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状点式接触钢板内固定对局部皮质骨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起鸿 +1 位作者 杨柳 陈锡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链状点式接触钢板对局部皮质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山羊24只,其中4只为正常对照,余20只双侧胫骨中段横行截骨后分别行锥状点式接触钢板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后3d,2、4、913周处死动物。用墨汁灌注血管面积图像分析法和放射... 目的研究新型链状点式接触钢板对局部皮质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山羊24只,其中4只为正常对照,余20只双侧胫骨中段横行截骨后分别行锥状点式接触钢板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后3d,2、4、913周处死动物。用墨汁灌注血管面积图像分析法和放射性激球局部血流量测定法评价钢板下和钢板对侧皮质骨血流量。结果传统钢板板下皮质骨持续缺血,而锥状点式接触钢板板下皮质骨血流量,除术后3d外,其余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传统钢板组,术后4周时血流量最高(11.22±0.552)ml/(min·100g),为正常对照组(3.42±0.728)ml/(min·100g)的3倍多,为传统钢板组(1.13±0.071)ml/(min·100g)的9倍多。而钢板对侧皮质骨缺血只是暂时的,术后2周即已恢复。结论锥状点式接触钢板能保护钢板下皮质骨血循环,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微循环 骨折固定术 PC-Fix
原文传递
临床路径在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齐德产 秦银河 +4 位作者 李书章 刘国祥 任家顺 新军 《中国医院》 2003年第5期32-33,共2页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价临床路径应用的实际效果,探讨临床路径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患者 应用 医疗质量管理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3
作者 代飞 +3 位作者 王序全 许建中 马树枝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8-680,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获得随访46例,其中伸直尺偏型25例,伸直桡偏型21例。按Garland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28例。患...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获得随访46例,其中伸直尺偏型25例,伸直桡偏型21例。按Garland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型2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岁2个月(1.6~8岁)。手术方式为全身静脉麻醉下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然后经皮穿入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并应用上肢石膏固定肘、腕关节于功能位。结果本组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角度为0°,平均屈曲角度为135。,无1例出现Volkmann挛缩及医源性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防止Volkmann挛缩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但骨折复位不良,尤其是尺偏未恢复可能导致肘内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 儿童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序全 +3 位作者 谢肇 马树枝 许建中 李起鸿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探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76例GustiloIII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ⅢA型4l例,ⅢB型22例,ⅢC型13例。其中57例伤口行彻底清创后采用直接缝... 目的探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76例GustiloIII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ⅢA型4l例,ⅢB型22例,ⅢC型13例。其中57例伤口行彻底清创后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局部皮瓣、肌皮瓣转位,一期闭合创面;19例经抗感染、局部换药后二期闭合创面,骨折均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进行固定。结果随访8—56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创面感染15例,经抗感染、换药、皮瓣转位后治愈;针道感染9例,经换药后治愈;未并发骨髓炎。骨折愈合时间3—15个月,平均6.3个月,其中4例延迟愈合;4例骨不连和2例骨缺损患者经再次手术加压固定或结合肢体延长术后骨愈合。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器采用多向穿针三维立体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固、微创、有利于控制感染及促进骨折愈合的优点,但仍需防治针道感染、骨不连、骨缺损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腓骨 骨折 开放性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2
5
作者 何清义 +1 位作者 许建中 谭祖键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96例105个椎体病变,其中外伤压缩椎体骨折18例20椎,椎体转移肿瘤8例11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0例74椎。胸椎38椎,腰椎58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96例105个椎体病变,其中外伤压缩椎体骨折18例20椎,椎体转移肿瘤8例11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0例74椎。胸椎38椎,腰椎58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78例87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18例18椎。9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94例101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9%(94/9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6.2%(101/105)。术后疼痛8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2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7.9%(94/9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 被引量:23
6
作者 罗飞 +3 位作者 谢肇 王序全 侯天勇 孙东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开放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行Ⅱ期手术,效果良好。1例发生骨不连,经再次手术后骨折愈合,5例有膝、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损害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而将其应用于下肢多发性骨折的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多发性骨折 下肢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序全 +2 位作者 谢肇 马树枝 张劲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7-619,共3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6年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1型8例,31-A2型33例,31-A3型21例。使用MFN,PFN及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6年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1型8例,31-A2型33例,31-A3型21例。使用MFN,PFN及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100ml,平均手术时间1h。术后随访4~24个月,全部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髋螺钉退出,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5.2%,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针 内固定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中伤员阶梯救治原则探讨 被引量:19
8
