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汤显祖与沈璟之争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吴林抒
-
机构
抚州地区文联
-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90-92,共3页
-
文摘
明代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之间,在文采与格律方面的对峙,围绕着“拗折天下人噪子”的争辩,实际上是美学理论及应用问题的论战。汤主内容,“宁词工而声不协”;沈讲形式,“守协律而词不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特别是《牡丹亭》创作的“情入乡土,声出乡音”,树立了“乡土戏剧”的典范,为地方戏曲的发展作了先导。
-
关键词
汤显祖与沈璟
争辩
实质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王安石的美学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吴林抒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106-109,共4页
-
文摘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和理论,往往见诸于其对哲学的研究与表述之中。而其形式,则表现为零散的、独立的或相互结合而为一体。其原因是当时各门科学尚未分化,而中国哲学又较之西方哲学更富于美学的意味,同美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美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美学中的具体阐述。
-
关键词
王安石
美学思想
美学价值
美的价值
文艺与政治
古文革新
作品
西昆体
美的本源
经济基础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二晏词概论
- 3
-
-
作者
吴林抒
-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11,共11页
-
文摘
一、“二晏”的由来“二晏”是晏殊、晏几道二人的合称。晏殊、晏几道是北宋临川人,又是父子俩,在我国当时的词坛上享有盛名,所以称之为“临川二晏”。
-
关键词
二晏词
晏几道
冯延巳
父子俩
小山词
艳词
晏叔原
小山集
晏同叔
阳春集序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老区人民心愿的转运站
- 4
-
-
作者
吴林抒
项弘
-
出处
《老区建设》
1990年第9期41-42,共2页
-
文摘
盛夏之末,我们去采访江西省抚州地区粮食转运站。并非出于好奇,只因为在平常的传闻中,听说这里的粮转站办的好,人们称赞是“老区人民心愿的转运站”。
-
关键词
仓库管理员
祝荣
氯化钻
十二个
黎川
交通带
心焦如焚
托收承付
池塘周围
企业整顿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雨丝风片过临川──田汉两次访抚纪闻
- 5
-
-
作者
吴林抒
-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2-53,共2页
-
文摘
雨丝风片过临川──田汉两次访抚纪闻吴林抒田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他极力推崇明代的汤显祖,为保护有关汤显祖文物,兴建王茗堂池馆曾经两次来抚州。1959年4月16日,田汉在石凌鹤陪同下从瑞金来临川。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水乡阴雨绵绵的天气,田汉在一家商店...
-
关键词
汤显祖
红松林
临川文化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杜丽娘
江西省
罗密欧与朱丽叶
戏剧家
文化产业
-
分类号
I25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老区,不老
- 6
-
-
作者
吴林抒
-
出处
《老区建设》
1992年第8期10-12,共3页
-
文摘
历史,以“老人”谓;广昌,以“老区”称。老区,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方面,也确有一些特殊性。
-
关键词
广昌县
经济开发
平收
油茶林
莲芯
中华苏维埃
革命根据地
传统特产
农业开发
林业生产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洪门水产新家族——洪门库区开发移殖银鱼纪事
- 7
-
-
作者
吴林抒
-
出处
《老区建设》
1998年第3期22-23,共2页
-
文摘
洪门水产新家族——洪门库区开发移殖银鱼纪事□吴林抒1997年12月的一天,江西省抚州地区洪门水库开闸放水,鱼虾俱下。许多农民拉网拦鱼;还有一些村民用自己编织的竹笼装鱼,他们的网笼里,都拦装着“寸寸银鱼”。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感兴趣的人越来越浓,传消息的...
-
关键词
洪门水库
太湖新银鱼
移殖
抚州地区
家族
受精卵
蓝色工程
优势种群
综合开发
农业局
-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老区的“特区”
- 8
-
-
作者
吴林抒
-
出处
《老区建设》
1993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三水流域特别区宜黄县位于江西东部的一个丘陵山区,土地资源、山林资源和水利资源十分丰富。1989年,全县有耕地30.1亩,人均1.9亩,粮食总产15万吨,向国家提供商品粮6.75万吨,粮食商品率45%;有山地226万亩,人均山地10亩;有宜农(牧)荒地3.4万亩,入均0.21亩。1989年。
-
关键词
活立木蓄积量
粮食商品率
土地资源
宜黄县
水利资源
水流域
农业开发
综合生产能力
粮油生产
重点工程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王安石归临川述考
- 9
-
-
作者
吴林抒
-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20-23,共4页
-
文摘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出版的《争鸣》杂志,发表了邓广铭先生《关于王安石的居里和生卒年问题》一文,其中提到王安石“在他的幼年少年期内,和后来宦游各地期内,虽都曾回临川去过,但全都不曾久住。总计他的一生,居住在临川原籍的日子并不是很多的。”那末,在王安石的一生中,到底有几次回过临川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述考。
-
关键词
集贤校理
三司度支判官
卒年
群牧判官
王荆公
熙宁
舒州
蔡上翔
曾公亮
邓广铭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