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2例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1
1
作者 杨晓凤 +5 位作者 王红梅 许忆峰 吕欣 张轶斌 王法 张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62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患者中糖尿病足34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雷诺病1例.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38...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62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患者中糖尿病足34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雷诺病1例.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38例,合并感染14例.累及双下肢病变52例,其中3例患者移植前已行一侧肢体截肢术;单肢病变10例,共移植111条下肢.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50~600 μg/d,皮下注射,行PBSC动员5 d,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总量82~148 ml,MNC数量(718.2~224.6)× 109/L.将MNC悬液按3 cm×3 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6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PBSC移植后7~30 d 54例(87.1%)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30 d 56例(90.3%)患肢冷感明显改善,4~16周16例(40.0%)溃疡或足趾坏疽好转,感染得到控制;踝肱指数 12例(34.3%)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6例(42.3%)经皮氧分压改善,5例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2例糖尿病足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干细胞动员期间症状加重,经治疗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PBSC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尤其对于下肢动脉没有流出道的患者有特殊意义,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下肢血管病 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研究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结节性多动脉炎 细胞分离机采集 PBSC移植 侧支血管形成 糖尿病足 不同程度 下肢动脉 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63例 被引量:51
2
作者 杨晓凤 王红梅 +5 位作者 许忆峰 张轶斌 徐波 吕欣 林慧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08/2005-12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接受动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63例113髋。年龄12~54岁(平均33岁),曾经应用皮质激素史29例,外伤... 目的:观察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08/2005-12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接受动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63例113髋。年龄12~54岁(平均33岁),曾经应用皮质激素史29例,外伤史17例,大量饮酒史11例,原因不明6例。63例患者均行髋关节X射线摄片检查确诊,15例同时行髋关节MRI检查,38例行髋关节CT检查。根据Ficat分期法Ⅱ期52髋(46.0%),Ⅲ期58髋(51.3%),Ⅵ期3髋(2.7%)。①采集自体骨髓200~40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1~4)×1011L-1,CD34+细胞1.4%~3.5%(2.4%),CD133+细胞1.13%~3.25%(1.88%),制备成单个核细胞悬液10~20mL。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插入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将细胞悬液缓慢灌注入动脉内。③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性质及疼痛时间变化、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6个月后复查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及股骨头供血动脉充盈情况;观察干细胞移植后不良反应。12个月后行髋关节X射线摄片、CT,MRI扫描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63例患者关节疼痛、行走距离及关节功能平均随访3.2个月,其中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15例行X射线检查(2例同时做CT检查)。①随访时观察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54例(54/63,85.7%),关节功能改善19例(19/63,30.2%),行走间距延长34例(34/63,54%),生活质量提高。②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5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与移植前血管造影结果比较,股骨头区血液供应明显改善。③2例18个月X射线摄片、CT扫描股骨头坏死区缩小,可见新骨形成。④63例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骨髓 动脉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2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晓凤 +5 位作者 王红梅 许忆峰 吕欣 张轶斌 王法 张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自 2 0 0 3- 112 0 0 4 - 0 7解放军第 4 6 3医院对 2 6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给予rhG -CSF每天 4 5 0 6 0...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自 2 0 0 3- 112 0 0 4 - 0 7解放军第 4 6 3医院对 2 6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给予rhG -CSF每天 4 5 0 6 0 0 μg ,皮下注射 ,第 6天用COBE 6 1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 ,总量 82 14 8mL。将干细胞悬液按 3cm×3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 ,移植后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移植后 314d 2 3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2 7d2 4例患肢冷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4 12周 4例溃疡明显好转 ,踝压指数 (ABI) 6例患者改善。 2例DSA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糖尿病足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对相关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金晓明 韩思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380-1383,1388,共5页
目的观察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对相关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湿疗伤口敷料联合水凝胶,观察组给予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比较2组糖尿病足溃疡清... 目的观察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对相关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湿疗伤口敷料联合水凝胶,观察组给予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比较2组糖尿病足溃疡清创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上皮组织形成时间,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下肢动脉病变评分、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ascular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清创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和上皮组织形成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下肢动脉病变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肢动脉病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CAM-1、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L-6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后IL-6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VCAM-1、TNF-α、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治疗糖尿病足较湿疗伤口敷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下肢动脉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银离子敷料 水凝胶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晓凤 +4 位作者 王红梅 许忆峰 张轶斌 吕欣 张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疗效. 