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成都将军军事驰援西藏地方的作用及演进:以乾嘉咸三朝涉廓事件为中心
1
作者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214,215,共12页
作为清代西南地区唯一的驻防将军,清廷在西南设置的“成都将军”肩负着“震慑诸番,远抚西藏”的重任。每当廓尔喀侵扰西藏之际,清廷便令成都将军率川兵赴藏驰援,从乾隆朝“川省距前藏较近,速星往驰援”,到嘉庆朝“不可稍有声张”,再到... 作为清代西南地区唯一的驻防将军,清廷在西南设置的“成都将军”肩负着“震慑诸番,远抚西藏”的重任。每当廓尔喀侵扰西藏之际,清廷便令成都将军率川兵赴藏驰援,从乾隆朝“川省距前藏较近,速星往驰援”,到嘉庆朝“不可稍有声张”,再到咸丰朝“川境虽毗连藏界,然终觉鞭长莫及”。由多民族组成的川兵,在成都将军、驻藏大臣的协同指挥下,与当地军民同仇敌忾,佐证了川省对于西藏的依托作用,这份“集体记忆”铸就了当地族群对清廷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到了咸丰时期,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落与边防重心的转移,四川对西藏的军事驰援作用有所弱化,但是,二地之间的相互驰援一直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乾嘉咸三朝 西藏 成都将军 廓尔喀
原文传递
光绪年间瞻对事件中成都将军与川督之间的权力斗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5,共7页
乾隆年间,在清廷绥定大小金川战役后,特设成都将军一职,并赋予其重权,由此开启川督、将军共治川省的政治结构。乾嘉之际,二者能够在政务和战事中积极配合,为巩固西南边疆的统治发挥了作用。随着国家承平日久,成都满营的战力亦日渐衰颓,... 乾隆年间,在清廷绥定大小金川战役后,特设成都将军一职,并赋予其重权,由此开启川督、将军共治川省的政治结构。乾嘉之际,二者能够在政务和战事中积极配合,为巩固西南边疆的统治发挥了作用。随着国家承平日久,成都满营的战力亦日渐衰颓,加之将军与川督在职权划分上的模糊,以致在川省政务运作中川督逐渐势大。光绪年间,川督鹿传霖和成都将军恭寿围绕着瞻对改土归流一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背后牵涉出清廷中央与西南诸省各官员之间的诸多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将军 四川总督 瞻对 互相掣肘
下载PDF
乾隆年间“成都将军”之职能及对康藏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波 何达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43-49,154,共8页
成都将军,全衔称"镇守成都等处地方将军",乃清廷设置的最后一处驻防将军,最初是清廷为稳定大小金川战役后的局势所特设。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设置以来,成都将军对康藏地区乃至西南边疆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多个... 成都将军,全衔称"镇守成都等处地方将军",乃清廷设置的最后一处驻防将军,最初是清廷为稳定大小金川战役后的局势所特设。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设置以来,成都将军对康藏地区乃至西南边疆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笔者以乾隆年间成都将军的职能为研究对象,结合史料辩证地看待成都将军在乾隆年间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年间 成都将军 职能 康藏地区
下载PDF
司马错年谱简编
4
作者 《巴蜀史志》 2023年第6期68-73,共6页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少梁人(今陕西韩城以南)。据学者考证,司马错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八世祖。①司马错一生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期间战功显赫,不仅率领秦军南下征服巴蜀,后数次赴蜀地平定叛乱,还参与到东伐楚国及出兵灭韩...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少梁人(今陕西韩城以南)。据学者考证,司马错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八世祖。①司马错一生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期间战功显赫,不仅率领秦军南下征服巴蜀,后数次赴蜀地平定叛乱,还参与到东伐楚国及出兵灭韩、魏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尤其是司马错在朝堂之上与张仪针对南下伐蜀而展开的一场辩论,成为历代史书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其中的主张和战略思想不仅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还成为一段传世佳话,不断被后人所提起。可以说,司马错伐蜀是我们研究巴蜀文化纳入中原文化、巴蜀地区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追溯巴蜀地区统一意识、国家意识等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错 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 陕西韩城 巴蜀文化 秦武王 重要历史事件 巴蜀地区
下载PDF
道光年间成都将军治理四川彝地“边患”的历程及影响
5
作者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49,166,共8页
清代中前期,清廷试在今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聚居地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但改革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随着外来百姓不断迁入该地,人地生产矛盾愈发严重,导致该地屡有劫掠事件发生。至道光朝升级为几次大规模“边患”。... 清代中前期,清廷试在今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聚居地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但改革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随着外来百姓不断迁入该地,人地生产矛盾愈发严重,导致该地屡有劫掠事件发生。至道光朝升级为几次大规模“边患”。成都将军作为彼时统领该地的最高军事长官,通过武力镇压和拟定章程等举措参与到“边患”事件治理中。但碍于清廷未能解决问题之根本,加之受制于国力的式微、武备的废弛、官员的贪污懈怠等内在因素,诸多举措看似合理,实则加深了当地“边患”,并带来一系列恶劣的后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年间 成都将军 彝族聚居地 “边患”
