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上海复旦标准 被引量:121
1
作者 樊嘉 周俭 +6 位作者 徐泱 邱双健 吴志 余耀 黄晓武 汤钊猷 王玉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适应证标准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 Meier法统计分析不同病例入选标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 目的评估不同适应证标准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 Meier法统计分析不同病例入选标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Log 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93例米兰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6%、77%、77%,无瘤生存率为:91%、86%、86%;131例加利福尼亚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90%、83%、83%,无瘤生存率为:92%、89%、89%;207例匹兹堡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4%、74%、67%。无瘤生存率为:85%,83%,73%。而超出匹兹堡标准的44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则显著降低(65%,43%,43%及47%,43%,43%)。当将适应证扩大为:单发肿瘤直径≤9cm;或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肿瘤直径≤5cm,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cm,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即“上海复旦标准”),其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88%,80%,80%及90%,88%,88%)与最为严格的米兰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选病例显著增至为151例。结论“上海复旦标准”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且并未降低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可能较米兰标准等更符合中国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适应证 生存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被引量:87
2
作者 杨广顺 吴志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42-744,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规范化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密度及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9
3
作者 夏景林 杨秉辉 +5 位作者 叶胜龙 林芷英 马曾辰 周信达 吴志 汤钊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63例手术切除的小肝癌(直径<5c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其中2年内转移复发组29例,2年... 目的研究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63例手术切除的小肝癌(直径<5c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其中2年内转移复发组29例,2年内无转移复发组34例。每例取3张连续的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VEGF和生物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Bio-UEA-I)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Bio-UEA-I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MVD。结果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复发组的MVD分别为49.6±29.7、22.7±28.2(P<0.01);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复发组的VEGF阳性率分别为86.2%(25/29)、47.1%(16/3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肿瘤分期、有无卫星灶、有无门脉癌栓3方面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P<0.05,P<0.01)。结论除肿瘤分期、卫星灶、门脉癌栓具有预后意义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血管密度 VEGF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2
4
作者 樊嘉 吴志 +4 位作者 周俭 邱双健 汤钊猷 余业勤 张博恒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比较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tumorthrombiinportalvein ,PVTT)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  147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或第 1分支癌栓的住院患者 ,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 4组 :保守治疗组 (A组 ,18例 ) ;肝动脉结扎和 (或 ... 目的 比较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tumorthrombiinportalvein ,PVTT)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  147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或第 1分支癌栓的住院患者 ,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 4组 :保守治疗组 (A组 ,18例 ) ;肝动脉结扎和 (或 )肝动脉插管化疗组 (B组 ,18例 ) ,术后定期栓塞化疗 ;肝癌联同PVTT切除组 (C组 ,79例 ) ;手术切除 +肝动脉化疗栓塞和 (或 )肝动脉置管或门静脉置管组 (D组 ,32例 )。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 2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6 % ,0 ,0。B组中位生存期 5个月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2 .2 %、5 .6 %和 0。C组中位生存期 12个月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9%、2 6 .9%和 16 .6 %。D组中位生存期 16个月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8%、48.8%和 41.3%。各组生存率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伴PVTT行手术切除可明显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治疗方法 比较
原文传递
1000例小肝癌手术切除经验 被引量:57
5
