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清 罗永坚 +4 位作者 贾俊婷 张文虎 宋松泉 刘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221-228,共8页
【目的】对广东省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有效的SSR分子标记,以及构建快速鉴定的DNA分子身份证。【方法】收集了广东省19个市37个县市共96份大豆种质资源,提取基因组DNA后,利用3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检测获得相关多... 【目的】对广东省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有效的SSR分子标记,以及构建快速鉴定的DNA分子身份证。【方法】收集了广东省19个市37个县市共96份大豆种质资源,提取基因组DNA后,利用3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检测获得相关多态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以及DNA分子身份证构建,记录相关品种性状并转化为可视化信息。【结果】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在96份大豆材料之间均具有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共扩增出273个多态性等位变异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等位变异片段数14.29个;不同引物揭示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范围为0.3891~0.9310,平均值为0.6786,30对引物可用于区分广东大豆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所收集的大豆样品可以分为3个类群,具有遗传多样性。从PIC最高者开始进行引物组合,筛选出6对能将96份大豆区分开的引物。【结论】基于6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对多态性片段排序,通过数字与英文结合编码,成功构建96份大豆资源的DNA分子身份证,为广东省大豆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SSR 遗传多样性 分子身份证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广东甘薯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祝芳 +5 位作者 张雄坚 戴彰言 杨义伶 黄立飞 刘军 房伯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8-1508,共11页
甘薯在广东省的栽培历史悠久。广东省的甘薯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对广东甘薯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收集和鉴定评价具有重要意义。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调查队收集到广东57个县(市、区)的甘薯地... 甘薯在广东省的栽培历史悠久。广东省的甘薯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对广东甘薯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收集和鉴定评价具有重要意义。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调查队收集到广东57个县(市、区)的甘薯地方品种资源201份。调查发现,广东甘薯地方品种资源集中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珠三角交接片区,从揭阳揭西县、广州从化区和阳江阳西县收集最多。调查和表型鉴定的结果表明,收集的甘薯地方品种主要以鲜食型的品种为主,富含胡萝卜素的甘薯品种占比42.29%,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薯资源占比8.96%。鉴定评价获得茎叶生长势强的资源127份,高产资源76份,高干物率资源29份。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石牌红甘茨、一点红、鸡骨香、黄沙高山红薯和石角红薯5份高产、优质和食味优的甘薯地方品种资源。本次行动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古老地方甘薯品种、濒危资源。通过本研究对广东甘薯地方品种资源有了系统认识,并且针对甘薯产业的需求,挖掘出一批优异的种质材料。这些优异资源对甘薯品种在产量、品质和食味等性状方面的改良具有较强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地方品种 种质资源 普查与收集 鉴定评价
下载PDF
广东省花生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杜普旋 刘军 +4 位作者 陈荣华 范呈根 郭丹丹 鲁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1-679,共9页
配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本单位共收集到110份广东地方花生种质资源。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花生资源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 配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本单位共收集到110份广东地方花生种质资源。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花生资源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18%~37.34%之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品质性状,其中单株荚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荚果数与主茎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4个表型性状归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1.074%,能够表征大部分表型变异。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5时将110份花生种质分成4个类群,分别具有高粗脂肪含量、高亚油酸含量、高产、高抗锈病和叶斑病等特性。本研究为新收集花生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广东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吕树伟 江立群 +10 位作者 唐璇 张静 孙炳蕊 刘清 毛兴学 于航 范芝兰 陈文丰 潘大建 李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2-421,共10页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布整个广东地区,在珠三角周边的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等4个地级市未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对收集的水稻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主要以籼稻为主,鉴定评价获得抗水稻白叶枯病与稻瘟病资源23份(中山12、包选2、银湖香占等)。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海稻86、地禾粘、兰溪选、三饶香米等4份分别具有耐盐、耐旱、高直链淀粉与香味等特性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对水稻育种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普查与收集 鉴定评价 广东
下载PDF
水稻种子TTC染色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兵先 张琪 +5 位作者 戴彰言 高家东 张文虎 宋松泉 刘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开展水稻种子TTC染色试验条件及最佳组合筛选,探讨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对于完善水稻种子质量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比较种子吸水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 【目的】开展水稻种子TTC染色试验条件及最佳组合筛选,探讨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对于完善水稻种子质量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比较种子吸水时间、TTC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4个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TTC染色试验组合;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萌发条件下水稻种胚内的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被TTC染色的水稻种胚分为5种情况:整个胚染色较深,整个胚染色较浅,胚根被染色,胚芽被染色,盾片被染色。4个因素对水稻种子生活力的影响依次为:染色时间>染色温度>TTC浓度>吸水时间;水稻种子染色的最佳条件为:染色时间2 h,染色温度30℃,TTC浓度1%,吸水时间3 h。在不同萌发条件下,水稻种子中α-淀粉酶、β-淀粉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萌发率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结论】TTC染色最佳组合下,水稻种子染色率能够准确地反映种子的生活力和萌发能力。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或可作为预测和评价水稻种子活力的重要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TTC染色 种子生活力 种子萌发 淀粉酶
下载PDF
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恒恒 +4 位作者 高家东 郜银涛 陈兵先 张文虎 刘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1-11,共11页