下载PDF
集成一省历代通志 传承弘扬巴蜀文化——《巴蜀历代通志集成》简评
6
作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04,共3页
我国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尤以地方志为其中之重要组成部分,盖因地方志能够全面、系统地记述地方的山川形势、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方志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曾... 我国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尤以地方志为其中之重要组成部分,盖因地方志能够全面、系统地记述地方的山川形势、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方志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曾载:“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传承弘扬 地方志 存史 典籍文献 巴蜀文化 《周礼·地官》 通志
下载PDF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五点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朋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13,共6页
在2021年8月召开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 在2021年8月召开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明确指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路线、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既是对此前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团结
下载PDF
晚清时期德国李希霍芬笔下的三峡
8
作者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0年第1期244-251,共8页
长江三峡自古以来便是出川的一条重要通道。随着晚清门户洞开时代的来临,大量外国传教士、学者、旅行家进入中国内陆地区,并将所见所闻以日记、书信等方式记录下来。德国游历作者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就是其中知名的一种,为后人了... 长江三峡自古以来便是出川的一条重要通道。随着晚清门户洞开时代的来临,大量外国传教士、学者、旅行家进入中国内陆地区,并将所见所闻以日记、书信等方式记录下来。德国游历作者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就是其中知名的一种,为后人了解晚清时期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风土人情等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根据该书关于长江三峡的记载,结合中国历代专著、地方志等史料,论述了当时的风箱峡、云安盐场遗址、新滩等地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考察长江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经济状况、航道条件,增加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1840-1911) 三峡 风箱峡 盐井 湍滩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秀山花灯为例
9
作者 韩佳贝 郭梦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13期144-145,共2页
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 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如今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出现了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前往秀山个别花灯村寨,在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田野调查后,撰以此文,以期让更多人了解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进而为秀山更好地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招牌提出相应的措施,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问题 秀山花灯
下载PDF
“絲綢之路之父”李希霍芬筆下的晚清四川述論
10
作者 《蜀学》 2018年第1期176-183,共8页
公元1868年,時年内有東、西捻軍起義,外有前美國駐華大使蒲安臣擅自代表清朝與美國簽訂的《蒲安臣條約》,國内外政治局勢一片動盪。正是這一年,德國地質地理學者李希霍芬來到中國進行考察,並將一路的所見所聞以日記形式記録下來,文中還... 公元1868年,時年内有東、西捻軍起義,外有前美國駐華大使蒲安臣擅自代表清朝與美國簽訂的《蒲安臣條約》,國内外政治局勢一片動盪。正是這一年,德國地質地理學者李希霍芬來到中國進行考察,並將一路的所見所聞以日記形式記録下來,文中還刻畫了百姓與外國人、官僚與傳教士等的矛盾。通過《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關於四川的記載,與作者日記、國内地方志和國外游人的游記的比較,可以更加進一步解讀日記,並以微歷史的方式展現晚清四川的社會風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四川 歷史地理 滿城 國際局勢 商路 移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