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 被引量:58
1
作者 王爱民 孙红振 +6 位作者 杜全印 郭庆山 尹良军 蒋祖言 王子明 思宇 唐颖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6-588,共3页
目的 对 17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 1989~ 2 0 0 0年救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177例 ,其中男 137例 ,女 40例 ;年龄 1.2~ 6 5岁 ,平均 36 .4岁。全组手术清创和探查后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 结... 目的 对 17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 1989~ 2 0 0 0年救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177例 ,其中男 137例 ,女 40例 ;年龄 1.2~ 6 5岁 ,平均 36 .4岁。全组手术清创和探查后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 结果 采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 38例(2 1.5 % ) ,血管吻合 85例 (4 8.0 % ) ,血管修补 2 1例 (11.9% ) ,血管结扎 30例 (16 .9% ) ,介入栓塞 3例 (1.7% )。死亡 4例 (2 .3% ) ,肾功能衰竭 4例 (2 .3% ) ,截肢 2 3例 (13.0 % )。 结论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救治原则是生命第一、肢体第二 ;快速诊断、快速救治是前提 ;快速止血是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管损伤 救治 血管外科手术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蒲洁莹 何莉 +2 位作者 思宇 张萍 黄曦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3-679,共7页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草药,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多种甘草属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显著而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成为抗病毒免疫研究的热点,并有望作为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而被广泛应用于...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草药,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多种甘草属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显著而广谱的抗病毒活性,成为抗病毒免疫研究的热点,并有望作为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等甘草属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主要对该类化合物抗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肝炎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三萜类化合物 甘草酸 甘草甜素 甘草次酸 抗病毒作用
原文传递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损害控制治疗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爱民 孙红振 +7 位作者 杜全印 沈岳 郭庆山 王子明 思宇 唐颖 赵玉峰 陈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6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经验,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本组26例全部生存,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尚需继续治疗。...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6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经验,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本组26例全部生存,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尚需继续治疗。结论(1)严重多发伤的ISS90≥17分,骨关节型严重多发性损伤中,则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的IS90≥16分。(2)骨科损害控制有利于提高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特别是对四肢和骨盆骨折,外固定器临时固定能有效地控制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骨关节 损害控制
原文传递
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置换31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爱民 孙红振 +7 位作者 杜全印 郭庆山 尹良军 王子明 思宇 唐颖 沈岳 杨欣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1-654,共4页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 3 1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经验 ,研究植骨、固定、髋臼置换和功能康复的新方法。本组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2 3~ 73岁 ,平均 55.5岁。根据美国骨科...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 3 1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经验 ,研究植骨、固定、髋臼置换和功能康复的新方法。本组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2 3~ 73岁 ,平均 55.5岁。根据美国骨科学会 (AAOS)的分类方法 :节段型骨缺损 5例 ,空腔型骨缺损 7例 ,混合型骨缺损 5例 ,骨折型骨缺损 6例 ,关节融合型骨缺损 8例。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 ,术后无感染发生。手术后随访 2 4例 ,随访时间 6~ 68个月 ,平均 2 4.3个月 ,随访时关节无疼痛 ,对手术结果满意 ,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 结论  (1)对节段型和混合型骨缺损 ,大块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 ,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 (2 )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重建髋臼缺损为活骨移植 ,成骨较好。