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退化高寒湿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飞达 李飞 +5 位作者 陈文业 朱灿 苟文龙 刘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96-2406,共11页
以若尔盖退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2015-2017年)于植被返青期(4-5月)、草盛期(7-8月)和枯黄期(10-11月)监测高原鼢鼠鼠丘密度、3个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并分析土壤生物学特... 以若尔盖退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2015-2017年)于植被返青期(4-5月)、草盛期(7-8月)和枯黄期(10-11月)监测高原鼢鼠鼠丘密度、3个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并分析土壤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环境间的季节相关性。结果表明:(1)各植被物候期,土壤pH值、容重指标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升高(P<0.05),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指标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2)植被物候期对高寒鼠荒地非土丘土壤养分在不同土层的垂直分配有显著影响,对0-10 cm土层土壤生物学特征含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3)冗余分析(RDA)表明3个植被物候期,土壤生物学特征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间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各指标在不同土层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数量特征表现为:枯黄期>返青期>草盛期。揭示了高寒鼠荒地高原鼢鼠季节性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今后青藏高原鼠荒地的分级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数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熊雪 罗建川 +2 位作者 魏雨其 张英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72-2083,共12页
【目的】土壤中的盐分通常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现象。已有的研究发现与均一盐胁迫环境相比,不均匀盐胁迫可以缓解盐分对植物的伤害。研究旨在了解植物对不均匀盐分胁迫的响应,作为对均匀盐分下植物生理的一个重要补充,为扩大盐碱地的利用... 【目的】土壤中的盐分通常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现象。已有的研究发现与均一盐胁迫环境相比,不均匀盐胁迫可以缓解盐分对植物的伤害。研究旨在了解植物对不均匀盐分胁迫的响应,作为对均匀盐分下植物生理的一个重要补充,为扩大盐碱地的利用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根装置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系分为两部分,设置无盐胁迫(0/0,各半根系所处环境Na Cl浓度均为0)、半边根系环境Na Cl浓度为0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0/S:0/100、0/150、0/200和0/250)、半边根系Na Cl浓度为50 mmol·L^(-1)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50/S:50/100、50/150、50/200和50/250)以及两半根系环境Na Cl浓度相同的均一盐胁迫系列(S/S:50/50、100/100、150/150、200/200和250/250)处理("/"两边数值代表各半根系所处环境的盐胁迫状况,以Na Cl浓度mmol·L^(-1)表示)。处理15 d后测定其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钠、钾离子浓度、丙二醛含量等指标,了解不同盐胁迫环境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紫花苜蓿生长,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大,叶片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表现为较低的K^+/Na^+。而不均匀盐胁迫0/S与50/S处理与均匀高盐处理S/S相比,植株生长速率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7.05%—369.34%和15.47%—42.57%,Na^+浓度降低了15.85%—55.93%,缓解了Na^+的毒害作用。且不均匀盐胁迫下70%—92%的水分吸收来自于无盐或低盐胁迫一侧根系,增加了整株植物的水分吸收。【结论】不均匀盐胁迫处理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增加了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膜质过氧化程度,通过调控Na^+与K^+的吸收维持叶片中相对较高的K^+/Na^+,并且无盐和低盐胁迫一侧根系表现出补偿性吸水和补偿性生长,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增加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不均匀盐胁迫 分根 植株生长 钾钠比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瘤菌对3种豆禾混播植物种间互作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越 +6 位作者 郭川 杨喆 刘琳 闫艳红 赵艳兰 刘珊 孙飞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4-654,共11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是两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可与宿主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构建的混播组合接种...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是两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可与宿主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构建的混播组合接种AMF和根瘤菌,探讨两种微生物对3种植物竞争关系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混播处理中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株高及生物量显著高于各自的单播处理,白三叶的株高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单播处理;接种AMF提高了混播中白三叶的株高、生物量、根系结瘤数,但AMF抑制了群落中优势种鸭茅的生长,缓解了鸭茅对白三叶的竞争排除作用。综上所述,双接种AMF和根瘤菌进一步提高了混播中白三叶的地下生物量及结瘤数,促进白三叶生长固氮并调节了3种植物的种间竞争关系,从而有利于豆禾混播群落功能性和稳定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禾混播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种间竞争
