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对高山柳和沙棘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3
1
作者 蔡海霞 吴福 杨万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30-2436,共7页
为了解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物光合生理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交错带两种典型植物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植株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干旱胁... 为了解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物光合生理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交错带两种典型植物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植株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叶片数、叶面积、叶片生物量、比叶面积、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等与光合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叶片指标,但增大了胞间CO2浓度(Ci)和内禀水分利用效率(WUEi)。植物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如:Pn和gs)日变化并未完全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全天以11:00最大,"午休"现象明显。相对而言,沙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叶面积、Pn、gs和WUEi,具有相对更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而高山柳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交错带 干旱胁迫 光合作用 沙棘 高山柳
下载PDF
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森林冬季土壤温度及碳、氮、磷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谭波 吴福 +3 位作者 杨万勤 杨玉莲 王奥 康丽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53-2559,共7页
气候变暖导致的雪被动态格局变化可能深刻影响高山森林生态过程.为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雪被的减少对川西高山森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2009年10月19日—2010年5月18日,采用遮雪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该区冷杉原始林土壤温度和碳、氮、磷... 气候变暖导致的雪被动态格局变化可能深刻影响高山森林生态过程.为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雪被的减少对川西高山森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2009年10月19日—2010年5月18日,采用遮雪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该区冷杉原始林土壤温度和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加大了土温日变化幅度和冻融循环频次,使土壤冻结和融化时间提前.雪被去除使土壤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氮、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冬季含量高峰提前到雪被覆盖期;雪被覆盖期至融化期的可溶性碳和氮及硝态氮含量增加,但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降低,改变了其组分比例.气候变暖引起的川西高山森林雪被减少将改变土壤外部环境条件,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和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 全球变暖 土壤温度 土壤养分 川西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文君 杨万勤 +2 位作者 谭波 刘瑞龙 吴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37-5750,共14页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4种凋落物分解袋共获得土壤动物8047只,其中,柳杉(2341只)>香樟(2105只)>马尾松(2046只)>麻栎(1555只)。其中,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马尾松凋落物袋中主要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而后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香樟凋落物袋中除秋末落叶期和叶衰期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柳杉凋落物分解各时期均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麻栎凋落物分解在前3个时期以菌食性为主,而后以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在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主要和氮、磷含量及其格局密切相关,叶衰期主要和难分解组分木质素显著相关。除在秋末落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与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显著相关外,其余主要物候关键时期均与土壤动物的类群密度及其食性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功能类群 常绿阔叶林 物候时期 凋落物分解
下载PDF
外源施N对干旱河谷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生长,生物量及C、N、P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吴福 包维楷 吴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17-3824,共8页
干旱气候条件下改善土壤养分能否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促进植物生长一直是一个争论性的问题。为了解外源施N是否可提高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能力,研究了不同施N(0、92 mg N.kg-1土和184 ... 干旱气候条件下改善土壤养分能否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促进植物生长一直是一个争论性的问题。为了解外源施N是否可提高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能力,研究了不同施N(0、92 mg N.kg-1土和184 mg N.kg-1土)处理下一个生长季节内白刺花幼苗生长、生物生产量、C、N和P的积累与分配特性,以及N和P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施N(92 mg N.kg-1土)处理促进了植物生长,增加了生物生产量,强化了C的固定和N、P等资源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其它受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如P),降低了N利用效率;但并不显著改变幼苗生物生产量及C、N和P等资源的分配格局,从而维持了资源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相对平衡,可能改善白刺花幼苗适应干旱贫瘠环境能力。而重度施N(184 mgN.kg-1土)处理虽然也相对于对照增加了叶片数目、生物生产量和C、N、P的积累量,但显著降低了幼苗根系的长度,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并导致生物量及资源(生物量、C、N、P)较多地分配给地上部分(主要是叶片),不利于干旱环境下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因而可能会加重幼苗受胁迫伤害的程度。综合分析表明,适当施加N肥可以促进白刺花幼苗的生长,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抗旱能力,改善幼苗定居,但也应避免过度施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白刺花 施肥 资源利用 适应
