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用于髋部手术老年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1
1
作者 吴文 张兰 +2 位作者 雷光磊 李培玉 杨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 比较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用于髋部手术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髋部骨折病人16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70-101岁,体重30-9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 目的 比较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用于髋部手术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髋部骨折病人16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70-101岁,体重30-9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0):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B组)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组(FNB组).FI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N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三合一阻滞,注入0.2%罗哌卡因40 ml.术毕FIB组经髂筋膜间隙导管连接镇痛泵行自控镇痛,FNB组经股神经外侧导管连接镇痛泵行自控镇痛,2组均采用0.2%罗哌卡因275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60 min,持续镇痛至术后72 h,维持VAS评分≤4分.当VAS评分>4分时,口服或肌肉注射曲马多50-10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置管前、首次注药后15 min和术后12h时,对股前区(股神经支配区域)、股外侧区(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和股前区内上部(闭孔神经支配区域)进行温度觉和轻触觉测试,以上任一区域出现温度觉或轻触觉减退为感觉阻滞成功,记录感觉阻滞成功情况.记录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病人镇痛满意度.记录术后48 h内神经损伤、恶心呕吐、头晕和心慌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FIB组比较,FNB组首次注药后15 min和术后12h时股外侧区阻滞成功率降低,术后镇痛补救率升高,病人镇痛满意度降低(P<0.05),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髋部手术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三合一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筋膜 股神经 镇痛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经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雷光磊 吴文 +2 位作者 李培玉 张兰 吴贵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评价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3例。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C组行单次髂筋... 目的评价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3例。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C组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T组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术毕C组患者行静脉PCA镇痛,T组经过术前留置导管行髂筋膜间隙连续阻滞镇痛。评估术后6 h(T3)、12 h(T4)、24 h(T5)、48 h(T6)各时点区域感觉阻滞情况、VAS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镇痛补救情况。结果 T组T4、T5、T6时点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高于C组,术后T5、T6时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能为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提供安全和有效的镇痛效果,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高龄 髋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不同方法引导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有效性、安全性及舒适性的比较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进 吴文 +1 位作者 周颖 张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引导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肘关节骨折内固定术病人189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46~90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3):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引导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肘关节骨折内固定术病人189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46~90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3):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和超声引导连续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3组分别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行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针刺法测定阻滞效果满意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2~3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行麻醉诱导.吸入1.5%~2.5%七氟醚,静脉输注丙泊酚2~4 mg·kg^-1·h^-1行麻醉维持.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行病人自控神经阻滞镇痛,药物配方:0.2%罗哌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60 min.3组均镇痛至术后72 h,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记录舒适度评分和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记录穿刺操作过程中气胸、局麻药中毒和血管内穿刺以及术后导管脱落、恶心呕吐和神经损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舒适度评分升高,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舒适度评分升高(P<0.05),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舒适性优于腋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单纯超声引导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舒适性优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何崎 秦燕 +2 位作者 刘丹凤 杨光 吴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6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研究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给予股神... 目的:研究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给予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麻醉15 min、麻醉半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麻醉15 min、半小时后对照组SBP和DBP显著低于研究组,也显著低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15 min、半小时后SBP和DBP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5 min、半小时后两组HR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当,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坐骨神经 单侧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崎 吴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于术后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于术后采取静脉镇痛。