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作障碍土壤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胜男 武美华 +3 位作者 逄玉万 王祥润 黄建凤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长期连作会引起连作障碍,造成土壤有效养分降低、土壤酶活性下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破坏,导致连作病害加剧及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近年来,针对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措施研究成为热点,已逐步形成农业、理化和生物改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 长期连作会引起连作障碍,造成土壤有效养分降低、土壤酶活性下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破坏,导致连作病害加剧及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近年来,针对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措施研究成为热点,已逐步形成农业、理化和生物改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通过整理查阅文献,总结了土壤改良种植制度的优化、土壤改良剂的选择、抗病品种选育的应用、土壤熏蒸消毒改良以及拮抗菌应用等生物防治措施,对作物连作障碍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相关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壤改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有机肥与石灰配施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2
作者 黄建凤 腾飞 +7 位作者 叶芳 张木 逄玉万 肖勇 永沛 付弘婷 李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3,共8页
为明确有机肥与石灰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石灰分别单施与配施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的酸化性质、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控释肥(CF)、控释肥+石灰(LM)、控释肥+有机... 为明确有机肥与石灰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石灰分别单施与配施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的酸化性质、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控释肥(CF)、控释肥+石灰(LM)、控释肥+有机肥(OF)、控释肥+石灰与有机肥配施(CLO),除CK外,各处理养分保持一致,物料均在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入土壤。结果表明,CLO处理对土壤pH的改良效果最优,其pH提高了0.42个单位,而OF和LM处理的pH分别提升0.27、0.37个单位;O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44.46 g·kg^(-1),其次为CLO处理,达37.76 g·kg^(-1);LM、OF及CLO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降幅最高的处理为CLO,达71.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与pH的回归方程斜率绝对值分别为1.3568和0.1560,均呈显著负相关;LM处理的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达7.52 cmol·kg^(-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CLO处理,达6.92 cmol·kg^(-1)。配施处理能增加灌浆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增产效果最优。研究表明,有机肥与石灰配施较单独施用对华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酸性土壤 有机肥 石灰 双季稻 酸化改良
下载PDF
广东探索创新酸化耕地治理 实现“六个一”成效
3
作者 叶芳 戴文举 +4 位作者 黄巧义 乐芹 姚伟成 黄建伟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5期16-19,共4页
广东省高度重视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工作,遵循“方案先行、技术支撑、监管得力、保障到位”总方针,强化组织统筹和项目质量监管,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六个一”的成效,即完善了一套管理体系、建立了一项工作机制、打造了一批样... 广东省高度重视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工作,遵循“方案先行、技术支撑、监管得力、保障到位”总方针,强化组织统筹和项目质量监管,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六个一”的成效,即完善了一套管理体系、建立了一项工作机制、打造了一批样板田、优化了一套技术体系、创新了一套实施方法、凝聚了一个治酸共识,有力保障重点县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加强组织保障,做好做足前期准备工作,探索创新技术模式,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应用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措施同时叠加有机质提升措施,为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耕地治理 重点县建设 综合治理模式 广东省
下载PDF
考虑三维土拱效应的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杰 +1 位作者 路利民 杨超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1,共5页
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是悬臂式抗滑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考虑桩后三维土拱效应,假设土拱形状为抛物线,根据土拱效应沿土体深度逐渐减弱的特点,建立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模型。基于水平层分法,得到挡板土压力的表达式,并将理论分析结果... 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是悬臂式抗滑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考虑桩后三维土拱效应,假设土拱形状为抛物线,根据土拱效应沿土体深度逐渐减弱的特点,建立桩间挡板土压力计算模型。基于水平层分法,得到挡板土压力的表达式,并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作用在挡板上的土压力沿土体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土压力值约在0.67 H(H为抗滑桩悬臂段高度)位置处达到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参数分析表明:挡板土压力和桩间净距呈正相关关系,和土体内摩擦角、挡板与土体间界面摩擦角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间挡板 土压力 悬臂式抗滑桩 三维土拱效应
下载PDF
极限上限法在抗滑桩桩间土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山西建筑》 2019年第3期65-66,共2页
依据极限上限法分析抗滑桩桩间土的稳定性问题。结合桩间土体失稳现象,建立相应计算模型。分析了失稳土体的外力做功功率和内能耗散,并建立能量平衡方程,从而寻找最小稳定性系数,讨论桩间土的稳定性。
关键词 抗滑桩桩间土 极限上限法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