下载PDF
我国草原现状及生产力提升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英俊 《民主与科学》 2018年第3期26-28,共3页
合理有效地恢复和重建退化草原,将草原生态恢复与草地生产力提高紧密结合,在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大前提下,大力推动环境友好、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草食畜牧业,是目前草业发展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 草地生产力 草原 现状 草食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 环境保护 生态保育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瘤菌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邓波 +2 位作者 马晓彤 张英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7-611,共5页
以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ACCC17631和ACCC176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碳氮源利用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及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2株供试菌株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分别为大豆粉和酵母粉。根瘤菌ACCC1763... 以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ACCC17631和ACCC176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碳氮源利用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及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2株供试菌株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分别为大豆粉和酵母粉。根瘤菌ACCC17631(ACCC17676)的最佳培养基配方(g.L-1)为:蔗糖20,大豆粉(酵母粉)2.4,K2HPO40.25,KH2PO40.25,MgSO4.7H2O 0.2,NaCl 0.1,pH为6.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瘤菌 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宿主和养分介导了AMF和根瘤菌对植物生长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川 张英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31-1938,共8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Rhizobium)是两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可与植物形成共生体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宿主植物和养分条件不同,AMF和根瘤菌介导的植物生长状况不尽相同。本研...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Rhizobium)是两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可与植物形成共生体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宿主植物和养分条件不同,AMF和根瘤菌介导的植物生长状况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定量研究了接种AMF和根瘤菌(单接种与双接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宿主差异和养分添加对共生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接种AMF和根瘤菌打破了潜在资源限制,相较单一接种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宿主差异会影响协同效应,表现为豆科植物总生物量的正效应值大于非豆科植物,但氮磷含量的正效应值小于非豆科植物;养分添加通过改变“投资-收益”关系,打破了协同效应,降低豆科植物总生物量和侵染率。因此,充分考虑宿主差异和土壤养分含量是发挥菌剂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协同效应 氮磷添加 豆科 非豆科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白车轴草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艳兰 曾鑫奕 +5 位作者 弓晋超 李香君 李旭旭 刘珊 张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与植物共生形成复杂的菌丝网络,影响植物生长及抗逆能力。目前关于AMF对白车轴草耐盐性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盐胁迫条件下(NaCl浓度为150 mmol·L^(-1)),接种AMF对拉丁诺白车轴草耐盐性的... 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与植物共生形成复杂的菌丝网络,影响植物生长及抗逆能力。目前关于AMF对白车轴草耐盐性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盐胁迫条件下(NaCl浓度为150 mmol·L^(-1)),接种AMF对拉丁诺白车轴草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白车轴草的生长与生理指标均受到抑制。盐胁迫下接种AMF后,白车轴草株高、干重、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含水量均有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有所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均有提高,其中可溶性糖(SS)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提高了32.03%和9.42%。说明盐胁迫抑制白车轴草的生长,接种AMF增强了白车轴草抗逆适应能力,促进白车轴草的生长,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白车轴草耐盐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白车轴草