方法移植组:对45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50~600 U/d,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配制成一定浓...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疗效. 方法移植组:对45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50~600 U/d,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混悬液,对缺血肢体进行移植.对照组:对33例患者使用扩血管药物治疗,连续20 d.术后定期行皮温测定、踝臂指数观察和经皮氧分压测定,进行评估. 结果移植组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皮温、经皮氧分压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肾衰宁胶囊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单鸿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肾衰宁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诊治的1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试验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每组93例。两组均接... 目的探讨肾衰宁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诊治的1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试验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每组9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替米沙坦,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肾衰宁胶囊,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背痛、胸痛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肾衰宁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获益更好,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炎症反应减轻,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衰宁胶囊 替米沙坦 疗效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肾衰宁胶囊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崔激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781-785,共5页
目的探讨肾衰宁胶囊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静脉滴... 目的探讨肾衰宁胶囊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0.6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肾衰宁胶囊,6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血糖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93.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UAER、Scr、β_2-MG、mALB水平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SOD水平比对照组高,MDA、CRP、IL-6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衰宁胶囊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能改善肾功能,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宁胶囊 硫辛酸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炎性因子 血糖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晓凤 +4 位作者 王红梅 许忆峰 张轶斌 吕欣 张悦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7-559,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61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患者给予rhG-CSF450~600U/d,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混悬液,对缺血肢体...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61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患者给予rhG-CSF450~600U/d,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混悬液,对缺血肢体进行移植,术后定期观察各项指标,对随访满6个月的进行评估。结果术后观察指标3个月时已有改善,3~6个月时仍有进一步改善,其中皮温和经皮氧分压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其疗效在3~6个月后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糖尿病足 血管疾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单鸿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按患者实际心脑血管病症合并状况分为未合并组和合并组,每组57例,另选择同期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设...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按患者实际心脑血管病症合并状况分为未合并组和合并组,每组57例,另选择同期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57例,对所有入选人员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病变状况,并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分析总结检测结果。结果:健康组、未合并组、合并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检出率组间对比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未合并组、合并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组间对比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炎性因子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心脑血管病变 相关性 颈动脉病变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的实验及临床效应:20只模型兔及188例患者资料分析(英文)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晓凤 王红梅 +6 位作者 许忆峰 张轶斌 吕欣 吕乃武 单鸿 马淑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58-1562,共5页
背景: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由于股骨头局部滋养血管损伤、供血不足致病,迄今尚无最佳治疗方案,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验证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血管再生技术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 背景: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由于股骨头局部滋养血管损伤、供血不足致病,迄今尚无最佳治疗方案,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验证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血管再生技术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的效果。设计:对比动物实验和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资料:①动物: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3.0—4.0kg,购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此动物实验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对象:选择2004—07/2007—07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88例(335髋),男113例,女75例,年龄18-72岁。均经髋关节X线摄片、核素扫描、MRI、CT检查确诊;对治疗和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动物实验:实验于2004—01/2004—06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采用液氮冷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建立方法,双后肢股骨头均制作缺血模型,右侧为移植组,左侧为对照组。抽取骨髓,将所获单个核细胞经右股动脉注入;同法将生理盐水注入左侧股动脉内。②临床观察:密度梯度离心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自体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行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干细胞移植术。主要观察指标:①4周后行DSA动脉造影观察双侧血管新生情况。4,12周后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行病理切片观察新骨再生及股骨头修复程度。②于移植后第3,6,12,24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行走间距及步态、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于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观察血管新生及股骨头供血动脉充盈情况。于干细胞移植后6,12,24个月行CT,X射线,MRI检查,观察股骨头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动脉内干细胞移植 股骨头坏死 血管新生
