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众对政府治理的依赖如何塑造其政府信任 被引量:14
1
作者 余泓波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2-212,共11页
在中国情景下,政府信任与政府依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通过对2015年度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而言,中国民众在全局性治理事项中更依赖前者,其中仅环保治理更依赖后者;而民生性治理事项则更依赖后者。在民生性治... 在中国情景下,政府信任与政府依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通过对2015年度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而言,中国民众在全局性治理事项中更依赖前者,其中仅环保治理更依赖后者;而民生性治理事项则更依赖后者。在民生性治理事项中,相对于个人,民众更依赖于本地政府负责义务教育与医疗,而就业则更偏向个人负责。在现有的几类解释基础之上,我们发现依赖因素确实有助于理解民众的政府信任:在全局性治理事项上对中央政府的依赖(相对于地方政府)会促进对中央政府的信任;而在民生性治理事项上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则会弱化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民生性治理事项中,若依赖本地政府而非个人,则会更加信任中央政府、不信任地方政府,并由此显著扩大了政府信任的央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政府治理依赖 政治依赖
原文传递
中美民众民主观念之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本文使用"美国媒体与公众对中国的看法调查研究项目(2010)"以及"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大陆地区调查计划(2011)"数据来比较中美两国民主观念。研究发现,就理论和官方层面来看,两国对于民主的看法截然不同,美国以自主性... 本文使用"美国媒体与公众对中国的看法调查研究项目(2010)"以及"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大陆地区调查计划(2011)"数据来比较中美两国民主观念。研究发现,就理论和官方层面来看,两国对于民主的看法截然不同,美国以自主性原则为主,而中国则融合了民本思想和实用主义等面向;美国民众对于自己的民主模式十分坚持,中国民众看待民主则十分的工具性,着重现实民生问题考虑,更加重视经济和民生利益而非民主原则。但两国民众对于民主的观念十分相似,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显示两国民众的民主观念差异不大。中国民众目前在竞争选举产生领导人、人大监督、政府部门不可侵犯民众权利、政治上的言论自由等面向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需求,而且随着世代变迁和选举经验的增加,此一需求会持续加强,如果政府积极响应这些面向,则可能进一步带动中国民主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式民主 中国特色民主 民主观念 现实考虑
下载PDF
从政治依赖视角解释中国的政治信任——一项基于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余泓波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00,共10页
在既有从政府评价、民主价值、传统文化、媒体使用等角度研究中国政治信任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中国特殊的政治实践与话语资源,提出“政治依赖”概念,并通过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验证了政治依赖对共产党、全国人大、中央政府、省级政府... 在既有从政府评价、民主价值、传统文化、媒体使用等角度研究中国政治信任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中国特殊的政治实践与话语资源,提出“政治依赖”概念,并通过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验证了政治依赖对共产党、全国人大、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区县政府信任度的正面影响,且统计结果表明其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解释变量。文章探讨了政府治理绩效、西方民主认同、传统家庭观念与传统政治价值等因素对政治信任不同层面的影响,并指出,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政治依赖是影响政治信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政治依赖 政府绩效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个人腐败感知与腐败经历对政治信任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缪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1-40,共10页
政治信任是政权巩固其合法性的重要手段,而腐败是削弱政治信任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个体微观层面上,腐败对政治信任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特别是以个人获取腐败信息的不同途径对个人政治信任的影响。基于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的数... 政治信任是政权巩固其合法性的重要手段,而腐败是削弱政治信任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个体微观层面上,腐败对政治信任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特别是以个人获取腐败信息的不同途径对个人政治信任的影响。基于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的数据,选取亲身腐败经历、亲朋好友的腐败经历、通过小道消息听说腐败信息和官方媒体听说腐败信息等变量,对受访民众与政治信任的关联进行验证后发现:只有亲身腐败经历和亲朋好友的腐败经历会对个体的地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至于官方媒体、小道消息等途径则没有显著地影响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同时个体对中央政府信任也不受腐败信息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重视反腐活动,巩固反腐败的压倒性局势,努力杜绝群众身边的腐败,还应革新反腐宣传的形式,提升民众对反腐败的信心,进而巩固民众对政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腐败感知 腐败经历
下载PDF
当民主遭遇民意:台湾民众的民主观念分析——以民主价值和民主理解为核心的概念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泓波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95,共9页
基于我国台湾地区2010年与2014年的两波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台湾民众对民主价值内部各个维度的认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总体上已具有稳定的民主信念。而在民主含义的理解上,程序式民主相对于实质式民主,并不具备认知优势和群众... 基于我国台湾地区2010年与2014年的两波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台湾民众对民主价值内部各个维度的认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总体上已具有稳定的民主信念。而在民主含义的理解上,程序式民主相对于实质式民主,并不具备认知优势和群众基础。从民主观念的内在结构上看,有近七成的台湾民众从内在价值上认同民主原则,而在民主理解上却强调治理绩效与社会平等。也就是说:信奉民主原则并不必然地拒绝能带来实质治理品质的民主制度,如果以所谓"民主原则"和"最大民意"来掩盖治理能力的不足,甚至以民意之名,行损害民众利益之实,则注定无法被台湾社会的大多数民众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观念 民主价值 民主理解 台湾政治文化
下载PDF
民进党操作“光荣感”的策略、成效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现代台湾研究》 2020年第6期26-34,共9页
长期以来,民进党有效运用"光荣感"来培养台湾民众的"本土意识"和"台湾认同"。在地方上,民进党籍县市长先通过提升城市容貌及吸引民众参与来获取高支持率,培养民众的在地认同,从而赢得选举。蔡英文在台湾... 长期以来,民进党有效运用"光荣感"来培养台湾民众的"本土意识"和"台湾认同"。在地方上,民进党籍县市长先通过提升城市容貌及吸引民众参与来获取高支持率,培养民众的在地认同,从而赢得选举。蔡英文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中,为赢得年轻选票,提出"婚姻平权"等策略打造年轻选民的"光荣感";利用香港"反修例"事件,营造"芒果干",吸引国际媒体报道,强化年轻选民的"光荣感"。胜选后,蔡英文当局更进一步利用新冠肺炎疫情谋"独",同时利用对外捐赠口罩极力营造台湾协助世界的形象,通过强化对美合作,满足岛内民众希望被国际社会关注的心理,以达到其"反中仇中"和强化"台湾认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进党 “光荣感” “芒果干” 以疫谋“独”
原文传递
遭遇腐败的经历、反腐败评价与制度支持——基于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分析
7
作者 肖龙 《复旦政治学评论》 2021年第1期84-106,共23页
近年来,反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外学界对于反腐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反腐会加强民众对于现有制度的支持,也有的学者认为反腐会动摇民众的制度支持。本文从中国普通民众的视角分析党和国家的反腐败究竟是减弱还是增强... 近年来,反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外学界对于反腐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反腐会加强民众对于现有制度的支持,也有的学者认为反腐会动摇民众的制度支持。本文从中国普通民众的视角分析党和国家的反腐败究竟是减弱还是增强民众的制度支持?反腐败能否弱化腐败给民众带来的负面观感,进而取得对制度支持的效应?本文使用“2015年度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目前党和国家的反腐败斗争,事实上是强化了民众对现有制度的支持;而民众若对反贪腐有感,则更能强化其制度支持。同时,反腐也能有效减少对经历贪腐民众的负面影响,并再度强化他们对于制度的支持。本文的结论是,党和国家应该进一步强化反腐制度举措,并让普通民众有感,如此则能有效凝聚民众,并提升其制度支持,强化其对于制度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 经历腐败 腐败评价 制度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