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463
篇文章
<
1
2
…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
253
1
作者
林波
刘庆
+1 位作者
吴
彦
何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作了阐述 ,特别就凋落物收集面积和分解袋孔径大小、凋落量时空动态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森林凋落物研究的重要结论有 :海拔和纬度因子是通过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作了阐述 ,特别就凋落物收集面积和分解袋孔径大小、凋落量时空动态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森林凋落物研究的重要结论有 :海拔和纬度因子是通过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再分配来影响凋落量 ,其中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均温。凋落物的分解与化学组成和环境因子有关 ,C/N和N含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水分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影响 ,前期是通过真菌破碎凋落物表层使内居性动物得以侵入凋落物内部 ,后期则以细菌降解有机物为主。凋落量、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研究方法
凋落量
影响因子
分解速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20
2
作者
吴
彦
刘庆
+3 位作者
乔永康
潘开文
赵常明
陈庆恒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8-655,共8页
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 17种土壤理化指标对多样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着恢复年代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
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 17种土壤理化指标对多样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着恢复年代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多样性的恢复十分缓慢。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 ,其中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表征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物理指标 ,随着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得到改善 ;枯枝落叶贮量、有机质含量、水解性酸和 Ca、Mg、P含量等土壤营养功能指标也随乔、灌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 K2 O含量随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少 ;并建立了上述 9项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数学模型。其余 8项指标与多样性指数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恢复阶段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植物群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01
3
作者
林波
刘庆
+2 位作者
吴
彦
庞学勇
何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研究了川西地区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及天然林凋落物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30a人工云杉林、4 0a人工云杉林及次生林和原始林年凋落量分别为 2 .6 7× 10 3 kghm-2 、4 .38× 10 3 kghm-2 、4 .2 7× 10 3 kg...
研究了川西地区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及天然林凋落物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30a人工云杉林、4 0a人工云杉林及次生林和原始林年凋落量分别为 2 .6 7× 10 3 kghm-2 、4 .38× 10 3 kghm-2 、4 .2 7× 10 3 kghm-2和 4 .77× 10 3 kghm-2 ,枯枝落叶层贮量分别为 3.19× 10 4kghm-2 、3.6 4× 10 4kghm-2 、1.4 2× 10 5kghm-2 和 1.4 5×10 5kghm-2 ,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 (N、P、K、Ca和Mg)的年归还总量依次为 82 .0 1kghm-2 、12 9.0 4kghm-2 、130 .5 7kghm-2 、170 .5 5kghm-2 ,凋落物年失重率分别为 2 4 .35 %、2 2 .87%、36 .96 %和 32 .2 3% ,人工林凋落物分解一半所需时间约为 2 .5a ,天然林约为 1.6a .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养分含量大致表现为 :次生林≈原始林 >30a人工林 >4 0a人工林 .森林年凋落量、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归还量和年失重率与土壤自然含水率、有机质、N、P、K的含量呈正相关 ,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 .人工云杉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 ,凋落物分解缓慢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的重要因素 .人工云杉林进入旺盛生长期后 ,凋落量增加 ,养分归还量增大 ,此时期森林对土壤肥力有较高的补给潜力 ;但凋落物分解过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凋落物
土壤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规范心力衰竭治疗 加强患者管理
被引量:
124
4
作者
胡大一
吴
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497,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患者管理
坎地沙坦
脑利钠肽
雷米普利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被引量:
96
5
作者
庞学勇
刘庆
+4 位作者
刘世全
吴
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1-267,共7页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土壤肥力退化与土壤有机质有关 ,在人工云杉林地中 ,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 ,土壤全 N、碱解 N、全 P、腐殖质、HA、FA、CEC、EB、微生物总数、细菌...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土壤肥力退化与土壤有机质有关 ,在人工云杉林地中 ,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 ,土壤全 N、碱解 N、全 P、腐殖质、HA、FA、CEC、EB、微生物总数、细菌及真菌数量随有机质的减少而降低 ,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先减少 ,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 ,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土壤 K素和酶活性变化较复杂 ,钾素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 ,酶活性主要与林地微生态环境有关。土壤综合肥力评价表明 ,土壤综合肥力指标 (IFI)从人工云杉幼林向成熟林演替时 ,先迅速下降 ,之后随云杉自疏而缓慢上升 ,表现出非正“U”型的变化。解决当前人工成熟云杉林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应因地制宜地进行间伐或轮伐 ,改善林地的微生态条件 ,尽量避免营造针叶纯林 ,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亚高山针叶林
人工云杉林
土壤肥力质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93
6
作者
张林
吴
宁
+4 位作者
吴
彦
罗鹏
刘琳
陈文年
胡红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75-1782,共8页
磷作为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宜的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土壤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对揭示土壤磷素供应和流失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从土壤...
