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_(45)单抗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翟志敏 朱薇波 +4 位作者 蔡晓燕 戴海明 潘理明 余自强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 CD45设门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CD45单抗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对 3 2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及 5 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细胞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门内 ,正常对照组... 目的 :探讨 CD45设门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CD45单抗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对 3 2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及 5 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细胞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门内 ,正常对照组相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组 CD45-F ITC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平均荧光道数值分别为 (x± s) :(99.1± 0 .5 ) %对 (85 .2± 4.3 ) % (P<0 .0 5 )和 3 1.66±8.47对 2 .46± 1.0 7(P<0 .0 0 1) ;CD45-PE为 (99.3± 0 .7) %对 (90 .2± 6.6) % (P<0 .0 5 )和 10 6.99±2 5 .94对 13 .86± 9.5 1(P<0 .0 0 1)。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原始幼稚细胞与外周血白细胞 1∶ 10 0 0混合稀释后 ,CD45/SSC参数图上 ,可清楚地对原始幼稚细胞设门。结论 :利用 CD45设门方法 ,能简单、快速、准确地识别混在外周血中的少量原始幼稚细胞 ,敏感度高达 10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5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免疫分型 作用
原文传递
HLA不全相合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治疗二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8
2
作者 孙自敏 王祖贻 +7 位作者 朱微波 刘会兰 刘欣 刘芝樟 王宁玲 潘理明 竞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HLA不全相合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 (CB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及免疫重建情况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 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进行HLA 1个位点不合非亲缘供者的CBT。预处理方案 :例 1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 目的 探讨HLA不全相合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 (CB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及免疫重建情况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 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进行HLA 1个位点不合非亲缘供者的CBT。预处理方案 :例 1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 (BU CTX)方案 ,例 2采用BU CTX+卡氮芥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 +霉酚酸酯 (MMF)方案。移植有核细胞数 (NC)例 1为 14.6× 10 7 kg ,例 2为 16 .2 4× 10 7 kg ,CD3 4+细胞例 1为 7.2 4× 10 5 kg ,例 2为2 1.11× 10 5 kg。结果 例 1和例 2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 .5× 10 9 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5天和第7天 ;血小板计数 >5 0× 10 9 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5 3天和第 46天 ;全血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 6 0天和第 5 2天。例 1、例 2分别于移植后第 6 0天和第 30天免疫功能开始恢复 ,移植后第134天和第 12 2天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第 19天和第 17天DNA指纹图提示供者型。例 1供者为男婴 ,移植后第 49天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检查均为供者型 :46 ,XY ,10 0 %嵌合。例 1和例 2分别于移植后第 2 6天和第 2 1天出现Ⅱ度急性GVHD。 2例受者已无病生存 2 1个月和 16个月余。结论 CBT造血重建与免疫重建快而稳定 ,移植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治疗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脐血移植 HLA不相合
原文传递
胞浆内抗原CD_3、CD_(22)、MPO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翟志敏 何晓东 +7 位作者 竞生 潘理明 孙自敏 朱微波 蔡晓燕 余自强 王祖贻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和明确胞浆内抗原 CD3、CD2 2 、MPO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甲醛和甲醇联合固定细胞 ,单抗间接荧光法标记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计数 ,并将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和明确胞浆内抗原 CD3、CD2 2 、MPO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甲醛和甲醇联合固定细胞 ,单抗间接荧光法标记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计数 ,并将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9例初诊患者中 ,11例 MPO阳性 ,6例 Cy CD2 2 阳性 ,1例Cy CD3阳性 ,1例 3项均为阴性 ,结合形态学和表面抗原分析 ,全部病例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胞浆内 CD3、CD2 2 、MPO的检测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可在临床广泛开展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D3 CyCD22 髓过氧化物酶 白血病 诊断