下载PDF
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1
5
作者 张丹桔 张健 +6 位作者 杨万勤 吴福 黄玉梅 张志伟 王旭 王小强 朱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47-3962,共16页
为了全面、系统研究和评价退耕后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采用立地条件控制及空间代替时间法,对四川丹棱县退耕营造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s)人工林(1—10a)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同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密度... 为了全面、系统研究和评价退耕后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采用立地条件控制及空间代替时间法,对四川丹棱县退耕营造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s)人工林(1—10a)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同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相似变化趋势,即轮伐期前同步(4a左右)降低,此后随林龄显著增加。CCA分析显示,植物生活型随林龄由藤本植物、地面芽和1年生植物向多年生草本高位芽和高位芽植物过渡。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据数量优势;土壤动物以腐食性功能团占据优势,杂食性次之。腐食性功能团1—7a降低而后升高,杂食性呈S型升高趋势;植食性和捕食性功能团百分比较低随林龄显著降低。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中线虫纲个体百分比随林龄显著降低,蜱螨目百分比和A/C值(蜱螨目/弹尾目数量比)呈S型上升趋势。各林龄巨桉林地植物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农耕地;除1,2a及4—7a样地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马尾松林,其余均与其无显著差异。土壤生物多样性,轮伐期前巨桉林地与对照农耕地差异不显著,此后则显著高于农耕地;各林龄样地土壤生物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对照马尾松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标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随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土壤生物 年龄序列
下载PDF
季节性雪被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武启骞 吴福 +5 位作者 杨万勤 徐振锋 何伟 何敏 赵野逸 朱剑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305,共10页
季节性雪被可能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产生重要影响,但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于2010–2012年雪被覆盖下几个关键时期(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以及生长季节,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代表性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 季节性雪被可能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产生重要影响,但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于2010–2012年雪被覆盖下几个关键时期(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以及生长季节,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代表性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凋落叶在不同厚度冬季雪被下的分解动态。经过两年的分解,不同雪被覆盖下岷江冷杉凋落物分解率为33.98%–39.55%,红桦为46.49%–48.22%,四川红杉为42.30%–44.93%,方枝柏为40.34%–43.84%。相对于无雪被覆盖环境,厚型雪被覆盖均小幅提高了4种凋落物两年的失重率(1.57%–5.57%)。3个针叶树种(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和方枝柏)Olson凋落物分解系数k均以厚型雪被覆盖最大,薄型雪被覆盖最小,而阔叶树种红桦分解系数k则表现为无雪被>薄型雪被>较厚型雪被>厚型雪被>中型雪被。尽管在第二年生长季中雪被对红桦凋落物分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雪被覆盖明显促进了两年各个关键时期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和方枝柏凋落物的分解。第一年雪被期凋落物分解对当年分解总量的贡献达42.5%–65.5%,季节性雪被变化明显改变了凋落物冬季分解格局,对深冻期凋落物分解过程影响尤为显著。综上所述,当前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季雪被的减少可能减缓该区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但相对于易分解的阔叶凋落物,针叶凋落物的响应特征可能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 雪被
原文传递
Pb胁迫对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生长发育及Pb富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胡方洁 张健 +5 位作者 杨万勤 吴福 刘洋 刘凯 闫邦国 黄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4-291,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酸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和冲积土上生长的一年生红椿实生苗暴露在不同浓度Pb胁迫(0、200、450mg·kg-1和2000mg·kg-1)条件下的叶长、叶面积、生物量、各器官Pb含量特征和富集程度,并分析了红椿对Pb污染的...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酸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和冲积土上生长的一年生红椿实生苗暴露在不同浓度Pb胁迫(0、200、450mg·kg-1和2000mg·kg-1)条件下的叶长、叶面积、生物量、各器官Pb含量特征和富集程度,并分析了红椿对Pb污染的耐性和转移效率。3种土壤下红椿都能生长,但相同浓度Pb胁迫下其在钙质紫色土中生长状况最佳,在冲积土中生长状况最差。随Pb浓度增大红椿叶片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土壤中Pb浓度在2000mg·kg-1时,其叶长和叶面积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Pb胁迫使得红椿根茎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还加大其叶的凋落程度,同时整株生物量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P〈0.01),但在土壤Pb浓度最大时其生物量仍达到对照的81.47%以上。红椿体内Pb含量与土壤Pb浓度成正相关(P〈0.01),其6个器官中细根Pb含量最高,粗根次之,而地上部分的Pb含量较低且差异不大。红椿耐性指数值在0.67~1.06之间,表现为随Pb胁迫浓度增大,其耐性呈下降趋势。红椿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都较小且小于0.3。这些结果表明,红椿能在Pb污染较严重的土壤中较好的生存,可作为Pb污染区域潜在的土壤修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PB胁迫 耐性 植物修复 土壤类型
下载PDF
冻融末期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水解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35
8
作者 谭波 吴福 +3 位作者 杨万勤 余胜 杨玉莲 王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2-1168,共7页