采用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酶...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于术后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于术后采取静脉镇痛。采用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功能(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术后6、12、24、48 h时,观察组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的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48 h时,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较静脉镇痛更理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严娅岚 杨光 +1 位作者 吴文 张兰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和持续静脉镇痛组,每组25例。观察患者术后4、8、12、24、48及72h膝...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和持续静脉镇痛组,每组25例。观察患者术后4、8、12、24、48及72h膝关节的静息痛和功能锻炼时的活动痛评分。记录患肢可以主动行直腿抬高的时间、膝关节主动屈膝达90°的康复时间及出院时膝关节伤口愈合情况和所能达到的最大屈膝角度。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组术后8h、12h、24h、48h、72h的静息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持续静脉镇痛组(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术后8h,12h,72h的活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持续静脉镇痛组(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主动屈膝90°时间均显著短于持续静脉镇痛组(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术后24h的总体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持续静脉镇痛组(P<0.01)。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为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和术后康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镜 术后镇痛 康复
下载PDF
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卧床时间与血栓前状态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培玉 鲁丽莎 +4 位作者 向继林 严娅岚 吴文 李钟 张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卧床时间与血栓前状态发生的关系.方法 髋部骨折后卧床患者166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按入院时卧床时间分为5组:Ⅰ组(n=61)卧床时间<24 h,Ⅱ组(n=29)卧床时间24 - 48 h,Ⅲ组(n=29)卧床时间3-6d,Ⅳ组...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卧床时间与血栓前状态发生的关系.方法 髋部骨折后卧床患者166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按入院时卧床时间分为5组:Ⅰ组(n=61)卧床时间<24 h,Ⅱ组(n=29)卧床时间24 - 48 h,Ⅲ组(n=29)卧床时间3-6d,Ⅳ组(n=34)卧床时间7-14d,Ⅴ组(n=13)卧床时间>14d.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浓度、血清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浓度.记录测定指标异常的发生情况.D-二聚体阳性者经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有无深静脉血栓.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Fib和D-二聚体异常率、血清GMP-140浓度升高,Ⅳ组血小板计数、Fib和D-二聚体异常率、血清GMP-140浓度升高,Ⅴ组血小板计数异常率升高(P<0.05),血清GMP-140浓度、Fib和D-二聚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血清GMP-140浓度升高,Ⅳ组Fib和D-二聚体异常率升高(P<0.05),Ⅲ组Fib和D-二聚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血小板计数异常率低于Ⅲ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深静脉血栓征象.结论 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超过24 h血栓前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超过3d为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卧床休息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股骨外侧旁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踝手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殷臣竹 张兰 +4 位作者 吴文 杨光 张进 李培玉 向芮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目的评价股骨外侧旁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踝手术后fj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足踝于_术病人100例,ASA分级I-Ⅲ级,年龄18~60岁,体重50~100kg,身高145~190cm,性别小限,采用随机数宁表法分为2组(n=50):病人自控坐骨神经... 目的评价股骨外侧旁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踝手术后fj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足踝于_术病人100例,ASA分级I-Ⅲ级,年龄18~60岁,体重50~100kg,身高145~190cm,性别小限,采用随机数宁表法分为2组(n=50):病人自控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组(PCN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PCNA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股骨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因20ml,置入神经丛导管,再注入0.2%罗哌卞因10ml。PCIA组坐骨神经定位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冈30ml。均采用喉罩全身麻醉,术毕PCNA组采用0.2%罗哌#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1)行PCNA,背景输汪速率5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州15min;PCIA组采用舒芬太尼100斗g+曲马多500mg+托烷司琼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1)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ml/h,PCA剂撼0.5m1,锁定时间15rain,维持VAS评分≤3分,均镇痛至术后72h。当VAS评分≥4分时,肌肉注射曲马多100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后72h内镇痛补救悄况和恶心、呕叶、失眠、穿刺郎位感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CIA组比较,PCNA组镇痛补救率和恶心、呕吐发牛率降低(P〈0.05)。结论股骨外侧旁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足踝手术病人术后自控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坐骨神经 镇痛 病人控制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患者全麻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向芮 吴文 +3 位作者 王文璨 杨光 殷臣竹 廖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6期27-28,30,共3页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行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排除未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者,余下患者完全苏醒后即进行疼痛评分,记录VAS>3分、恶心呕吐、寒战、嗜睡、谵妄...