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民本位与乐生主义——池莉小说解读之一 被引量:5
1
作者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
对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的热切关注 ,是池莉小说创作的一根主线 ,由此出发 ,市民本位的价值观念和乐生主义的生活哲学构成了池莉小说的两大支撑点。在这里 ,市民本位指的是作者对市民生活状态的赞许和认同 ,而乐生主义则代表着市民阶层的... 对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的热切关注 ,是池莉小说创作的一根主线 ,由此出发 ,市民本位的价值观念和乐生主义的生活哲学构成了池莉小说的两大支撑点。在这里 ,市民本位指的是作者对市民生活状态的赞许和认同 ,而乐生主义则代表着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信仰和行为准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池莉小说基本可看作是当代中国市民阶层的乐生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市民本位 乐生主义
下载PDF
创造社第三期成员与《文化批判》 被引量:3
2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4-48,共5页
创造社第三期成员与《文化批判》●吴禹星1《文化批判》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理论刊物。它的创刊标志着创造社实现了由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政治倾向的同人文学社团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的转变。成仿吾在创刊号的《祝词》中明确指出... 创造社第三期成员与《文化批判》●吴禹星1《文化批判》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理论刊物。它的创刊标志着创造社实现了由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政治倾向的同人文学社团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的转变。成仿吾在创刊号的《祝词》中明确指出了《文化批判》的任务:贡献全部的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 文化批判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朱镜我 马列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文学运动 辩证法 法的唯物论 等学校
下载PDF
林语堂早期的文学观 被引量:1
3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三十年代林语堂在上海先后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份杂志,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酿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小品文热潮。对这样一股文学思潮,人们已从它的社会政治背景、历史渊源,思想倾向、艺术表征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 三十年代林语堂在上海先后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份杂志,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酿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小品文热潮。对这样一股文学思潮,人们已从它的社会政治背景、历史渊源,思想倾向、艺术表征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然而,对处于这一思潮核心的林语堂本人的文学思想,尚未有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考察。事实上,“《论语》的‘幽默’和《人间世》的‘小品文’都是在林氏底独特的解释之下被提倡被随和了的,都是沿着林氏的解释而发展了的。”(胡风《林语堂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克罗齐 文学思想 浪漫主义 性灵派 情感表现说 周作人 文学理论 近代文学 《论语》
下载PDF
徐志摩名号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子侠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0-93,共4页
早在徐志摩生前,诗人徐志摩的名号就已如雷贯耳,但“志摩”这名号究竟从何而来,又有什么含义,却莫衷一是,一直不甚明了。
关键词 徐志摩 诗人 诗集 作家
原文传递
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5年第9期60-61,共2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智能家居兼备网络、建筑、设备自动化等为一体的舒适、环保、高科技的一种居住环境。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来带给我们人类以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远程控制及调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智能家居兼备网络、建筑、设备自动化等为一体的舒适、环保、高科技的一种居住环境。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来带给我们人类以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远程控制及调节室内温度等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这就是智能家居所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 现代化 远程控制
原文传递
沪江大学档案中的徐志摩印迹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7,共3页
1915年12月,19岁的徐志摩由北京回浙江海宁硖石镇结婚后,自请北大预科退学,以谱名徐章垿插班进入沪江大学(原名上海浸会大学,一所教会大学,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预科。
关键词 教会大学 徐志摩 上海理工大学 印迹 档案 预科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分校区校史文化育人路径研究——以上海市L高校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强 秦治国 《改革与开放》 2022年第8期57-61,共5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校区办学已成为一种常见模式,如何做好分校区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高校校史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育人资源,因此,以校史文化为落脚点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史文化融入分校区思政育人工作的路径有助于发挥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校区办学已成为一种常见模式,如何做好分校区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高校校史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育人资源,因此,以校史文化为落脚点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史文化融入分校区思政育人工作的路径有助于发挥其育人功能。文章以上海市L高校为例,围绕全方位路径、全员共同体、全过程贯穿进行阐述,以期探索校史文化在推动分校区思政育人工作方面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分校区 校史文化 路径
下载PDF
徐志摩与沪江大学 被引量:1
8
作者 章华明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49,共4页
徐志摩究竟有没有求学于沪江大学?关于这个问题,历来肯定多于甭定。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关于徐志摩的两部传记:香港作家梁锡华的《徐志摩新传》和山西作家韩石山的《徐志摩传》对这个问题也存有分歧。前者凭“一双神行太保似的腿和一张... 徐志摩究竟有没有求学于沪江大学?关于这个问题,历来肯定多于甭定。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关于徐志摩的两部传记:香港作家梁锡华的《徐志摩新传》和山西作家韩石山的《徐志摩传》对这个问题也存有分歧。前者凭“一双神行太保似的腿和一张李翠莲似的嘴”复印了徐志摩在美国克拉克大学的成绩单,断下结论,说徐志摩在中学毕业后即进入沪江求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传》 大学 香港作家 韩石山 影响力 成绩单 克拉克 求学