磷作为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宜的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土壤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对揭示土壤磷素供应和流失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从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态划分、分级方法和传统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Hedley磷素分级方法在分级过程中兼顾了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磷素形态,有利于了解土壤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和动态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磷素分级方法.本文介绍了Hedley磷素方法的分级流程和应用范围,并对其改进方法Tiessen磷素分级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形态
分级方法
Hedley磷素分级法
Tiessen磷素分级法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78
7
作者
庞学勇
刘世全
+4 位作者
刘庆
吴
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5,50,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出"U"型变化,即人工云杉从幼林向成熟林演替阶段,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减少,在40年生云杉林达最低值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加速该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对人工成熟林和过熟林进行间伐抚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
植物群落
群落演替
土壤物理性质
针阔混交林
间伐抚育
人工云杉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林窗大小与更新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79
8
作者
刘庆
吴
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3-459,共7页
分析了云南西北部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林窗大小对林窗植被和更新的影响 .调查区域出现I级林窗 (面积 <5 0m2 )占 36 % ,II级 (5 0~ 75m2 ) 2 1% ,III级 (75~ 10 0m2 ) 19% ,IV级 (10 0~ 12 5m2 ) 13%和V级 (>12 5m2...
分析了云南西北部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林窗大小对林窗植被和更新的影响 .调查区域出现I级林窗 (面积 <5 0m2 )占 36 % ,II级 (5 0~ 75m2 ) 2 1% ,III级 (75~ 10 0m2 ) 19% ,IV级 (10 0~ 12 5m2 ) 13%和V级 (>12 5m2 ) 11% .结果表明 ,亚高山针叶林因林窗大小不同而导致小环境条件的差异 ,使林窗植被和更新与林窗干扰密切相关 .林窗大小对林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密度分布以及云冷杉更新苗的空间分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小林窗(I级 )的物种多样性比大林窗 (IV级和V级 )、中林窗 (II级和III级 )高 .云冷杉更新幼苗以中、小林窗较多 ,且在小林窗中呈随机分布 ,主要分布在林窗中心和过渡区域 (88% ) ;在大、中林窗中则呈集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过渡区域 ,占4 4 %~ 5 0 % .同时 ,研究表明该区亚高山针叶林有效更新的林窗阈值面积大约为 75m2 .图 4表 3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亚高山针叶林
林窗大小
物种多样性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
森林更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枝落叶及苔藓层的持水性能
被引量:
67
9
作者
林波
刘庆
+2 位作者
吴
彦
何海
庞学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4-238,共5页
亚高山针叶林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 ,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 .本文作者对川西地区典型的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迹地、次生林和原始林下苔藓与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
亚高山针叶林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 ,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 .本文作者对川西地区典型的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迹地、次生林和原始林下苔藓与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在生态恢复过程中 ,苔藓与枯枝落叶层的贮量和持水性能均呈现出波动式递增 ,表现为 30a <4 0a <6 0a<5 0a,5 0a云杉林达到最大值 ,苔藓、枯枝落叶层的贮量分别为 10 .96× 10 3 kg/hm2 、76 .9× 10 3 kg /hm2 ,最大持水量分别为 4 4 .77× 10 3 kg /hm2 、182 .5× 10 3 kg /hm2 ,以后略有下降 .枯枝落叶层持水性能优于苔藓 ,说明枯枝落叶层在森林的水源涵养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性能较天然林有所降低 ,反映了该地区在人工林的建设中应注意其生态功能的恢复 .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
枯枝落叶
苔藓层
特水性能
生态恢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53
10
作者
吴
彦
刘世全
王金锡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以决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内在性质为表征指标,以长江中上游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为对象,就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
以决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内在性质为表征指标,以长江中上游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为对象,就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活根提供分泌物,死根提供有机质,作为土壤团粒的胶结剂,配合须根的穿插挤压和缠绕,使土壤中直径d>7mm、d=7~5mm和d=5~3mm3个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同时既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又提高了土壤抗冲击分散能力和结构、孔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与无林裸地相比较,林地中表征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各理化性质改善值(Y),与土壤中d≤1mm须根量(Rw)之间服从Y=a+bRw的线性关系.本文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林型根系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系
土壤抗侵蚀能力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
72
11
作者
曹雅旻
胡大一
+1 位作者
王宏宇
吴