下载PDF
甲氨喋呤鞘内注射引起截瘫(附3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祖贻 宋继娥 +1 位作者 潘理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5年第3期126-127,共2页
甲氨喋呤鞘内注射引起截瘫(附3例报告)                   安徽省立医院王祖贻,宋继娥,潘理明,吴树农白血病细胞浸润脊髓引起损害,用氨喋呤鞘内注射后出现截瘫,国外文献中已见到11例[1],我院2年来见... 甲氨喋呤鞘内注射引起截瘫(附3例报告)                   安徽省立医院王祖贻,宋继娥,潘理明,吴树农白血病细胞浸润脊髓引起损害,用氨喋呤鞘内注射后出现截瘫,国外文献中已见到11例[1],我院2年来见到3例,结合文献介绍如下。1病例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喋呤鞘 注射 截瘫 药源性疾病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自敏 王祖贻 +7 位作者 刘会兰 刘欣 朱薇波 韩永胜 杨会志 潘理明 竟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免疫重建及长期生存的情况。方法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 12例 ,其中同胞HLA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7例 ;无亲缘...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免疫重建及长期生存的情况。方法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 12例 ,其中同胞HLA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7例 ;无亲缘关系HLA不全相合脐血移植 (UCBT)5例。结果 :11/12例受者获造血重建 ,UCBT患者造血重建速度较同胞PBSCT或BMT慢 ,1例UCBT移植后 4 6d造血功能未重建 ,回输自体骨髓后恢复自体造血。 11例Allo HSCT受者免疫功能重建开始于移植后 30d ,死亡 2例 ,均为移植后复发病例。结论 :Allo HSCT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方法 ,对于无同胞HLA相合的供者 ,选择较高细胞数量、HL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恶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下载PDF
干扰素α-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CML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欣 孙自敏 +6 位作者 朱薇波 汪健 潘理明 竞生 蔡晓燕 余自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 2b(IFNα 2b)和小剂量阿糖胞苷 (LDAra C)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 ,寻找治疗CML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IFNα 2b(30 0万U/d)和Ara C(2 0mg·m-2 ·d-1,每月用 10d)联合治疗...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 2b(IFNα 2b)和小剂量阿糖胞苷 (LDAra C)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 ,寻找治疗CML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IFNα 2b(30 0万U/d)和Ara C(2 0mg·m-2 ·d-1,每月用 10d)联合治疗CML慢性期患者 17例 ,检测治疗后血液学缓解和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下降情况 ,并与IFNα 2b治疗组和羟基脲 (Hu)治疗组作对照。结果 :IFNα 2b LDAra C治疗组治疗 6个月 ,CHR率和总CHR率分别为 76 .4 7%和 88.2 4 % ,4 7.0 6 %的患者治疗 7~ 32个月 (中位数 14个月 ) ,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下降至 38%~90 % ,仅 1例 (5 .88% )在 34个月发生急变 ,治疗 6个月CHR率、总CHR率和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下降病例百分数均显著高于IFNα 2b治疗组 (P =0 .0 0 95、P <0 .0 0 5和P =0 .0 4 3)和Hu治疗组 (P =0 .0 14、P <0 .0 0 5和P<0 .0 0 5 ) ,CML急变发生率较低 (P =0 .0 3和P <0 .0 0 5 ) ,而且发生急变的时间较晚。结论 :对CML慢性期患者采用IFNα 2b和LDAra C联合治疗 ,可显著提高CML患者的CHR率 ,减少Ph染色体阳性细胞 ,提高C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慢性 血液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欣 潘理明 +8 位作者 孙自敏 竞生 朱薇波 蔡晓燕 刘会兰 韩永胜 杨会志 耿良权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7例经ATRA治疗取得完全缓解(CR)的APL患者,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以后,采用血细胞短期培养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7例经ATRA治疗取得完全缓解(CR)的APL患者,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以后,采用血细胞短期培养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RT-PCR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3^+CD45dim细胞和CD33^+CD45^dim智细胞,监测t(15;17)染色体异位、PML-RARα融合基因以及CD13^+CD45^dim、细胞和CD13^+CD45^dim细胞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5个月-70个月(中位数36个月)。