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草本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45
1
作者 +1 位作者 刘丽 萧江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动态平衡理论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有机体是否存在一个固定的化学计量比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优势物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 动态平衡理论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有机体是否存在一个固定的化学计量比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优势物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3种植物叶片N含量范围分别是7.41–17.12、7.47–13.15和6.03–18.09mg·g–1,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69±2.66)、(10.17±1.53)和(11.56±3.19)mg·g–1;叶片P范围分别是0.34–2.60、0.41–1.10和0.35–2.04mg·g–1,平均值为(0.93±0.62)、(0.74±0.23)和(0.82±0.53)mg·g–1;N:P范围分别是7.19–30.63、11.58–16.81和8.62–21.86,平均值为16.83±8.31、14.53±3.91和16.49±5.51,可见不同植物其生态化学计量值范围存在一定差异,但经方差分析发现3种草本植物间生长季节内N、P元素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各物种叶片N、P含量均表现出在生长初期显著大于其他生长季节(p<0.05),生长旺季(6、7月)随着叶片生物量的持续增加,N、P含量逐渐降低并达到最小值,随后8–9月叶片不再生长而N、P含量逐渐回升,在10月叶片衰老时N、P含量再次下降;叶片N:P则在生长初期较小,在生长旺季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叶片成熟不再生长时又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滨海湿地 N、P化学计量学 季节变化 劫态平衡理论
下载PDF
杭州湾滩涂湿地植被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70
2
作者 萧江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84-1289,共6页
以杭州湾不同年份形成的滩涂湿地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并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研究了群落演替的动态和方向,同时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 以杭州湾不同年份形成的滩涂湿地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并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研究了群落演替的动态和方向,同时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群落演替序列为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柽柳+芦苇群落→旱柳+白茅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均匀度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滩涂湿地 群落演替 DCA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旱柳光合作用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7
3
作者 周和锋 +2 位作者 萧江华 蒋科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56-2061,共6页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07年5—11月对杭州湾滨海湿地自然生长的唯一乔木树种——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叶片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07年5—11月对杭州湾滨海湿地自然生长的唯一乔木树种——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叶片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生长季节各月所选典型天气下的Pn大小顺序表现为8月>9月>7月>6月>5月>10月>11月;其中5、6、10和11月,旱柳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经分析发现叶片温度(Tl)、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Pn变化的主导因子;7—9月Pn日变化出现"午休"现象,环境因子VPD、Tl和相对湿度(RH)成为主导影响因子;就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各因子对Pn变化的影响均显著,Tl和VPD是最主要的2个影响因子。由此可见,旱柳生长季节光合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各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旱柳 光合作用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杉木林下套种不同树种对土壤改良效应初探 被引量:37
4
作者 葛乐 虞木奎 +5 位作者 成向荣 凌高潮 刘志龙 王宗星 张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8-952,共5页
为探讨复层异龄林营建初期对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了浙西地区杉木林下套种不同树种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林下套种树种后林地土壤物理结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进一步好转。并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方... 为探讨复层异龄林营建初期对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了浙西地区杉木林下套种不同树种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林下套种树种后林地土壤物理结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进一步好转。并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不同复层林模式土壤养分含量规律,并将土壤养分状况的综合优势作了排序。其结果显示杉木林下套植的12种植物在种植初期对土壤养分改良效果较好的为麻栎、毛红椿、南天竺、十大功劳、红豆杉、椤木石楠和蚊母,其中麻栎和毛红椿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林药复合系统林下植物光合特性对生长光强的响应 被引量:37
5
作者 虞木奎 +3 位作者 孙海菁 李会欣 张翠 成向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8-341,共4页