作者 罗飞 王序全 +6 位作者 周强 唐康来 代飞 何清义 郑婷婷 许建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救治原则在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改进。方法对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救治伤员4689例次,处置危重伤员413例,完成清创术等各类手术197... 目的探讨阶梯救治原则在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改进。方法对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救治伤员4689例次,处置危重伤员413例,完成清创术等各类手术197例,3例重伤员死亡,开放伤口感染率近80%;前方医院收治伤员1400多例次,完成手术200台次,抢救危重伤员110例次,截肢率3.0%,伤口感染率66.8%;后方医院为125例伤员开展了1~5次/部位的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无医院感染,无死亡,无截肢。结论阶梯救治原则是重大自然灾害批量伤员救治的基本原则,急救人员应尽早开展现场急救;后送力量是保障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完善伤票制度能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前方医院主要开展生命支持、创面处理和简单骨折的救治工作;确定性专科治疗应在后方医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创伤和损伤 急救 阶梯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罗飞 +2 位作者 谢肇 王序全 张劲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1例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药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为丹红注射液组,实验2组为β-七叶皂苷钠组,对照组为5%葡萄糖注射液组。分别观察各组术后3天患肢肿胀...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1例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药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为丹红注射液组,实验2组为β-七叶皂苷钠组,对照组为5%葡萄糖注射液组。分别观察各组术后3天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术后7天肿胀消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实验组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个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的作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骨折 肿胀
下载PDF
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肖洪 +2 位作者 谢肇 马树枝 王序全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97-799,共3页
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传统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990年10月~2005年10月期间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30例,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A组,56例)与传... 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传统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990年10月~2005年10月期间治疗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30例,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A组,56例)与传统手术(克氏针或联合张力带、螺钉固定等)治疗组(B组,74例);A组再分为喙锁韧带、喙肩韧带修复组(A1组,30例)和未修复组(A2组,26例)。按照Herscovici标准,观察各组疗效及并发症,分别比较各分组组间疗效的优良率。结果A组与B组优良率分别为94.6%和86.5%;A1组与A2组优良率分别为93.3%和96.2%,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固定确切,创伤小,不损伤关节面,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无需刻意修复喙锁韧带、喙肩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骨折
下载PDF
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人长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杰 +4 位作者 罗飞 何清义 代飞 谢肇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51-854,共4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用以修复患者长骨缺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通过抽取临床上骨源缺乏的患者少量骨髓分离出其中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并在体外对其进行扩增培养并诱导分化... 目的观察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用以修复患者长骨缺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通过抽取临床上骨源缺乏的患者少量骨髓分离出其中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并在体外对其进行扩增培养并诱导分化后,与自制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复合,构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并应用于临床,通过临床随访其放射学及血液学结果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30例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临床应用患者均达到随访半年以上,随访资料显示成骨速度及效果均与自体骨类似,且术后肝肾功、血沉等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最长随访达4年未发现病灶复发。结论由患者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成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骨 修复 长骨缺损
下载PDF
“过紧日子”背景下医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任馨 +1 位作者 杜小青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79,共2页
当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与医院多元化管理目标脱节、与其他管理会计活动之间缺乏联动、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等。在"过紧日子"背景下,公立医院要相应进行运营调整,强化预算约束和费用成本控制。对此,要合理设定和... 当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与医院多元化管理目标脱节、与其他管理会计活动之间缺乏联动、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等。在"过紧日子"背景下,公立医院要相应进行运营调整,强化预算约束和费用成本控制。对此,要合理设定和平衡预算目标、对重大项目长远期预算加强规划论证、强化预算执行的预警和偏差纠正,以及构建多维度预算考核指标体系,确保预算目标实现,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紧日子” 公立医院 预算管理
下载PDF
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起鸿 +3 位作者 许建中 杨柳 王序全 李建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讨应力促进骨愈合的机制及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10根新鲜尸体完整胫骨及安装外固定器后测定骨表面应变、应力值。再制成胫骨中段骨折进行等体重加压,测定压力衰减情况。60只兔... 目的 探讨应力促进骨愈合的机制及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10根新鲜尸体完整胫骨及安装外固定器后测定骨表面应变、应力值。再制成胫骨中段骨折进行等体重加压,测定压力衰减情况。60只兔胫骨干制成骨折模型并施行骨外固定器三维立体固定,分别施加兔自身体重0倍(A组,对照组)、1/2倍(B组)、等体重(C组)、1.5倍(D组)的压力加压固定,测定术后即刻及1,2,4,6周骨折断端应力电位,并取骨折处标本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术后6周摄X线片,并取胫骨行扭转试验,测定骨愈合强度。(2)1978—2005年共收治195例复杂性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通过骨外固定施加1/2至等体重的压应力不植骨治疗,观察骨愈合及伤肢负重情况。结果(1)胫骨表面不同点应变、应力值相差显著;各点上架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压固定后5h内骨断端压力以每小时5%~10%的速度衰减,24h后不到初始值的60%。兔胫骨骨折后应力电位变为负电位,A组及加压组(B、C、D组)分别于术后2周、6周恢复正电位。X线片、组织学及力学试验表明,加压组骨愈合速度及强度均好于对照组,但1.5倍体重加压量会造成骨坏死。(2)临床观察194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99.5%。骨断端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个月,骨延长区愈合时间4~11个月,骨愈合指数平均为37.8d/cm。全部患者取外固定器后伤肢可负重行走,无一例再骨折及截肢。结论 应力产生的负电荷可促进骨愈合,最佳生理性加压量应以自身体重为标准,经皮穿针骨外固定不植骨方法在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治疗中可视为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生物学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连接不全 外固定器 应力 骨折愈合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强 许建中 +4 位作者 谭祖键 王序全 马树支 代飞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 1例、T12 20例、L1 33例、L212例,为L1,2 1例和L2,3 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钛板43例,PROFILE钛板19例,ALPS钛板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块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钛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块或钛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T及MRI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块和钛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钛板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钛板内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固定治疗 钛网 前路减压植骨 骨融合 脊柱畸形 神经功能恢复 随访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15