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行全麻骨科手术患者,排除未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者,余下患者完全苏醒后即进行疼痛评分,记录VAS>3分、恶心呕吐、寒战、嗜睡、谵妄、液体脱落、低氧血症等并计算发生率,根据不同麻醉方式、不同手术、性别、年龄分类分析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结果 1437例患者中83%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GN组),17%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G组)。两组患者手术构成情况明显不同,G组(全身麻醉)以脊柱手术为主,GN组(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以四肢手术为主(P<0.05)。G组患者术后疼痛、寒战、谵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N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脊柱手术术后疼痛发生率最高(56.91%),其次为肩关节、髋关节及骨盆手术(分别为37.5%、35.44%、25%),明显高于上下肢手术的4.42%、5.67%(P<0.05)。女性患者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老年患者疼痛、瞻望、嗜睡、低氧血症、液体脱落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患者(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可显著减少PACU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有关。加强麻醉恢复室观察与护理,可使骨科手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室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漂浮体位运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秦小娟 廖涛 +1 位作者 李静 吴文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观察漂浮体位运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拟择期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50例。分成传统体位组25例,于传统体位下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漂浮体位组25例,于漂浮体位... 目的观察漂浮体位运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拟择期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50例。分成传统体位组25例,于传统体位下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漂浮体位组25例,于漂浮体位下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安置体位所用的时间,更换体位所需人数、手术所需无菌物资数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体位摆放时间传统体位组(689±91)s明显高于漂浮体位组(377±84)s(P<0.05);手术时间上传统体位组(253±72)min明显高于漂浮体位组(185±68)min(P<0.05);传统体位组所需人员数(5.7±1.3)名高于漂浮体位组(3.4±1.2)名(P<0.05);传统体位组每台手术无菌物资消耗量大于漂浮体位组。结论漂浮体位在不稳定骨盆创伤手术中,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力及物力成本都优于传统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体位 不稳定骨盆骨折 护理
下载PDF
超声下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忌 吴文 +2 位作者 杨兴勇 吕敬 李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2-36,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进行治疗,每7 d治疗...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进行治疗,每7 d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对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76 d。其中3例患者因治疗结束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选择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及随访时均未出现局部血肿、神经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不良反应。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为L5S1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精准化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骶韧带 针刀 神经根阻滞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1996—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手术临床用血回顾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文 郑剑桥 +6 位作者 熊鹰 张蕾 段泽艳 熊亚琴 张兰 秦莉 刘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通过对18310名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用血资料的回顾性调查,获得该病种临床用血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加强腹部肿瘤手术血液保护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199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18310... 目的通过对18310名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用血资料的回顾性调查,获得该病种临床用血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加强腹部肿瘤手术血液保护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199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18310名,根据输血日期和手术日期计算总体和不同年度的手术例数、输血例数、输血率、输血量和输血时间,输血时间分为术前(T0)、手术当日(T1)、手术后d2(T2)、d3及以后(T3),计算不同年度的肿瘤手术例数、输血例数、输血率、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结果腹部肿瘤手术患者RBC、FFP输入例数分别为7229、1609例,输入量分别为6288、1421L;腹部手术例数逐年递增,RBCs输入例数及输入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输入率在波动中呈现逐年下降的趋,从1996年的82.59%降至2007年的30.11%;2004年后FFP输入例数、输入量及输入率急剧上升,输入例数2007年较1996年提高16倍,输入量增加37倍,输入率提高9倍,明显高于RBCs的增加幅度。74.38%的RBCs集中在T1时间段输入,FFP主要在T1及T3时间段,分别占总用量的34.73%、47.64%,明显高于T1、T2时间段(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手术总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RBCs输入率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提示本院血液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FFP滥用的可能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手术 输血 回顾
下载PDF