冻融末期是连接冬季与生长季节的关键时期,期间强烈的温度变化可能深刻影响土壤生态过程.为了解冻融末期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的生化过程,2009年3月5日—4月25日土壤融化期间,研究了该区典型冷杉原始林、针阔混交林和冷杉次生林土壤... 冻融末期是连接冬季与生长季节的关键时期,期间强烈的温度变化可能深刻影响土壤生态过程.为了解冻融末期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的生化过程,2009年3月5日—4月25日土壤融化期间,研究了该区典型冷杉原始林、针阔混交林和冷杉次生林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中性、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壤完全冻结期,3个森林群落各水解酶的活性仍相对较高.在土壤融化前期,随土壤温度升高,除中性磷酸酶外,其他水解酶活性均出现了一个爆发性增高然后迅速降低的过程.随后,除转化酶外,其他水解酶活性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高.相对于矿质土壤层,冻融末期土壤有机层的水解酶活性更高,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响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末期 冻融交替 土壤温度 土壤水解酶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季节性冻融期间亚高山森林凋落物的质量变化 被引量:35
9
作者 邓仁菊 杨万勤 +1 位作者 张健 吴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0-835,共6页
凋落物质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子,其在季节性冻融期间的变化可能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凋落物质量在一个季节性冻融... 凋落物质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子,其在季节性冻融期间的变化可能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凋落物质量在一个季节性冻融期间(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的变化。季节性冻融期间,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木质素(L)和纤维素的降解率为全年降解的70%-75%,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C/N、L/N和纤维素/N均显著增加,而纤维素/P均有所降低。岷江冷杉凋落物的C/P和L/P有所增加,但白桦凋落物的C/P和L/P有所降低。可见,季节性冻融期间,亚高山森林凋落物的质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其显著影响了亚高山凋落物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凋落物质量 亚高山森林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震后生态恢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彬 吴福 +1 位作者 张健 杨万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92-5898,共7页
作为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不仅是藏羌居民生活的重要区域,而且在抑制干旱河谷上延和延伸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脆弱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灾害的损害,使其成... 作为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不仅是藏羌居民生活的重要区域,而且在抑制干旱河谷上延和延伸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脆弱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灾害的损害,使其成为"5.12"汶川大地震中受损程度较高、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之一。基于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受汶川大地震破坏的特点以及该区的生态重要性和本身的脆弱性,损毁生态系统的快速评估与生态重建规划、生产与生态双赢共建关键技术、震后残存植被保育、水源涵养地植被保护与恢复、震毁植被恢复与重建、耕地生产恢复与重建、边坡综合治理、低效薪炭林改良以及居民聚居点风景林营造等被认为是震后生态恢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震毁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过程监测与评估、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机制及生态学过程、震后生态系统对变化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等可能是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 汶川地震 震毁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科学技术问题
下载PDF
涪江流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33
11
作者 吴庆贵 邹利娟 +2 位作者 吴福 杨万勤 张素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4-258,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均以阔叶灌丛最高,草地最低,阔叶灌丛的平均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分别为草地的4.9,2.9,1.8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表现为草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灌丛;总孔隙度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土壤渗透速率和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以阔叶灌丛最高,其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贮水能力最弱。5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阔叶灌丛明显优于其他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凋落物持水能力 土壤蓄水能力 涪江流域
下载PDF
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玉莲 吴福 +4 位作者 何振华 徐振锋 刘洋 杨万勤 谭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09-1816,共8页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被减少对冬季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雪的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原始冷杉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以及可培养细菌和真...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被减少对冬季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雪的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原始冷杉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以及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但土壤微生物在雪被覆盖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在雪被去除处理下,土壤有机层MBC和MBN在雪被形成初期和雪被融化前期显著降低,而在雪被覆盖期和雪被融化后期显著增加;在雪被形成初期至雪被覆盖期,可培养细菌数量都显著降低,但可培养真菌数量都显著增加.雪被融化后,雪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有机层MBC和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可培养细菌数量,对MBN无显著影响.矿质土壤层MBC、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在雪被去除下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层基本一致,但波动较小.雪被去除还改变了川西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微生物类群比,提高了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的冬季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 冻融循环 微生物生物量 可培养微生物 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32