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缺损 髋关节置换 钉板系统固定 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的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爱民 孙红振 +5 位作者 杜全印 郭庆山 尹良军 王子明 思宇 唐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2期1770-177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作用及高浓度的mNTF是否会产生高效应。方法从3周龄Wistar大鼠腓骨肌中提取mNTF,用1mm×1mmPhast凝胶块运载后放入移植的游离神经与脊髓的连接处。并将30只成...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作用及高浓度的mNTF是否会产生高效应。方法从3周龄Wistar大鼠腓骨肌中提取mNTF,用1mm×1mmPhast凝胶块运载后放入移植的游离神经与脊髓的连接处。并将30只成年Wistar大白鼠根据其浓度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低浓度组(10只)和高浓度mNTF实验组(10只)。结果单纯游离的周围神经移植后4周仅仅见到极其微弱的脊髓神经的再生。加入低浓度mNTF后脊髓神经的再生极显著地提高。高浓度mNTF组中虽然脊髓神经的再生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但是反而明显少于低浓度mNTF组。结论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仅仅补充高浓度mNTF,而不补充其它营养因子,则会造成其“营养失衡”,所以结果反而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 游离神经移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26
6
作者 余江 蒋科 +1 位作者 思宇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研究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骨科行骨科手术的102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388例,女性636例,年龄60~96(72.82±8.37)岁。行关节置换436例,骨折手术229例,... 目的研究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骨科行骨科手术的102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388例,女性636例,年龄60~96(72.82±8.37)岁。行关节置换436例,骨折手术229例,脊柱手术158例,骨软组织感染手术112例,其他手术89例。出院为观察终点。收集骨科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合并疾病、术前指标、术中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总并发症例数为214例,占20.9%。通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疾病、心功能Ⅱ级以上、心率增快、美国麻醉师学会生理状态评分系统(ASA)分级≥3级、白细胞>10×109/L、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h为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主要为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疾病、心功能Ⅱ级以上、心率增快、ASA分级≥3级、白细胞>10×109/L、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的、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老年患者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万古霉素骨水泥在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中作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爱民 王子明 +6 位作者 唐桂阳 孙红振 杜全印 思宇 唐颖 沈岳 杨欣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1:20万古霉素骨水泥(VCM-PMMA)在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中的作用。方法观察VCM的耐热性能,VCM-PMMA体外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E)和生物力学特性;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后SE感染模型,研究VCM-PMMA在感染兔人工股骨头一、二期翻修中的作... 目的探讨1:20万古霉素骨水泥(VCM-PMMA)在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中的作用。方法观察VCM的耐热性能,VCM-PMMA体外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E)和生物力学特性;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后SE感染模型,研究VCM-PMMA在感染兔人工股骨头一、二期翻修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临床治疗12例感染人工髋关节。结果VCM含量室温组(25±2)℃与120℃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2天时VCM-PMMA中VCM药物浓度仍高于SE的最小抑菌浓度;VCM-PMMA与PMMA在拔出力、压缩强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一期翻修组16.7%再感染,二期翻修组为8.3%,对照组为58.3%,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临床清创后灌洗4例,1例成功,3例失败;使用VCM-PMMA的一、二期翻修8例均获成功。结论①VCM热稳定性良好,VCM-PMMA可持续抑菌达32d,1∶20VCM-PMMA基本不影响固定兔人工股骨头的力学特性。②应用VCM-PMMA能显著提高兔感染人工股骨头一、二期翻修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感染 万古霉素 翻修术
原文传递
骨盆型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的限制性容量复苏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子明 罗小波 +3 位作者 杜全印 唐颖 思宇 王爱民 《创伤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通过采集骨盆型严重多发伤的病例资料,总结和分析其病情特点,为临床上骨盆型严重多发伤应用损害控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7月间的60例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2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 目的通过采集骨盆型严重多发伤的病例资料,总结和分析其病情特点,为临床上骨盆型严重多发伤应用损害控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7月间的60例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2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早期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疗效评估。结果2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根据早期复苏方法分为限制性复苏组(11例)和常规复苏组(10例)。限制性复苏组:ISS评分30.72,复苏输液量1009.09ml,复苏时间102.72分钟,复苏后血红蛋白(HGB)98.36g/L;常规复苏组:ISS评分30.90,复苏输液量3 175ml,复苏时间246分钟,复苏后HGB 79.90g/L。限制性复苏组和常规复苏组I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复苏后HG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救复苏过程中,对伴有失血性休克的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限制性复苏,能使输液量更少,控制出血更好,复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多发伤 损伤评分 容量复苏 损害控制
