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族关系与文野之辨——杨度与章太炎思想比较研究
1
作者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4,共11页
在“预备立宪”的背景下,杨度与章太炎就民族与建国问题展开了论辩。杨度的《金铁主义说》和章太炎的《〈社会通诠〉商兑》《中华民国解》三篇文章所构成的对话,反映了二人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与国家关系的不同理解。杨度与章太炎民... 在“预备立宪”的背景下,杨度与章太炎就民族与建国问题展开了论辩。杨度的《金铁主义说》和章太炎的《〈社会通诠〉商兑》《中华民国解》三篇文章所构成的对话,反映了二人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与国家关系的不同理解。杨度与章太炎民族思想的差别不止于“联满”与“排满”,亦非“文化民族”与“历史民族”。在杨度看来,建立国家是绝对的前提和目的,民族主义只会阻碍统一国家的建立,他意图从根本上去民族化,以公民身份消解民族身份,以均质的国民主体构成新的国家;对章太炎来说,民族是先于国家存在的,因而乃是建立国家的根基,他主张将历史性存在的汉族重塑为政治民族,既将民族主义作为建立国家的动员手段,也将民族视作国家的主体和实质。杨度的民族主张试图斩断历史,具有鲜明的进化主义和文明论色彩,是普遍主义的;章太炎则将历史作为正当性的来源,对普遍主义的制度和价值心怀警惕,更强调民族所蕴含的特殊性和具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 历史民族 普遍主义 齐物平等
原文传递
从“依自”到“依他”——章太炎的主体性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共7页
章太炎对主体的有无和真妄问题的反思,经历了从"我所"到"我"、从"分别我执"到"俱生我执"、再从"幻我"到"真我"的复杂转变,他的最终回应不是"自依"而是"依... 章太炎对主体的有无和真妄问题的反思,经历了从"我所"到"我"、从"分别我执"到"俱生我执"、再从"幻我"到"真我"的复杂转变,他的最终回应不是"自依"而是"依他"。尝试借助名篇《齐物论释》中的两对意向"地籁"与"天籁"、"冢宰"与"真君"解析这一过程。章太炎不是简单地以"依自不依他"建立起人的道德主体性,而是彻底否定了主客对立的结构,解构了意志和认识主体,代之以作为一切认识的成因却不执着于自身的生活主体;同时阐明了以无我为内涵、没有规定性内容的否定性的"真我";并从对主体性的否定中生发出彻底的平等价值,在现世生活中,以齐物平等的原则,为个人和民族设置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主体性 本体论 普遍性 佛教
下载PDF
章太炎对民初议会政治的实践与批评
3
作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0-209,共10页
章太炎在1912—1916年间的议会政治实践是曲折而多变的,他的态度经历了四次转变:辛亥革命后,他从激烈反对议会政党制度变为积极投身政党活动;在遭遇挫折后,他逐渐退出党争并转向支持袁世凯;与袁决裂后,他又寄望于重组政党力量以抵抗专... 章太炎在1912—1916年间的议会政治实践是曲折而多变的,他的态度经历了四次转变:辛亥革命后,他从激烈反对议会政党制度变为积极投身政党活动;在遭遇挫折后,他逐渐退出党争并转向支持袁世凯;与袁决裂后,他又寄望于重组政党力量以抵抗专制、维护共和;袁氏垮台后,他重获自由,再谈今日中国不宜有党,回到了最初对议会政治的反对立场。复杂的嬗变背后隐藏的是章太炎对政党和代议制度彻底的拒斥,以及对政体变革显著的保守态度,这与章太炎齐物哲学体系下对个体与团体关系的理解、对政体与政事的分疏密不可分,尤其彰显了他希望通过回向历史和传统政治经验重建秩序、安立世间法的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统一党 代议制 政治革命 齐物哲学
下载PDF
汉语存废之争:《新世纪》派与章太炎的辩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7-194,共8页
清末民初整体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对汉语言文字革新的讨论。在是否应该以万国新语取代汉语的辩论中,《新世纪》派与章太炎针锋相对。双方的论战是“统一”与“齐物”两种哲学观点的对立:在历史观上,《新世纪》派认为语言以进化为要,面向... 清末民初整体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对汉语言文字革新的讨论。在是否应该以万国新语取代汉语的辩论中,《新世纪》派与章太炎针锋相对。双方的论战是“统一”与“齐物”两种哲学观点的对立:在历史观上,《新世纪》派认为语言以进化为要,面向未来,章太炎认为语言是历史进程的印迹,延续过去;在主体意识上,《新世纪》派将语言的主体设想为均质抽象的人,章太炎则坚持将之视作具体的、民族性的人;在对世界秩序的构想上,《新世纪》派在启蒙价值的影响下建构出了统一而普遍的无政府主义理想,要求施行与之配套的万国新语,章太炎则基于自身的齐物哲学,强调民族和历史的特殊性,坚持民族语言的价值。这场辩论提醒我们关注语言的外部性,语言的变革体现并塑造着社会和观念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吴稚晖 世界语 齐物 无政府主义
下载PDF
从“秩民兽”到“齐文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
5
作者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9年第3期67-79,197-198,共14页
民族主义主张几乎贯穿了章太炎生命的始终,排满革命、光复旧物和保存国故同为其具体展开。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他对西方现代性的了解、接受、反思和超越息息相关。首先,反满主张的产生,并非单纯出于传统的华夷之辨;其次,... 民族主义主张几乎贯穿了章太炎生命的始终,排满革命、光复旧物和保存国故同为其具体展开。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他对西方现代性的了解、接受、反思和超越息息相关。首先,反满主张的产生,并非单纯出于传统的华夷之辨;其次,彻底的反满立场的确立,在哲学和政治层面,都体现出了章太炎对启蒙叙事和科学主义的接受,对“历史民族”的建构更是借助了西方人种学说;最后,对启蒙价值和公理的全面反思,使得章太炎超越了主义话语,回到了对作为历史产物的民族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民族主义思想 反满思想
下载PDF
论章太炎与刘师培的平等观——“齐物”与“均力”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21-128,147,共8页
1907年前后,章太炎和刘师培都发展出了以平等为核心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章太炎总括其宗旨为“齐物”,刘师培则称之为“均力”。在本体论方面,刘师培认为万物一体同源,章太炎则否定了体与源的存在。在主体性方面,刘师培要求去除身执和是... 1907年前后,章太炎和刘师培都发展出了以平等为核心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章太炎总括其宗旨为“齐物”,刘师培则称之为“均力”。在本体论方面,刘师培认为万物一体同源,章太炎则否定了体与源的存在。在主体性方面,刘师培要求去除身执和是非利害之见,使人将自身投入更大的民族和人类主体,章太炎亦申言排遣我执,倡导革命道德,但更强调存在论意义上“随顺依他”的具体主体。在政治构想方面,刘师培投身于无政府主义的理论与行动,认为实现平等必须取消分工,而章太炎则明确批评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以“齐文野”为实现平等的可能之径。“均力”和“齐物”分别是对普遍性和差异性的极力承认,二者的差别展现了平等概念的两种不同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哲学 无政府主义 真如 我执 民族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