作者 周信达 汤钊猷 +7 位作者 杨秉辉 林芷英 马曾辰 叶胜龙 吴志 樊嘉 钦伦秀 张博恒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总结小肝癌手术切除经验 ,探讨影响疗效因素和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途径。方法 比较小肝癌和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 ,用Cox模型作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小肝癌 (n =10 0 0 )与大肝癌 (n =136 6 )统计比较表明 :小肝癌组手术切除率... 目的 总结小肝癌手术切除经验 ,探讨影响疗效因素和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途径。方法 比较小肝癌和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 ,用Cox模型作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小肝癌 (n =10 0 0 )与大肝癌 (n =136 6 )统计比较表明 :小肝癌组手术切除率高 (93 6 %) ,手术死亡率低 (1 5 %) ,癌细胞分化程度好 (Edmondson分级Ⅲ~Ⅳ ,14 9%) ,肿瘤单结节者多 (82 6 %) ,肿瘤包膜完整者多 (73 3 %) ,门静脉有癌栓者少 (4 9%) ,生存率高 (5年为 6 2 7%,10年为 46 3 %)。小肝癌作有限肝切除 (n =949)与肝叶切除 (n =5 1)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小肝癌切除后复发、转移再切除者 84例。结论 手术切除是小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对合并肝硬化病人作有限肝切除替代肝叶切除是提高切除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手术切除 复发和转移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62
6
作者 樊嘉 吴志 +4 位作者 汤钊猷 余业勤 周俭 邱双健 张博恒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总结近10年11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左或右支癌栓切除或经左、右支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其中...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总结近10年11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左或右支癌栓切除或经左、右支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其中2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癌栓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32例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经门静脉导管化疗。另14例PVTT患者仅行保守治疗(非手术组),20例PVTT患者行探查或肝动脉结扎插管和(或)门静脉插管化疗(未切除组)。结果手术切除组术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362%、323%、244%、224%,而14例非手术患者均于3个月内死亡,20例未切除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60%及0。结论肝细胞癌合并PVTT行手术切除可提高术后综合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肿瘤 HCC 门静脉癌栓 PVTT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20年7566例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58
7
作者 樊嘉 周俭 +5 位作者 吴志 汤钊猷 周信达 马曾辰 钦伦秀 王征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756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756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7164例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9%、41.76%、26.70%,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3.92%、56.12%、42.9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54%。肿瘤直径45cm的小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0%、38.47%,肿瘤直径〉5cm的大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1.42%、2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568,P〈0.01)。110例肿瘤降期后切除患者、515例术后复发再次切除患者、1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6%、67.28%、26.8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44%、13.01%(统计始于第1次手术)、34.90%。40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0.81%、55.63%及64.47%、58.52%。肿瘤直径、数目、分化程度及大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200.539,27.536,96.964,216.156,P〈0.01)。结论肝癌早期筛查和治疗,手术安全性的提高,综合治疗模式的开展,预防转移、复发研究的突破,显著地提高了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移植 预后 肿瘤转移 复发
原文传递
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樊嘉 汤钊猷 +7 位作者 吴志 周俭 周信达 马曾辰 钦伦秀 邱双健 余耀 黄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3-435,共3页
目的 评价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48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门静脉无癌栓组(n=2528)、微癌栓组(n=416)和肉眼癌栓组(n=404),单因素分析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的影响... 目的 评价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48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门静脉无癌栓组(n=2528)、微癌栓组(n=416)和肉眼癌栓组(n=404),单因素分析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的影响,分析各组的生存率。结果 单因素分析肝癌门静脉微癌栓和门静脉肉眼癌栓对术后生存影响的危险度分别为1 421和3 136;无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 97%、62 .78%、49 .88%、35 .42%,中位生存时间为59 7个月;微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 .42%、51. 66%、39 .25%、27 .28%,中位生存时间为39 .1个月; 肉眼癌栓组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 59%、25. 97%、20 .42%、11 .33%,中位生存时间为13. 5个月。结论 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而肉眼癌栓的危险性远大于微癌栓;微癌栓阶段是影响术后生存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微癌栓 肉眼癌栓 肝癌 术后 生存质量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不同化疗模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化疗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樊嘉 周俭 +4 位作者 吴志 邱双健 陈荣新 肖永胜 汤钊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化疗模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化疗作用及其疗效。方法  5 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病人 ,按术后化疗给药途径不同随机分为 :(1)未行化疗组 (n =18) ;(2 )门静脉置管 (PVI)化疗组 (n =19例 ...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化疗模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化疗作用及其疗效。