下载PDF
超时限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红振 王爱民 +7 位作者 赵玉峰 郭庆山 尹良军 杜全印 蒋祖言 王子明 思宇 唐颖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超过12 h的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对策和疗效. 方法自1989年至2003年共收治再通血时间超过12 h的患者19例.血流中断时间最短12.6 h,最长超过37 d,平均42 h.采用血管直接端对端吻合2例;损伤血管段切除,自体静脉移植9例;人造血... 目的探讨超过12 h的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对策和疗效. 方法自1989年至2003年共收治再通血时间超过12 h的患者19例.血流中断时间最短12.6 h,最长超过37 d,平均42 h.采用血管直接端对端吻合2例;损伤血管段切除,自体静脉移植9例;人造血管移植1例;血管热敷,外膜注射罂粟碱解除痉挛1例.明确坏死者则直接截肢. 结果本组无一例死亡.直接截肢6例;4例血管修复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于修复后1~3 d截肢;1例术后发生肢体顽固性感染,4周后截肢.保存肢体的8例患者中,伤口Ⅰ期愈合4例,其余4例伤口皮肤、肌肉部分坏死,经过换药植皮,伤口愈合,但遗留不同程度缺血性肌挛缩. 结论超时限的血管损伤,部分可经血管修复手术而避免截肢,但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超时限 救治 自体静脉移植 人造血管移植 缺血性肌挛缩 不同程度 2003年 1989年 肾功能衰竭 顽固性感染 治疗对策 对端吻合 损伤血管 术后并发 血管修复 保存肢体 Ⅰ期愈合 部分坏死 伤口愈合 修复手术
原文传递
单臂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发平 王爱民 +1 位作者 思宇 杜全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92-393,共2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7~2002年收治32例胫腓骨Gustilo分类Ⅲ型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3年,除3例骨延迟愈合、1例骨不愈合外,其他28例均骨... 目的探讨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7~2002年收治32例胫腓骨Gustilo分类Ⅲ型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3年,除3例骨延迟愈合、1例骨不愈合外,其他28例均骨性愈合。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简单、有效,二期截肢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 骨折 开放性 骨折 粉碎性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爱民 赵玉峰 +5 位作者 孙红振 杜全印 郭庆山 王子明 思宇 唐颖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评价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料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煮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15例。平均随访6.3个月(4-12个月)。结果 术后无伤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评价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料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煮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15例。平均随访6.3个月(4-12个月)。结果 术后无伤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5-4月(平均2.5个月)。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优14例,良1例。结论 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对肱骨外科劲骨折固定牢稳,并发症少,具有保护板下血供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肱骨外科颈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余江 蒋科 +1 位作者 思宇 王爱民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于我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71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187例,女性384例;平均年龄73.75岁。37.8%患者合并高血压病,18.3%合并糖尿病,12.3...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于我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71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187例,女性384例;平均年龄73.75岁。37.8%患者合并高血压病,18.3%合并糖尿病,12.3%合并冠心病。收集并分析可能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运用二分类Logistic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110例,占总数的19.26%。通过统计学分析,年龄(OR=0.6,95%CI 0.4~0.9)、术前合并高血压(OR=1.6,95%CI 1.2~2.1)、术前合糖尿病(OR=0.3,95%CI0.1~0.6)、心功能不全(OR=1.8,95%CI 1.1~2.9)、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3级(OR=2.2,95%CI1.2~4.3)、WBC计数升高(OR=1.8,95%CI 1.0~3.0)、低钾(OR=2.7,95%CI 1.3~5.5)、低白蛋白(OR=1.6,95%CI 1.0~2.5)、全身麻醉(OR=1.6,95%CI 1.1-2.3)、手术时间(OR=1.9,95%CI 1.2-3.1)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内并发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在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并发症 危险因素 老年
下载PDF
