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卢保恋 陈伯香 祥和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47-149,共3页
目的提高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预期目标,进行要因分析,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 目的提高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预期目标,进行要因分析,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平均知晓率由活动前的73.6%提高到活动后的90.7%(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了黎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黎族病人 健康教育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南缘早石炭世早期有孔虫化石带 被引量:9
2
作者 祥和 廖书正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308,共16页
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早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主要发育地区之一。本文通过滇东沾益、黔南独山、桂北罗城、环江、桂林、阳朔及灵川等 10条剖面系统研究 ,首次从泥盆系顶部至维宪统底部建立了 Quasiendothyra带 ,Bisphaera带 ,Chernyshinella带... 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早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主要发育地区之一。本文通过滇东沾益、黔南独山、桂北罗城、环江、桂林、阳朔及灵川等 10条剖面系统研究 ,首次从泥盆系顶部至维宪统底部建立了 Quasiendothyra带 ,Bisphaera带 ,Chernyshinella带 ,N odochernyshinella带 (进而又分为 N .tumulosa亚带和 Spinotournayellina亚带 ) ,Tuberen-dothyra带 ,Spinoendothyra带 (分为 Paradainella亚带和 Pseudodainella亚带 ,Dainella带 ,Globoendothyra带 ,Palaeoparastaffella带及 Eoparastaffella带等 10个带和 4个亚带 ,对每个带 (及亚带 )进行了有孔虫动物群详细分析。本文阐述了以 N .tumulosa为代表的节结状次生沉积物有孔虫类出现 ,是早石炭早期有孔虫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 Spinotournayellina,原始的 tuberendothyrid,进化的 tuberendothyrid至 Spinoendothyra的出现 ,结合其它节结状和无节结状有孔虫层序特征详细分析了 Tn2 b- Tn3 a间隔的有孔虫类一次次更新、演替关系。本文描述 Spino-tournayellina,Palaeospinoendothyra,Pseudoinflatoendothyra及 Pseudodainella等 4个新属及它们的模式种 ,简述了这些分类单位宏演化关系 ,对沿袭了半个世纪的岩关阶涵义作了修正 ,下限即为石炭系底界 ,始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化石带 早石炭世早期 扬子地台西南缘 生物地层
下载PDF
贵州晚新元古代陡山沱磷块岩中疑似磷酸盐化原生动物化石(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祥和 王尚彦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发现于贵州省瓮安和福泉县晚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一组可疑的磷酸盐化原生动物化石 ,暂定为 1新属——侧孔虫 (L uxapertus gen. nov.)。单房室壳体 ,卵形、球形及椭球形 ,磷酸盐化外壁 1- 2层 ,房室内分布磷酸盐化微粒和原生质 ... 发现于贵州省瓮安和福泉县晚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一组可疑的磷酸盐化原生动物化石 ,暂定为 1新属——侧孔虫 (L uxapertus gen. nov.)。单房室壳体 ,卵形、球形及椭球形 ,磷酸盐化外壁 1- 2层 ,房室内分布磷酸盐化微粒和原生质 (?)残留物分布不均匀形成各种不规则斑纹。壳体前方一侧发育内口管的管状或乳头状口孔 ,管状口孔有清晰的丝状伪足伸出 ,其前端或壳体后方附有一团原生质 (?)残留物。上述特征表明这一类化石与有孔虫 (Foraminifera)似有明显的亲缘关系。根据标本的形态特征和口孔性质 ,本文初步记述了这批材料中的瓮安侧孔虫 (L uxapertus wenganensis gen.et sp. nov.)、球形侧孔虫 (L uxapertus sphaeroidolis gen.et sp.nov.)和乳头侧孔虫 (L uxapertus papillaformisgen. et sp.nov.)等三种侧孔虫新种 ,疑为地球早期原生动物的代表。这一发现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 ,证明瓮安生物群中确有可疑的原生动物化石存在。一般认为有孔虫在寒武纪开始出现。瓮安生物群中可疑的有孔虫类的发现 ,使有孔虫首次出现的记录大大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侧孔虫 陡山沱期 磷块岩 贵州 化石 晚新元古代
下载PDF
贵州罗甸纳水石炭系中间界线附近的有孔虫 被引量:6
4
作者 祥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70,共12页
贵州罗甸纳水附近出露的石炭纪深水碳酸岩中间界线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有孔虫类化石,计有50余个属级分类单位,可分成Biseriela带,Brenckleina带,“Globivalvulina”Milerela带和Pse... 贵州罗甸纳水附近出露的石炭纪深水碳酸岩中间界线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有孔虫类化石,计有50余个属级分类单位,可分成Biseriela带,Brenckleina带,“Globivalvulina”Milerela带和Pseudostaffela带等四个化石带。Biseriela和Globivalvulina在剖面上的层位分布和外壁分异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由一层外壁以B.parva为代表的Biseriela种群→发育内假纤维层的二层外壁Biseriela→三层外壁,以“Globivalvulina”sp.为代表的Globivalvulina种群→三层外壁,以原始的Globivalvulina为代表的Globivalvulina种群→具透明层的三层外壁,以Globivalvulinabuloides为代表的Globivalvulina种群及四层外壁Globivalvulina的演化关系,并以“Globivalvulina”和Milerelaaf.marblensis始现建立“Globivalvulina”Milerela带,三层外壁结构“Globivalvulina”类群出现作为C1/C2分界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石炭系 中间界线 贵州罗甸