13
作者 谭波 吴福 +4 位作者 杨万勤 张健 徐振锋 刘洋 苟小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8-1124,共7页
于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长江上游地区3、8、14、31和40年生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4045只,隶属57科.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降低,且这种趋势随林龄的增... 于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长江上游地区3、8、14、31和40年生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4045只,隶属57科.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降低,且这种趋势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差异较大,且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与其他林龄相比,造林3年的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显著,群落相似度低.马尾松林的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及生物多样性在8年生阶段最高,此后,随林龄的增加明显降低.马尾松林地力可能随林龄的增加而衰退,对马尾松人工林的植被调控和改造宜在8年生阶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林 地力衰退 土壤节肢动物 生物多样性 马尾松
原文传递
季节性冻融期间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净氮矿化特征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金玲 吴福 +4 位作者 杨万勤 石培礼 王奥 杨玉莲 武志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0-616,共7页
气候变暖情景下季节性冻融格局的改变可能显著影响高寒森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本文采用原状土壤移位培养的方法,以海拔梯度形成的温度差异模拟气候变暖,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在生长季节和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 气候变暖情景下季节性冻融格局的改变可能显著影响高寒森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本文采用原状土壤移位培养的方法,以海拔梯度形成的温度差异模拟气候变暖,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在生长季节和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在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从生长季节至冻结初期明显下降,完全冻结期明显增加,而在融化初期明显降低的变化过程.季节性冻融期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低于生长季节,并且出现明显的氮素固持现象.与低海拔相比,中海拔森林土壤的氮素固持作用相对较大,高海拔相对较小,可能与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温度变化及引起的冻融循环密切相关.在生长季节,土壤净氮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随海拔的降低呈明显增加趋势,尤其在低海拔处土壤的氮素矿化作用最为强烈.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的增加明显促进了生长季节土壤氮素矿化,并且通过提高冻融循环频次、缩短冻结时间来影响土壤氮素矿化速率.这一过程可能受到微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土壤氮素矿化 高山森林 气候变暖
原文传递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钟宇 张健 +3 位作者 杨万勤 吴福 冯茂松 陈小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6,共6页
为了了解紫花苜蓿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化感作用的响应,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水分[75%,55%,40%和30%田间持水量(FC)]条件下的巨桉幼树叶片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 为了了解紫花苜蓿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化感作用的响应,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水分[75%,55%,40%和30%田间持水量(FC)]条件下的巨桉幼树叶片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均对紫花苜蓿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巨桉叶片水浸液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发芽指数,且随着巨桉生长土壤水分的减少,降低作用增强。生长在较差水分(40%和30%FC)条件下的巨桉,其高浓度叶片水浸液显著抑制紫花苜蓿幼苗生长,但其低浓度叶片水浸液促进种子发芽;而生长在较好水分(75%和55%FC)条件下的巨桉,其低浓度叶片水浸液促进紫花苜蓿幼苗生长,高浓度叶片水浸液提高了种子发芽率。高浓度巨桉叶片水浸液降低了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另外,紫花苜蓿对巨桉叶片水浸液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紫花苜蓿对巨桉化感作用的这些响应特征表明紫花苜蓿可以作为巨桉林下植被优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巨桉 化感作用 林草复合 水分条件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彦娇 包维楷 吴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9-407,共9页
为了解岷江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预测灌丛植被自然更新的潜力,利用土壤种子库"萌发法"(每个地段15个2m×2m样方内分土表层、0-5cm土层和5-10cm土层采集土样)及野外植被调查方法(每个地段15个1m×1m... 为了解岷江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预测灌丛植被自然更新的潜力,利用土壤种子库"萌发法"(每个地段15个2m×2m样方内分土表层、0-5cm土层和5-10cm土层采集土样)及野外植被调查方法(每个地段15个1m×1m的调查样方),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3个地段(河谷下游边缘汶川地段、核心茂县地段以及上游边缘松潘地段)阳坡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物群落的关系。发现:土壤种子库发芽试验共观察到4274株幼苗,分属于113个物种。土壤种子库密度在102—103ind./m2,物种数在12—23种/0.06m2,边缘地段的土壤种子库平均种子密度(ind./m2)和平均物种数(种/0.06m2)均比中心地段(茂县)高。3个地段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组成物种均多为多年生植物,地上灌丛与其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及物种数均呈不显著相关性;物种组成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较低,不足30%,但土壤种子库均比地上植被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综合分析表明,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具有依靠土壤种子库实现自然更新的潜力,但由于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现存灌丛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后,单依靠土壤种子库自然恢复到现存植被是困难的,需要在自然恢复潜力评估基础上积极充分采取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的策略,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干旱河谷植被及其自然更新潜力的空间异质性。探明岷江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是认识灌丛植被自然更新潜力的基础,是合理制订该区植被恢复与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萌发 恢复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雪被斑块对高山森林两种灌木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何伟 吴福 +3 位作者 杨万勤 武启骞 何敏 赵野逸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6-316,共11页
