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康复理念的更新,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早期康复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多项研究[1-5]显示,早期康复能降低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缩短ICU谵妄、机械通气和住...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康复理念的更新,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早期康复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多项研究[1-5]显示,早期康复能降低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缩短ICU谵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康复状况的标准化测量、评估与记录是ICU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理、认知、功能等,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残损功能及其康复需求,提示专业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康复干预与治疗,对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促进其回归家庭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式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ICU接受床旁PICC置...目的评价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式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ICU接受床旁PICC置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15分的危重症患者512例,以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采用传统置管方式265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47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方式,比较2组不同置管方式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21.9%,观察组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1)。结论 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置管方式可以减少危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导管异位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康复理念的更新,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早期康复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多项研究[1-5]显示,早期康复能降低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缩短ICU谵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康复状况的标准化测量、评估与记录是ICU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理、认知、功能等,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残损功能及其康复需求,提示专业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康复干预与治疗,对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促进其回归家庭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目的全面评估成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维护证据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制订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及促进因素,为临床拟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证据临床转化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并评价证据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确定引入临床的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进行质量审查,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基于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Ottawa model of research use, OMRU)进行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并拟定相应对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条最佳证据,基于最佳证据制订23条审查指标进行质量审查,其中仅5条指标依从率为100%,7条指标依从率>60%,4条指标依从率<60%,7条指标依从率为0。对审查结果逐条分析后得出主要障碍因素为:部分证据可操作性不强、增加工作量;护士缺乏专业培训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资料内容简单且形式单一;缺乏系统的护理规范、操作流程、考核质控机制和评估工具;缺乏相关耗材;护理工作量增加,缺乏时间。主要促进因素为:证据基于循证研究;管理者支持变革;护士学习氛围良好、有积极性;部分证据原有实践基础较好;证据应用对患者有益。根据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结果,拟定综合性变革策略,主要包括:评估证据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优化相关制度及流程;强化规范培训及考核;持续进行质量监控;申请人力资源调配;完善宣教资料及加强患者教育。结论 CRRT患者CVC维护的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科学、全面、动态评估临床情景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给予综合性的干预策略,从而促进证据在临床的有效应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文摘目的评价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式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ICU接受床旁PICC置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15分的危重症患者512例,以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采用传统置管方式265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47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方式,比较2组不同置管方式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21.9%,观察组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1)。结论 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置管方式可以减少危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导管异位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