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与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检术后疼痛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丽 吴文 +2 位作者 严娅岚 杨光 张兰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目的比较单次股神经阻滞和关节腔内单次注射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检术后镇痛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7月,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行择期单侧下肢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 目的比较单次股神经阻滞和关节腔内单次注射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检术后镇痛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7月,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行择期单侧下肢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和关节腔内用药组,每组90例,分别于术前1h行股神经阻滞(0.15%罗哌卡因20mL)和手术结束时在膝关节腔内注入0.6%罗哌卡因20mL。于术后4、8、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行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情况。结果关节腔内用药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41.11%)明显高于股神经阻滞组(20.00%)(P<0.005)。两组患者术后24h静止时及术后8、24h运动时的VAS评分关节腔内用药组均明显高于股神经阻滞组(P<0.001),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可提供更加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用药量小,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股神经阻滞 关节腔内注射 膝关节镜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复合低分子肝素对不同年龄段高龄骨伤患者抗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富 吴文 +1 位作者 向继林 张兰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1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应用活血化瘀复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不同年龄段高龄骨伤患者抗血栓治疗疗效的分析。方法:选择ASAⅠ~IV级,年龄≥60岁,髋部骨折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N1组(60~69岁)、N2组(70~79岁)、N...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应用活血化瘀复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不同年龄段高龄骨伤患者抗血栓治疗疗效的分析。方法:选择ASAⅠ~IV级,年龄≥60岁,髋部骨折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N1组(60~69岁)、N2组(70~79岁)、N3组(≥80岁),每组再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1分为N1y和N1d,N2为N2y和N2d,N3分为N3y和N3d),每小组各20例。研究组入院即开始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10ml,每日3次),手术当日停用,术后第2天继续服用至术后10天结束。所有病例于伤后1天以及术毕(术中停用)12小时以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直至出院,用法为3075AXa IU/日、皮下注射。分别记录入院时(T0)、手术当日(T1)及术后10天(T2)测定D-二聚体(D-Dimer)、GMP140的值。结果:所有研究组(N1y、N2y、N3y)T1、T2D-D值明显低于T0(P〈0.05),但T1、T2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N1y、N2y、N3y在T0、T1、T2时各组之间D-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所有研究组(N1y、N2y、N3y)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GMP140浓度逐渐见降低,T2GMP140值明显低于T0(P〈0.05),但T1、T2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T0时,研究组和对照组GMP140值随着年龄的增加GMP140浓度逐渐升高,N3y〉N2y〉N1y,N3d〉N2d〉N1d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T1、T2时无明显差异。结论:初步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GMP140浓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血栓。应用活血化瘀复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不同年龄段高龄骨伤患者治疗都能有效减少血栓前状态形成,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而且对年龄越高的患者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低分子肝素 高龄骨伤 抗血栓
下载PDF
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PCA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崎 吴文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18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PCA组(P组)及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复合静脉PCA组(CP组),CP组术前1h口服塞来昔布,所有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1h、6h、12...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18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PCA组(P组)及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复合静脉PCA组(CP组),CP组术前1h口服塞来昔布,所有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1h、6h、12h、24h、48h静止、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CP组术后1h、6h、12h静止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CP组术后1h、6h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镇静评分、术后麻醉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补充镇痛药物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术前单次口服超前镇痛联合术后PCA镇痛可明显降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24h内疼痛,镇痛效果优越、平稳、安全,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超前镇痛 脊柱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术中预防性应用艾司洛尔对高龄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文 张兰 +3 位作者 雷光磊 姚富 严娅岚 李振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术中预防性应用艾司洛尔对高龄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年龄75岁以上,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Ⅳ级,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颈骨折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心肌缺血患者3... 目的研究术中预防性应用艾司洛尔对高龄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年龄75岁以上,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Ⅳ级,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颈骨折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心肌缺血患者30例,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分别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静脉泵注艾司洛尔后、神经阻滞后、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拔管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心电图ST段变化及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诱导、插管、拔管后HR[(66±7)次/min,(67±8)次/min,(70±16)次/min]明显低于相同时点对照组[(78±8)次/min,(73±10)次/min,(97±12)次/min,均为P<0.05];在麻醉期间(T1~5)观察组RPP(10 279±1833,8188±869,6970±805,6659±1420,9141±176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 198±1825,9336±671,8598±1473,8091±1757,10 082±1396,均为P<0.05)。观察组心肌缺血发生率及持续时间、麻醉中尼卡地平总用量[0.07%,(90±0)min,(1.00±1.53)m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0.0%,(233±91)min,(2.00±1.52)mg,均为P<0.05]。麻醉结束时观察组ST段下移值明显低于患者入手术室时基础值[(-0.04±0.02)mV比(-0.08±0.05)mV,P<0.05],而对照组ST段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03)mV比(-0.03±0.02)mV,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应用艾司洛尔可降低高龄心肌缺血患者全身麻醉时的心肌氧耗及心肌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艾司洛尔 心肌保护 高龄患者