高山/亚高山森林灌木层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于系统物质循环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受到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冻融格局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高山森林典型灌层植物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 高山/亚高山森林灌木层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于系统物质循环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受到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冻融格局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高山森林典型灌层植物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物在沿林窗-林下形成的冬季雪被厚度梯度(厚型雪被斑块、较厚型雪被斑块、中型雪被斑块、薄型雪被斑块、无雪被斑块)上在第一年不同关键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融化期、生长季节初期和生长季节后期)的质量损失特征。在整个冻融季节,华西箭竹和康定柳凋落叶的平均质量损失分别占全年的(48.78±2.35)%和(46.60±5.02)%。冻融季节雪被覆盖斑块下凋落叶的失重率表现出厚型雪被斑块大于薄型雪被斑块的趋势,而生长季节无雪被斑块的失重率明显较高。尽管如此,华西箭竹凋落物第一年分解表现出随冬季雪被厚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康定柳凋落物第一年失重率以薄型雪被斑块最高,而无雪被斑块最低。同时,相关分析表明冻融季节凋落叶的失重率与平均温度和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季节凋落叶的失重率与所调查的温度因子并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全年凋落物失重率与平均温度和正/负积温均显著相关。这些结果清晰地表明,未来冬季变暖情境下高山森林冬季雪被格局的改变将显著影响灌层植物凋落物分解,影响趋势随着物种的差异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灌层凋落叶分解 雪被斑块 暖冬
原文传递
镉胁迫对桂花生长和养分积累、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吴福 杨万勤 +1 位作者 张健 周利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0-1226,共7页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var.thunbergii)是长江流域镉污染地区普遍栽植兼具绿化、观赏和净化环境等重要价值的园林树种之一。为了解镉胁迫条件下桂花生长适应特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下(CK:0mg·kg-1;I:25mg·k...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var.thunbergii)是长江流域镉污染地区普遍栽植兼具绿化、观赏和净化环境等重要价值的园林树种之一。为了解镉胁迫条件下桂花生长适应特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下(CK:0mg·kg-1;I:25mg·kg-1;II:50mg·kg-1;III:100mg·kg-1;IV:200mg·kg-1)一个生长季节内一年生桂花生物量生产、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C、N、P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植物各器官生物量生产及C、N和P积累量均表现出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较高浓度镉处理(II、III、IV)明显抑制了桂花的生物量生产、C、N和P的积累,显著改变了生物量及其C、N和P积累量的分配格局,但相对较低浓度镉处理(I)对桂花生物量生产以及C、N和P的积累与分配特征影响并不显著。一定浓度的镉胁迫处理(I、II、III)表现出提高桂花N的利用效率而降低P的利用效率的趋势,但重度镉胁迫(IV)均降低了桂花N和P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桂花具有一定的抗镉胁迫能力,但较高程度的镉胁迫显著影响了桂花生长及养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重金属胁迫 养分利用 桂花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洋 张健 +3 位作者 闫帮国 黄旭 徐振锋 吴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92,共11页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 季节动态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数量
原文传递
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动态 被引量:31
20
作者 周晓庆 吴福 +1 位作者 杨万勤 朱剑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4144-4152,共9页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对于深入了解森林凋落物分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高山森林典型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特征,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冻结期(3月)、融冻期(4—5月)、生长季节(5—10月)和冻结...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对于深入了解森林凋落物分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高山森林典型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特征,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冻结期(3月)、融冻期(4—5月)、生长季节(5—10月)和冻结初期(11月)红桦(Betula albosinensi)、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微生物生物量C(MBC)、微生物生物量N(MBN)和微生物生物量P(MBP)动态。4个关键时期,凋落物的MBC、MBN以生长季节最高,但非生长季节的3个关键时期也检测出较高的MBC、MBN。在融冻期结束后,3类凋落物分解过程中MBC和MBN均出现爆发性增长。然而,MBP在生长季节中期(8月)、完全冻结期(3月)和冻结初期(11月)均相对较低,但在融冻期和生长季节后期(9月)相对较高。另外,红桦凋落物的MBC、MBN和MBP含量均高于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凋落物(除4月粗枝云杉凋落物MBP异常升高外)。这些结果为更加清晰地认识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及机理,以及进一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凋落物分解 微生物生物量 冬季生态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