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07-909,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院(2级及以下)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治疗现状。方法17个地区(11个省、3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2066所基层医院,每所医院至少1名心内科、急诊科或综合内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在接受培训之前,就本医院CHF药物治疗情况回...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院(2级及以下)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治疗现状。方法17个地区(11个省、3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2066所基层医院,每所医院至少1名心内科、急诊科或综合内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在接受培训之前,就本医院CHF药物治疗情况回答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0份,表格编号,2遍录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症状性CHF患者利尿剂使用率为90%;大剂量地高辛(≥0.25mg/d)使用率为10%;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40%,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为80%,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2%;如青海、贵州等省基层医院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使用率为0。结论加强CHF规范治疗推广力度,尤其重视边远地区,提高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及其靶剂量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疗法
药物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光照与温度对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69
12
作者
吴
彦
刘庆
+2 位作者
何海
林波
尹华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29-2232,共4页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迹地环境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亚高山针叶林采伐迹地关键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 2 5℃ ,发芽率分别为 88 8± 8 4 %和 30 8± 10 4 % ,多重比较显示红桦...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迹地环境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亚高山针叶林采伐迹地关键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 2 5℃ ,发芽率分别为 88 8± 8 4 %和 30 8± 10 4 % ,多重比较显示红桦对温度的响应比云杉更敏感 .云杉在 10℃时能萌发而红桦则几乎不能 ,红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比云杉的高 .昼夜温差对两类种子发芽影响明显 ,2 0℃ /15℃条件下两种种子萌发率最高 ,温差过大不利于红桦种子萌发 .光照强度对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明显影响 ,二者在透光 2 0 %时种子发芽率最高 ,分别为 83 2± 6 6 %和 2 9 2± 5 5 % ,云杉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比红桦种子更为敏感 .采伐迹地强烈的光照是限制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迹地温度升高有利于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云杉
红桦
萌发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学问题
被引量:
57
13
作者
刘庆
吴
彦
何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年第2期63-69,共7页
中国西南地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是该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体 ,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对亚高山针叶林进行了界定 ,简要介绍了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类型 ,讨论了亚高山针叶林退化演替途径及其恢复与重建等生态学问题 ,并...
中国西南地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是该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体 ,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对亚高山针叶林进行了界定 ,简要介绍了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类型 ,讨论了亚高山针叶林退化演替途径及其恢复与重建等生态学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有关亚高山针叶林的快速恢复等对策与加强相关生态学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分布
生态屏障
退化
恢复
重建
中国
西南地区
天然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
61
14
作者
吴
彦
刘庆
+1 位作者
何海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01-1306,共6页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 ,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总体上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林恢复序列中群落乔木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为 4 1 88% ,灌木为5 0 6 1% ,草本为 37 2 2 % ,说明在 70年的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 ,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 .乔木层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过程
人工恢复
物种多样性
云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被引量:
55
15
作者
林波
刘庆
+2 位作者
吴
彦
何海
乔永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491-1496,共6页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 10龄、30龄、4 0龄、5 0龄及 6 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以原始林为对照 ,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 .结...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 10龄、30龄、4 0龄、5 0龄及 6 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以原始林为对照 ,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 .结果表明 ,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 ,在恢复后的 5 0年达到最大 ,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 .6 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 ,分别为 70 2 1× 10 3 、4 73× 10 3 和 89 98× 10 3 kg·hm-2 ,仅占原始林枯枝落叶层各特征的 4 8 4 0 %、4 6 79%和 4 6 99% .人工林和次生林恢复约 4 0年后 ,森林凋落节律、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相似 ;但凋落物组分含量、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及结构、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 ,说明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 ,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学过程
人工恢复
自然演替
凋落物
云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脱硫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
47
16
作者
邓良伟
唐一
吴
彦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5-39,共5页
生物脱硫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常规脱硫替代新工艺,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可将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并回收。在生物脱硫过程中,氧化态的含硫污染物必须先经生物还原作用生成硫化物或H_2S,然后再经生物氧化过程生成单质硫,才能去除。该文着...