【目的】为了解和摸清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广东省2016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通过普查征集与系统调查收集相结合,对广东省92个农业县(市、区)进行实地访问和资源调查收集... 【目的】为了解和摸清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广东省2016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通过普查征集与系统调查收集相结合,对广东省92个农业县(市、区)进行实地访问和资源调查收集。【结果】(1)本次资源普查与收集涉及19个地级市,东西跨度约770 km,南北跨度约590 km,横跨粤西、粤东、粤北和珠三角地区687个镇(包括街道、乡、村委),实现了广东农业县(市、区)全覆盖。(2)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在当地种植年代平均为45年,百年以上资源占8.9%;提供资源农户的平均年龄为56岁,2.72%农户为瑶族、壮族和畲族。(3)共收获资源6873份,收集粮食作物种质资源2288份、果树1445份、蔬菜2189份、经济作物766份、牧草绿肥3份、其他182份,涉及83科192属283种;粮食作物的食用豆、蔬菜的根茎类、果树的木本常绿果树、经济作物的糖茶桑烟等资源份数居多,占52.12%;份数居前十位的科有豆科、禾本科、葫芦科、薯蓣科、百合科、十字花科、姜科、天南星科、山茶科和芸香科,占70.3%;份数较多的种有大豆、水稻、豇豆、甘薯、花生、芋、茶树、丝瓜、姜、饭豆、南瓜、蒜、番木瓜、叶用芥菜、荔枝,占49.5%。【结论】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本摸清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抢救性收集古老地方品种、古老育成种、野生近缘和濒危野生种质资源,为创新种质、获得突破性品种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分类 分布 系统调查 抢救性收集
下载PDF
广东省粮食作物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被引量:2
7
作者 钟明生 +2 位作者 黎梓茵 解昊 戴彰言 《中国种业》 2023年第3期14-21,共8页
为摸清广东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优化广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过程产生的1956年、1981年和2014年80个县(市、区)的普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影响因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麦类资源... 为摸清广东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优化广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过程产生的1956年、1981年和2014年80个县(市、区)的普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影响因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麦类资源已退出大面积种植舞台,杂粮类资源处于消失边缘,大豆和甘薯正在平稳减少,水稻因单产的提高保持了总产量,玉米、马铃薯和菜用豆类则在上升;地方品种占有额在减少,但由于其具有延用时间长的优势,能促进粮食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种植户的教育水平、气候特点及土地类型对广东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和资源品种数有重要影响。提高种植户文化水平和主动种植的意识,建立健全广东省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大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鉴评及开发利用,以此保障广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种植面积 种质资源 资源品种数 粮食作物 广东省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稻种纯度的技术改良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军 +1 位作者 刘勤坚 张文虎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共4页
通过改进DNA提取方法,利用多层点样的电泳技术和样本量确定等方面,探讨SSR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稻种纯度技术的改良,以期能提高室内纯度检测的可靠性及效率。结果表明:利用TPS法提取糙米DNA和3层点样的电泳技术是可行的;192~288的样本量较... 通过改进DNA提取方法,利用多层点样的电泳技术和样本量确定等方面,探讨SSR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稻种纯度技术的改良,以期能提高室内纯度检测的可靠性及效率。结果表明:利用TPS法提取糙米DNA和3层点样的电泳技术是可行的;192~288的样本量较适合室内种子纯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种子纯度 样本量 技术改良
下载PDF
广东省药用野生稻的调查收集与保护 被引量:3
9
作者 范芝兰 陈文丰 +7 位作者 陈雨 张静 李晨 孙炳蕊 江立群 吕树伟 潘大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8-375,共8页
为了全面了解广东药用野生稻自然生存现状,为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006、2012-2018年对广东药用野生稻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查明,截至2018年12月,广东8个县市17个乡镇尚存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21个,其中3个点为首次... 为了全面了解广东药用野生稻自然生存现状,为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006、2012-2018年对广东药用野生稻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查明,截至2018年12月,广东8个县市17个乡镇尚存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21个,其中3个点为首次发现。现有分布点中,47.6%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小于67 m2或只有零星几丛甚至1丛,38.1%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在67~666 m2之间,只有14.3%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在2000 m2以上。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广东原有11个县市35个乡镇有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79个。本次实地调查了其中47个点,只有18个点尚有药用野生稻。按实地调查的分布点计算,分布点丧失率为61.7%,呈现濒危趋势。调查发现,造成药用野生稻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城镇化建设、开垦种植果树和经济林、除草剂的使用以及伴生植物禾本科杂草的快速生长等。调查的同时,抢救性收集了94份药用野生稻种茎样本进行异位保存,并对其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初步鉴定出10份抗褐稻虱、11份中抗白叶枯病种质。同时还繁种入中期库保存,丰富了保存的药用野生稻资源,提高了保存种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调查 收集 异位保护 原位保护
下载PDF
水稻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基因OsJMJ71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俊婷 陈兵先 +5 位作者 戴彰言 钟明生 解昊 刘双幸 刘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152-161,共10页
【目的】克隆水稻组蛋白去甲基化酶OsJMJ719基因,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探究OsJMJ719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中花11为材料,克隆获得完整的OsJMJ719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OsJM... 【目的】克隆水稻组蛋白去甲基化酶OsJMJ719基因,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探究OsJMJ719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中花11为材料,克隆获得完整的OsJMJ719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OsJMJ719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35S::OsJMJ719-GFP,利用烟草瞬时转化体系和水稻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来观察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OsJMJ719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OsJMJ719基因(LOC_Os02g01940)编码区长度为2994 bp,编码997个氨基酸,OsJMJ719启动子区域含有10个植物激素响应元件和3个环境胁迫调控相关元件。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OsJMJ719与沼生菰、粗山羊草、小麦和大麦中的JMJ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JMJ719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荧光定量结果显示,OsJMJ719在种子中表达量较高,且该基因的表达受ABA、NaCl和PEG6000的诱导,推测其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展示了OsJMJ719基因的表达蛋白在进化树中的位置及其同源性物种,揭示了其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中的具体位置、蛋白的结构及特征,以及该基因主要受到哪些外界因素调控,为进一步研究OsJMJ719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JMJ719 组蛋白去甲基化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