下载PDF
氯普鲁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富 吴文 +1 位作者 严娅岚 张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1-902,共2页
目的评价3%氯普鲁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桡骨远端骨折需要手法整复的门急诊患者30例,3%氯普鲁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测定神经阻滞前和阻滞后2、5、10、15... 目的评价3%氯普鲁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桡骨远端骨折需要手法整复的门急诊患者30例,3%氯普鲁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测定神经阻滞前和阻滞后2、5、10、15、20和30min时的BP、HR、SpO2、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运动VAS评分,记录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整复医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神经阻滞前后B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2min疼痛VAS评分(包括静止和运动)与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10~30min均接近“0”分左右,感觉与运动恢复时间在60min左右,无不良反应发生,整复医师及患者满意度100%。结论3%氯普鲁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患者提供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效果,且毒性低、起效迅速、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较快,特别适合门诊治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普鲁卡因 桡骨远端骨折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225例地震伤外科手术用血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剑桥 吴文 +4 位作者 谭斌 熊辉 赖巍 秦莉 张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83-585,共3页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汶川地震伤员手术用血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6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地震伤员的输血原始发血单,记录其性别、年龄、手术名称、输血量、输血时间。结果因手术需要,手术前、中、后...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汶川地震伤员手术用血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6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地震伤员的输血原始发血单,记录其性别、年龄、手术名称、输血量、输血时间。结果因手术需要,手术前、中、后24h输入红细胞悬液(RBC)或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地震伤员共有225名,年龄1—87岁;用血量:RBC为1163U、FFP为124500ml。输入RBC≤2U者占手术总人数的40.89%(为总量的14.4%),2.5—4U者占27.56%(19.7%),4.5—10U者占24.89%(32.5%),RBC>10U者占6.67%(33.4%)。输入FFP100—400ml者占44.89%(26.87%),450—1000ml者占18.22%(24.02%),>1000ml者占9.33%(49.12%),另有27.56%的地震伤员未使用FFP。FFP输入量与RBC输入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2=0.8547,P<0.05)结论华西医院地震伤员手术用血属于少量或中等量用血,相对于RBC用量而言,FFP的用量可能偏多,规范血浆的使用,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将是血液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创伤 外科手术 红细胞 血浆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镇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崎 秦燕 吴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77-78,82,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肩袖损伤修复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41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于烽脉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对照组给于等量的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肩袖损伤修复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41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于烽脉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对照组给于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2 h、4 h、8h、12h、24h镇静、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h、4h、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箸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4h镇静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5/21),与对照组的20.0%(4/20)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延长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的术后首次镇痛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治疗应用 创伤和损伤/外科学 肩/损伤 镇痛
下载PDF
亚甲蓝衍生物光化学反应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细胞株灭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芳 吴文 +3 位作者 张兰 黄毅 王艳萍 刘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光化学反应中不同浓度亚甲蓝衍生物(M007)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灭活作用,提供将M007应用于肿瘤手术血液回收的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实验设空白(c)对照组、单纯光照(P)对照组、不作红光光照的M007对照组及实验组(M0... 目的探讨光化学反应中不同浓度亚甲蓝衍生物(M007)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灭活作用,提供将M007应用于肿瘤手术血液回收的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实验设空白(c)对照组、单纯光照(P)对照组、不作红光光照的M007对照组及实验组(M007-PCT)。将10^6个/ml的MG-63单细胞悬液与不同浓度的M007混匀反应,经震荡暗反应及可见红外光照射(M007-PCT)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检测肿瘤细胞死亡率。结果M007-PCT组,M007为(2~4)μmol/L时,MG-63细胞株死亡率随光敏剂浓度增加而增大(P〈0.05);M007在(4~32)μmol/L内,MG-63细胞的死亡率达到较高水平(〉93%),且不再随M007浓度增加而增大(P〉0.05)。M007对照组的MG-63细胞株死亡率随M007浓度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明显低于相同光敏剂浓度M007-PCT组肿瘤细胞死亡率(P〈0.05)。结论新型光敏剂M007对MG-63细胞具有有效的灭活作用,是肿瘤手术术中血液回收方面极具应用前景的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治疗(PCT) 光敏剂 人成骨肉瘤细胞 台盼蓝 肿瘤手术 血液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