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4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浩宇 郭海波 +1 位作者 吴晓蔓 嘉红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分析本院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及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集2 74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Uu和Mh培养、鉴定、药物敏感检测试剂盒进... 目的分析本院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及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集2 74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Uu和Mh培养、鉴定、药物敏感检测试剂盒进行培养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分析Uu及Mh感染率,统计Uu及Mh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和耐药率。结果 2 744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支原体菌株1 088株,其中Uu 956株、Mh 132株;共检出支原体感染患者982例(35.8%),女性支原体感染率(49.9%)高于男性(17.6%)(P<0.05),Uu感染率(31.0%)高于Mh感染率(0.9%)、Uu+Mh感染率(3.9%)(P<0.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Uu及Mh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85%,对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敏感度较高的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等是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原文传递
微信平台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0
2
作者 丁静 邓聪 +1 位作者 邓小燕 吴晓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709-711,共3页
本文结合微信应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PBL教学、课后辅导几个方面分析了微信移动教学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利用微信平台为信息化教学开辟新的途径,并为... 本文结合微信应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PBL教学、课后辅导几个方面分析了微信移动教学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利用微信平台为信息化教学开辟新的途径,并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微信平台 信息化 高等教学改革
下载PDF
黄芪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功能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晓蔓 袁文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Th1/Th2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CHB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黄芪作用,培养48h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 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Th1/Th2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CHB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黄芪作用,培养48h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在黄芪诱导下:①健康对照组和CHB患者组Th1类细胞因子明显增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②CHB患者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2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h2类细胞因子水平CHB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可明显提高CHB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的产生水平,改善CHB患者Th1/Th2功能失衡状态,可使CHB患者Th2优势应答状态部分得到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慢性乙型肝炎 TH1/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与HBVDNA复制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晓蔓 郭海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152,共2页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血清IL - 10与HBVDNA、ALT水平 ,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理。检测 77例CHB临床血清标本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测HBVDNA含量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IL - 10水平。CHB患者血清IL -...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血清IL - 10与HBVDNA、ALT水平 ,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理。检测 77例CHB临床血清标本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测HBVDNA含量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IL - 10水平。CHB患者血清IL - 1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HBVDNA阳性组高于HBVDNA阴性组 ;CHB组患者血清ALT异常者的IL - 10浓度明显高于ALT正常组 ;IL - 10水平与HBVDNA复制程度呈正相关。CHB患者血清IL - 10水平升高与HBV持续感染、HBVDNA高复制合并肝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 IL-10 HBVDNA复制 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HBV-DNA定量和定性聚合酶链反应及其临床实用性的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晓蔓 郭海波 列海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6-227,共2页
探讨HBV -DNA定量和定性聚合酶链反应的意义及其临床实用性。检测 2 83例临床血清标本 ,其中1 2 5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HBV -DNA含量并比较不同乙型肝炎 (乙肝 )病型 ;另 1 5 8例用定性PCR测HBV -DNA并用ELISA法规HBV血清标志物 (HBVM... 探讨HBV -DNA定量和定性聚合酶链反应的意义及其临床实用性。检测 2 83例临床血清标本 ,其中1 2 5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HBV -DNA含量并比较不同乙型肝炎 (乙肝 )病型 ;另 1 5 8例用定性PCR测HBV -DNA并用ELISA法规HBV血清标志物 (HBVM) ,同时进行DNA定量及定性的对比研究。结果示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型无明显关系 ;DNA阳性率与乙肝病型及HBVM有关 ;HBV -DNA定量与定性相关性良好。FQ -PCR可真实反映HBV -DNA复制水平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定量与定性HBV -DNA检测相关性良好 ,在仅需了解HBV -DNA的复制与否的诊断中 ,可用定性PCR ;对HBVM的意义应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定量PCR 定性PCR
下载PDF
