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冯苗 李素春 +2 位作者 潘萍 刘标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诊断后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在治疗中隔子宫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3D-TVS初步诊断为中膈子宫且未合并盆腔病变的不孕患者71例,其中原发不孕24例,继发不...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诊断后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在治疗中隔子宫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3D-TVS初步诊断为中膈子宫且未合并盆腔病变的不孕患者71例,其中原发不孕24例,继发不孕47例。全部患者在门诊宫腔镜检查确诊中膈子宫后行子宫中隔切除术及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术后随访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①经宫腔镜确诊,不完全中隔子宫53例,完全中隔子宫18例。3D-TVS诊断中隔子宫符合率为100.0%(71/71),明显高于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诊断符合率73.2%(52/71)和输卵管造影(HSG)诊断符合率59.2%(42/7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100%(71/71)患者1次子宫中隔切除术成功重建宫腔,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宫腔镜复查85.9%(61/71)宫腔形态正常,14.1%(10/71)宫腔轻度鞍型,输卵管插管术后通畅率达96.5%(137/142)。③原发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70.8%(17/24)。继发不孕患者自然流产率由术前84.1%(58/69)下降为18.6%(8/43),足月妊娠率由术前2.9%(2/69)上升到74.4%(32/43),新生儿存活率由术前的5.8%(4/69)上升到74.4%(32/43),上述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TVS对中隔子宫的准确诊断是门诊无监护宫腔镜术的前提。3D-TVS诊断后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安全、可行,患者损伤小,是治疗未合并盆腔病变的中隔子宫不孕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隔子宫 宫腔镜 三维超声 子宫中隔切除术
下载PDF
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潘萍 李素春 +3 位作者 冯苗 徐炜 李金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伴发子宫内膜息肉的50例不孕妇女(EP组)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宫腔镜检查正常的29例不孕妇女...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伴发子宫内膜息肉的50例不孕妇女(EP组)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宫腔镜检查正常的29例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的基础性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并对两组的基本情况(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取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基本情况的比较中,仅EP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23.39±125.47pmol/Lvs169.96±87.46pmol/L,P=0.046),其他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5,P=0.527)。结论:对于无月经改变的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长期较高水平的雌二醇刺激可能与息肉形成有关,但子宫内膜息肉上ER、PR表达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增殖期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VEGF、Ki-67表达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冯苗 韩立薇 +4 位作者 李玉华 李蕾蕾 李艳秋 张碧云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1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症患者增殖期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EP形成和术后复发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内赘生物并经病理证实为E...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症患者增殖期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EP形成和术后复发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内赘生物并经病理证实为EP患者84例(观察组),其中初发63例、复发21例;另选因男方因素所致不孕症,宫腔镜检查未发现宫腔内赘生物且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者43例(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行宫腔镜检查,其中处于增殖期62例(复发21例均处于增殖期)、种植窗期22例,留取EP组织、EP周围0.5~1.0 cm肉眼观察无异常子宫内膜组织(以下称周围组织);对照组入院后亦行宫腔镜检查,其中处于增殖期23例、种植窗期20例,留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以下称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Ki-67表达。结果在增殖期,观察组无论是初发EP组织还是复发EP组织VEGF、Ki-67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周围组织和对照组(P均<0.05),而周围组织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在种植窗期,观察组EP组织和周围组织VEGF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EP组织与周围组织比较P>0.05;观察组EP组织和周围组织Ki-67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EP不孕症患者增殖期EP组织VEGF、Ki-67高表达可能与EP形成和术后复发有关,而种植窗期EP组织VEGF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欠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I-67 免疫组化
下载PDF
1372例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冯苗 李素春 +4 位作者 潘萍 李蕾蕾 李倩 王永霞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EP)样病变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宫腔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4年7月因不孕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行宫腔镜检查者,其中EP样病变者进行宫腔镜下内膜形态学特点及...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EP)样病变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宫腔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4年7月因不孕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行宫腔镜检查者,其中EP样病变者进行宫腔镜下内膜形态学特点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对比分析。结果:17.4%(1 372/7 884)的不孕妇女宫腔镜检查提示EP样病变。宫腔镜下EP样病变常见的形态学表现为:内膜赘生物、内膜局部隆起、内膜毛糙碎片多,所占比例依次为88.0%(1 207/1 372)、6.7%(92/1 372)和5.3%(73/1 372)。经病理诊断检出率前3位依次为EP 83.0%(1 139/1 372)、EP样增生9.3%(128/1 372)、子宫肌瘤2.2%(31/1 372)。宫腔镜下典型赘生物组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无典型赘生物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EP样赘生物占宫腔镜下EP样病变的77.8%(1 068/1 372),宫腔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98.0%(1 047/1 068)。