下载PDF
川西北天然草地野生饲用植物资源及饲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邹君洪 刘琳 +9 位作者 唐川江 刘伟 干晓宇 鲁岩 干友民 高武超 李其 冉卓雅 钟米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1-467,共7页
为给川西北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植物资源,本研究以四川省第二次草地资源清查工作结果为基础材料,从川西北天然草地(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植物群落优势种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中筛选和分析饲用价值较高的野生植... 为给川西北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植物资源,本研究以四川省第二次草地资源清查工作结果为基础材料,从川西北天然草地(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植物群落优势种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中筛选和分析饲用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发现,川西北饲用价值较高的主要野生植物有10科27属104种。通过查询资料获取其中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和豆科共计17种主要饲用植物的营养成分,计算各植物的总能量和营养比,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植物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总能量较高,小叶锦鸡儿、高山嵩草、四川嵩草、广布野豌豆和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的营养价值较高。这17种饲用植物的适口性均在中等及以上,均可用于饲喂羊,其中多种植物可用于建植刈割或放牧草地。因此,可知川西北天然草地中,禾本科多种植物的营养价值较高且选育推广比较可行,豆科的小叶锦鸡儿和广布野豌豆有很好的饲用植物开发利用前景;莎草科植物开发利用存在较大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饲用植物 营养价值 高山草甸 山地草甸
下载PDF
不同豆禾混播比例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丝雨 李香君 +5 位作者 赵艳兰 弓晋超 苏颖颖 李旭旭 马骢毓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豆禾混播比例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eular mycorrhiza fungi,AMF)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3种植物进行3种不同比例的混播... 【目的】探究不同豆禾混播比例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eular mycorrhiza fungi,AMF)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3种植物进行3种不同比例的混播,豆禾混播比例分别是5∶5、4∶6和3∶7,检测不同混播比例下土壤理化性质及AMF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3∶7比例下的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5∶5比例;3∶7比例下AMF菌根侵染密度、菌丝密度和根系泡囊丰富度都显著高于5∶5比例;从比例5∶5至3∶7,AMF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结论】豆禾混播比例的改变能影响AMF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且AMF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受土壤pH及有机质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禾混播 混播比例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AMF的影响
10
作者 孙雨豪 李旭旭 +7 位作者 曾园 石雨鑫 弓晋超 苏颖颖 冯恣萱 贾雨圻 陈延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及区系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种羊场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2019年直接改良(DR)草地与轮作改良(CR)草地,以围封(NG)草地...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及区系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种羊场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2019年直接改良(DR)草地与轮作改良(CR)草地,以围封(NG)草地为对照,借助高通量测序、菌丝测定与孢子密度测定技术,测定AMF群落特征。【结果】直接改良草地中孢子密度、球囊霉属(Glomus)显著高于轮作改良方式。孢子密度与土壤硝态氮、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菌丝长度、菌丝密度与土壤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直接改良方式比轮作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增加,更有利于AMF与植物共生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豆禾混播 轮作 草地恢复
下载PDF
豆禾混播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香君 弓晋超 +4 位作者 李旭旭 马骢毓 刘琳 孙飞达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80,共10页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土壤有益真菌,能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养分吸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豆禾混播草地对AMF群落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本试验在川西南建立鸭茅+白三叶+红三叶混播草地,对比混播处理与各单播对照中土壤AMF...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土壤有益真菌,能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养分吸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豆禾混播草地对AMF群落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本试验在川西南建立鸭茅+白三叶+红三叶混播草地,对比混播处理与各单播对照中土壤AMF群落及植物氮素吸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混播中鸭茅全氮含量比鸭茅单播高57.94%,全磷含量在单播和混播中没有显著变化。