生物脱硫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常规脱硫替代新工艺,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可将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并回收。在生物脱硫过程中,氧化态的含硫污染物必须先经生物还原作用生成硫化物或H_2S,然后再经生物氧化过程生成单质硫,才能去除。该文着重介绍了光合细菌和无色硫细菌的脱硫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光合细菌脱硫,由于条件苛刻,研究进展不大,仍处于分批试验或实验室小试阶段;无色硫细菌脱硫,近年来很活跃,并取得一些进展,已进行了中式和生产性试验,效果很好。与传统的物理化学脱硫法相比,生物脱硫具有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硫
硫化物
大气污染
废气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47
17
作者
庞学勇
刘庆
+3 位作者
刘世全
吴
彦
林波
何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3-587,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人工林在几种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结果表明 ,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 ,土壤中细土 (粉粒、粘粒 )和大团聚体数量减少 ,小团聚体和原生土壤颗粒增加 ;土壤表层孔隙度减小 ,尤其是大孔隙明显减少 ;土...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人工林在几种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结果表明 ,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 ,土壤中细土 (粉粒、粘粒 )和大团聚体数量减少 ,小团聚体和原生土壤颗粒增加 ;土壤表层孔隙度减小 ,尤其是大孔隙明显减少 ;土壤有效水降低 ,持水供水能力减弱 ,渗透系数减小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土壤生态功能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弱 ,建议在最易受人为干扰的造林地区 ,最好是在造林初期封山育林 .图 1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川西
亚高山针叶林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BD型中高频臭氧发生器的动态负载特性
被引量:
38
18
作者
刘钟阳
吴
彦
王宁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4,83,共5页
在试验装置上测量了不同频率下DBD型臭氧发生器的V-A特性和放电功率,研究了臭氧发生器这种特殊负载的动态电容、功率因数等的变化规律。指出:① 在供电的每半个周期内出现微放电时,反应器的负载特性都发生急剧、跳跃地变化,发生放电时...
在试验装置上测量了不同频率下DBD型臭氧发生器的V-A特性和放电功率,研究了臭氧发生器这种特殊负载的动态电容、功率因数等的变化规律。指出:① 在供电的每半个周期内出现微放电时,反应器的负载特性都发生急剧、跳跃地变化,发生放电时总动态电容变为未放电时的几倍。② 反应器的功率因数Pf随电气参数的不同而变化,如果波形和频率相同,在反应器工作电压范围内存在功率因数Pf的最大值。此外,基于以上负载特性的研究,简要讨论了中高频臭氧发生器中电源/反应器的匹配、电气参数的优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型
中高频臭氧发生器
动态负载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
被引量:
41
19
作者
庞学勇
刘世全
+4 位作者
刘庆
林波
吴
彦
何海
包维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状况 ,结果表明 :该区云杉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 ,表现为 ,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周转期均较次生阔叶林和原始云杉林慢 ,致使地表枯枝落叶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量滞留于凋落物层而不能...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状况 ,结果表明 :该区云杉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 ,表现为 ,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周转期均较次生阔叶林和原始云杉林慢 ,致使地表枯枝落叶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量滞留于凋落物层而不能进入土壤 ,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和碱解N含量随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人工云杉林份组成单一 ,其凋落物分解慢 ,归还土壤凋落物和养分数量少 ,是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原因 ,人为收集凋落物积肥和人工抚育清灌 ,不断带走植被中养分是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不断耗竭的另一重要原因。建议对该区人工成熟林抚育间伐和营造针阔混交林 ,改善成熟林下微环境和改变林份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亚高山
人工林
云杉林地
有机物
养分库
调控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1
20
作者
徐成斌
陈源源
+1 位作者
卢明瑜
吴
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8,共3页
近年动物试验证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一种保护作用。本组分析了近3年我院急性前壁心肌梗塞110例病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影响。其中男77例,女33例。心肌梗塞前有预缺血者69例(A组).,无预缺血者41例(B组)。资料分...
近年动物试验证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一种保护作用。本组分析了近3年我院急性前壁心肌梗塞110例病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影响。其中男77例,女33例。心肌梗塞前有预缺血者69例(A组).,无预缺血者41例(B组)。资料分析显示:B组心肌梗塞时心肌坏死范围、心肌酶峰值、心功能损害、室壁瘤形成及死亡率均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还就心肌缺血预适应发生时间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缺血预适应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缺血预适应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题名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
253
1
作者
林波
刘庆
吴
彦
何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 (G2 0 0 0 0 4680 2 -0 5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0 7-0 2 -0 2 )
+1 种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 2 0 0 1BA60 6A -0 5 -0 1)
中国科学院.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作了阐述 ,特别就凋落物收集面积和分解袋孔径大小、凋落量时空动态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森林凋落物研究的重要结论有 :海拔和纬度因子是通过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再分配来影响凋落量 ,其中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均温。凋落物的分解与化学组成和环境因子有关 ,C/N和N含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水分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影响 ,前期是通过真菌破碎凋落物表层使内居性动物得以侵入凋落物内部 ,后期则以细菌降解有机物为主。凋落量、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子 。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研究方法
凋落量
影响因子
分解速率
Keywords
forest litter, methodology, litterfall, influencing factor, decomposition rate.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20
2
作者
吴
彦
刘庆
乔永康
潘开文
赵常明
陈庆恒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8-65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2 0 0 0 0 4680 2 -0 5 )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 (KZ95 1-A1-10 4-0 3 -0 2 )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 (KZ95 2 -S1-10 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南基地项目
文摘