艾蒿花粉与豚草花粉的抗原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晓蔓 黄妩姣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 比较艾蒿花粉和豚草花粉粗浸液中的蛋白质组分 ,探讨两者间有无共同抗原。方法 制备艾蒿花粉和豚草花粉的花粉浸液 ,采用SDS -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两种花粉粗浸液中的蛋白质组分 ;用蒿属花粉过敏者的血清作为第一抗体 ,分... 目的 比较艾蒿花粉和豚草花粉粗浸液中的蛋白质组分 ,探讨两者间有无共同抗原。方法 制备艾蒿花粉和豚草花粉的花粉浸液 ,采用SDS -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两种花粉粗浸液中的蛋白质组分 ;用蒿属花粉过敏者的血清作为第一抗体 ,分别与两种花粉浸液发生反应 ,通过Western -blotting判断两种花粉间交叉抗原的存在。结果 SDS -PAGE显示 ,艾蒿花粉显带 13条 ,分子量在 18~ 10 0kDa之间 ;豚草花粉显带 5条 ,分子量在 18~ 6 3kDa之间。免疫印迹表明 ,11份蒿属花粉过敏患者的血清 ,均能同时与艾蒿花粉及豚草花粉抗原发生反应 ,其中 ,同时发生反应的艾蒿花粉抗原有两条 ,分子量分别为 18kDa和 2 0kDa ;豚草花粉抗原有一条 ,分子量为18kDa。结论 艾蒿花粉与豚草花粉提取液蛋白组分差异较大 ,前者更复杂 ;但两者间存在共同抗原 ,可发生交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成分 过敏 蒿属花粉 血清 浸液 反应 交叉抗原 显带 考马斯亮蓝染色 豚草
下载PDF
血清GP73联合AFP、CEA、CA199、GGT检测在PHC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叶佩灵 吴晓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联合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转移酶(GGT)对早期筛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肝癌实验组患者53例、其他恶性肿瘤对照组患者46例和健康人对照组20例...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联合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转移酶(GGT)对早期筛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肝癌实验组患者53例、其他恶性肿瘤对照组患者46例和健康人对照组20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法测定血清GP73浓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AFP、CEA、CA199水平;76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GGT水平。结果肝癌实验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P73诊断肝癌的灵敏度(86.8%)明显优于AFP(54.7%)(P<0.01),而特异性较AFP差(P<0.01)。在24例血清AFP呈低浓度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清GP73对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为75.0%,远高于AFP(P<0.01)。血清GP73联合AFP、CEA、CA199、GGT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灵敏度,达98.1%。结论血清GP73和AFP、CEA、CA199、GG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糖蛋73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乙肝患者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锦宏 吴红 +1 位作者 王春苗 吴晓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8-640,64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罕见模式的病例,探讨其存在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罕见模式的病例,探讨其存在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MEIA)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采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分析技术检测HBV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双变异nt1762A-T/nt1764G-A;比色法检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15 600例乙肝患者中,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检出率为2.3%,其阳性率在不同性别组及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所有HBsAg与HBsAb双阳模式中,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模式比例最高,占57.9%;HBsAg与HBsAb双阳模式中HBeAg阳性组乙肝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组;而HBeAg阴性组BCP双变异nt1762A-T/nt1764G-A发生率较HBeAg阳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乙肝患者HBsAg与HBsAb双阳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携带者、乙肝后肝硬化、重型乙肝及乙肝肝癌(P <0.05)。结论 HBsAg与HBsAb双阳性出现,并不预示乙肝病毒传染性减弱,而提示病毒基因有可能出现变异,临床有必要通过检测血清HBV DNA来确定患者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为此部分HBsAg与HBsAb双阳性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临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下载PDF
蒿属花粉cDNA文库的构建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志刚 吉坤美 +3 位作者 高波 何毅华 黄妩姣 吴晓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构建蒿属花粉cDNA表达文库。方法应用定向克隆技术将相应dscDNA片段插入λExCell/NotI/EcoRI/CIP载体的NotI和EcoRI双酶切位点间,经包装、转染宿主菌,构建成cDNA文库。检测文库库容量和重组效率,并采用PCR方法对插入片段大小进行分... 目的构建蒿属花粉cDNA表达文库。方法应用定向克隆技术将相应dscDNA片段插入λExCell/NotI/EcoRI/CIP载体的NotI和EcoRI双酶切位点间,经包装、转染宿主菌,构建成cDNA文库。检测文库库容量和重组效率,并采用PCR方法对插入片段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一个含有5.6×105个重组子的cDNA表达文库,重组率为100%,插入片段大小平均约1.3kb。结论所建文库容量及插入片段大小适合对蒿属花粉特异性重组变应原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花粉 重组变应原 CDNA文库 构建
下载PDF
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浩宇 叶润清 +1 位作者 吴晓蔓 嘉红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8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0例MM患者为MM组,对其血清和尿液进行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免疫固定电泳采用琼脂糖电泳和免疫固定技术。选择同期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0例MM患者为MM组,对其血清和尿液进行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免疫固定电泳采用琼脂糖电泳和免疫固定技术。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结果 MM组患者血清经免疫固定电泳后均呈现浓集条带,M蛋白检出率为100.0%,IgG型92例(65.7%),其中IgGκ型61例,IgGλ型31例;IgM型28例(20.0%),其中IgMκ型19例,IgMλ型9例;IgA型20例(14.3%),其中IgAκ型9例,IgAλ型11例;尿液经免疫固定电泳后呈现明显浓集条带患者89例,M蛋白检出率为63.6%;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显示,MM组IgG型患者IgG含量[(34.92±21.02)g/L]明显高于对照组[(11.62±6.38)g/L],IgM[(0.65±0.42)g/L]和IgA[(1.01±0.86)g/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23±0.56)、(2.31±1.48)g/L](P<0.05);IgM型患者IgM含量[(19.50±13.20)g/L]明显高于对照组,IgG[(7.85±6.62)g/L]和IgA[(1.42±0.77)g/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A型患者IgA含量[(15.00±11.00)g/L]明显高于对照组,IgG[(6.52±4.86)g/L]和IgM[(0.52±0.33)g/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含量可协助诊断MM,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M蛋白进行分型和鉴定,对MM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蛋白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海波 吴晓蔓 郭锐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925-926,共2页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  49例慢性乙肝患者PBMC及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4 9%( 2 2 /4 9) ,5 ...