二氧化氯及与次氯酸钠联用的消毒方式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思宇 卢小艳 +1 位作者 刘丽君 张金松 《净水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38-42,共5页
文中介绍了以我国南方某水库水为研究对象,模拟水厂净水工艺,采用二氧化氯及与次氯酸钠联合消毒,观察改变投加顺序、投加点和投加比例后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在总投加量1.8 mg/L条件下皆能达到灭菌效果,但... 文中介绍了以我国南方某水库水为研究对象,模拟水厂净水工艺,采用二氧化氯及与次氯酸钠联合消毒,观察改变投加顺序、投加点和投加比例后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在总投加量1.8 mg/L条件下皆能达到灭菌效果,但单独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亚氯酸盐超出国标限值。二氧化氯联合次氯酸钠消毒时,亚氯酸盐浓度皆低于0.7 mg/L,且氯代消毒副产物远低于国标限值。相同投加量下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的投加顺序所生成的亚氯酸盐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少62.8%。分散两点投加与三点投加对控制亚氯酸盐效果不明显,生成的亚氯酸盐与二氧化氯投加量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次氯酸钠 联合消毒 消毒副产物 亚氯酸盐
下载PDF
45钢轴面激光熔覆Ni60AA涂层工艺参数优化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冬冬 +3 位作者 杨日初 思宇 黄燕 张玉良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6-306,共11页
为提升45钢轴类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开展了Ni60AA涂层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研究。采用多道螺旋搭接工艺路径开展轴面熔覆工艺试验,即在45钢轴面上制备Ni60AA合金熔覆层。基于单一变量法分别对激光功率、送粉速率、轴转速这3个工艺参数... 为提升45钢轴类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开展了Ni60AA涂层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研究。采用多道螺旋搭接工艺路径开展轴面熔覆工艺试验,即在45钢轴面上制备Ni60AA合金熔覆层。基于单一变量法分别对激光功率、送粉速率、轴转速这3个工艺参数开展多道单因素熔覆试验,并以熔覆层厚度、稀释率、显微硬度为涂层质量评价指标初选工艺参数。基于单因素试验进一步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利用权矩阵分析法对熔覆工艺参数进行多目标综合优化,并对优化后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分析。同时,在不同温度下对熔覆层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了熔覆层的摩擦因数、磨损率及磨痕形貌,验证了工艺优化方案的可行性。送粉速率对考察指标的综合影响最大,激光功率的综合影响次之,轴转速的综合影响最小;最优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1400 W,送粉速率16.3 g/min,轴转速2.3 r/min。熔覆层厚度及显微硬度较工艺优化前分别提升了3.49%和2.8%。当试验温度为35,80,125℃时,熔覆层的平均摩擦因数比基体45钢分别低28.5%、21.1%、11.8%,磨损率比基体45钢分别低87.6%、86.6%、80.9%。对激光熔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可以获得成型质量较好、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升的Ni60AA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熔覆 Ni60AA熔覆层 正交试验 权矩阵分析法 摩擦因数
原文传递
760例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兰秀夫 王爱民 +4 位作者 孙红振 李涛 思宇 杜全印 王子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研究与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760例行中等以上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潜在性手术风险因素作为变量,采用SPSS13.0软件对术后死亡... 目的研究与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760例行中等以上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潜在性手术风险因素作为变量,采用SPSS13.0软件对术后死亡及各种手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56.7%的骨科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术后死亡率为2.1%。23.3%的住院患者术后出现1个或1个以上的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前心肺功能2级以上、体能状况差、营养不良、神志异常、肾功能不全、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耗时是手术后死亡及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论尽管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后大部分恢复顺利,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23.3%)和术后死亡率(2.1%),术前应引起高度重视。正确评估患者方面及手术方面存在的风险,并积极调整其生理状态或者改变手术方式,是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因素 手术 老年 骨科 评估
下载PDF
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物流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文升 思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共3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跨国公司都纷纷开展了供应链风险研究。在供应链中,信息流覆盖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在供应链传递过程中的扭曲失真,供应链牛鞭效应将不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跨国公司都纷纷开展了供应链风险研究。在供应链中,信息流覆盖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在供应链传递过程中的扭曲失真,供应链牛鞭效应将不可避免。然而,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将可以实现供应链的风险分担。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供应链结构中节点企业的优化博弈就是进行充分的供应链信息共享,这是降低供应链风险,确保供应链效率充分发挥的机制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风险管理 物流 信息共享机制
原文传递
对叶百部总生物碱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思宇 温宗良 +3 位作者 夏星 梁臣艳 杨丹丹 王孝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4-518,共5页
