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0年广东省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7
1
作者 疏俊 郑慧贞 +4 位作者 韩轲 林永杰 谢莘 谭秋 《疾病监测》 CAS 2011年第10期770-774,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10年广东省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广东省水痘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广东省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全省共报告病例132 442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54/10万,... 目的分析2005-2010年广东省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广东省水痘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广东省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全省共报告病例132 442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54/10万,病例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等市报告病例较多,报告发病率较高,粤东地区报告发病较少,发病率较低。每年4-5月以及12月至次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以<14岁儿童为主,不同地区年龄分布存在差异。职业分布以学生构成最大。2006-2010年全省报告水痘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3起,罹患率在0.44%~75.41%之间,主要发生在广州、深圳和佛山等地,发生单位主要是乡小学,16.61%的事件持续时间超过42 d。结论广东省水痘疫情较为严重,有必要加强相关科研,明确当前疾病负担以及探索相应防控策略等,以更进一步做好广东省水痘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珠江三角洲地区
原文传递
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2
2
作者 彭志强 +2 位作者 疏俊 谭秋 林嘉子 《华南预防医学》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广东省报告的腮腺炎病例及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共报告腮腺...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广东省报告的腮腺炎病例及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共报告腮腺炎病例92 968例,死亡1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19.9/10万。5—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38.7%(35 949/92 968);广东省5年的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5市。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1,<15岁病例数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3.2%(77 378/92 968)。疫情直报系统共报告54起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53起发生在学校(其中乡小学33起),暴发规模以<50例病例为主(占81.5%)。结论广东省腮腺炎发病高峰主要在5—7月份,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人群以<15岁青少年为主,乡村小学是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44
3
作者 林永杰 雷仁宇 +5 位作者 罗耀星 谢莘 邵晓萍 疏俊 张吉凯 《中国计划免疫》 2007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开展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共调查1~6岁本地儿童602名、流动儿童598名,接种记录按卫生部标准进行统计。结果 流动儿...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开展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共调查1~6岁本地儿童602名、流动儿童598名,接种记录按卫生部标准进行统计。结果 流动儿童建证率88.7%;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分别为59.4%、53.2%、52.6%、57.4%,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41.8%;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为42.6%。结论 流动儿童各种疫苗的接种率较低,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免疫预防相关知识,预防接种意识薄弱;接种点能为流动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接种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03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被引量:38
4
作者 邵晓萍 罗耀星 +4 位作者 雷仁宇 林永杰 疏俊 陆碧茹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了解 2 0 0 3年广东省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 ,以指导今后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调查广东省 7个市 (县、区 ) 2 8个村 (居委会 )的 85 3名本地儿童和 3个区流动人口聚集地 89名流动儿童的免... 目的 了解 2 0 0 3年广东省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 ,以指导今后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调查广东省 7个市 (县、区 ) 2 8个村 (居委会 )的 85 3名本地儿童和 3个区流动人口聚集地 89名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状况。结果 广东省本地儿童计划免疫建证率为 97 7% ,疫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 99 2 %、脊髓灰质炎疫苗 99 5 %、百白破疫苗 99 4 %、麻疹疫苗 99 4 %、“四苗”覆盖率为 96 4 %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98 8% ,首针及时接种率为 6 9 2 %。流动儿童建证率为 88 8% ,疫苗接种率分别为脊髓灰质炎疫苗 92 1%、百白破疫苗 89 9%、麻疹疫苗88 8%、乙肝疫苗 88 8% ,均低于本地儿童 (均P <0 0 5 )。不同年份出生及不同经济水平的儿童“四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经济较差的地区乙肝首针及时率(6 4 0 3% )低于经济较好的地区 (75 6 % ) (P <0 0 5 )。儿童家长对计免知识的知晓率不高 ,而且接种知识的信息来源比较单一。结论 广东省 2 0 0 3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但流动儿童接种率较低。今后计划免疫工作重点是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 ,提高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 ;同时要提高群众参与计划免疫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接种
下载PDF
广东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韩轲 +6 位作者 邵晓萍 疏俊 林永杰 张吉凯 赵占杰 梁剑 邹远闻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6县区3 927名1-59岁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6县区3 927名1-59岁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调查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广东省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经标化后分别为15.46%、61.51%、49.46%和66.20%。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5-14岁人群,而抗-HBs阳性率高于5-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城市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90%,全程接种率89.01%,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8.38%,明显高于5-14岁人群。结论广东省仍是乙肝高流行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效果显著,1-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下降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雷仁宇 罗耀星 +6 位作者 谢莘 李晖 邵晓萍 林永杰 李建基 疏俊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04年7~8月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市,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出生的1173名儿童,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目的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04年7~8月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市,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出生的1173名儿童,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现状。结果HBsAg阳性率1.1196,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不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其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00,P=0.157;X^2=2.55,P=0.768)。抗-HBS阳性率65.81%,本地户籍儿童(69.83%)高于外地户籍儿童(61.75%,X^2=8.50,P=0.004);不同年龄组儿童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6.94,P=0.225)。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HBsAg阳性率达到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调查