结论:宫腔镜下内膜有典型赘生物尤其多发性EP样赘生物者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宫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息肉 宫腔镜 病理学 不育 女(雌)性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增殖期及种植窗期性激素及激素受体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素春 冯苗 +3 位作者 潘萍 李蕾蕾 李倩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986-992,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增殖期及种植窗期性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宫腔镜检查见赘生物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EP)的患者作为EP组,其中,增殖期检查者50例,种植窗期检查者50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增殖期及种植窗期性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宫腔镜检查见赘生物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EP)的患者作为EP组,其中,增殖期检查者50例,种植窗期检查者50例。选择60例已生育宫腔镜检查示宫腔正常并经病理证实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增殖期检查者30例,种植窗期检查者3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的性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EP组血清基础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35.59±109.47 pmol/L vs 159.89±87.48 pmol/L,P<0.05),EP组种植窗期孕酮(P)/E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077 vs 0.090,P<0.05),其他各项性激素指标及ER各组及各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在EP组EP组织种植窗期子宫内膜间质中的表达显著低于EP周围正常内膜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无月经改变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长期较高水平的E2刺激,PR在分泌期EP间质中处于低水平、相对不足状态可能与息肉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原文传递
黄体中期宫腔镜检查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内膜功能恢复的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苗 李素春 +3 位作者 阮静贤 李艳秋 李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6-770,共5页
目的:黄体中期宫腔镜检查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内膜功能恢复的评估。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宫腔镜中心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82例,术后于黄体中期(排卵后6~8天)行宫腔镜复查,宫腔形... 目的:黄体中期宫腔镜检查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内膜功能恢复的评估。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宫腔镜中心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82例,术后于黄体中期(排卵后6~8天)行宫腔镜复查,宫腔形态恢复正常者根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血管的形态和腺体开口分为内膜佳组与内膜差组。比较两组B超检查内膜厚度及分型,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随访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查宫腔形态满意72例,其中,内膜佳组49例,内膜差组23例。2内膜佳组排卵日、黄体中期B超检查内膜厚度分别为8.2±1.0 mm、8.0±0.8mm,较内膜差组7.1±1.2mm、7.0±1.0m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佳组排卵日A型内膜率为24.5%(12/49),较内模差组4.3%(1/2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黄体中期血E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佳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腺上皮ER表达及间质PR表达均较内膜差组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佳组临床妊娠率及足月分娩率分别为59.1%(29/49)、55.1%(27/49),内膜差组分别为13.0%(3/23)、4.3%(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黄体中期宫腔镜内膜血管及腺体检查是一种较好的评估子宫内膜功能恢复的方法,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黄体中期 宫腔镜检查
下载PDF
子宫内膜着床窗期血管生成状态及胞饮突表达对胚胎着床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苗 李素春 +3 位作者 潘萍 刘标英 苏耘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着床窗期血管生成状态及胞饮突表达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53例作为着床失败组,正常已生育妇女18例作为正常生育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着床窗期血管生成状态及胞饮突表达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53例作为着床失败组,正常已生育妇女18例作为正常生育组。比较两组着床窗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以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胞饮突的形态及数量。结果着床失败组MVD为(9.52±1.34)条/高倍视野(HP),正常生育组MVD为(21.71±3.97)条/HP,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E2、P水平及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失败组着床窗期子宫内膜CD34及VEGF的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组(P<0.05)。子宫内膜MVD计数与内膜腺上皮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916,P<0.01)。着床失败组子宫内膜胞饮突所占面积不足,且胞饮突的发育明显滞后于正常生育组(P<0.01)。子宫内膜MVD计数与发育完全的胞饮突数量呈正相关(r=0.821,P<0.01)。结论 (1)VEGF调控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促进胚胎着床。(2)IVF-ET失败妇女着床窗期存在血管生成不良和胞饮突表达不足,可能是导致其着床失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床失败 子宫内膜 微血管密度 胞饮突
原文传递
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潘萍 李素春 +3 位作者 冯苗 苏耘 刘标英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04-706,6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合并输卵管积水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输卵管积水不孕症患者(积水组)和532例单纯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单纯阻塞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标准输卵管通液术后,积水组累积自然受孕率、宫内妊娠率...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合并输卵管积水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输卵管积水不孕症患者(积水组)和532例单纯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单纯阻塞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标准输卵管通液术后,积水组累积自然受孕率、宫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4.8%、86.5%、13.5%和0%,平均获孕时间为治疗后4.5±4.2个月;单纯阻塞组累积自然受孕率、宫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4.1%、85.9%、9.4%和7.0%,平均获得妊娠时间为治疗后4.6±3.7个月;组间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1.9%的患者输卵管积水≤3 cm,积水>3 cm的患者仅有1例自然受孕;单侧输卵管积水的患者占90.6%,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无1例自然受孕。