方法  5 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病人 ,按术后化疗给药途径不同随机分为 :(1)未行化疗组 (n =18) ;(2 )门静脉置管 (PVI)化疗组 (n =19例 ) ;(3)PVI+肝动脉置管 (HAI)化疗组 (n =19例 ) ;按术后化疗模式不同随机分为 :(1)未行化疗组 (n =18) ;(2 )推注化疗组 (n =18例 ) ,其中 10例经PVI给药 ,8例经PVI +HAI给药 ;(3)持续灌注化疗组 (n =2 0例 ) ,其中 8例经PVI给药 ,12例经PVI +HAI给药。结果 PVI化疗组和PVI +HAI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14个月和 17个月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均明显高于术后未化疗组 7个月 (P <0 0 5 )。推注化疗组和持续灌注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13个月和 19个月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均明显高于未化疗组 (P <0 0 5 )。结论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经PVI化疗或经PVI +HAI化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而持续灌注化疗疗效明显优于推注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合并症 门静脉癌栓 化疗模式 给药途径 门静脉置管 肝动脉置管
原文传递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对策及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0
作者 樊嘉 吴志 +4 位作者 周俭 邱双健 陈荣新 史颖弘 汤钊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 比较肝功能处于代偿期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 方法  138例肝功能处于代偿期、术前估计可以手术切除的门静脉癌栓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 4组 :保守治疗组 14例、化疗组 4 ... 目的 比较肝功能处于代偿期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 方法  138例肝功能处于代偿期、术前估计可以手术切除的门静脉癌栓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 4组 :保守治疗组 14例、化疗组 4 1例、手术切除组 19例、手术切除加化疗组6 4例。 结果 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 3 5个月 ;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 7 1个月 ;手术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 10 3个月 ;而手术切除加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 13 4个月 ,术后半年 0 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 7%、37 6 %、30 7%、14 0 % ,明显高于其他 3组 (P <0 0 5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切除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结论  (1)门静脉癌栓患者在肝功能处于代偿期 ,术前估计手术能一并切除原发灶与癌栓时 ,应行剖腹探查 ,而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的疗效最好 ;(2 )术后在患者肝功能许可的情况下 ,可行多次栓塞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治疗 疗效比较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肝癌多模式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4
11
作者 周信达 汤钊猷 +6 位作者 余业勤 杨秉辉 马曾辰 陆继珍 林芷英 叶胜龙 吴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18-521,共4页
作者报道了过去30年间收治的238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多模式治疗的远期疗效。手术切除(n=1650)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9.3%、29.2%,其中小肝癌(≤5cm,n=569)为61.9%、45.4%。... 作者报道了过去30年间收治的238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多模式治疗的远期疗效。手术切除(n=1650)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9.3%、29.2%,其中小肝癌(≤5cm,n=569)为61.9%、45.4%。液氮局部冷冻(n=191)后5年生存率为37.9%,其中小肝癌(n=56)为53.1%。不能切除肝癌缩小后二期切除(n=71)5年生存率为66.0%。肝癌复发再切除(n=147)后5年生存率为34.5%。全组生存5年以上214例,其中小肝癌113例(占52.8%),生存10年以上57例。本结果表明,早期发现小肝癌、早期手术切除是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二期切除可能是提高不能切除肝癌疗效的重要途径,对根治性切除术后亚临床复发和转移的再手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沈英皓 樊嘉 +9 位作者 吴志 马曾辰 周信达 周俭 邱双健 钦伦秀 叶青海 孙惠川 黄晓武 汤钊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theliver,FN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FN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及外科治疗.结果我院1993-2003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theliver,FN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FN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及外科治疗.结果我院1993-2003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FNH 60例,共72个病灶.男性4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7岁.单发者55例,多发者5例.肿瘤直径小于5 cm50例,5~10 cm 9例,大于10 cm 1例.术前确诊率55.0%(33/60),其中彩超确诊率33.3%(19/57),CT58.3%(28/48),MRI 72.0%(18/25).60例均获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CT和MRI是FNH的重要诊断方法,但部分典型FNH及所有的非典型FNH术前很难做出明确诊断.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 结节性增生 FNH 肝细胞 静脉血流
原文传递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汤钊猷 钦伦秀 +6 位作者 孙惠川 周俭 王鲁 林芷英 马曾辰 叶胜龙 吴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 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为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转移提供预测指标和预防方法。方法 用组织块肝原位移植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 ,用该模型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肝癌侵袭性有关变化 ,并由此设计实验性... 目的 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为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转移提供预测指标和预防方法。方法 用组织块肝原位移植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 ,用该模型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肝癌侵袭性有关变化 ,并由此设计实验性干预治疗。开展预防复发转移的临床实验。