目的:研究全国29个产地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的HPLC图谱与止咳作用的相关性,建立各产地对叶百部总生物碱与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阐明止咳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全国29个产地的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的HPLC图谱的8个特征... 目的:研究全国29个产地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的HPLC图谱与止咳作用的相关性,建立各产地对叶百部总生物碱与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阐明止咳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全国29个产地的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的HPLC图谱的8个特征峰峰面积与止咳的2个评价指标(2 min内咳嗽次数、抑咳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对叶百部总生物碱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对浓氨水致小鼠咳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百部的止咳功效一致。在全国29个产地的对叶百部总生物碱HPLC图谱中,1号金刚大碱色谱峰峰面积大、关联度强;2~8号色谱峰对止咳作用也有较大的贡献,关联度差距较小,对止咳作用起协同作用。结论:全国29个产地的对叶百部总生物碱HPLC图谱与止咳作用具有相关性。通过谱效关系研究,可阐明对叶百部止咳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叶百部 总生物碱 止咳作用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谱效关系
下载PDF
单纯钽棒与钽棒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雨 王爱民 +3 位作者 杜全印 王子明 思宇 骆晓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 探讨单纯钽棒与钽棒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经验,其中一侧行髋关节置换,一侧行股骨头髓芯减压、自体骨移植、钽棒植入的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 目的 探讨单纯钽棒与钽棒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经验,其中一侧行髋关节置换,一侧行股骨头髓芯减压、自体骨移植、钽棒植入的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8-49岁,平均35.7岁.Ficat分期:换髋侧为Ⅲ-Ⅳ期;髓芯减压、自体骨移植、钽棒植入侧为Ⅱ期.同一时间段,根据随机化原则,选择12例股骨头坏死单侧行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患者作为对照组.男8例,女4例.年龄25 - 46岁,平均33.2岁.Ficat分期均为Ⅱ期. 结果 术后随访24 - 62个月,平均(42.5±6.7)个月.钽棒组Harris评分(82.6±5.3)分,与术前(平均65.3±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进展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为终点,2例转为髋关节置换.钽棒联合自体骨移植组Harris评分(92.2±1.0)分,与术前(65.9±6.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进展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为终点,髋关节生存率为100%(12/12).组间比较提示钽棒联合骨移植组,患髋临床功能优于钽棒组(P<0.05),影像学进展至Ⅲ期以上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髋关节生存率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自体骨植入加钽棒置入技术比单纯钽棒植入,可以更好的缓解髋疼痛,延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钽棒 骨移植
原文传递
23例特殊人工髋关节早期置换术经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爱民 孙红振 +5 位作者 杜全印 郭庆山 尹良军 王子明 思宇 唐颖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z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特殊人工髋关节早期置换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特殊髋部疾病行人工关节早期置换术的经验,其中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7例,股骨和/或髋臼畸形7例,髋关节骨性强直4例,髋部或股骨肿瘤5例。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 目的 探讨特殊人工髋关节早期置换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特殊髋部疾病行人工关节早期置换术的经验,其中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7例,股骨和/或髋臼畸形7例,髋关节骨性强直4例,髋部或股骨肿瘤5例。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手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年2个月。随访时3例死亡,存活20例,手术结果满意。结论 (1)感染的髋关节手术不宜单纯清创,应取出原关节行一步或二步法翻修术;(2)植骨以自体颗粒骨植骨较好,建议大块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钉板系统固定;(3)手术难度大,要求谨慎、细心,以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及时纠正;(4)术后科学的康复计划对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人工关节 置换术
下载PDF
并行栅格扫描填充路径及其规划算法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小毛 叶春生 +2 位作者 思宇 郭开波 莫健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31,共6页
深入分析快速成形制件翘曲变形的原因后,提出一种全新的扫描填充路径——并行栅格路径及其规划算法.按照这种路径能够近似、并行地完成整个待成形二维平面区域的扫描填充过程,在减小XY向温度梯度的同时,均匀化不同位置材料成形后的冷却... 深入分析快速成形制件翘曲变形的原因后,提出一种全新的扫描填充路径——并行栅格路径及其规划算法.按照这种路径能够近似、并行地完成整个待成形二维平面区域的扫描填充过程,在减小XY向温度梯度的同时,均匀化不同位置材料成形后的冷却收缩约束力,使得不同位置材料的冷却收缩趋于同步和均匀,减小了制件的整体翘曲变形量.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与其他类型路径的规划算法大致相当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下,获得扫描填充性能更加优越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翘曲变形 扫描填充 并行栅格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