以上海市松江不同郁闭度(低、中、高)生态公益林——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下种植的红茴香(Illicium henryi)和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为研究对象,并以香樟萌生苗为对照,分析各植物光合特性在不同生长光强下的动态变化。... 以上海市松江不同郁闭度(低、中、高)生态公益林——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下种植的红茴香(Illicium henryi)和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为研究对象,并以香樟萌生苗为对照,分析各植物光合特性在不同生长光强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郁闭度下,红茴香和大吴风草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AQE)、较低的光补偿点(LCP),而香樟具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各植物AQE逐渐增加,且不同郁闭度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香樟Pmax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红茴香和大吴风草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香樟暗呼吸速率Rd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红茴香和大吴风草则表现为逐渐降低;各植物的LCP和LSP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以适应弱光环境。可见,香樟通过降低自身的LCP和LSP逐渐适应弱光环境,但在高郁闭度下其光合作用仍然受到胁迫;而红茴香和大吴风草则通过降低LCP、LSP和自身能量消耗来适应弱光环境,且在中等郁闭度下具有最高的光合能力,充分证明其阴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林药复合系统 林下植物 光合特性 郁闭度 林下光强 耐荫性
下载PDF
马占相思树干液流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肖以华 陈步峰 +3 位作者 陈嘉杰 陈勇 李东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1-335,共5页
采用ICT-2000TE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华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马占相思的液流变化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并对树干液流变化特征、液流量日变化、各位点液流及全年液流量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量日进程呈单峰型曲... 采用ICT-2000TE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华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马占相思的液流变化进行了为期1a的观测,并对树干液流变化特征、液流量日变化、各位点液流及全年液流量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量日进程呈单峰型曲线,雨、旱季的全天总液流量分别为10.988×103、5.082×103g,全年总液流量为2238.265×103g;马占相思木质部不同部位输水能力差异较大,液流速率最大的位点位于木质部15mm处;马占相思单位边材面积日累计液流量在雨、旱季分别为85.203×103、57.463×103g·m-2左右,整个过程呈"S"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热扩散法 树干液流
下载PDF
盐胁迫下3个楸树无性系光合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臣 虞木奎 +3 位作者 张翠 袁健军 周成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7-543,共7页
以3个楸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盐胁迫试验,分析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所有无性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 以3个楸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盐胁迫试验,分析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所有无性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及无性系间差异显著(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值呈上升趋势,YQ1无性系各盐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02-2-5和07-1无性系各盐处理与CK存在一定差异。从光合日变化看,3个无性系的Pn随盐浓度的升高明显降低,降幅为07-1>YQ1>02-2-5,净光合速率最大值(Pmax)都出现在8:00时,无性系间差异显著,且02-2-5>YQ1>07-1。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02-2-5和YQ1无性系主要受胞间CO2浓度(Ci)、叶温(Tl)、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07-1无性系主要受Gs和Ci的影响。初步认为3个无性系的耐盐能力为02-2-5>YQ1>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无性系 盐胁迫 叶绿素含量 净光合速率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芦苇光合生理特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艳红 +1 位作者 萧江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9-794,共6页
以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于芦苇生长季(5~11月份)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其光合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芦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a)和光补偿点(... 以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于芦苇生长季(5~11月份)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其光合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芦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a)和光补偿点(LCP)在生长季节内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且均在7月份分别达到其最大值27.42、3.02和58.85μmol·m^-2·S^-1,而表观量子效率(AQE)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芦苇Pmax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叶绿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和环境因子(主要包括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次是叶片营养元素P、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光合特性 影响因子 主成份分析(PCA)
下载PDF
杭州湾滨海湿地芦苇生物量及N、P储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23
9
