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质量控制与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郗博洲 +2 位作者 马亮亮 杨鑫 解亦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7,共10页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对细胞能量代谢、细胞死亡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细胞器,线粒体含有独特的DNA,并且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刺激导致DNA损伤。损伤的线粒体DNA会进一步导致线粒体蛋白复合体改变,并通过生成氧...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对细胞能量代谢、细胞死亡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细胞器,线粒体含有独特的DNA,并且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刺激导致DNA损伤。损伤的线粒体DNA会进一步导致线粒体蛋白复合体改变,并通过生成氧自由基等多种机制导致肿瘤的发生。为了维持稳定的线粒体功能,线粒体存在多种机制修复损伤,其依据不同受损程度启动不同修复机制,这一过程称为“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衍生囊泡、线粒体融合/裂变、线粒体自噬等。本文综述了不同的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并且列举了线粒体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的蛋白质的相关功能和肿瘤研究进展。此外,线粒体在药物靶点及肿瘤液体活检标志物的开发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转化医学前景。相信对于线粒体功能及相关机制的深入探索,能够有助于解决目前肿瘤研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质量控制 肿瘤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裂变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分子发病机制及精准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千 +2 位作者 马亮亮 丁世康 解亦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1期59-66,共8页
胃肠间质瘤作为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病理通过免疫组化染色CD117、DOG1、CD34、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进行诊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胃肠间质瘤的诊断进入分子时代。胃肠间质瘤患者80%以上存在Kit或PDGFRA基因突... 胃肠间质瘤作为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病理通过免疫组化染色CD117、DOG1、CD34、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进行诊断。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胃肠间质瘤的诊断进入分子时代。胃肠间质瘤患者80%以上存在Kit或PDGFRA基因突变,这2种基因有数个突变位点和多种突变类型。2种基因均未突变的肿瘤称为野生型胃肠间质瘤,此类肿瘤具有罕见的基因突变类型。Kit和PDGFRA基因均编码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其病理性突变使得激酶失去抑制而自动激活。异常激活的酪氨酸激酶进一步激活下游PI3K-AKT-m TOR和RAS-MEK-MAPK通路,使得细胞增殖不受控制,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目前针对胃肠间质瘤的病理性突变,临床上研发了数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上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药2~3年或者停药后,胃肠间质瘤患者常常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难治性复发胃肠间质瘤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免疫治疗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中崭露头角,胃肠间质瘤作为一种需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肿瘤,其精准治疗正在越来越规范与完善。本文就胃肠间质瘤分子发病机制及精准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发病机制 靶向治疗 精准治疗
下载PDF
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新批准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梅叶玲 都玉蓉 +6 位作者 刘钰 王雅轩 孟轲 余军林 张腾飞 马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6期545-548,共4页
抗肿瘤靶向药物,例如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构成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不同,靶向治疗药物靶向肿瘤发展和进展所必需的特定生物学位点,相较于传统化疗,其具有最小化治疗负担的优点。但由于分子靶... 抗肿瘤靶向药物,例如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构成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不同,靶向治疗药物靶向肿瘤发展和进展所必需的特定生物学位点,相较于传统化疗,其具有最小化治疗负担的优点。但由于分子靶向药物研发更新迅速,国内外及医院内外药物种类繁多且相关信息不够全面,使得临床医生和肿瘤患者对分子靶向药物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旨在就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批准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专业人员提供有用的总结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药物 恶性肿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骨肉瘤中长链非编码RNA对基因元件甲基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军林 梅叶玲 +4 位作者 靳水灵 冯涵 翁兰玲 刘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9期3645-3648,共4页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占所有骨肿瘤的20%,占儿科恶性肿瘤的5%以上[1],儿童和青少年以及50岁以上老年人为发病高峰人群[2]。非转移性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为50%~70%,但转移性骨肉瘤(最常见于肺部)5年存活率仅15%~30%[3]。迄今...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占所有骨肿瘤的20%,占儿科恶性肿瘤的5%以上[1],儿童和青少年以及50岁以上老年人为发病高峰人群[2]。非转移性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为50%~70%,但转移性骨肉瘤(最常见于肺部)5年存活率仅15%~30%[3]。迄今为止,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仍不清楚,目前骨肉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且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耐药,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长链非编码RNA 甲基化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