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 17种土壤理化指标对多样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着恢复年代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多样性的恢复十分缓慢。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 ,其中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表征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物理指标 ,随着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得到改善 ;枯枝落叶贮量、有机质含量、水解性酸和 Ca、Mg、P含量等土壤营养功能指标也随乔、灌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 K2 O含量随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少 ;并建立了上述 9项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数学模型。其余 8项指标与多样性指数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恢复阶段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植物群落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Restoration, Species diversity, Soil factor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01
3
作者
林波
刘庆
吴
彦
庞学勇
何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6-351,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 (G2 0 0 0 0 4 680 2 0 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 0 7 0 2 0 2 )
+1 种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2 0 0 1BA60 6A 0 5 0 1 )
中国科学院.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文摘
研究了川西地区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及天然林凋落物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30a人工云杉林、4 0a人工云杉林及次生林和原始林年凋落量分别为 2 .6 7× 10 3 kghm-2 、4 .38× 10 3 kghm-2 、4 .2 7× 10 3 kghm-2和 4 .77× 10 3 kghm-2 ,枯枝落叶层贮量分别为 3.19× 10 4kghm-2 、3.6 4× 10 4kghm-2 、1.4 2× 10 5kghm-2 和 1.4 5×10 5kghm-2 ,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 (N、P、K、Ca和Mg)的年归还总量依次为 82 .0 1kghm-2 、12 9.0 4kghm-2 、130 .5 7kghm-2 、170 .5 5kghm-2 ,凋落物年失重率分别为 2 4 .35 %、2 2 .87%、36 .96 %和 32 .2 3% ,人工林凋落物分解一半所需时间约为 2 .5a ,天然林约为 1.6a .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养分含量大致表现为 :次生林≈原始林 >30a人工林 >4 0a人工林 .森林年凋落量、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归还量和年失重率与土壤自然含水率、有机质、N、P、K的含量呈正相关 ,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 .人工云杉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 ,凋落物分解缓慢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的重要因素 .人工云杉林进入旺盛生长期后 ,凋落量增加 ,养分归还量增大 ,此时期森林对土壤肥力有较高的补给潜力 ;但凋落物分解过缓 。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凋落物
土壤
理化性质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forest litter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stern Sichuan
分类号
S718.516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规范心力衰竭治疗 加强患者管理
被引量:
124
4
作者
胡大一
吴
彦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497,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患者管理
坎地沙坦
脑利钠肽
雷米普利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被引量:
96
5
作者
庞学勇
刘庆
刘世全
吴
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1-26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题资助项目 (G2 0 0 0 0 4680 2 -0 5
G19980 4814 )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 (KSCX1-0 7-0 2 )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资助项目 (2 0 0 1BA60 6A-0 5 )
"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土壤肥力退化与土壤有机质有关 ,在人工云杉林地中 ,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 ,土壤全 N、碱解 N、全 P、腐殖质、HA、FA、CEC、EB、微生物总数、细菌及真菌数量随有机质的减少而降低 ,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先减少 ,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 ,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土壤 K素和酶活性变化较复杂 ,钾素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 ,酶活性主要与林地微生态环境有关。土壤综合肥力评价表明 ,土壤综合肥力指标 (IFI)从人工云杉幼林向成熟林演替时 ,先迅速下降 ,之后随云杉自疏而缓慢上升 ,表现出非正“U”型的变化。解决当前人工成熟云杉林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应因地制宜地进行间伐或轮伐 ,改善林地的微生态条件 ,尽量避免营造针叶纯林 ,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
关键词
川西
亚高山针叶林
人工云杉林
土壤肥力质量
综合评价
Keywords
Western Sichuan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s
spruce plantation
soil fertility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93
6
作者
张林
吴
宁
吴
彦
罗鹏
刘琳
陈文年
胡红宇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75-178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81
30870396)
+2 种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00-11
2006BAC01A00-1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2)资助
文摘
磷作为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宜的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土壤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对揭示土壤磷素供应和流失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从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态划分、分级方法和传统土壤磷素分级方法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Hedley磷素分级方法在分级过程中兼顾了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磷素形态,有利于了解土壤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和动态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磷素分级方法.本文介绍了Hedley磷素方法的分级流程和应用范围,并对其改进方法Tiessen磷素分级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磷素形态
分级方法
Hedley磷素分级法
Tiessen磷素分级法
Keywords
phosphorus form
fraction scheme
Hedley method
Tiessen method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78
7
作者
庞学勇
刘世全
刘庆
吴
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5,50,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G2000046802-05
G199804814)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07-02)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6A-05)
"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文摘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出"U"型变化,即人工云杉从幼林向成熟林演替阶段,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减少,在40年生云杉林达最低值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加速该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对人工成熟林和过熟林进行间伐抚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
植物群落
群落演替
土壤物理性质
针阔混交林
间伐抚育
人工云杉林
Keywords
western Sichuan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s
spruce plantation
soil physical property
artificial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S718.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林窗大小与更新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79