结果  (1)建成在肺、肝和淋巴结高转移的人肝癌裸鼠模型LCI D2 0 ,建成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 (2 )初步摸清与肝癌侵袭性呈正、负相关的分子水平变化。 (3)发现染色体 8p缺失与肝癌转移有关。 (4 )验血提示血栓调节蛋白与肝内播散呈负相关 ,细胞间粘附分子 1、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抑制剂 (PAI 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肝癌侵袭转移呈正相关。 (5 )用LCI D2 0模型 ,证实TNP470、苏拉明、反义VEGF、突变型flk 1基因转染、羧基胺基咪唑、Endostain、干扰素α等抗血管生成剂有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作用。反义H ras、BB94或肝素也有类似作用。 (6 )根治性切除后经动脉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化学药物栓塞合并干扰素或LAK细胞治疗使 3年复发率有所降低。结论 肝癌侵袭性相关的分子水平变化与其他实体瘤相仿 ,小肝癌的生物学特性比大肝癌略好 ,这些研究为复发转移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了有潜在意义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肿瘤转移 治疗
原文传递
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诊治经验 被引量:27
14
作者 贺轶锋 樊嘉 +11 位作者 周俭 吴志 邱双健 黄晓武 余耀 孙健 肖永胜 杨国欢 宋康 王征 汤钊猷 王玉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0.5年、1年、...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0.5年、1年、2年生存率为89%、78%、65%,无瘤生存率为85%、73%、67%。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血管程度、病理Edmondson分级、TNM分期、术前甲胎蛋白(AFP)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并且前四个因素与患者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如何筛选出已有微小转移灶的患者以及如何在移植后预防肿瘤复发是肝癌肝移植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预后因素 复发 生存
原文传递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被引量:31
15
作者 汤钊猷 周信达 +14 位作者 林芷英 杨秉辉 马曾辰 叶胜龙 吴志 樊嘉 刘银坤 刘康达 钦伦秀 田健 孙惠川 贺斌 夏景林 邱双健 周俭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23-27,共5页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at the Liver Cancer Institute of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in the recent yea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at the Liver Cancer Institute of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in the recent yea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Methods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updat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above mentioned areas are summarized Results Surgical resec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prognosis of HCC, the 5 year survival were 63 4% for small HCC resection (n=806), 39 6% for large HCC resection (n=1061), 64 7% for cytoreduction (using hepatic artery cannulation and ligation) and sequential resection of initially unresectable HCC (n=93), 56 0% for cytoreduction using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and followed by resection (n=65), and 22 4% for hepatic resection with removal of tumor thrombi in portal vein (n=103) Unfortunately, the 5 year recurrent rat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HCC was up to 61 5%, which was mainly a result of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and multicentric origin of HCC Clinically, re resection of subclinical recurrence yielded 56% of 5 year survival (n=202);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b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Interferon, or LAK/IL 2 therapy have decreased 3 year recurrent rate from 33% to 11%-18% In experimental aspect, metastatic human HCC model in nude mice (LCI D20) and HCC cell line with metastatic potential (MHCC97) have been established; studies on HCC invasiveness in the molecular level revealed similar results that reported in other solid cancers, and small HCC showed slightly bett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compared with large HCC;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that reflecting angiogenesis adversely correlated with 5 year survival of small HCC;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s using antisense H ras, bispecific antibody, BB94, as well as anti angiogenic agents (TNP470, suramin, CAI, heparin, antisense VEGF, etc )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inhibit tumor growth and lung metastasis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METASTASIS metastatic model tumor invasiveness ANGIOGENESIS experimental treatment
原文传递
三种血管生长因子与肝癌微血管密度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2
16