混播中鸭茅δ^(15)N值显著提高,比单播鸭茅高31.04%,且鸭茅植物全氮、δ^(15)N值与菌丝密度呈正相关关系;2)混播中豆科植物固氮量比单播白三叶高103.59%、比单播红三叶高70.33%,且固氮量和菌丝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侵染率在单播和混播中差异不显著,但混播中孢子密度及菌丝密度显著高于单播;4)混播中土壤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高于单播,而单播红三叶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最高。我们的试验证明了,豆禾混播草地的建植将会增加土壤中的菌丝密度和孢子密度,促进豆科植物的固氮量与禾本科植物的养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禾混播 AMF ^(15)N标记 养分吸收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会 +3 位作者 邓波 杨富裕 张蕴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3-1307,共5页
本研究以农牧交错带3种土地利用方式[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莜麦(Avena nuda)-苜蓿轮作地、玉米(Zea mays)作物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以探索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 本研究以农牧交错带3种土地利用方式[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莜麦(Avena nuda)-苜蓿轮作地、玉米(Zea mays)作物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以探索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苜蓿栽培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莜麦-苜蓿轮作地最低;2)相同培养条件下,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小;3)土壤有机碳月矿化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矿化随土壤全氮增加而增加,但是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农牧交错带 矿化量 矿化速度
下载PDF
不同豆禾混播比例对植物种间关系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川 赵艳兰 +5 位作者 李香君 刘琳 孙飞达 白彦福 马骢毓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07-2316,共10页
选取西南山地丘陵区常见的4种豆禾牧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pratense),设置3个豆禾比例[5:5(L_(5)G_(5))、4:6(L_(4)G_(6))、3:7(L_(3)G_(7))]及4种草单播(DG... 选取西南山地丘陵区常见的4种豆禾牧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pratense),设置3个豆禾比例[5:5(L_(5)G_(5))、4:6(L_(4)G_(6))、3:7(L_(3)G_(7))]及4种草单播(DG、LP、BP、TP)共7个处理。通过在3和30 cm土层进行^(15)N同位素标定,分析不同混播比例下,由不同固氮潜力及根系深度植物构建的混播及单播群落的相对总产量、竞争强度、土地当量比、超产效应、补偿效应、选择效应、植物氮磷含量、固氮量和固氮率的异同,探究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及垂直生态位养分吸收策略,揭示高产稳定混播草地的维持机制。结果表明,相较单播,4种植物混播草地具有明显的超产优势,其中L_(5)G_(5)处理的地上生物量、相对总产量、土地当量比、超产效应和植物全磷含量最高;混播草地中较高的生产力主要受到补偿效应的影响。相较单播,L_(5)G_(5)混播草地中植物在土层3 cm的^(15)N吸收量及豆科固氮量均显著提升(P<0.05),L_(5)G_(5)混播植物在浅层3 cm土壤的氮素吸收量及豆科的固氮量显著高于在深层30 cm土壤(P<0.05)。本研究为西南地区多年生混播草地生产力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禾混播 超产效应 补偿效应 固氮量 氮磷吸收 生态位 种间竞争
下载PDF
草地植物鉴定分类方法的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米莎 刘琳 +6 位作者 吴菲菲 唐川江 刘伟 鲁岩 干友民 邹君洪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164,共8页
草地植物的鉴定分类直接为草地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是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植物鉴定分类方法不断发展,从依据植物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经典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到依据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特征进行鉴定分类的细胞分类方法,... 草地植物的鉴定分类直接为草地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是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植物鉴定分类方法不断发展,从依据植物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经典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到依据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特征进行鉴定分类的细胞分类方法,再到根据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进行鉴定分类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综合利用这些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简便、准确地鉴定和识别植物。通过系统地介绍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较多的经典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和在科学研究中应用较多的细胞分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草地植物鉴定分类中的现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植物鉴定 形态学分类法 细胞分类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下载PDF