下载PDF
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改善肌营养不良患者肌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晓凤 许忆峰 +8 位作者 张轶斌 王红梅 吕乃武 吕欣 崔激萍 单鸿 阎杨 周金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2552-2556,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双移植方案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对经血清酶学、肌电图、基因分析、肌肉活检、肌肉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82例PMD患者采用干细胞双移植方案进... 目的观察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双移植方案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对经血清酶学、肌电图、基因分析、肌肉活检、肌肉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82例PMD患者采用干细胞双移植方案进行治疗。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随访Z~12个月。治疗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经双侧髂后上脊穿刺采集骨髓80~15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BMSC。②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采集脐带血80~160ml,CB—MSC制备过程同BMSC。③干细胞移植术:收集BMSC和CB—MSC,制备成1×10^8/m]BMSC细胞悬液和1×10^7/mlCB—MSC细胞悬液,分次移植于患者的四肢肌肉内和静脉内。移植后3、6、9、12个月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临床分级疗效评定、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结果82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后3、6、9、12个月进行临床分级疗效评定,显效31例(37.8%),有效37例(45.1%),无效14例(17.1%),总有效率为82.9%。70例患者(85.4%)肌力提高,肢端温暖、食欲改善、动作灵活、体重增加。72例患者ADL评分增加(87.8%),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于细胞移植后LD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5±223)u/L比(410±216)u/L,P〈0.05,t=6.650],肌酸激酶f(2952±2259)u/L比(2841±2092)u/L,P=0.225,t=1.094]、肌酐[(26±12)μmol/L比(25±11)μmol/L,P=0.306,t=1.029]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双移植方案实施中儿童患者依从性好,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干细胞双移植方案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使82.9%的患者获得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功能及肌力提高,安全性好,无排斥反应,是一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骨髓 脐带血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原文传递
FT_3、FT_4、TSH与T_3、T_4联检评价甲状腺功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崔激平 《当代医学》 2016年第9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FT_3、FT_4、TSH与T_3、T_4(甲功五项)联检对甲状腺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5例,为甲亢组;另选取同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35例,为甲减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经临床检验甲状腺功能正常。所有研... 目的分析FT_3、FT_4、TSH与T_3、T_4(甲功五项)联检对甲状腺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5例,为甲亢组;另选取同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35例,为甲减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经临床检验甲状腺功能正常。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甲亢组患者除TSH低于对照组外,其余4组项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患者除TSH高于对照组外,其余4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功五项联检应用于甲状腺功能检测,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单独检验,说明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重要措施投入使用,以进一步争取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糖尿病兔下肢缺血 被引量:12
13
作者 樊明世 杨晓凤 +5 位作者 张轶斌 许忆峰 宋楠 黄胜男 张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背景:将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的下肢肌肉内后,可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和恢复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的患肢血流,但采集风险较大,对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心理接受程度要求较高。与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相比,脐带资... 背景:将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的下肢肌肉内后,可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和恢复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的患肢血流,但采集风险较大,对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心理接受程度要求较高。与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相比,脐带资源丰富,细胞采集简单,免疫原性弱。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建立糖尿病兔动物模型,结扎双后肢股动脉及分支制备下肢缺血动物模型。取经DIL染料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15点(每点平均细胞数约为1.67×106)注射于左后肢缺血部位,右后肢缺血部位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第2,4周后取双侧后肢内收肌和腓肠肌标本,病理切片观察血管新生程度,CD31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密度并进行皮温测定。结果与结论:病理切片显示移植组较对照组侧支血管明显增多,CD31免疫组化标记移植组较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移植组皮温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改善糖尿病下肢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下肢缺血