作者 +1 位作者 虞木奎 萧江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08-1412,共5页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湿地GEF项目区内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其地上生物量、氮、磷含量和储量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旨在为GEF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随着时间...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湿地GEF项目区内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其地上生物量、氮、磷含量和储量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旨在为GEF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器官生物量逐渐增加,叶片和地上生物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此后又稍有降低,茎则在10月份达到最大;生长初期(4~5月份)叶片生物量氮、磷含量较高,6~7月份随着生物量剧增而迅速下降,8~9月份由于叶片生长放缓,含量又逐渐增加,此后随着叶片衰老又逐渐下降,而茎氮、磷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过程;各器官氮、磷储量与生物量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基本相同;叶片氮、磷储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28±3.88),(0.53±0.21)g/m2];茎和地上储量最大值则出现在9月份[分别为(7.33±2.22),(0.57±0.04),(16.48±1.07),(1.01±0.10)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物量 N、P含量 N、P储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杭州湾湿地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物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萧江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83-1688,共6页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演替阶段6种优势植物-包括早期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中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柽柳(Tamarixchinensis)、后期植物白茅(Imper...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演替阶段6种优势植物-包括早期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中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柽柳(Tamarixchinensis)、后期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LRC)和CO2响应曲线(A/Ci),并拟合得出多个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6种优势植物LRC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为海三棱藨草>糙叶苔草>芦苇>柽柳>白茅>旱柳,且早期植物显著大于后期植物(P<0.05);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和暗呼吸速率(Rd)变化与Pn相同,也表现出演替早期植物>中期植物>后期植物;而表观量子效率(AQY)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由A/Ci曲线可以发现,演替早期优势植物较后期植物具有更低的CO2羧化效率(CCE)和相对较高的CO2补偿点(CCP).可见群落演替与各阶段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群落演替 优势种 光响应曲线 CO2响应曲线 光合生理特征
下载PDF
9个楸树无性系对盐胁迫的差异响应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臣 虞木奎 +4 位作者 王宗星 张翠 成向荣 陶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9个楸树(Catalpa bungei)无性系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6种梯度(0、1、2、2.5、3、4g/kg)NaCl胁迫下各无性系的生长及生理特征,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各楸树无性系苗高、地径净生长量的影响明显,... 以9个楸树(Catalpa bungei)无性系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6种梯度(0、1、2、2.5、3、4g/kg)NaCl胁迫下各无性系的生长及生理特征,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各楸树无性系苗高、地径净生长量的影响明显,且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对地径的影响。随盐浓度的增加,各无性系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大;02-2-5、14-6、YQ1等3个无性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他无性系3个指标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以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各无性系耐盐性由强至弱依次为:02-2-5、9-1、14-6、YQ1、1-3-36、02、2-2-3、02-2-2、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盐胁迫 生理指标 耐盐性评价
下载PDF
间伐对生态公益林冠层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成向荣 冯利 +4 位作者 虞木奎 孙海菁 王宗星 张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为定量分析上海城郊生态公益林间伐后林分冠层结构变化及对林下环境的影响,2009年7月采用TRAC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了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3种生态公益林间伐2年后林... 为定量分析上海城郊生态公益林间伐后林分冠层结构变化及对林下环境的影响,2009年7月采用TRAC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了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3种生态公益林间伐2年后林分冠层结构参数,设置临时样方调查各林分林下植物分布及生物量,测定了土壤N、P、K和有机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后3种林分的LAI、丛生指数和平均接触次数均降低,而间隙分数增大。间伐增加了林分间隙和LAI的空间异质性,间伐后3个树种LAI变异系数增加了19%~45%。轻度间伐后香樟、杜英和栾树林下PPFD(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分别是未间伐林分的1.6、7和2.1倍,重度间伐香樟林内PPFD增大了8.9倍。间伐后林下植物种类、总盖度和干生物量随林下PPFD增加呈增大趋势。除全P和全K含量没有变化外,林地土壤全N、速效K、速效P和有机质含量均比未间伐林地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轻度间伐杜英林地速效养分消耗显著高于香樟和栾树林分。因此,研究区生态公益林结构调控需根据树种特性和林下环境变化,确定适宜的发展模式,提高公益林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间伐 冠层结构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麻栎种源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异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慧 郭卫红 +3 位作者 杨秀清 韩有志 虞木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25-2230,共6页