结论:与单纯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相比,输卵管积水患者经治疗后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妊娠结局。不孕妇女输卵管积水具有以下特点:以≤3 cm和单侧积水为主,当积水>3 cm或出现双侧积水时,患者基本不能自然受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输卵管积水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健妇胶囊治疗排卵障碍伴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玉华 +3 位作者 黄丽艳 韩立薇 苏耘 李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观察健妇胶囊对排卵障碍伴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排卵障碍伴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来曲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健妇胶囊治疗,疗程为3个... 【目的】观察健妇胶囊对排卵障碍伴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排卵障碍伴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来曲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健妇胶囊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卵率、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和基础体温(BBT)双相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1)综合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63.3%(19/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排卵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排卵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排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卵泡直径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最大卵泡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卵泡最大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BBT双相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BBT双相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BT双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妇胶囊治疗排卵障碍伴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排卵,提高卵子质量,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患者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妇胶囊 排卵障碍 薄型子宫内膜 不孕 卵子质量 子宫内膜厚度 妊娠率
原文传递
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对兔输卵管组织中VEGF、TNF-α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苗 李素春 +4 位作者 唐运革 俞顺明 潘萍 李倩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2年第8期513-517,共5页
目的:评估新西兰雌兔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对其输卵管生殖环境和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9只雌兔随机分为置栓组(29只,双侧输卵管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和对照组(10只,仅行假手术,不放置输卵管栓)。分别于节育栓植入后第3个月、第6个... 目的:评估新西兰雌兔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对其输卵管生殖环境和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9只雌兔随机分为置栓组(29只,双侧输卵管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和对照组(10只,仅行假手术,不放置输卵管栓)。分别于节育栓植入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分析输卵管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置栓组输卵管黏膜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肌层未见充血和出血,浆膜层无明显病理异常。对照组和放栓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组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VEGF、TNF-α及TGF-β1表达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对机体的生殖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兔输卵管组织无明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育 输卵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原文传递
黏液脓性宫颈炎对电凝治疗后出血及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苗 李素春 +3 位作者 李蕾蕾 李倩 潘萍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未愈患者行电凝治疗对术后出血及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自愿接受宫颈电凝治疗的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3例患者电凝治... 目的:探讨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未愈患者行电凝治疗对术后出血及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自愿接受宫颈电凝治疗的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3例患者电凝治疗前无MPC(无MPC组),121例患者曾有MPC且电凝治疗前MPC已治愈(MPC治愈组),110例患者电凝治疗前MPC漏治(MPC漏治组)。比较3组进行宫颈电凝治疗的并发症。结果:1 MPC漏治组电凝治疗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6.4%(29/110)、92.7%(102/110)、71.8%(79/110),较无MPC组的3.3%(5/153)、10.5%(16/153)、11.7%(18/153)及MPC治愈组的4.1%(5/121)、9.1%(11/121)、14.0%(17/121)均明显增加(P<0.05)。而无MPC组及MPC治愈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MPC漏治组电凝治疗术后HPV转阴率、异位柱状上皮鳞化有效率分别为28.1%(31/110)、55.5%(61/110),较无MPC组的73.9%(113/153)、100.0%(153/153)及MPC治愈组的79.3%(96/121)、100.0%(121/121)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MPC漏治容易造成电凝治疗后脱痂期出血及术后感染,降低HPV转阴率及柱状上皮异位痊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脓性宫颈炎(MPC) 电凝治疗 脱痂期出血
原文传递
宫腔镜在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性不孕妇女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素春 +1 位作者 冯苗 潘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研究宫腔镜(hysteroscopy,HS)在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性不孕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曾经发生过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不孕行宫腔镜诊治的125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前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卵管间... 目的研究宫腔镜(hysteroscopy,HS)在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性不孕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曾经发生过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不孕行宫腔镜诊治的125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前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卵管间质部阻塞HS术后通畅率为79.50%,峡部阻塞术后通畅率为82.14%,壶腹部阻塞术后通畅率为37.50%,术中发现宫腔病变22例。结论对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宫腔镜诊治。宫腔镜下插管通液能准确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并对输卵管间质部及峡部阻塞患者有较好治疗效果,同时术中能发现宫腔病变并作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宫外孕 继发不孕