下载PDF
中上扬子石炭系某些宏观地质信息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祥和 《贵州地质》 1999年第4期294-300,共7页
本文以某些大胆设想、结合当代地学科学前沿研究,分析了发育于早石炭世的玄武质火山岩和热液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已有的古地磁资料相印证,论述地壳热膨胀与沉积基底地貌的关系;通过沉积物厚度获取的沉积速率时空分布,探讨了沉积基底形变... 本文以某些大胆设想、结合当代地学科学前沿研究,分析了发育于早石炭世的玄武质火山岩和热液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已有的古地磁资料相印证,论述地壳热膨胀与沉积基底地貌的关系;通过沉积物厚度获取的沉积速率时空分布,探讨了沉积基底形变程度和性质;认为全球海平面变化、地壳热膨胀引起地壳微型扩张及中上扬子在石炭纪纬度的迁移等是控制沉积古地理的主要因素,并以此对中上扬子石炭纪进行沉积古地理宏观演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地质信息 石炭系 中上扬子 历史地质
下载PDF
云南石林石炭纪古盘虫类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超 施贵军 +1 位作者 刘家润 祥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本文报道云南石林地区石炭纪中间界线附近地层的有孔虫动物群古盘虫类 4属 8种。分析数据显示 ,这类具有独特壳壁类型和形态特征的小有孔虫类群分布 ,与碳酸盐岩中的亮晶、团块、海百合茎以及双壳瓣类等成分的相关系数较大。综合分析结... 本文报道云南石林地区石炭纪中间界线附近地层的有孔虫动物群古盘虫类 4属 8种。分析数据显示 ,这类具有独特壳壁类型和形态特征的小有孔虫类群分布 ,与碳酸盐岩中的亮晶、团块、海百合茎以及双壳瓣类等成分的相关系数较大。综合分析结果认为 ,该区古盘虫类有孔虫分布与较浅水、具中等搅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石林 石炭纪 古盘虫类 有孔虫 沉积环境 化石
下载PDF
筳类的起源和一条新的杜内/维宪统界线 被引量:6
7
作者 祥和 季强 陈笑媛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7-379,共13页
Eoparastaffela素为狄南盆地下石炭系标准地层分类下维宪统地层标志,发育于桂林地区的Eoparastafela与新属Palaeoparastafela,Pseudoendothyra构成早期类演化谱系。本... Eoparastaffela素为狄南盆地下石炭系标准地层分类下维宪统地层标志,发育于桂林地区的Eoparastafela与新属Palaeoparastafela,Pseudoendothyra构成早期类演化谱系。本文根据这三个属的分类单位在桂林生态区居群组成、古生态地位及繁殖情况,详细论述了它们的宗谱分支和种系发生的全过程。认为建立在Palaeoparastafelashifendongensisgroup的宗谱分支基础上演化产生的Eoparastaffela早期代表rotundaVdovenko种群的出现,作为Visean下限,并推荐灵川大圩西剖面Levitusia层之下2米的灰岩(F7)底界作为更新的杜内/维宪统界线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G类 种系发生 桂林地区
下载PDF
贵州晚前寒武世海相磷酸盐循环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祥和 《贵州地质》 199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充填的构造背景,形成了台棚、缓坡、陆坡组成的古地理,提供了陆源磷和发育了磷酸盐循环的古海洋;冰期形成的下降洋流,引起陆源磷酸盐的迁移和深海溶解磷酸盐的富聚;三级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和发育于低纬... 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充填的构造背景,形成了台棚、缓坡、陆坡组成的古地理,提供了陆源磷和发育了磷酸盐循环的古海洋;冰期形成的下降洋流,引起陆源磷酸盐的迁移和深海溶解磷酸盐的富聚;三级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和发育于低纬度区的上升洋流,为各种磷块岩形成开拓了沉积场所和磷质保证。通过发育于古海洋的缺氧层、海洋初始生产率、碳酸盐生产率和磷酸盐过饱和等分析,论述了净砂屑磷块岩、结核状磷块岩和凝胶层状磷块岩等自生磷块岩的形成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磷酸盐 循环模式 晚前寒武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石炭纪地层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瑞东 祥和 +1 位作者 颜承锡 汪成元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34-41,共8页
本文对贵州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各单元的沉积特征进行描述。并利用多条剖面的近300多件样品的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分析资料,总结出各种岩石类型的微量元素分布情况。同时,对近百条割面的各种沉积环境成相中的岩石类型进行百分统计,从各种环... 本文对贵州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各单元的沉积特征进行描述。并利用多条剖面的近300多件样品的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分析资料,总结出各种岩石类型的微量元素分布情况。同时,对近百条割面的各种沉积环境成相中的岩石类型进行百分统计,从各种环境中的岩石组合与各种岩石类型中的微量元素分布情况,推算出各沉积环境成相带内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另外,还建立了被动大陆边缘拉张盆地沉积的微量元素分布规律:从滨岸到开阔台地,微量元素Sr逐渐增加,而Ba、K、B、Be、Na、Ni、Ti、Cr、Mn等元素含量逐渐减少,而台盆沉积含有很高的Ba、K、Na、Ni、Ti、Cr、Mn,但Sr含量却很低。台地边缘斜坡相带,则是台盆与开阔台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既富含Sr。又富合Ba、Mn、Ti、Cr、Ni、K、N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石炭纪 沉积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安徽巢湖石炭系和州组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盛青怡 郑全锋 +2 位作者 祥和 张燚强 王向东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7,共7页