作者 周俭 汤钊猷 +5 位作者 樊嘉 吴志 纪元 黄晓武 邱双健 叶胜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2-464,共3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与肝癌微血管密度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 6 1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 (HCC)标本分别作抗肿瘤血管...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与肝癌微血管密度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 6 1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 (HCC)标本分别作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染色以及抗bFGF、VEGF、PD ECGF染色。结果 HCC组织中bFGF、VEGF和PD EC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5 9%、75 4%和 70 5 %。HCC组织中bFGF、VEGF和PD ECGF表达均阴性、其中之一表达阳性、其中两种表达阳性及三种均表达阳性者 ,伴有门静脉癌栓的阳性率分别为 16 7%、2 5 0 %、5 4 2 %和 6 3 2 % ,趋势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HCC组织中的MVD计数分别为 99± 5 6、113± 2 7、140± 47和 194± 5 2 ,方差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随着HCC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表达阳性数目的增多 ,其肿瘤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增大 ,形成门静脉癌栓的机率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因子 肝癌微血管密度 门静脉癌栓形成
原文传递
肝癌根治术后区域化疗预防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志 樊嘉 +2 位作者 邱双健 周俭 汤钊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评价肝脏区域化疗预防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行肝癌根治性切除105例。全部病例均在术后4~6周经肝动脉或联合门静脉行术后肝脏区域化疗,此后每隔2~4个月重复一次。结果随访4~4... 目的评价肝脏区域化疗预防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行肝癌根治性切除105例。全部病例均在术后4~6周经肝动脉或联合门静脉行术后肝脏区域化疗,此后每隔2~4个月重复一次。结果随访4~40(x=22.7±9.7)个月。105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12、13个月时死于重症肝炎,但无肝癌复发。103例存活者13例复发,其中余肝复发11例,肺和腹腔转移各1例。术后1、2、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15%和18%。复发距手术时间为10—22(X=15.3±2.9)个月。结论术后肝脏区域化疗可明显降低肝癌根治术后复发高峰期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根治术 预防 复发 术后 区域化疗
原文传递
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及其与肝细胞癌的比较 被引量:25
18
作者 周俭 吴志 +4 位作者 樊嘉 马曾辰 任正刚 邱双健 汤钊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 评价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与肝细胞癌比较 ,以指导临床诊治 ,提高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所 1980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癌 31例和肝细胞癌 2 75 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胆管细胞癌病... 目的 评价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与肝细胞癌比较 ,以指导临床诊治 ,提高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所 1980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癌 31例和肝细胞癌 2 75 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胆管细胞癌病人中HBsAg和甲胎蛋白 (AFP)阳性率分别为 2 3% (7/31)和 16 % (5 /31)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3%、13%、7% ;2 75 8例肝细胞癌病人阳性率则分别为 73% (2 0 11/2 75 8)和 72 % (1972 /2 75 8) ,生存率分别为 78%、5 5 %和 44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 ,手术切除 (P =0 0 0 0 8)、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 (P =0 0 0 0 96 )是影响胆管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多因素分析 ,肝硬化程度 (P =0 0 3)、手术切除 (P =0 0 0 0 89)、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 (P =0 0 49)是影响胆管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HBsAg阴性、AFP阴性及肝门淋巴结转移对诊断胆管细胞癌有重要价值。其预后较肝细胞癌差。手术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肝细胞癌 临床特点 比较
原文传递
Ezr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琦蛮 樊嘉 +4 位作者 刘银坤 周俭 余耀 邱双健 吴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F002,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ezrin)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方法  4 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包膜、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 2组并...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ezrin)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方法  4 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包膜、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 2组并与同期 9例良性肝病肝组织作比较 ,分别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zrin表达。另选MHCC97L、MHCC97H和LM 33株肝癌细胞系并检测ezrin表达 ;同时运用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抑制MHCC97H细胞ezrin表达 ,比较转染前后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高侵袭肝癌ezrin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肝癌 (P <0 .0 5 ) ,癌栓组织ezrin表达强度更高 (P <0 .0 5 )。MHCC97L、MHCC97H和LM33株细胞系均表达ezrin ,其强度随侵袭性增加依次增强。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MHCC97H的ezrin表达以及黏附、侵袭能力。结论 Ezrin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和MHCC97L、MHCC97H、LM3细胞系中均表达 ,其表达强度随侵袭性增强而增加 ;Ezrin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肿瘤黏附、侵袭能力 ,从而在肿瘤侵袭及门静脉癌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 表达及 EZRIN 门静脉癌栓形成 侵袭能力 反义寡核苷酸 肝组织标本 肝细胞肝癌 肝癌细胞系 脂质体转染 肝癌组织 连接蛋白 细胞骨架 肿瘤大小 远处转移 病肝组织 技术检测 免疫组化 转染反义 细胞黏附 肿瘤侵袭 侵袭性 PCR 酸抑制 强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长期生存113例报告 被引量:25
20
作者 马曾辰 汤钊猷 +6 位作者 余业勤 周信达 杨秉辉 林芷英 陆继珍 叶胜龙 吴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长期生存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