8
作者
刘庆
吴
彦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3-459,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专题 (No .KZ951 A1 1 0 4 0 3 0 2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南基地项目 (No.0 1 0 0 0 1 )
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 (DASF)资助~~
文摘
分析了云南西北部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林窗大小对林窗植被和更新的影响 .调查区域出现I级林窗 (面积 <5 0m2 )占 36 % ,II级 (5 0~ 75m2 ) 2 1% ,III级 (75~ 10 0m2 ) 19% ,IV级 (10 0~ 12 5m2 ) 13%和V级 (>12 5m2 ) 11% .结果表明 ,亚高山针叶林因林窗大小不同而导致小环境条件的差异 ,使林窗植被和更新与林窗干扰密切相关 .林窗大小对林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密度分布以及云冷杉更新苗的空间分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小林窗(I级 )的物种多样性比大林窗 (IV级和V级 )、中林窗 (II级和III级 )高 .云冷杉更新幼苗以中、小林窗较多 ,且在小林窗中呈随机分布 ,主要分布在林窗中心和过渡区域 (88% ) ;在大、中林窗中则呈集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过渡区域 ,占4 4 %~ 5 0 % .同时 ,研究表明该区亚高山针叶林有效更新的林窗阈值面积大约为 75m2 .图 4表 3参 2
关键词
滇西北
亚高山针叶林
林窗大小
物种多样性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
森林更新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forest gap
regeneration
species diversity
Bitahai Lake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枝落叶及苔藓层的持水性能
被引量:
67
9
作者
林波
刘庆
吴
彦
何海
庞学勇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重庆师范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4-238,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 (G200004680 205)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专题 (KZ951A11040302)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070202)
中国科学院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文摘
亚高山针叶林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 ,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 .本文作者对川西地区典型的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迹地、次生林和原始林下苔藓与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在生态恢复过程中 ,苔藓与枯枝落叶层的贮量和持水性能均呈现出波动式递增 ,表现为 30a <4 0a <6 0a<5 0a,5 0a云杉林达到最大值 ,苔藓、枯枝落叶层的贮量分别为 10 .96× 10 3 kg/hm2 、76 .9× 10 3 kg /hm2 ,最大持水量分别为 4 4 .77× 10 3 kg /hm2 、182 .5× 10 3 kg /hm2 ,以后略有下降 .枯枝落叶层持水性能优于苔藓 ,说明枯枝落叶层在森林的水源涵养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性能较天然林有所降低 ,反映了该地区在人工林的建设中应注意其生态功能的恢复 .图 2表 2参
关键词
川西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
枯枝落叶
苔藓层
特水性能
生态恢复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litter layer
moss
water holding capacity
分类号
S718.52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53
10
作者
吴
彦
刘世全
王金锡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
文摘
以决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内在性质为表征指标,以长江中上游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为对象,就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活根提供分泌物,死根提供有机质,作为土壤团粒的胶结剂,配合须根的穿插挤压和缠绕,使土壤中直径d>7mm、d=7~5mm和d=5~3mm3个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同时既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又提高了土壤抗冲击分散能力和结构、孔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与无林裸地相比较,林地中表征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各理化性质改善值(Y),与土壤中d≤1mm须根量(Rw)之间服从Y=a+bRw的线性关系.本文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林型根系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
植物
根系
土壤抗侵蚀能力
水土保持
Keywords
root system
soil anti-erosi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分类号
Q948.113 [生物学—植物学]
S157.43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
72
11
作者
曹雅旻
胡大一
王宏宇
吴
彦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07-909,共3页
文摘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院(2级及以下)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治疗现状。方法17个地区(11个省、3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2066所基层医院,每所医院至少1名心内科、急诊科或综合内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在接受培训之前,就本医院CHF药物治疗情况回答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0份,表格编号,2遍录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症状性CHF患者利尿剂使用率为90%;大剂量地高辛(≥0.25mg/d)使用率为10%;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40%,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为80%,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2%;如青海、贵州等省基层医院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使用率为0。结论加强CHF规范治疗推广力度,尤其重视边远地区,提高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及其靶剂量的使用率。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疗法
药物流行病学
Keywords
Heart failure, congestive
Drug therapy
Pharmacoepidemiology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光照与温度对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69
12
作者
吴
彦
刘庆
何海
林波
尹华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29-2232,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680 2 0 5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 0 7 0 2 )
+1 种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 0 0 1BA60 6A 0 5 0 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迹地环境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亚高山针叶林采伐迹地关键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 2 5℃ ,发芽率分别为 88 8± 8 4 %和 30 8± 10 4 % ,多重比较显示红桦对温度的响应比云杉更敏感 .云杉在 10℃时能萌发而红桦则几乎不能 ,红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比云杉的高 .昼夜温差对两类种子发芽影响明显 ,2 0℃ /15℃条件下两种种子萌发率最高 ,温差过大不利于红桦种子萌发 .光照强度对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明显影响 ,二者在透光 2 0 %时种子发芽率最高 ,分别为 83 2± 6 6 %和 2 9 2± 5 5 % ,云杉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比红桦种子更为敏感 .采伐迹地强烈的光照是限制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迹地温度升高有利于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 。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云杉
红桦
萌发
光照
温度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Picea asperata, Betula albo-sinensis, Germination, Light, Temperature.