石炭纪—二叠纪旋回层是由晚古生代冈瓦纳冰川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而造成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的层序,出现在全球尤其是北半球的很多地区。根据岩石微相和沉积构造特征,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系和州组,可识别出5个海进—海退沉积序列;根... 石炭纪—二叠纪旋回层是由晚古生代冈瓦纳冰川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而造成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的层序,出现在全球尤其是北半球的很多地区。根据岩石微相和沉积构造特征,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系和州组,可识别出5个海进—海退沉积序列;根据和州组中有孔虫的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5个有孔虫带,确定其地质年代是从维宪期晚期到巴什基尔期早期。这5个海进—海退沉积旋回,与华南其他地区和欧美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中出现的大的海进—海退事件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岩石地层 海进-海退旋回 有孔虫 和州组 石炭纪 凤凰山 巢湖 安徽
原文传递
扬子地台西南缘下石炭统中间界线地层 被引量:4
11
作者 祥和 季强 陈笑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3-258,共6页
通过对滇东、黔南和桂林一带典型地层系统、微古生物序列、结合层序地层分析,发现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下石炭统中间界线地层内第一个海泛面出现的同时产生了Ozawainelidae最原始的代表——无旋脊“Eoparastaff... 通过对滇东、黔南和桂林一带典型地层系统、微古生物序列、结合层序地层分析,发现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下石炭统中间界线地层内第一个海泛面出现的同时产生了Ozawainelidae最原始的代表——无旋脊“Eoparastaffela”类群,而最大海泛面形成期间则发育了真正的Eop-arastaffela,它们之间的序列关系代表了Ozawainelidae早期演化谱系。以有孔虫无旋脊的“Eoparastafela”—真正的Eoparastafela演化谱系中具二个壳圈、壳缘宽圆的原始Eop-arastaffela出现为标志,作为杜内阶-维宪阶分界的下石炭统中间界线。这一界线在扬子西南缘位于大塘阶的万寿山组、祥摆组和黄金组第一段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石炭统 扬子地台 地层 地层对比 地层界线
原文传递
桂北额头村组—英塘组有孔虫带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容森 徐杰邦 祥和 《广西地质》 2001年第3期7-12,共6页
桂北地区浅水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额头村组—下石炭统英塘组有孔虫十分丰富 ,可划分为 10个组合带 ,每个带均可进行大范围对比 ,是研究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及建立以有孔虫谱系演化特征为标准的杜内阶
关键词 有孔虫带 额头村组 英塘组 广西 碳酸盐台地 上泥盆统 下石炭统
下载PDF
晚新元古代瓮安生物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祥和 《贵州地质》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产于贵州瓮安、福泉、开阳地区晚新元古代陡山陀期磷块岩中的多细胞藻类 ,大型带刺疑源类 ,蓝菌丝状体和细菌化石、球状微体化石、后生动物化石等构成的瓮安生物群是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最完美的一个古生物群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瓮安生... 产于贵州瓮安、福泉、开阳地区晚新元古代陡山陀期磷块岩中的多细胞藻类 ,大型带刺疑源类 ,蓝菌丝状体和细菌化石、球状微体化石、后生动物化石等构成的瓮安生物群是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最完美的一个古生物群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瓮安生物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首次批露了笔者近些年来觅获和初步研究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多细胞类海绵动物和类腕足类后生动物等一批新的动物化石资料 ,为地球早期动物起源 ,早期生物组织分化 ,适应辐射、生物多样化和早期海洋生物生态系统提供了珍贵的化石实证材料。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群 晚新元古代 贵州 带刺凝源类 细菌化石 古生物群
下载PDF
九十年代早石炭世生物地层学前沿的挑战
14
作者 祥和 《贵州地质》 1991年第4期386-388,共3页
今年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第一个年头,国内外有所建树的生物地层学家大都已届中年,都心愿在未来的十年里为赖以生存的地球多揭开些秘密,为人类多造些福音。生物地层学是当前世界上研究最为详细、划分对比地层最为有效的基础地质之一,在... 今年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第一个年头,国内外有所建树的生物地层学家大都已届中年,都心愿在未来的十年里为赖以生存的地球多揭开些秘密,为人类多造些福音。生物地层学是当前世界上研究最为详细、划分对比地层最为有效的基础地质之一,在过去十年里经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结合沉积古地理学、微体古生物学等多学科渗透,在早石炭世生物地层学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和几项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早石炭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