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  49例慢性乙肝患者PBMC及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4 9%( 2 2 /4 9) ,5 1 0 %( 2 5 /4 9) ,两者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P >0 0 5 ) ,具有一致性 ;血清HBV -DNA高水平组PBMC的HBV-DNA含量与低水平组比较 ,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P <0 0 1) ;血清HBV -DNA高水平组PBMC的HBV -DNA阳性率 ( 10 0 %)与血清低水平组PBMC的HBV -DNA阳性率 ( 4 2 9%)比较 ,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P <0 0 5 ) ;在 2 4例血清HBV -DNA阴性患者中 ,发现 5例PBMCHBV -DNA阳性。结论 PBMC的HBV -DNA检测可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程度 ,是对慢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检测有意义的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检测 慢性乙肝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乙肝病毒DNA HBV-DNA PBMC 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思维的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嘉红云 邓小燕 +1 位作者 王忠英 吴晓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237-238,共2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每个学科不容忽视的问题。检验医学专业不仅实践性很强,而且是传授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和方法的学科。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为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每个学科不容忽视的问题。检验医学专业不仅实践性很强,而且是传授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和方法的学科。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为演示、验证型实验,而综合型、设计型和创造型实验很少。从教学方式来看,多为"填鸭式"或"注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专业能力 科研思维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下载PDF
miR-143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锦宏 王春苗 +1 位作者 吴茂峰 吴晓蔓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病患者血清中miR-143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甲胎蛋白(AFP)定量水平的关系,研究其在乙肝相关肝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乙肝患者共计169例,且入选患者均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慢性乙肝78例...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病患者血清中miR-143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甲胎蛋白(AFP)定量水平的关系,研究其在乙肝相关肝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乙肝患者共计169例,且入选患者均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慢性乙肝78例(慢乙肝组),肝硬化53例(乙肝肝硬化组),肝细胞癌(乙肝肝癌组)3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43和HBV DNA,ELIS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血清AFP水平,罗氏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酸(ALT)。结果乙肝肝癌组miR-143相对表达量为4.23±1.08,较乙肝肝硬化组(2.37±0.97)、慢乙肝组(1.21±0.58)及正常对照组(1.53±0.36)显著升高(P〈0.05),且miR-143相对表达量随着病程进展而有升高趋势。血清miR-143表达水平在TNM分期Ⅲ期的乙肝肝癌患者较Ⅰ-Ⅱ期患者高(P〈0.05),而在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癌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43、HBV DNA、AFP在乙肝肝癌患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乙肝肝癌患者中血清miR-143与HBV DNA、ALT、AF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P〈0.05;r=0.67,P〈0.05;r=0.88,P〈0.05)。结论 miRNA-143与乙肝相关肝病患者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一种潜在的HBV相关肝癌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3 HBV DNA MICRORNA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
下载PDF
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锦宏 吴晓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HBVcccDNA与肝组织HBVcccDNA、血清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对69例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血清及15例肝组织的HBVcccDNA、HBVDNA进行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HBsA... 目的:探讨血清HBVcccDNA与肝组织HBVcccDNA、血清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对69例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血清及15例肝组织的HBVcccDNA、HBVDNA进行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HBsAg。结果:(1)肝组织HBVcccDNA阳性检出率为86.7%,高于血清HBVcccDNA阳性检出率(66.7%,P<0.05);(2)血清中HBVcccDNA与肝组织HBVcccDNA水平呈正相关(r=0.72,P<0.05);(3)血清HBVcccDNA拷贝数随HBVDNA水平升高而增大,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5);且HBVDNA高水平组(HBVDNA≥105copies/mL)的血清HBVcccDNA的阳性检出率(96.6%)高于低水平组(103copies/mL≤HBVDNA<1×105copies/mL)(67.5%)(P<0.05);(4)血清HBVcccDNA检出率随着病程进展而升高,在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检出率分别为33.3%、83.3%、87.0%、87.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BVcccDNA可间接反映患者肝组织内HBVcccDNA情况,且与血清HBV复制指标HBVDNA显著相关;并与乙肝不同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HBV CCCDNA HBV DNA 肝组织 乙型患者
下载PDF