分类号
S718.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学问题
被引量:
57
13
作者
刘庆
吴
彦
何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重庆师范学院
出处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年第2期63-6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680 2 )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 (KZ95 1-A1-10 4-0 3 -0 2 )资助项目
文摘
中国西南地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是该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体 ,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对亚高山针叶林进行了界定 ,简要介绍了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类型 ,讨论了亚高山针叶林退化演替途径及其恢复与重建等生态学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有关亚高山针叶林的快速恢复等对策与加强相关生态学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分布
生态屏障
退化
恢复
重建
中国
西南地区
天然林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screen, degraded, resto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
61
14
作者
吴
彦
刘庆
何海
林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01-130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680 2 0 5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 0 7 0 2 )
+1 种基金
国家"十五"科学技术攻关项目 ( 2 0 0 1BA60 6A 0 5 0 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 ,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总体上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林恢复序列中群落乔木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为 4 1 88% ,灌木为5 0 6 1% ,草本为 37 2 2 % ,说明在 70年的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 ,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 .乔木层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 .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过程
人工恢复
物种多样性
云杉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Ecological process, Artificial restoration, Species diversity, Picea asperata.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被引量:
55
15
作者
林波
刘庆
吴
彦
何海
乔永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重庆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491-149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680 2 0 5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 0 7 0 2 )
+1 种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 0 0 1BA60 6A 0 5 0 1)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 10龄、30龄、4 0龄、5 0龄及 6 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以原始林为对照 ,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 .结果表明 ,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 ,在恢复后的 5 0年达到最大 ,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 .6 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 ,分别为 70 2 1× 10 3 、4 73× 10 3 和 89 98× 10 3 kg·hm-2 ,仅占原始林枯枝落叶层各特征的 4 8 4 0 %、4 6 79%和 4 6 99% .人工林和次生林恢复约 4 0年后 ,森林凋落节律、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相似 ;但凋落物组分含量、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及结构、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 ,说明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 ,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学过程
人工恢复
自然演替
凋落物
云杉
Keywords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Ecological process, Artificial restoration, Natural succession, Forest litter, Picea asperata.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脱硫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
47
16
作者
邓良伟
唐一
吴
彦
机构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5-39,共5页
文摘
生物脱硫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常规脱硫替代新工艺,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可将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并回收。在生物脱硫过程中,氧化态的含硫污染物必须先经生物还原作用生成硫化物或H_2S,然后再经生物氧化过程生成单质硫,才能去除。该文着重介绍了光合细菌和无色硫细菌的脱硫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光合细菌脱硫,由于条件苛刻,研究进展不大,仍处于分批试验或实验室小试阶段;无色硫细菌脱硫,近年来很活跃,并取得一些进展,已进行了中式和生产性试验,效果很好。与传统的物理化学脱硫法相比,生物脱硫具有许多优点。
关键词
生物脱硫
硫化物
大气污染
废气处理
Keywords
Biological desulfurization Sulfide Microorganism action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Colourless sulfur bacteria Mechanism Progress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47
17
作者
庞学勇
刘庆
刘世全
吴
彦
林波
何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3-58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 680 2 - 0 5)资助~~
文摘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人工林在几种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结果表明 ,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 ,土壤中细土 (粉粒、粘粒 )和大团聚体数量减少 ,小团聚体和原生土壤颗粒增加 ;土壤表层孔隙度减小 ,尤其是大孔隙明显减少 ;土壤有效水降低 ,持水供水能力减弱 ,渗透系数减小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土壤生态功能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弱 ,建议在最易受人为干扰的造林地区 ,最好是在造林初期封山育林 .图 1表 5参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川西
亚高山针叶林
土壤物理性质
Keywords
subalpine in western Sichuan
coniferous forest
soil physical property
human-induced disturbance
disturbance intensity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BD型中高频臭氧发生器的动态负载特性
被引量:
38
18
作者
刘钟阳
吴