结合林木育种方法,以3个麻栎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9个麻栎种源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地点(环境)显著影响叶片碳、氮、磷、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解释量占总变异量的13.2%~66.7%,而种源(遗传)的影响并不显... 结合林木育种方法,以3个麻栎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9个麻栎种源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地点(环境)显著影响叶片碳、氮、磷、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解释量占总变异量的13.2%~66.7%,而种源(遗传)的影响并不显著,解释量只占总变异量的2.9%~11.0%.叶片氮与碳氮比、氮与氮磷比、磷与碳磷比、磷与氮磷比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无论是地点间还是东西部种源间均存在共同的标准化主轴斜率.表明在单一树种(麻栎)水平上,种源间具有相似的碳、氮、磷生化过程,其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环境的影响;而化学计量特征在地点间和东西部种源间稳定的相关系数反映出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特定耦合比例不受环境和种源的影响,支持化学计量学的内稳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种源 变异 麻栎
原文传递
沿海地区水杉叶片性状的纬度变化机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卫红 王华 +2 位作者 虞木奎 韩有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2-778,共7页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沿纬度梯度选取8个水杉林,研究水杉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周长、叶片面积、叶片长宽比、比叶面积、叶片干质量等叶片性状指标的纬度变化规律,分析叶片性状与气象、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水杉...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沿纬度梯度选取8个水杉林,研究水杉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周长、叶片面积、叶片长宽比、比叶面积、叶片干质量等叶片性状指标的纬度变化规律,分析叶片性状与气象、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水杉叶片长、宽、周长逐渐增大,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在纬度梯度上,水杉叶片性状的变化主要受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影响.随着土壤氮含量的增加,比叶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干质量则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随着土壤磷含量的增加,比叶面积逐渐增加,而叶干质量则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纬度 叶片性状 气象因子 土壤因子
原文传递
立地条件对麻栎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成向荣 虞木奎 +2 位作者 张春祥 曾广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74-1677,共4页
在江淮山地丘陵区,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坡向和w对麻栎(Quercusacutisima)人工林系统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SH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阳坡(sus)(P〈0.05),Wt镕i《1低的立地(su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w、... 在江淮山地丘陵区,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坡向和w对麻栎(Quercusacutisima)人工林系统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SH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阳坡(sus)(P〈0.05),Wt镕i《1低的立地(su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w、高的(suss)(P〈0.05)。3种立地条件下麻栎各器官碳密度分配均为:干碳密度〉根碳密度〉枝碳密度〉叶碳密度。SUS和SHS林木分配较多的碳同化物供给树干生长,SUSS林木分配较多的碳同化物供给根系和枝的生长。凋落物碳密度在SUS和SH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SUSS则显著低于SUS和SHS(JPl〈0.05)。整个剖面(0~50cm)土壤有机碳密度SHS显著高于SUS和SUSS(P〈O.05),SUS和SUS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麻栎人工林系统总碳密度大小为SHS(146.9t·hm^2。)〉SUS(116.9t·hm^-2)〉SUSS(102.6t·hm^-2),SHS显著高于其他2种立地条件(P〈0.05),SUS与SUS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立地条件下均为土壤碳密度〉树木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的比例仅为2.1%~3.6%。SUS和SHS土壤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的比例低于SUSS,而树木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比例则相反。由此可见,在江淮山丘区,w较低的阴坡(SHS)最有利于麻栎人工林碳储量的累积,相对于w、较高的立地(suss),较低的Wf±镕6砾1(sus)更有利于树木碳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立地条件 碳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气候环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史欣 徐大平 +3 位作者 刘燕堂 粟娟 陈德祥 《中国城市林业》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小气候、旅游舒适度和空气负离子含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气候变化相对缓和,与广州市区相比公园内年平均温度低2.2℃,年较差小1.9℃,相对湿度增加10.4%,风速降低了0.4m/s,紫外线辐射几乎全...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小气候、旅游舒适度和空气负离子含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气候变化相对缓和,与广州市区相比公园内年平均温度低2.2℃,年较差小1.9℃,相对湿度增加10.4%,风速降低了0.4m/s,紫外线辐射几乎全部被林冠遮挡或者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帽峰山森林公园 旅游区 气候环境 小气候 旅游舒适度 空气负离子含量
下载PDF
植物光合特性对水淹胁迫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宗星 虞木奎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4,共5页