原文传递
广东省1999~2003年麻疹流行情况与防制策略探讨 被引量:33
7
作者 罗耀星 +2 位作者 邵晓萍 雷仁宇 林永杰 《华南预防医学》 2004年第6期41-42,共2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 1999~ 2 0 0 3年麻疹流行情况 ,探讨广东省麻疹防制策略。方法 对广东省 1999~ 2 0 0 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东省 1999~ 2 0 0 3年共确诊 1796 8例麻疹病例 ,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深... 目的 了解广东省 1999~ 2 0 0 3年麻疹流行情况 ,探讨广东省麻疹防制策略。方法 对广东省 1999~ 2 0 0 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东省 1999~ 2 0 0 3年共确诊 1796 8例麻疹病例 ,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深圳和广州 ,病例数占全省的 5 6 5 % (10 15 2 / 1796 8) ;每年的 3~ 6月为高发季节 ;1~ 3岁年龄组儿童为发病最多的人群 ,占总病例数的 33 1% (5 94 8/ 1796 8) ;全部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有 16 0 5 8例 ,占总数的 89 4 % ,仍是发病主要人群 ;全省共报告麻疹暴发 6 4起 ,其中 2 6起暴发持续时间超过 2 1d ;流动人口的麻疹病例占广东省的麻疹病例总数的5 2 9% (9390 / 1773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初始免疫工作和后续强化免疫活动 ,加强和完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和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 ,加强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麻疹预防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省户籍人群2010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韩轲 郑慧贞 +4 位作者 疏俊 谭秋 林嘉子 苏家立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2年第5期432-434,470,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1332名户籍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为97.35%,几何平均... 目的了解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1332名户籍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为97.35%,几何平均滴度为1∶1903.8;麻疹抗体保护(≥1:800)率为81.41%。不同性别、职业、城市和农村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0岁、21~30岁和1~2岁人群的保护率相对较低。结论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高。1~2岁人群和15~30岁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较低,应通过及时初种和复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对15~30岁人群查漏补种等措施提高相应人群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户籍人群 麻疹病毒 抗体水平 监测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地区2004年流动儿童麻疹免疫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焕英 刘冷 +6 位作者 郭雪 张吉凯 邵晓萍 谢莘 柯昌文 罗耀星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市随机调查的1~6岁584名流动儿童和594名本地儿童麻疹IgG抗体。结果流动儿童、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6%、91.75%...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市随机调查的1~6岁584名流动儿童和594名本地儿童麻疹IgG抗体。结果流动儿童、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6%、91.75%,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27、1:121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于本地儿童,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给当地控制与消除麻疹带来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麻疹 抗体 调查
原文传递
2005—2009年广东省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彭志强 郑慧贞 +4 位作者 疏俊 韩轲 谭秋 林嘉子 《华南预防医学》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省水痘报告发病资料,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广东省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暴发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共报告水痘病例106 894例,死亡1...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省水痘报告发病资料,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广东省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暴发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共报告水痘病例106 894例,死亡1例,5年的病例数分别为10 8541、6 287、24 747、27 931和27 075例,发病率在12.15/10万~29.90/10万之间,2005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8年最高。1~5月病例为60 206例(占56.32%),12月病例为13 306例(占12.45%);广州、深圳、佛山、中山、韶关等5市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0.72%;<15岁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8.37%;5年报告病例中,学生占48.89%,幼托儿童占19.90%,散居儿童占18.88%。5年间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279起(其中2005年无报告水痘暴发疫情),病例7 853例,98.22%的暴发发生在学校(274起),其中乡小学发生129起,占学校暴发数的47.08%。暴发疫情集中在3—5月和11—12月,分别占总数的49.82%、32.26%,暴发疫情规模最少的为10例,最多的为146例,病例数<50例的疫情254起,占91.04%。结论广东省水痘发病高峰在冬春季,病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人群以<15岁青少年为主,乡村小学是水痘暴发发生的重要场所,大部分水痘暴发疫情规模<50例病例。在儿童中开展含水痘疫苗的常规预防接种是控制水痘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疾病暴发流行
原文传递
基于广东省多个水痘疫情暴发现场的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朱琦 王小溪 +5 位作者 苏伟成 崔亚遵 梁剑 邵晓萍 郑慧贞 《华南预防医学》 2016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分析水痘疫情暴发现场中暴露人群的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水痘防控和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4所发生水痘暴发疫情的学校作为现场,选择病例较为集中的班级中既往未患过水痘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水痘疫苗接种情况和... 目的分析水痘疫情暴发现场中暴露人群的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水痘防控和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4所发生水痘暴发疫情的学校作为现场,选择病例较为集中的班级中既往未患过水痘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水痘疫苗接种情况和疫情暴发期间水痘发病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水痘疫苗免疫史与本次罹患水痘之间的关系,评估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4个水痘疫情暴发现场中研究对象的水痘罹患率分别为28.3%(53/187)、32.9%(24/73)、31.9%(37/116)和36.4%(36/99),水痘疫苗接种率分别为27.3%(51/187)、78.1%(57/73)、87.1%(101/116)和49.5%(49/95)。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者罹患水痘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0.52、0.69、0.50和0.39,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分别为48%、31%、50%和61%,总体保护效果为36%;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均为100%。结论在水痘疫情高暴露人群中,1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欠佳,可考虑将水痘疫苗推荐接种剂次由1剂次调整为2剂次,以期有效地控制水痘暴发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疫苗 免疫 疾病暴发流行
