品种(系)性状选育的丰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遗传参数
下载PDF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菌侵染与扩展的鉴定分析
12
作者 殷允然 《湖北农业科学》 1991年第11期20-21,共2页
H.W.Schrocder(1963)将小麦抗赤霉病性分为二类,即抗侵染类型和抗扩展类型。由于小麦属植物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均感染赤霉病菌,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实际上不存在抗侵染类型。然而,我们经长期观察发现,不同小麦材料在抗赤霉病方面除了存在反... H.W.Schrocder(1963)将小麦抗赤霉病性分为二类,即抗侵染类型和抗扩展类型。由于小麦属植物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均感染赤霉病菌,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实际上不存在抗侵染类型。然而,我们经长期观察发现,不同小麦材料在抗赤霉病方面除了存在反应型的差别外,病穗率也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抗病性 赤霉病 鉴定
下载PDF
冬小麦高产稳产联合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W.G.Hughes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89年第2期1-3,共3页
在三种不同试验环境里,对一系列组合中得到的家系进行了早代产量比较试验;选择的三种试验环境代表着英格兰东部影响小麦生产的两个主要宏观环境因素。应用 Brumpton 等(1977)设计的程序,在两个生长季节,对家系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即对上... 在三种不同试验环境里,对一系列组合中得到的家系进行了早代产量比较试验;选择的三种试验环境代表着英格兰东部影响小麦生产的两个主要宏观环境因素。应用 Brumpton 等(1977)设计的程序,在两个生长季节,对家系的高产性和稳产性(即对上述宏观环境因素的低敏感性)进行了联合试验,这样得到的一组基因型材料与在单一环境下选择的基因型相比,具有更宽的产量变幅;而且,在每个试验环境下均表现高产的家系,在下一年所有三个试验环境下仍能表现高产、稳产。由此证明,这种方法用于冬小麦育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试验
下载PDF
几种作物的胞质体分离方法
14
作者 Wata.,M. 《国外生物科技》 1989年第1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作物 胞质体 分离方法
下载PDF
周发松:突破性品种研发离不开生物技术
15
作者 王瑜 《种子科技》 2013年第9期36-37,共2页
2011年,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在业内率先搭建水稻分子育种平台;近期又与隆平高科、神农大丰等11家种企联合组建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在带动生物育种概念股冲破股市低迷的同时,也再次引发公众对于生物育种新技术的关注。什么是生物... 2011年,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在业内率先搭建水稻分子育种平台;近期又与隆平高科、神农大丰等11家种企联合组建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在带动生物育种概念股冲破股市低迷的同时,也再次引发公众对于生物育种新技术的关注。什么是生物育种?它和常规育种有什么不同?生物育种的发展,将给种业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基因组育种部总监周发松博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突破性品种 研发 生物育种 分子育种 杂交水稻 育种新技术
下载PDF
稻草处理对稻后小麦吸收氮素的效应
16
作者 P.E.Bacon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89年第4期40-44,共5页
在大田设立小区进行了两个试验,以研究稻草和肥料处理策略对小麦吸收土壤氮和标记氮的影响.第一个试验以^(15)N标记硫酸铵,施用量折合氮素113公斤/公顷,稻草按以下4种方式处理:①焚烧,免耕;②小麦播前6周,稻草混入土壤;③小麦播种时,稻... 在大田设立小区进行了两个试验,以研究稻草和肥料处理策略对小麦吸收土壤氮和标记氮的影响.第一个试验以^(15)N标记硫酸铵,施用量折合氮素113公斤/公顷,稻草按以下4种方式处理:①焚烧,免耕;②小麦播前6周,稻草混入土壤;③小麦播种时,稻草混入土壤;④稻草置于地面,免耕.结果是:处理①使小麦吸收氮量增加47%,吸收水稻茬地残留氮(^(15)N示踪)的量从1.2增加到2.1公斤/公顷.处理④使水稻茬地残留氮吸收量增加到2.5公斤/公顷.第二个试验设120个小区,其中60个施氮100公斤/公顷;另外60个不施氮.施氮小区的稻草产量为21吨/公顷,不施氮小区为11.5吨/公顷.这两种稻草产量水平与5种处理方式(上述四种处理方式加上焚烧后翻耕处理)组成联合因子试验.^(15)NH_4^(15)NO_3在播种期或分蘖期一次全量施用,或两期各半施用.不论是否焚烧稻草,翻耕比免耕减产0.7吨/公顷,土壤氮吸收量减少了12公斤/公顷,化肥氮吸收量减少了10公斤/公顷.小麦播种时,将稻草混入土壤的处理,对小麦长势明显不利,但却增大了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延迟施肥亦可增大吸收化肥氮素的比例.在稻麦轮作制度下,不论是否焚烧稻草,免耕都可促进小麦吸收土壤氮和化肥氮的活性,增加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稻草
下载PDF
H_2O_2参与大麦对白粉菌的防卫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俊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5-441,共7页
抗病品种Sultan5及其突变体与白粉菌小种A6互作的细胞学研究表明,接种36h后,抗感品种中白粉菌分生孢子形成附着胞的频率及侵入频率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过敏性反应细胞明显增多,过敏性反应与Mla12基... 抗病品种Sultan5及其突变体与白粉菌小种A6互作的细胞学研究表明,接种36h后,抗感品种中白粉菌分生孢子形成附着胞的频率及侵入频率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过敏性反应细胞明显增多,过敏性反应与Mla12基因型的大麦品种对白粉菌的小种专化抗性有关。用DAB(二氨基联苯胺)观察到H2O2在乳突和过敏性反应细胞中积累。接种6h后在初生芽管的乳突以及接种15h后在附着胞下面的乳突及晕圈处有H2O2的积累,接种18h后在过敏性反应的表皮细胞可检测到H2O2的积累。接种后24~48h,抗病品种含H2O2的过敏性反应细胞频率明显比感病品种高,与荧光法观察到的结果一致。H2O2可诱导大麦的过敏性反应,与大麦对白粉病的过敏性反应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白粉菌 防卫反应
下载PDF
草酸氧化酶基因在受白粉菌侵染大麦叶片中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俊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4-330,共7页
大麦受白粉菌侵染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中草酸氧化酶RNA转录物诱导表达,并伴随着酶活性的增加和蛋白质的积累。抗病品种Sultan-5在接种后24h酶活性开始明显增加,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36h才开始增加。接种48h后所... 大麦受白粉菌侵染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中草酸氧化酶RNA转录物诱导表达,并伴随着酶活性的增加和蛋白质的积累。抗病品种Sultan-5在接种后24h酶活性开始明显增加,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36h才开始增加。接种48h后所有品种酶活性增加达到了高峰,酶活性大约为对照的4倍。SDS-PAGE酶活性染色及Western杂交表明受白粉菌侵染后酶活性上升,蛋白质积累增多。草酸氧化酶有2条活性带,分子量分别为95kD和100kD,用DTT还原后只有1条大约27kD的单带。用草酸氧化酶cDNA(pHvOxOa)探针作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中草酸氧化酶RNA转录物积累型不一致。接种48h后,抗病品种草酸氧化酶RNA转录物的积累比感病品种(M100,M66,M22)明显增高,而在接种72h后,则感病品种(M100,M82,M22)草酸氧化酶RNA转录物的积累比抗病品种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草酸氧化酶的积累是白粉菌侵染诱导的,可能与大麦对白粉菌的防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白粉菌 草酸氧化酶 诱导反应 叶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