下载PDF
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素春 +3 位作者 冯苗 刘标英 欧淑琪 郑炜炜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1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通而不畅的163例患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结果术后通畅率为85.28%,术后妊娠率为49.69%。结论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是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宫腔镜下插管通液 输卵管通而不畅
原文传递
无精子症配偶宫颈炎状况及其对宫颈黏液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苗 李素春 +2 位作者 刘标英 潘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0-834,共5页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配偶宫颈炎状况及宫颈炎对宫颈黏液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助孕的无精子症配偶500例,取阴道分泌物及宫颈管黏液行病原体检查、白细胞检测;同时抽静脉血行ELISA法抗精子抗体(AsAb)、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配偶宫颈炎状况及宫颈炎对宫颈黏液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助孕的无精子症配偶500例,取阴道分泌物及宫颈管黏液行病原体检查、白细胞检测;同时抽静脉血行ELISA法抗精子抗体(AsAb)、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检测。围排卵期进行宫颈黏液评分,血AsAb升高者进一步行围排卵期宫颈黏液毛细管测试及精子-宫颈黏液接触试验。结果:①按照诊断标准,500例妇女分为宫颈炎组92例(18.4%),对照组408例(81.6%)。②宫颈炎组宫颈黏液CT、UU、BV、HPV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炎组血HSV、CMV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宫颈炎组围排卵期宫颈黏液评分较对照组(9.32±1.91分对12.67±2.14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黏液的量、成丝性、羊齿化结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炎组较对照组宫颈黏液黏稠、黏液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宫颈炎组血AsAb阳性检出率33.7%(31/92),明显高于对照组9.8%(40/40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炎组宫颈黏液毛细管测试及精子-宫颈黏液接触试验异常率分别为10.7%(10/92)、9.8%(9/92),均较对照组1.2%(5/408)、1.2%(5/408)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炎可能造成宫颈黏液理化性状改变及宫颈免疫学功能异常,通过多个环节影响精子的存活、活动、储存和获能,从而导致不孕。育龄妇女应该积极治疗宫颈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炎 宫颈黏液 不孕
下载PDF
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小英 +3 位作者 宋革 陈瑞玲 姜荣华 郑炜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2-584,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8年4月期间在该院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 semen AID)的840例妇女,共1 478个周期。分析年龄、输卵管通畅情况、子宫内膜类型、AI... 目的:分析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8年4月期间在该院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 semen AID)的840例妇女,共1 478个周期。分析年龄、输卵管通畅情况、子宫内膜类型、AID手术方式与AID成功率的关系。结果:①年龄越大,AID成功率越低,大于35岁的不孕妇女AID成功率明显下降。②输卵管欠畅,AID)成功率明显下降。③子宫内膜A型的病例AID成功率高于其他类型的病例。④宫颈内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妇女的年龄、输卵管治疗史及子宫内摸类型是影响AID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在无宫颈因素的妇女中,宫颈内人工授精较宫腔内人工授精操作更简便,成本低,且成功率相似,应该考虑首选宫颈内人工授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精人工授精 成功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供精人工授精治疗中发生婚外性行为引发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小英 邓顺美 +8 位作者 陈瑞玲 陈爱萍 郑立新 文任乾 唐立新 姜荣华 洪波 陆艳华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56-57,59,共3页
供精人工授精(简称AID)技术是为了解决患有无精子症或遗传性疾病不能生育或不宜生育的男性患者,希望配偶生育而开展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使得部分男性不育的夫妇实现了生儿育女的愿望,也给予不育者生理上的补偿,使其得到心理和社... 供精人工授精(简称AID)技术是为了解决患有无精子症或遗传性疾病不能生育或不宜生育的男性患者,希望配偶生育而开展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使得部分男性不育的夫妇实现了生儿育女的愿望,也给予不育者生理上的补偿,使其得到心理和社会的满足,消除因丧失正常生育能力带来的负疚感和夫妻感情的危机。然而要求通过AID助孕的对象,由于多年不孕使他们心力憔悴,非常渴望尽快孕育一个孩子,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上得知这项助孕技术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精 人工(非丈夫供体) 伦理学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CD38、CD138表达水平与不明原因RIF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李玉华 邓天勤 +2 位作者 韩立薇 黄丽艳 《甘肃医药》 2022年第7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白细胞分化抗原138(CD138)表达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及...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白细胞分化抗原138(CD138)表达水平与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及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获得妊娠,将行胚胎移植术≥2个周期均未获得妊娠者纳入RIF组(72例)、第一周期行IVF-ET/ICSI-ET后获得妊娠者纳入对照组(48例)。比较RIF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CD38、CD138阳性表达率、不同种植失败次数患者CD38、CD138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量。结果:RIF组中,子宫内膜CD38、CD138、CD38或CD138表达为阳性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在移植失败2次的患者中,CD38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移植失败3次的患者中,CD138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移植失败>3次的患者中,CD38或CD138阳性表达率最高;与移植失败2次的患者比,移植失败3次、>3次患者的CD38、CD138表达量均较高,且移植失败>3次的CD38、CD138表达量高于移植失败3次(P<0.05)。结论:CD38、CD138在不明原因RIF患者体内呈高阳性表达率,且随着其水平升高,种植失败次数增多,可将其作为对行IVF-EF及ICSI-ET助孕的患者胚胎种植结局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慢性子宫内膜炎 白细胞分化抗原38 白细胞分化抗原138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