原文传递
广东省1997-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梁剑 李建基 《华南预防医学》 2008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汇编》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样本率比较的2检验分析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汇编》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样本率比较的2检验分析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全省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27779例,年均发病率为16.30/10万,其中2004-2006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26.04/10万)明显高于1997-2003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11.86/10万)(P<0.05)。全年中5-7月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1.60%、13.04%和12.95%,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病率为34.34/10万,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发病率水平(7.99/10万)(P<0.01)。83.91%的病例为<15岁儿童,其中5岁以下病例22353例,占病例总数的17.49%。病例职业为学生的共63012例,占总数的49.31%,其次为幼托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0.91%和15.37%。结论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建议在局部地区对适龄儿童推广使用MMR三联疫苗进行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省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郑焕英 刘冷 +6 位作者 郭雪 徐宁 朱素仪 李晖 龙彩云 张欣 《华南预防医学》 2012年第5期34-36,39,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状况和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全省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全省健康人群进行流行性腮腺...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状况和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全省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全省健康人群进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调查;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和健康人群腮腺炎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2010年全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9 330例,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清远、佛山、中山、深圳和广州市,发病率分别为127.3/10万、68.1/10万、50.0/10万、49.2/10万和45.7/10万,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4.2%。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其中0~7岁组儿童发病最多,共发病15 711例,占53.6%;男性19 068例,女性10 262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13 038例,占44.5%。(2)在全省21个地级市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共1 323份,检出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1 212份,阳性率为91.6%。不同地区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波动在80.4%~98.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波动在75.6%~100.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0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存在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整体较高,但也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谭秋 +1 位作者 彭志强 疏俊 《华南预防医学》 2010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08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广东省防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广东省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和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67 ...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08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广东省防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广东省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和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67 168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病例数占全省的68.44%。自2005年,非珠江三角洲病例数在总病例数中构成比逐年升高,分别为16.14%(1 849/11 453)、23.37%(3 245/13 884)、27.15%(5 356/19 729)、38.45%(5 850/15 215)(P<0.01)。每年的4—7月为高发季节(占58.15%);2005—2008年8月龄以下、8月龄至1岁、1~6岁年龄组儿童为发病最多的人群,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4.87%、15.95%、33.95%;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广东省麻疹病例总数的60.99%;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全部病例的46.78%、39.09%;全省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89起,报告病例2 357例。结论广东省近年麻疹发病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但呈现非珠三角地区病例数在全省构成比上升的趋势,且小于8月龄病例构成比逐年增加。应提高2剂次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强化疫点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免疫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广东省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15
作者 彭国文 骆雄才 +3 位作者 韩轲 徐宁 张吉凯 《华南预防医学》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年9月在广州市越秀区、云浮市云城区、汕尾市城区、肇庆四会市、韶关南雄县、梅州五华县等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抽取1~14岁儿童进行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评价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年9月在广州市越秀区、云浮市云城区、汕尾市城区、肇庆四会市、韶关南雄县、梅州五华县等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抽取1~14岁儿童进行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1992年同年龄段儿童的HBV流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1951名1~14岁儿童,其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9.7%(1165/1951),其中1~4岁为88.8%(649/731),5 ̄14岁为42.3%(516/1220);1 ̄14岁儿童中免疫组HBsAg阳性率(2.3%,28/1211)低于未免疫组(10.8%,18/167)和免疫史不详组(7.5%,43/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疫苗首针在出生后当天或第2天接种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4%(10/734),低于第3天以后才接种者(3.8%,18/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4.6%(89/1951),其中1 ̄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9%(14/731),与1992年比较分别下降了76.9%、88.6%(P<0.01)。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取得良好免疫效果,出生后及时接种免疫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疫苗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梁剑 邵晓萍 +3 位作者 赵占杰 张吉凯 刘宇 《华南预防医学》 2011年第4期40-42,45,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 目的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市和梅州五华县作为农村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的1~59岁人群。