人工修复草地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对不同放牧年限的响应
15
作者 苏颖颖 李旭旭 +6 位作者 李香君 弓晋超 王文 马骢毓 孙飞达 张新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88-2596,共9页
为探究人工修复草地不同放牧年限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物共生关系及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撂荒地、放牧25年和放牧5年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菌根侵染率、土壤AMF孢子... 为探究人工修复草地不同放牧年限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物共生关系及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撂荒地、放牧25年和放牧5年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菌根侵染率、土壤AMF孢子密度以及菌丝密度,应用Illumina测序分析了土壤AMF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相比撂荒地,放牧增加了草地中豆科植物比例,降低了AMF菌丝密度,但放牧及撂荒地土壤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没有显著差异。与撂荒地相比,放牧增加了AMF群落丰富度,但随着放牧时间的增加,AMF群落丰富度变化不显著。不同放牧年限AMF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放牧25年处理中出现了AMF特有种Glomus⁃group⁃B⁃Glomus⁃ORVIN⁃GLO4⁃VTX00278。豆科植物重要值、土壤pH、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AMF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共生关系 Illumina测序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3种外源培养基材料对苜蓿根瘤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波 +4 位作者 洪鹤 张英俊 石茂玲 邓罗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8-1294,共7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瘤菌ACCC17631和ACCC176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KH2PO4、黄腐酸、硝酸稀土对苜蓿根瘤菌活性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培养基材料组合。结果表明:KH2PO4可极显著促进紫花苜蓿根瘤菌菌...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瘤菌ACCC17631和ACCC176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KH2PO4、黄腐酸、硝酸稀土对苜蓿根瘤菌活性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培养基材料组合。结果表明:KH2PO4可极显著促进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ACCC17631的生长(P<0.01),最适添加浓度为300mg·L-1,对菌株ACCC17676的生长促进效果不显著;黄腐酸对2株菌的生长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菌株ACCC17631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03%,菌株ACCC17676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02%;硝酸稀土可促进菌株ACCC17631生长,最适添加浓度为200mg·L-1;低浓度硝酸稀土对菌株ACCC17676具极显著生长促进作用(P<0.01),最适添加浓度为400mg·L-1。菌株ACCC17631最优材料组合为100mg·L-1 KH2PO4、0.03%黄腐酸与200mg·L-1硝酸稀土;菌株ACCC17676的最优材料组合为300mg·L-1 KH2PO4、0.02%黄腐酸与400mg·L-1硝酸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菌 黄腐酸 硝酸稀土 磷酸二氢钾
下载PDF
吉林省“公农1号”紫花苜蓿高效根瘤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茂玲 邓波 +4 位作者 刘蒙 徐安凯 王志峰 《草原与草坪》 CAS 2014年第6期24-28,共5页
在吉林省4个生态类型地区采集了74株不同建植年限苜蓿的根瘤,调查了"公农1号"紫花苜蓿根瘤菌株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苜蓿根瘤多数分布在根部10cm以下的须根;根瘤数量、重量受苜蓿建植年限、不同生态类型及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分离... 在吉林省4个生态类型地区采集了74株不同建植年限苜蓿的根瘤,调查了"公农1号"紫花苜蓿根瘤菌株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苜蓿根瘤多数分布在根部10cm以下的须根;根瘤数量、重量受苜蓿建植年限、不同生态类型及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分离纯化所得的81株根瘤分离物经"公农1号"苜蓿水培回接结瘤试验,得到bc8,gzl59和da80等8个优良根瘤菌株;在温室条件下,对回接试验筛选出的8个菌株进行土壤盆栽复筛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公农1号"苜蓿生长的高效根瘤菌株。结果表明,根瘤分布在植株根部10~30cm处;在所有供试菌株中,菌株bc18、yj34、bc94和gzl59表现较为优良。菌株yj34和bc94对茎长和叶片数影响最大,茎长分别增加60.17%和59.86%,叶片数分别增加97.92%和95.92%;菌株gzl59对根长影响最大,根长增加64.32%;菌株gzl59和bc94对提高植株干重贡献最大,其中,菌株gzl59比对照增产288.24%;供试菌株对根瘤数的影响也很显著,接种菌株yj34的苜蓿根瘤数相比其他菌株较高,达104.24%。综合分析,发现根瘤菌株gzl59、bc94和yj34较其他菌株表现突出,是吉林省"公农1号"苜蓿的高效根瘤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农1号”紫花苜蓿 根瘤菌株 筛选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沙化地中伴生草种对杯腺柳凋落叶初期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沛 春梅 +12 位作者 陈冬明 李其 邓东 黄倩 胡兴鹏 邓竹辛 孙飞达 白彦福 韩金锋 孙庚 鄢武先 刘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34-3344,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在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地生态恢复初期,分别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杯腺柳(Salix cupularis)的伴生草种,探究三种高原牧草...