原文传递
同学少年多不贱:夏志清的沪江缘
9
作者 刘子侠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1943年5月22日晚7点,沪江同学会为欢迎当天毕业的1943届沪江大学毕业生,假南京路外滩汇中饭店举行年宴,“到老幼同学凡二百余人,前后毕业同学计三十届。济济一堂,共享沪江大家庭的团圆生活。”这次年会上拍摄的照片后来出现在当年... 1943年5月22日晚7点,沪江同学会为欢迎当天毕业的1943届沪江大学毕业生,假南京路外滩汇中饭店举行年宴,“到老幼同学凡二百余人,前后毕业同学计三十届。济济一堂,共享沪江大家庭的团圆生活。”这次年会上拍摄的照片后来出现在当年的沪江年刊上,占据了一个整版,并配上杜甫诗句“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作为这组照片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学会 少年 夏志清 大学毕业生 南京路 大家庭 照片 团圆
原文传递
夏述虞回忆西安事变手稿解读
10
作者 《档案》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夏述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著名的技术人才、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西安事变时任西安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杨虎城的幕僚,负责管理西安市区内汽车、火车和飞机等工作。不久前,我馆征集到夏述虞回忆西安事变的手稿两篇,手稿中的内... 夏述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著名的技术人才、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西安事变时任西安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杨虎城的幕僚,负责管理西安市区内汽车、火车和飞机等工作。不久前,我馆征集到夏述虞回忆西安事变的手稿两篇,手稿中的内容可与邵力子、张有谷等回忆录相互印证,为研究西安事变提供新的资料。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回忆录 手稿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交通委员会 解读 技术人才 教育家
原文传递
颠倒与错位——葛红兵小说《财道》细读
11
作者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葛红兵 小说 细读 颠倒 青年学者
下载PDF
新时期“市民小说”中的浪子意识
12
作者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4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市民小说 新时期 20世纪20年代 社会主流文化 意识 浪子 都市青年 迷惘的一代 六七十年代 文化思潮
下载PDF
道德虚无主义的视角——王朔小说一瞥 被引量:1
13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8-39,共2页
并不是每一部现实题材的小说都能唤起我们对自身所处时代的本质方面作一番探寻。而读着王朔的小说,这种愿望就不时在我的心头涌起。王朔小说所描绘的人生图景清晰地映射出我们时代的转型期特征。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伟大变革时代,从一个相... 并不是每一部现实题材的小说都能唤起我们对自身所处时代的本质方面作一番探寻。而读着王朔的小说,这种愿望就不时在我的心头涌起。王朔小说所描绘的人生图景清晰地映射出我们时代的转型期特征。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伟大变革时代,从一个相对封闭、稳定、注重政治立场和道德修养与约束的社会迈向一个开放、充满竞争、注重个性发展与物质的全新世界。同以往所有的变革时代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虚无主义 道德修养 转型期 价值观念 王朔小说 社会价值观 享乐主义 传统价值观 约束 变革时代
下载PDF
沪江大学选址始末考
14
作者 刘淑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沪江大学校址是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精心选择的,选址过程充满困难和曲折。从1900年筹谋在中国创建大学始,至1902年才初步确定将大学建在上海。1905年美国南北浸会正式达成协议,开启联合办学进程。校董会实地考察多个地点,克服经费紧张困... 沪江大学校址是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精心选择的,选址过程充满困难和曲折。从1900年筹谋在中国创建大学始,至1902年才初步确定将大学建在上海。1905年美国南北浸会正式达成协议,开启联合办学进程。校董会实地考察多个地点,克服经费紧张困难,最终选定距上海市区6英里,距周家嘴1英里的黄浦江沿岸土地作为校址。所选校址因地势低洼,建筑需垫高地基,致使建筑费用增加;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导致学校影响辐射力变小。但地价低廉,远离喧嚣,适宜学习和传教,且紧临黄浦江,在校园内对来往世界的轮船一览无余,这对学生具有精神激励价值,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世界”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江大学 教会大学 浸会 选址
下载PDF
试论三十年代前半期鲁迅与林语堂的关系
15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本文对30年代前半期,鲁迅与林语堂由合而分,由战友而论敌的转化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全文以“和谐中的对抗”、“关于小品的争论”和“笔战”三部分展开,并由此论及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思想斗争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关键词 三十年代 思想斗争 林语堂 知识分子 鲁迅 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文学 杨杏佛 小品文 人生态度
下载PDF
夏志清简谱
16
作者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8,共8页
192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一,出生于上海浦东。父夏大栋,字柱庭,母何韵芝,一作云芝,皆苏州人。兄夏济安(1916年生),妹玉瑛(1935年生)。
关键词 夏志清 简谱 1921年 上海浦东 夏济安
原文传递
一部有突破意义的文学著作——读《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17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55-156,共2页
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向着纵深地带的拓展与掘进,文学思潮这一块被长期荒废了的土地上逐渐变得喧闹起来。近年来,有关文学思潮这一专题的单篇论文已经数不胜数,专著也出了不少,但是权威性的能够从今天的历史高度,吸取思潮研究的最... 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向着纵深地带的拓展与掘进,文学思潮这一块被长期荒废了的土地上逐渐变得喧闹起来。近年来,有关文学思潮这一专题的单篇论文已经数不胜数,专著也出了不少,但是权威性的能够从今天的历史高度,吸取思潮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新文学史的全流程中波澜壮阔的各种思潮作全景式描述和总体评价的煌煌巨著却一直没有出现。由国内著名的现代文学史专家邵伯周教授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一书的问世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这部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的研究专著以宏阔的视野,细致的笔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文学著作 “战国策”派 新文学史 现代主义 民族主义 文艺思潮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主观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