彦
王宁会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静电与特种电源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4,83,共5页
文摘
在试验装置上测量了不同频率下DBD型臭氧发生器的V-A特性和放电功率,研究了臭氧发生器这种特殊负载的动态电容、功率因数等的变化规律。指出:① 在供电的每半个周期内出现微放电时,反应器的负载特性都发生急剧、跳跃地变化,发生放电时总动态电容变为未放电时的几倍。② 反应器的功率因数Pf随电气参数的不同而变化,如果波形和频率相同,在反应器工作电压范围内存在功率因数Pf的最大值。此外,基于以上负载特性的研究,简要讨论了中高频臭氧发生器中电源/反应器的匹配、电气参数的优化等问题。
关键词
DBD型
中高频臭氧发生器
动态负载特性
Keywords
ozonizer
dynamic load characteristics
power factor
electrical parameter
分类号
TU834.844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TM925.16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
被引量:
41
19
作者
庞学勇
刘世全
刘庆
林波
吴
彦
何海
包维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G2 0 0 0 0 4 6 80 2 - 0 5:G1 9980 4 81 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 - 0 7- 0 2 )
+1 种基金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 0 0 1BA6 0 6A - 0 5)
"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文摘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状况 ,结果表明 :该区云杉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 ,表现为 ,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周转期均较次生阔叶林和原始云杉林慢 ,致使地表枯枝落叶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量滞留于凋落物层而不能进入土壤 ,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和碱解N含量随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人工云杉林份组成单一 ,其凋落物分解慢 ,归还土壤凋落物和养分数量少 ,是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原因 ,人为收集凋落物积肥和人工抚育清灌 ,不断带走植被中养分是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不断耗竭的另一重要原因。建议对该区人工成熟林抚育间伐和营造针阔混交林 ,改善成熟林下微环境和改变林份组成 。
关键词
川西地区
亚高山
人工林
云杉林地
有机物
养分库
调控方法
Keywords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nutrient pool
Degradatio n and control
Subalpine of western sichan
Spruce plantation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1
20
作者
徐成斌
陈源源
卢明瑜
吴
彦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8,共3页
文摘
近年动物试验证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一种保护作用。本组分析了近3年我院急性前壁心肌梗塞110例病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影响。其中男77例,女33例。心肌梗塞前有预缺血者69例(A组).,无预缺血者41例(B组)。资料分析显示:B组心肌梗塞时心肌坏死范围、心肌酶峰值、心功能损害、室壁瘤形成及死亡率均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还就心肌缺血预适应发生时间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缺血预适应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缺血预适应
心肌缺血
Keywords
Myocardium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chemic preconditionig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1.4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林波
刘庆
吴
彦
何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5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吴
彦
刘庆
乔永康
潘开文
赵常明
陈庆恒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林波
刘庆
吴
彦
庞学勇
何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
10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规范心力衰竭治疗 加强患者管理
胡大一
吴
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24
原文传递
5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庞学勇
刘庆
刘世全
吴
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9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分级方法研究进展
张林
吴
宁
吴
彦
罗鹏
刘琳
陈文年
胡红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93
原文传递
7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庞学勇
刘世全
刘庆
吴
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
7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林窗大小与更新的初步分析
刘庆
吴
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
7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枝落叶及苔藓层的持水性能
林波
刘庆
吴
彦
何海
庞学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
6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吴
彦
刘世全
王金锡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
5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曹雅旻
胡大一
王宏宇
吴
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72
原文传递
12
光照与温度对云杉和红桦种子萌发的影响
吴
彦
刘庆
何海
林波
尹华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
6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学问题
刘庆
吴
彦
何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
5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吴
彦
刘庆
何海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
6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林波
刘庆
吴
彦
何海
乔永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
5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生物脱硫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邓良伟
唐一
吴
彦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8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庞学勇
刘庆
刘世全
吴
彦
林波
何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DBD型中高频臭氧发生器的动态负载特性
刘钟阳
吴
彦
王宁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
庞学勇
刘世全
刘庆
林波
吴
彦
何海
包维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的临床研究
徐成斌
陈源源
卢明瑜
吴
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
5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2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