统一采用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广东省1992、200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1.10%(436/3 927);1~2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迅速上升,从1.92%上升至24.73%,>25岁组则逐渐降低,从24.73%下降至12.08%;城市人群的(8.24%)低于农村(13.80%)(P<0.01),男性的(11.96%)与女性(10.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16.67%(520/3 103)下降到2002年的13.28%(513/3 864)、2006年的11.10%(P<0.01),其中1~4岁组下降最明显,从1992年的16.72%下降到2006年的1.92%;男性下降幅度比女性大,从1992年的18.82%下降2006年的11.96%(P<0.01);女性从1992年的14.81%下降到2006年的10.33%(P<0.01)。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城市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变化不大,维持在7.74%~9.98%之间(P>0.05),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21.10%下降到2006年的13.80%(P<0.01)。结论广东省近10年来推行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重点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21
17
作者 彭国文 骆雄才 《华南预防医学》 2006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1~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60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6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47/10万、1.81/1... 目的分析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1~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60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6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47/10万、1.81/10万、4.64/10万、8.66/10万、14.21/10万;期间共报告123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0%;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广州、深圳、东莞等6市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占全省发病数的67.93%;3~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8.72%;发病人群主要是9岁以下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68.58%;病例中外地户籍占62.64%;8月龄至15岁儿童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广东省近年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流动儿童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省丙型和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7
18
作者 蔡汉港 李晖 +5 位作者 罗耀星 李建基 雷仁宇 阳文胜 徐宁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 了解目前广东省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 0 0 2年 7~ 8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全省按人均收入水平分四层共抽取 12个县、2 4个调查村 ,每个村以家庭为单位随机抽查 1~ 5 9岁居民约 16 0... 目的 了解目前广东省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 0 0 2年 7~ 8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全省按人均收入水平分四层共抽取 12个县、2 4个调查村 ,每个村以家庭为单位随机抽查 1~ 5 9岁居民约 16 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调查对象血清样本中抗 HCV和抗 HEVIgG。结果 共调查 36 84人 ,丙型肝炎标化流行率为 2 2 5 % ,戊型肝炎为 7 2 9%。珠江三角洲是丙型和戊型肝炎流行率较高的地区 ,分别平均为3 39%和 7 31%。丙型肝炎流行率城市 (0 97% )低于农村 (2 4 9% ) ;各年龄组的流行率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戊型肝炎流行率城市 (6 6 7% )和农村 (5 2 1% )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广东省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流行率较十年前略有上升 ,建议今后加强对其监测的力度 ,使防治措施更具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炎 戊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广东省2004—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宇 邵晓萍 +3 位作者 杨美玲 赵占杰 梁剑 《华南预防医学》 2011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东省2004—2010年甲肝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广东省共报告甲...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东省2004—2010年甲肝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广东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2 116例,甲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从2004年的2.3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29/10万。全年均有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2004—2010年报告病例总数居前5位的市分别是广州、佛山、深圳、江门和东莞,合计报告6 181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51.02%。男性报告8 367例,女性报告4 045例,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2.07∶1。30~3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报告1 436例,占11.85%。2004—2010年甲肝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工人、家政人员,分别报告3 474例(占28.67%)、1 863例(占15.38%)和1 225例(占10.11%)。结论广东省甲肝进入低流行状态,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甲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4种评价方法对广东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可靠性的评价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谢莘 刘宇 +2 位作者 林永杰 邱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常规免疫数据报告质量,为指导今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和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10-2012年儿童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灰疫苗(PV)、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成分疫苗(MCV)、乙脑... 目的了解广东省常规免疫数据报告质量,为指导今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和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10-2012年儿童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灰疫苗(PV)、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成分疫苗(MCV)、乙脑疫苗(JE)、A群流脑疫苗(MenA)和甲肝疫苗(HepA)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采用D值法、R值法、脱漏率以及与疫苗用量比较法对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广东省8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1.31%-99.71%之间,估算接种率在39.38%-106.18%之间。各年HepB、PV、DPT、MCV的D值评价均为可信,HepA的D值评价均为不可信,JE的D值评价均为可疑,2011、2012年BCG和MenA的D值评价均为可疑。HepB、PV和JE的R值评价均为可信,HepA的R值评价均为不可信,2011、2012年BCG和MenA的R值评价为可疑。各年流动儿童HepB和MenA的脱漏率,以及2010年本地儿童MenA的脱漏率均超过10%。DPT和JE的估算损耗系数与参考损耗系数较为接近,而HepA的估算损耗系数与参考损耗系数有较大差别。结论广东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数据存在漏报和虚报情况,报告接种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接种情况,数据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值法 R值法 脱漏率 接种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