下载PDF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单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期231-232,240,共3页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甲巯咪唑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甲巯咪唑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复发率为5.1%,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甲巯咪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红梅 杨晓凤 +4 位作者 张轶斌 许忆峰 吕乃武 单鸿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使用rhG-CSF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第2天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择至闭孔动脉...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使用rhG-CSF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第2天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择至闭孔动脉及旋股内外侧动脉,将干细胞悬液缓慢匀速注入动脉内;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变化,行走间距及步态变化,髋关节外展及内旋功能变化;6个月后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结果52例患者随访12个月,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67%,关节功能改善29.7%,行走间距延长32.5%。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0例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与移植前血管造影相比较,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改善。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适合Ⅰ-Ⅲ期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干细胞移植 骨髓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12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晓凤 王红梅 +5 位作者 许忆峰 张轶斌 吕欣 吕乃武 单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自体骨髓于细胞(BMSC)和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22例(211髋)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患者施行自体 BMSC 或 PBSC 移植治疗,按国际分期标准(ARCO)分期... 目的探讨经动脉自体骨髓于细胞(BMSC)和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改善股骨头坏死缺血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22例(211髋)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患者施行自体 BMSC 或 PBSC 移植治疗,按国际分期标准(ARCO)分期,设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疗效观察。BMSC 组90例和 PBSC 组32例在 DSA 下行股骨头供血动脉干细胞移植术,移植后第3、6、12、24个月进行髋关节 Harris 评分做疗效评价,6个月复查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情况。每间隔6个月复查影像学变化。结果 122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0.2个月),髋关节疼痛缓解104例(85.1%),关节功能改善76例(62.0%),90例(73.9%)行走间距延长。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5例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检查见供血动脉较移植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24个月20例股骨头区可见骨质病变获得改善。结论经动脉自体 BMSC 和 PBSC 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缺血性股骨头无再次损伤,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股骨头坏死 外周血
原文传递
骨髓和脐血间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269例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乃武 杨晓凤 +6 位作者 许忆峰 张轶斌 王红梅 单鸿 崔激平 周金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和脐血间质干细胞(CMSCs)联合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3月对269例DMD患者行自体BMSCs和CMSCs联合移植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均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μg/kg,2次/d,皮下注射动员骨髓干细胞4d,于第5天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80ml。将采集的骨髓液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单个核细胞2.0×109,用Uitra cul Ture培养液调节细胞数量为1×105/ml~1×106/ml,接种于75mm2培养瓶中,24h换液,7~10d后收集全部细胞,总数为4.0×108/ml~1.5×109/ml。将BMSCs移植到患者四肢近端肌肉内。采集脐血80~16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CMSCs。将CMSC(1.0~4.8)×107细胞悬液,经静脉缓慢输注,每5~7d1次,共3次。移植后6个月对患者的肌力、步行10m和推轮椅10m所需时间、肌酸激酶水平、肌电图等进行观察。结果269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时随访,218例患者(81.0%)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移植后235例患者复查心肌酶谱,其中188例(80%)患者步行10m及推轮椅10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肌酸激酶水平较移植前明显下降(P<0.01)。51例患者复查肌电图,32例(62.7%)患者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47例患者复查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肌肉影像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结论BMSCs和CMSCs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肌酸激酶较移植前下降。移植后复查肌电图波幅不同程度增高,运动单位增多,多相波减少。MSCs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骨髓间质干细胞 脐血间质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处理几点体会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晓凤 许忆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创面处理 胰岛素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红梅 杨晓凤 +6 位作者 张轶斌 许忆峰 吕乃武 单鸿 崔激平 周金旭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9年4月对58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研究,患者按照3~10μg·kg^-1·d^-1。剂量,皮下注射粒细胞...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9年4月对58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研究,患者按照3~10μg·kg^-1·d^-1。剂量,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d后采集骨髓.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体外培养每例患者的骨髓干细胞7~10d,然后配制成浓度为2.46×10^10·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采用经静脉及四肢肌肉局部双移植途径,其一部分经局部肌内注射移植入患者四肢近端肌肉群中,另一部分经静脉移植入患者体内,单次移植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6.25±2.19)×10^8,间充质细胞含量为(1.96±0.92)×10^8。观察移植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患者的肌力、行走间距以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MSCs移植后75.9%的患者肌力有所改善,行走间距延长,心肌酶谱好转。结论:MSCs双途径移植治疗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移植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家鑫 司海娇 +3 位作者 于士龙 许忆峰 汪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0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病原菌,寻找其中的多重耐药菌;分析病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0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病原菌,寻找其中的多重耐药菌;分析病原菌药敏结果和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730株,包括G^(+)菌389株(53.29%)、G^(+)菌325株(44.52%)及真菌16株(2.19%);其中,多重耐药菌菌株392株,包括G^(+)菌246株(62.76%)和G^(+)菌146株(37.24%)。多重耐药G^(+)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多重耐药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入院前抗菌药物应用史、合并骨髓炎、Wagner分级、降钙素原水平、病原菌混合感染为糖尿病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G^(+)菌检出率高于G^(+)菌,在临床治疗中应针对患者自身疾病特点及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产生,同时,尽早识别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分布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