肥胖人群脂联素、抵抗素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强 杨静 +3 位作者 罗淼珊 周芸 吴晓蔓 吕嘉春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06例肥胖者和107名健康对照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结果肥...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06例肥胖者和107名健康对照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结果肥胖者的体重指数(BMI)、体脂分布百分比(BF)、HOMA-IRI、抵抗素、脂联素、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 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脂联素和抵抗素均与BMI、BF和HOMA-IRI呈正相关([脂联素:相关系数(r)分别为0.439、0.236、0.398,P均<0.01;抵抗素:r分别为0.296(P<0.01)、0.175(P<0.05)、0.827(P<0.01)],抵抗素与腰臀比(WHR)呈正相关(r=0.169,P<0.05)。结论脂联素能较好地预测BMI和HOMA-IRI,抵抗素能较好地预测BMI。脂联素与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在向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抵抗素 胰岛素抵抗 肥胖
下载PDF
黄芪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晓蔓 袁文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黄芪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观察黄芪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及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黄芪作用于HepG2.2.15细胞12d后,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CD50)1500ng/ml... 目的探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黄芪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观察黄芪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及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黄芪作用于HepG2.2.15细胞12d后,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CD50)1500ng/ml,对HBsAg和HBeAg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ID50)分别为115.4μg/ml和317.2μg/ml,黄芪对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TI)分别13.00,4.73。结论黄芪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及HBeAg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乙型肝炎病毒 HEPG 2.2.15细胞株
下载PDF
神经科住院病人感染菌及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衍超 肖柯玲 +5 位作者 王敏玲 陈文捷 夏小梅 吴晓蔓 苏丹红 肖庆忠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65-770,共6页
目的调查神经科病人住院期间分离的感染菌及耐药现状,为院内感染的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各种脑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分离的感染菌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并比较两病区感染菌、耐药性及相关情况... 目的调查神经科病人住院期间分离的感染菌及耐药现状,为院内感染的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各种脑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分离的感染菌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并比较两病区感染菌、耐药性及相关情况。结果总体神经内科以革兰阳性球菌稍多(48.3%),神经外科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8.0%);神经内科感染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神经外科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是85.0%、97.0%与94.0%、94.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是36.3%、37.0%与57.9%、75.5%。神经科住院病人主要感染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神经外科各种侵入性操作较神经内科多,且使用抗生素较神经内科普遍,脑梗塞、脑出血患者以61~70岁为发病与感染高检出年龄,脑外伤却以31~40岁患者最多。结论神经科住院病人发生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和伤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科感染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严重,尤其是神经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 感染菌 耐药性
下载PDF
61例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基变红及混浊原因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波 黄海樱 吴晓蔓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587-588,共2页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检测 液体培养基 培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唾液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晓蔓 冯秀兰 周利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唾液中乙肝病毒的携带情况,以指导正确进行母婴喂养和母婴接触。方法:用ELISA法检测32例携带乙肝病毒产妇的血液、乳汁、唾液乙肝病毒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中25例孕产妇血清的HBV-DNA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乳汁、唾液中乙肝病毒的携带情况,以指导正确进行母婴喂养和母婴接触。方法:用ELISA法检测32例携带乙肝病毒产妇的血液、乳汁、唾液乙肝病毒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中25例孕产妇血清的HBV-DNA含量。结果:乙肝病毒携带产妇的乳汁HBsAg阳性率为40.6%,唾液HBsAg阳性率为37.5%,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HBeAg阳性产妇乳汁和唾液HBsAg阳性率、血HBV-DNA阳性率均比HBeAg阴性者高(P<0.05);部分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HBV-DNA阳性,乳汁和唾液中也能检出HBsAg。结论:①血HBeAg阳性产妇乳汁、唾液潜在传染性高,建议采用人工喂养,最好适当进行母婴隔离。②血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仍有传染HBV的可能,建议检测血HBV-DNA含量,以指导正确进行哺乳及母婴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乳汁 唾液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晓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204,共3页
为了解循环免疫复合物在乙肝发病及转归中的意义,采用ELISA法测定HBeAg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BeIC),并与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结果相比较。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时期120名病例和40名健康成... 为了解循环免疫复合物在乙肝发病及转归中的意义,采用ELISA法测定HBeAg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BeIC),并与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结果相比较。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时期120名病例和40名健康成人。结果:1.HBcIC与HBV复制有关,其血清学标志的转换可作为预后的指标之一;2.CIC与复制水平有关,HBeIC仅为CIC的组成部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 循环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