白血病复发3例,复发率17.65%,总生存率(OS)94.12%,t(15;17)染色体异位、PML-RARα融合基因和FCM检测MRD转阴率分别为23.53%、29.41%和23.53%。结论:APL CR后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可以较好地减少或消除APL患者体内的残存白血病细胞,减少白血病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APL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化学治疗 t(15 :17)染色体异位 PML-RARΑ 融合基因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2b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自敏 刘欣 +6 位作者 朱薇波 汪健 潘理明 竞生 蔡晓燕 余自强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使用干扰素α蛳2b(IFNα蛳2b)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LD Ara蛳C)治疗,其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缓解率,寻找治疗CML的新途径。方法:采用IFNα蛳2b(300万U/d)+Ara蛳C(20mg·m2·d-1,每月用10 d)治... 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使用干扰素α蛳2b(IFNα蛳2b)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LD Ara蛳C)治疗,其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缓解率,寻找治疗CML的新途径。方法:采用IFNα蛳2b(300万U/d)+Ara蛳C(20mg·m2·d-1,每月用10 d)治疗CML慢性期(CP)患者30例,检测治疗后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并与IFNα蛳2b+羟基脲(Hu)治疗组和单纯Hu治疗组作对照。结果:Hu+IFNα蛳2b+LD Ara蛳C治疗组治疗6个月的CHR率、总CHR率和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下降病例百分数均显著高于IFNα蛳2b+Hu治疗组(P=0.004、P<0.005和P=0.009)和单纯Hu治疗组(P=0.006、P<0.005和P<0.005),CML急变发生率低于单纯Hu治疗组(P<0.005),而且发生急变的时间晚,5 a生存率明显高于IFNα蛳2b+Hu治疗组(P=0.014)和单纯Hu治疗组(P<0.005)。结论:CML(CP)患者采用IFNα蛳2b+LD Ara蛳C治疗可显著提高CML患者的CHR率,提高C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延长CML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干扰素Α-2B 低剂量阿糖胞苷 血液学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脑脊液白血病细胞三种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舒兆龙 朱薇波 +1 位作者 张明水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14,共2页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生命。在脑脊液中检出白血病细胞是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最有力证据。本室最近采用常规涂片、微型脑脊液玻片沉淀器及英国产Cytospin—2玻片沉淀制片三种检测...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生命。在脑脊液中检出白血病细胞是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最有力证据。本室最近采用常规涂片、微型脑脊液玻片沉淀器及英国产Cytospin—2玻片沉淀制片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本文50例均经临床诊断、骨髓细胞检查确诊的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淋33例、急粒8例、急单4例、急性早幼粒2例、慢粒急变1例、慢粒急淋变1例、慢淋1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岁至58岁。病程3天至(约)4年。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脑脊液 细胞 检测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血浆GMP-140和vWF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自强 蔡晓燕 +3 位作者 舒兆龙 刘欣 张明水 《白血病》 1997年第2期74-75,共2页
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发现,初治和复发患者血浆GMP-140、vWF浓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后... 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发现,初治和复发患者血浆GMP-140、vWF浓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后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浆GMP-140与vWF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病理改变。检测血浆GMP-140和vWF水平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的了解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血浆检验 GMP-140 VWF
下载PDF
40例恶性血液病p170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薇波 翟志敏 +6 位作者 潘理明 蔡晓燕 余自强 刘欣 杨会志 耿良权 《白血病》 2000年第6期344-345,共2页
目的 :研究 p170表达、免疫分型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用异硫氰荧光与间接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及软件系统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初治恶性血液病患者 p170阳性表达率45 .0 % ,初治急性白血病外周血 p17... 目的 :研究 p170表达、免疫分型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用异硫氰荧光与间接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及软件系统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初治恶性血液病患者 p170阳性表达率45 .0 % ,初治急性白血病外周血 p170高表达占 30 .7%。结论 :p170、CD34以及白血病两系抗原共表达三者间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它们又分别是一独立的负性预后指标 ,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采用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70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 免疫分型
