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的同震滑移在破裂平面上表现为向西北方向增大? 被引量:1
1
作者 R. Cattin A. Loevenbruck +2 位作者 X. Le Pichon 李岩峰(译) 吴建 《世界地震译丛》 2005年第4期58-70,共13页
1999年集集地震使台湾中西部褶皱逆冲带内的车笼铺逆序逆断层(简称CTF 断层)发生了破裂。该破裂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计算出的滑移量自车笼铺断层的底部至近地表,沿板块自南东向北西会聚方向,呈现由小到大接近线性增加的趋势。根据长周期... 1999年集集地震使台湾中西部褶皱逆冲带内的车笼铺逆序逆断层(简称CTF 断层)发生了破裂。该破裂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计算出的滑移量自车笼铺断层的底部至近地表,沿板块自南东向北西会聚方向,呈现由小到大接近线性增加的趋势。根据长周期和地震周期两个不同时间尺度上应力和位移的研究结果,对同震滑移分布规律的成因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模式。在最近的0.5百万年内,造山带前缘的聚合速率被前锋带3 条主要的逆断层——彰化断层(简称Ch.F断层)、车笼铺断层和双塘断层(简称Sh.F断层)——来调节。根据先前已发表的平衡地质剖面研究成果,我们估算了彰化断层和车笼铺断层分布调节5%~30%、30%~50%造山带前缘长周期的滑移量。上述长期聚合速率的差异以及震间和震后位移模拟结果表明,车笼铺断层与震间应力载荷方向斜交和彰化断层、车笼铺断层深部递增的无震蠕变,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着同震滑移独特的线性分布特征。许多早期对滑移量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的解释主要考虑到了物质属性、软弱层的滑动作用、场地效应、断层几何学以及地震波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至于各因素对滑移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程度仍不太清楚。考虑到车笼铺断层倾角的影响,采用了应力集中区的动力学模型来解释同震滑移的总体分布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集集地震前应力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可能对同震滑移的分布起到重要的作用。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表明,历史大地震不能够解释应力分布的不均。根据我们的研究方法,认为 Oglesby和Day(2001)提出的车笼铺断层北面存在一高应力集中区,反映了因车笼铺断层斜交引起的震间耦合在纬向上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集集地震 滑移量 破裂 应力集中区 不均匀分布 增大 北方 平面 平衡地质剖面
下载PDF
意大利中期尺度-中等区域范围地震预测
2
作者 A.Peresan V.Kossobokov +9 位作者 L.Romashkova G.F.Panza 韩立波(译/ 来贵娟(译) 尹凤玲(译) 李艳娥(译) 郭祥云(译) 毕金孟(译) 王亚文(译) 吴建 《世界地震译丛》 2017年第5期377-411,共35页
意大利本土一直是一些致力于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前兆研究的目标区域。尽管有声称大地震之前有过一些观测结果,但仅开展过极少数系统研究,并且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对其效果进行测试。本文我们回顾总结了意大利本土两个正式定义过的中期尺... 意大利本土一直是一些致力于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前兆研究的目标区域。尽管有声称大地震之前有过一些观测结果,但仅开展过极少数系统研究,并且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对其效果进行测试。本文我们回顾总结了意大利本土两个正式定义过的中期尺度—中等区域范围地震预报方法,即CN和M8S在意大利的应用情况。这两个不同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应用了模式识别的概念,允许处理多个地震前兆集合,对地震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监测以及对其预报效能进行广泛测试。意大利是针对中等地震活动同时使用M8S和CN两种方法开展例行监测的唯一地区。为使预测固有的空间不确定性和前兆识别区域定义的主观性最小化,进行了大量的努力。针对数据中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开展了很多试验用以评估方法的稳定性。基于这些已有结果,2003年7月发起了M8S和CN预测方法的实时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模式识别 预报方法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学 意大利
下载PDF
地震触发的远场喷发:火山和间歇泉
3
作者 M. Manga E. Brodsky +3 位作者 张俊伟(译) 李永莉(译) 毛慧玲(译) 吴建 《世界地震译丛》 2007年第3期1-18,共18页
约有0.4%的爆发性火山喷发是发生在大的远震后几天之内。偶尔这些"触发的"喷发会比预期的要大很多。人们已经从岩浆超压发生变化当中提出几个机制来解释这种触发,包括气泡增多、气泡上升引起的压力转移,以及岩浆房的翻转。另... 约有0.4%的爆发性火山喷发是发生在大的远震后几天之内。偶尔这些"触发的"喷发会比预期的要大很多。人们已经从岩浆超压发生变化当中提出几个机制来解释这种触发,包括气泡增多、气泡上升引起的压力转移,以及岩浆房的翻转。另外,触发喷发也可能是由于岩浆周围的岩石发生破裂而引起的。所有这些机制都需要能够增强由地震引起的小静态应力变化,或者能够将(较大的)瞬变、动态应变转化为永久性压力变化的过程。除了应力的粘弹性松弛外,所有这些过程都可以导致触发喷发的延迟,不过要把地震和延迟触发喷发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泥火山和间歇泉同样会对远震产生反应。能够从超过几百米深处释放出泥浆的泥火山可以被震动所导致的液化作用而触发,因此近似于从地表几米范围内产生的小泥火山。主间歇泉通道周围的岩石骨架由于出现新的破裂而导致其渗透性发生变化。因此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会观测到它们喷发的频度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触发 火山喷发 间歇泉 远场 发生变化 应力变化 压力变化 岩石骨架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可可西里地震研究:远震数据和现场测量得到的破裂历史及几何形状
4
作者 A. Tocheport L. Rivera +2 位作者 J. Van der Woerd 万永革(译) 吴建 《世界地震译丛》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根据远震体波数据反演估计震源参数对2001年11月14日可可西里地震进行了研究。该地震使得东西向的昆仑走滑断层库赛湖西段发生破裂,表面破裂超过400km。这次矩震级为Mw7·8(Harvard CMT,2001)级地震事件后有中等而持续的地震活动。... 根据远震体波数据反演估计震源参数对2001年11月14日可可西里地震进行了研究。该地震使得东西向的昆仑走滑断层库赛湖西段发生破裂,表面破裂超过400km。这次矩震级为Mw7·8(Harvard CMT,2001)级地震事件后有中等而持续的地震活动。我们采用多次子事件反演复杂体波的方法(Kikuchi and Kanamori,1991)模拟波形,理解破裂过程。现场测量用来约束反演结果,并评估破裂过程的解。考虑到库赛湖段西部的复杂性,我们反演初始部分数据来模拟破裂的起始。发现破裂起始于布喀达坂峰西南的断层段上。虽然破裂主要向东传播,但一些子事件系统地出现于震中以西。尔后的完整体波波形反演表明破裂沿着库赛湖段的垂直断层单侧向东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过程 地震活动 现场测量 可可西里 几何形状 远震 历史 数据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