水淹环境造成的低氧和低光照条件使植物的形态、生理和代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植物通过这些变化改变自身生长特性,以适应水淹环境。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生理特性之一,它在胁迫环境下的响应变化已成为反应植物耐胁迫能力的有效指标。文... 水淹环境造成的低氧和低光照条件使植物的形态、生理和代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植物通过这些变化改变自身生长特性,以适应水淹环境。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生理特性之一,它在胁迫环境下的响应变化已成为反应植物耐胁迫能力的有效指标。文中总结了水淹过程中植物形成的一系列光合适应性机制,主要包括光合作用进程调控、光呼吸能耗调节和抗氧化系统保护。这些机制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光合作用进程,保护了光合器官,从而维持了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胁迫 光合特性 光合作用进程 光呼吸 抗氧化系统保护
原文传递
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光合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和锋 房聪玲 +1 位作者 李会欣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55-258,共4页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绿地试验林场的海滨木槿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与对照相同,均呈双峰曲线,但其平均值...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绿地试验林场的海滨木槿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与对照相同,均呈双峰曲线,但其平均值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76.02%;光响应曲线经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到,潮间带海滨木槿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为(22.36±3.22)μmol.m-2.s-1,是对照的91.75%,而光补偿点LCP为(28.57±1.51)μmol.m-2.s-1和暗呼吸速率Rd(1.98±0.31)μmol.m-2.s-1却是对照的1.44倍和1.33倍,表观量子效率AQ Y与对照相差不大;消浪林海滨木槿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0.82±0.04)g.kg-1(、0.12±0.00)g.kg-1和(0.94±0.04)g.kg-1,分别是对照的65.08%、100.00%和68.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的Pn、Amax、LCP、Rd、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海滨木槿 光合作用 光响应曲线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冷岛”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史欣 +3 位作者 徐大平 刘燕堂 粟娟 肖以华 《中国城市林业》 2005年第3期46-48,共3页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和广州市区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进行了统计,进而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冷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帽峰山森林公园月平均温度比广州市区月平均温度低2.2℃,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显...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和广州市区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进行了统计,进而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冷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帽峰山森林公园月平均温度比广州市区月平均温度低2.2℃,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显著;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月际变化明显,5月到11月雨季的“冷岛”效应较强,而12月到翌年4月旱季“冷岛”效应较弱;森林公园“冷岛”效应日变化呈现昼弱夜强,其季节性也很强,秋冬季节夜间“冷岛”效应要明显的高于白天的效应,而春夏季节两者“冷岛”效应差别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峰山森林公园 效应分析 年平均气温 冷岛 城市热岛效应 世界气象组织 气温上升 珠江三角洲 1998年 2003年 中心城市 建国初期 温室效应 50年 广州市
下载PDF
湿地松林下6树种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曾广泉 +4 位作者 肖杨根 姚婕 虞木奎 成向荣 王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5-138,共4页
以红壤区湿地松林下栽植的6树种为研究对象,监测了各树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同时系统分析了Pn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麻栎(Quercus acutissima)、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木荷(Schima superba)和胡枝子(Lespedeza... 以红壤区湿地松林下栽植的6树种为研究对象,监测了各树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同时系统分析了Pn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麻栎(Quercus acutissima)、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木荷(Schima superba)和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的Pn日变化均呈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11:00,分别为(19.82±2.66)、(14.58±1.79)、(16.11±4.82)、(14.92±3.67)μmol/(m2.s);而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和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则呈现为双峰曲线,最大值分别为(8.91±1.81)、(10.85±1.63)μmol/(m2.s)。各树种日平均Pn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麻栎、木荷、黧蒴锥、胡枝子、杨桐、椤木石楠。方差分析发现,麻栎、黧蒴锥、木荷的Pn显著大于椤木石楠和杨桐(p<0.05)。通径分析发现,黧蒴锥、麻栎和胡枝子的Pn动态变化主要受饱和水蒸气压差(VPD)、温度(T)、相对湿度(RH)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木荷主要受VPD、T和PAR的影响,而椤木石楠和杨桐的主要受VPD、T、RH的影响,且各物种各因子均具有较大的间接通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林下树种 光合作用日变化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