下载PDF
老年急性白血病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薇波 +6 位作者 潘理明 蔡晓燕 刘欣 刘会兰 杨会志 孙自敏 竟生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 6 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白血病常规治疗完全缓解率 (CRR)4 6 6 7% ,小剂量Ara c治疗CRR 18 18% ,早期病死...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 6 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白血病常规治疗完全缓解率 (CRR)4 6 6 7% ,小剂量Ara c治疗CRR 18 18% ,早期病死率 16 6 0 % ,院内感染发生率 73 2 1%。结论 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对化疗耐受力差 ,易产生耐药现象 ,感染发生率高 ,完全缓解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成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永胜 翟志敏 +6 位作者 竞生 潘理明 蔡晓燕 朱微波 余自强 汪健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 (BAL)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性、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 ,根据EGIL标准诊断BAL。结果 :成人BAL的构成比为 8.9% ,CD3 4 表达阳性率为 75 .0 % ,P170表达阳性率为... 目的 :探讨成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 (BAL)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性、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 ,根据EGIL标准诊断BAL。结果 :成人BAL的构成比为 8.9% ,CD3 4 表达阳性率为 75 .0 % ,P170表达阳性率为 70 .0 % ,明显高于同期非BAL(均 P <0 .0 5 ) ;12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 33.3% ,12个月总生存率为 8.3% ,明显低于同期非BAL(P <0 .0 5 ,P <0 .0 1) ;其疗效与CD3 4 和P170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BAL常伴有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 ,治疗效果差 ,生存期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双表型 临床特征 生物学特性 流式细胞仪 预后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2及NK细胞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薇波 刘欣 +3 位作者 潘理明 蔡晓燕 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2及NK细胞活性研究朱薇波,刘欣,吴树农,潘理明,蔡晓燕,邓松华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我们对3...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2及NK细胞活性研究朱薇波,刘欣,吴树农,潘理明,蔡晓燕,邓松华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我们对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白细胞介素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外周血 白细胞介素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39例预后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自敏 王祖贻 +5 位作者 潘理明 张明水 蔡晓燕 朱微波 胡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9-30,共2页
对239例ANLL患者17项初诊临床资料与缓解率的关系进行X2检验,发现初诊时血红蛋白(Hb)≥60g/L、输血量1600~4000ml、维甲酸方案和3个疗程的缓解率高。同时时83例完全缓解患者采用20个变量与存活时... 对239例ANLL患者17项初诊临床资料与缓解率的关系进行X2检验,发现初诊时血红蛋白(Hb)≥60g/L、输血量1600~4000ml、维甲酸方案和3个疗程的缓解率高。同时时83例完全缓解患者采用20个变量与存活时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缓解持续时间越长、初诊Hb≥60.20g/L、年轻和维甲酸诱导治疗组的存活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预后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微量残留病变
16
作者 翟志敏 潘理明 +5 位作者 竟生 余自强 耿良权 戴海明 贺学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1年第5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检测 急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HLA不全相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7