作者 谢肇 +1 位作者 马树枝 王序全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5年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5岁。按AO尺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1型5例、B2型10例、B3型8例、C1型15例、C2型16例、C3型...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5年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48-81岁,平均65.5岁。按AO尺桡骨远端骨折分类,B1型5例、B2型10例、B3型8例、C1型15例、C2型16例、C3型8例。行T型接骨板内固定38例,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10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加简单内固定14例。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41例关节面平整;掌倾角5°-12°,平均8.2°;尺偏角16°-23°,平均20.2°;桡骨轴向无短缩。根据Aro等功能评价标准,本组结果优29例、良25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达87%。结论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T形钢板、外固定支架等方式治疗,可达到骨折准确复位及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不稳定
下载PDF
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清义 +3 位作者 唐康来 王序全 马树枝 张劲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微创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2007年,本科对51例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透视下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观察术后伤肢肿胀情况、早期功能锻炼时间、骨折...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微创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2007年,本科对51例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透视下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观察术后伤肢肿胀情况、早期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肢肿胀程度轻,术后2~4d完全消退,术后2~3周即可取石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3个月至5年,全部骨折均愈合,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43例,良6例,差2例,发生肘内翻3例。结论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小切口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微创、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肘内翻发生率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术
下载PDF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序全 李起鸿 +1 位作者 马树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的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6年6月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62例(68侧)患者资料。肢体短缩4。16cm,平均5.7cm。其中,单纯短缩9侧(短缩4~8cm,平均5.3cm),短缩伴骨不连21侧... 目的探讨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的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6年6月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62例(68侧)患者资料。肢体短缩4。16cm,平均5.7cm。其中,单纯短缩9侧(短缩4~8cm,平均5.3cm),短缩伴骨不连21侧(短缩4~7cm,平均5.6cm),短缩伴骨缺损38侧(短缩4~16cm,平均7.2cm;骨缺损2~11cm,平均3.8cm),18侧合并感染。分别采用干骺端截骨延长、骨端端加压结合肢体延长和骨节段性转位延长术。结果68侧经1.5~5.0年(平均3.5年)随访,所有骨不连3~7个月内愈合(平均5.0个月),肢体长度恢复,延长区平均骨愈合指数37d/cm,感染病例无复发,外固定器针道感染率7.3%。结论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方法简便,既可修复骨缺损又能恢复肢体长度,并可同时治疗骨感染,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肢体短缩 外固定器 骨延长术
原文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GRP受体存在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格 +1 位作者 许建中 周强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寻找CGRP受体在MSCs表面存在与否的证据。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分组,培养体系中添加CGRP、CGRP(8-37)。于传代第三代,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RT-PCR检测细胞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寻找CGRP受体在MSCs表面存在与否的证据。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分组,培养体系中添加CGRP、CGRP(8-37)。于传代第三代,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RT-PCR检测细胞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以证实MSCs表面是否存在CGRP受体。结果CGRP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阻断CGRP对MSCs增殖的促进作用,RT-PCR法证实MSCs表达CGRP受体mRNA,Western blot法证实MSCs表达CGRP受体蛋白。结论MSCs表达CGRP受体,从受体拮抗有效、mRNA表达、蛋白表达角度能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受体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肇 +3 位作者 何清义 王序全 马树支 张劲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68-570,共3页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的Muller分类31-A2型8例,31-A3型4例,采用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的Muller分类31-A2型8例,31-A3型4例,采用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9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2-8个月随访,10例骨折达临床愈合,2例因仅随访2个月尚待进一步观察。髋关节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1.7%,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对骨折断端加压程度有限,对于一些严重粉碎性骨折难以闭合复位的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PFN-A 内固定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罗飞 +1 位作者 何清义 许建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81-985,共5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径。以下就EPC在缺血心肌、缺血肢体、损伤角膜修复中的血管生成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发生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