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在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地生态恢复初期,分别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杯腺柳(Salix cupularis)的伴生草种,探究三种高原牧草在杯腺柳不同微位置(冠幅中心、冠幅半径中点和冠幅外缘)下对其凋落叶早期分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伴生下,各微位置的杯腺柳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均最高(P<0.05),且50%和95%分解时间均最短;垂穗披碱草伴生下,凋落叶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变化更剧烈,且在分解第19个月时,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两种草本伴生(P<0.05);微位置对凋落叶总氮、木质素含量、C/N和木质素/N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以杯腺柳为先锋种的高寒沙化地中,垂穗披碱草种植在杯腺柳冠幅下可使杯腺柳凋落叶分解更快,更有利于区域沙化地的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腺柳 凋落叶分解 垂穗披碱草 老芒麦 中华羊茅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沙化草地中高山柳凋落叶分解特征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春梅 刘琳 +5 位作者 申旭东 高武超 李其 孙飞达 赵景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816,共9页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究青藏高原东部沙化草地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凋落叶的分解及其对灌木“肥岛”形成的影响,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大小高山柳灌丛冠幅下不同微位置(茎基周围、冠幅最小半径处、灌丛间裸...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究青藏高原东部沙化草地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凋落叶的分解及其对灌木“肥岛”形成的影响,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大小高山柳灌丛冠幅下不同微位置(茎基周围、冠幅最小半径处、灌丛间裸地)高山柳凋落叶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1)分解时间显著影响高山柳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随着分解时间延长凋落叶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凋落叶质量损失率、C和N含量均显著增加(P < 0.05),且凋落叶C/N和木质素/N均显著降低(P < 0.05).(2)高山柳灌丛冠幅越小,其凋落叶质量损失率越高;且不同微位置下,高山柳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外圈>中圈>内圈(P < 0.05).(3)大冠幅的高山柳下,凋落叶N含量显著高于小冠幅的高山柳(P < 0.05),但不同微位置未引起C(总有机碳、纤维素和木质素)和N养分含量变化的显著差异.总之,在高山柳凋落叶分解初期(第一年),高山柳灌丛冠幅大小仅影响其质量和N含量;无论高山柳灌丛冠幅大小如何,不同微位置下高山柳凋落叶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短期内高山柳凋落叶的分解对其“肥岛”的形成可能没有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柳 凋落叶 凋落物碳 凋落物氮 纤维素 木质素 沙化草地
原文传递
氮肥水平对豆禾混播草地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亚灵 韦潇 +3 位作者 曾泰儒 凌瑶 闫艳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1-727,745,共8页
【目的】探讨四川湿热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的适宜施氮水平,为该区豆禾混播草地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区建植的紫花苜蓿(Mediccago sativa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和苇状羊茅(Festuca ... 【目的】探讨四川湿热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的适宜施氮水平,为该区豆禾混播草地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区建植的紫花苜蓿(Mediccago sativa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混播草地为材料,设N_(1)(低氮,150 kg/hm^(2)纯氮)、N_(2)(中氮,300 kg/hm^(2)纯氮)和N_(3)(高氮,450 kg/hm^(2)纯氮)3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混播草地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豆禾混播草地年平均干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_(3)处理干草产量最高,达13.80 t/hm^(2),较N_(1)和N_(2)处理分别高37.45%和9.18%(P<0.05)。牧草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茬刈割中N_(3)处理CP含量较N_(1)处理分别高3.64%、8.36%、10.67%和12.08%(P<0.05);N_(3)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最大,为157.3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平均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氮肥显著提高了豆禾混播草地产量并改善营养品质,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进一步得出,450 kg/hm^(2)纯氮处理时豆禾混播草地产量和营养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禾混播 施氮水平 干草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