作者 孙自敏 王祖贻 +7 位作者 朱微波 刘会兰 刘欣 刘芝璋 王宁玲 潘理明 竞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HLA不全相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造血重建、免疫重建情况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缓解的5岁女性患儿行HLA一个位点不合无关男性供体的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BU 16mg... 目的 研究HLA不全相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造血重建、免疫重建情况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缓解的5岁女性患儿行HLA一个位点不合无关男性供体的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BU 16mg·kg^(-1),CY 120mg·kg^(-2),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骁悉(MMF)方案:CSA 3mg·kg^(-1)·d^(-1),MMF 250mg·d^(-1)。移植有核细胞数14.6×10~7/kg(受者体重),CD34^+细胞7.24×10~5/kg(受者体重)。结果 移植后+6天~+8天外周血白细胞(WBC)降至0,+27天WBC为1.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39天血小板计数(Plt)>20×10~9/L,+53天Plt>50×10~9/L,+60天Plt>100×10~9/L、Hb>100g·L^(-1)。+12天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Y染色体基因阳性;+39天受者外周血VNTR法检测DNA指纹图显示为供者型;+44天受者HLA-DRB1为:0701、0901,为供者白细胞抗原表达;+49天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100%嵌合。+26天出现皮疹及肝肿大,诊断为Ⅱ°GVHD,使用甲基强的松龙2mg·kg^(-1)·d^(-1),症状控制。+98天康复出院。结论 开展HLA不全相合无关供体脐血移植在中国是可行的、有效的、较安全的,脐血的免疫学特性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移植 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受者 HLA 供者 GVHD PCR) VNTR Y染色体
下载PDF
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徐修才 周志中 +5 位作者 竞生 李向培 历晓梅 蔡晓燕 谭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1999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血友病A中FⅧ抑制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机制,并结合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一期法测定FⅧ:C水平、Bethesda法检测抑制物含量;同时分别用PTT-LA法、ELISA法、APC-Ratio法进行狼疮抗凝物(LA)定性检测、抗心磷... 目的 探讨非血友病A中FⅧ抑制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机制,并结合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一期法测定FⅧ:C水平、Bethesda法检测抑制物含量;同时分别用PTT-LA法、ELISA法、APC-Ratio法进行狼疮抗凝物(LA)定性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L)含量测定及活化蛋白C抵抗实验(APCR)。结果 7例病人FⅧ:C水平均明显减低,含量0.4~23.4%,FⅧ抑制物筛选均显示阳性,其抗体滴度从2~15BU不等。结论 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产生大多原因未明,我们的研究提示,一些病例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如肿瘤,SLE等,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产生可能导致两种临床症状:多数病人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出血;另一类病人,可能同时出现其它的循环抗体,如抗磷脂抗体,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APCR,而使病人产生高凝状态,导致临床上无明显的出血症状,甚至发生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物 获得性 病人 肿瘤 实验研究 含量 狼疮抗凝物 水平 筛选 初步研究
下载PDF
获得性FⅧ抑制物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徐修才 周志中 +5 位作者 竞生 李向培 历晓梅 蔡晓燕 谭敏 《血栓与止血学》 1999年第3期116-117,共2页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factor Ⅷ Inhibitor)是一种可以抑制或灭活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的抗体,常出现于血友病A病人中。非血友病患者中产生FⅧ抗体较罕见,其发病率约为1/10万。国外统计有300多例报道,国内的报道较少,特别在实验室的研究...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factor Ⅷ Inhibitor)是一种可以抑制或灭活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的抗体,常出现于血友病A病人中。非血友病患者中产生FⅧ抗体较罕见,其发病率约为1/10万。国外统计有300多例报道,国内的报道较少,特别在实验室的研究方而还不深入。下面结合我院新近发现的7例获得性FⅧ抑制物病人,对此病的诊断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FⅧ抑制物 血友病A 临床研究 出血症 血栓与止血 凝血因子 人中 安徽省 患者血浆 灭活因子
下载PDF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
20
作者 王祖贻 潘理明 +5 位作者 张明水 舒兆龙 申雪英 蚁国铮 程荣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53-55,共3页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简称继发骨纤)并非少见,我院自1977年底~1986年8月共遇到20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1~68岁,平均39岁。其中继发于慢粒15例,占同期慢粒骨髓活切总数23例的65.2%,6例伴有急变。继发...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简称继发骨纤)并非少见,我院自1977年底~1986年8月共遇到20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1~68岁,平均39岁。其中继发于慢粒15例,占同期慢粒骨髓活切总数23例的65.2%,6例伴有急变。继发于肿瘤3例(脊髓肿瘤、淋巴瘤和直肠癌各1例)。继发于粟粒性结核和疟疾各I例。继发于慢粒的病程最长平均2年零5个月,继发于肿瘤的最短(平均3月),继发于疟疾的病程从切脾时算起约2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慢粒 血液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