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人掌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周立刚 杨成宗 吴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仙人掌属植物在中国和墨西哥作为药用植物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主要药用种为仙人掌 Opuntia dil-lenii。仙人掌含有有机酸、甾醇、生物碱、黄酮和萜类等成分 ,具有抑菌、消炎、镇痛、增强免疫、降血糖、抗脂质过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 仙人掌属植物在中国和墨西哥作为药用植物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主要药用种为仙人掌 Opuntia dil-lenii。仙人掌含有有机酸、甾醇、生物碱、黄酮和萜类等成分 ,具有抑菌、消炎、镇痛、增强免疫、降血糖、抗脂质过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并有多种临床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属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晏琼 胡宗定 吴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比较几种生物诱导子〔酵母提取物(yeast ex tract)、寡半乳糖醛酸(o ligoga lacturon ides)、真菌诱导子(funga l e lic itor)〕和非生物诱导子(A g+、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目的比较几种生物诱导子〔酵母提取物(yeast ex tract)、寡半乳糖醛酸(o ligoga lacturon ides)、真菌诱导子(funga l e lic itor)〕和非生物诱导子(A g+、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丹参酮。结果生物诱导子一般都能有效地提高丹参酮的产量,不同诱导子的诱导效果之间存在差别。最高的丹参酮产量由100μg/mL的真菌诱导子获得,是对照组产量(0.42 m g/g)的4.7倍。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酮的诱导能力相对生物诱导子较差,其中50μm o l/L Co2+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产量(1.75 m g/g),是对照组产量的4.1倍。生物诱导子和非生物诱导子表现出了一定的诱导选择性。所有的生物诱导子都显著提高了隐丹参酮的量而所有的非生物诱导子都选择性地提高了丹参酮Ⅰ的量。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添加的诱导子都没有对丹参毛状根的生长造成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丹参毛状根培养中添加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都可以选择性地提高丹参酮的积累,并且不影响毛状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毛状根 丹参酮 生物诱导子 非生物诱导子
下载PDF
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及药敏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登峰 李建军 +4 位作者 段新华 杨学云 吴建 玛利亚木 王治才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调查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耐药现状,对2009年以来新疆、浙江、山东、内蒙古和上海五省区不同地方分离的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临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新疆分离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 为调查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耐药现状,对2009年以来新疆、浙江、山东、内蒙古和上海五省区不同地方分离的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临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新疆分离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22%的菌株对头孢西丁耐药,43%的对氯霉素耐药,64%的对环丙沙星耐药,58%的对庆大霉素耐药;其它4地区分离株耐药情况更为严重,除头孢西丁以外,对其它9种抗生素均耐药。对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分析发现,新疆分离株中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占86.1%,对10种抗生素完全耐药的占17.4%;而内地分离株的数据为100%和38.2%。此外,在试验中鉴定出3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疆19株,占新疆菌株的22.1%,内地四地区14株,占内地分离株的41.2%。结合2005~2009年间发表的相关耐药数据的分析结果,研究显示,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多重耐药,且出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在不同地区分离株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研究还发现,新疆分离株与浙江、山东、内蒙古和上海四地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有较大差异。此外,在整理药敏试验资料时,发现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中,药物的选择没有遵循选药规则,试验操作不规范和试验结果的报告不规范等问题,对此提出一些探讨性建议,供试验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药敏试验
下载PDF
诸广花岗岩体南部油洞断裂带辉绿岩脉的Ar-Ar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9
4
作者 曹豪杰 黄国龙 +4 位作者 许丽丽 黄乐真 王小冬 吴建 王春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7-966,共10页
油洞断裂带中辉绿岩脉的全岩Ar-Ar年龄为110.6±2.0Ma,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辉绿岩具有较高的SiO2(平均为50.65%)、Al2O3(平均为15.10%)、CaO(平均为10.48%)、MgO(平均为7.80%)含量和较低的TiO2(平均为1.13%)、FeOt(平均为9.9... 油洞断裂带中辉绿岩脉的全岩Ar-Ar年龄为110.6±2.0Ma,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辉绿岩具有较高的SiO2(平均为50.65%)、Al2O3(平均为15.10%)、CaO(平均为10.48%)、MgO(平均为7.80%)含量和较低的TiO2(平均为1.13%)、FeOt(平均为9.90%)、Na2O(平均为2.28%)、K2O(平均为0.90%)、P2O5(平均为0.11%)含量。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Rb、Th、Ba、K的富集明显,而Nb、Ta、Zr、Hf、P、Ti显示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相对富集,分布模式略呈右倾型,Eu亏损弱(δEu平均为0.92)。辉绿岩的上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相似于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玄武岩,反映原始岩浆来源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流体对上覆地幔楔交代改造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 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源区 诸广岩体南部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几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5
5
作者 吴建 赵德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探索运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DNA含量、磷脂酰丝氨酸、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浓度的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NA含量测定存在一定误差;磷脂酰丝氨酸测定能准确反映细胞早晚期凋亡情况;线粒... 目的:探索运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DNA含量、磷脂酰丝氨酸、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浓度的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NA含量测定存在一定误差;磷脂酰丝氨酸测定能准确反映细胞早晚期凋亡情况;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浓度测定能准确反映凋亡细胞的生理指标,如果结合形态学分析将更为客观。结论:通过比较实验方法,为将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提供更准确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细胞凋亡 DNA含量 磷脂酰丝氨酸 膜电位 钙离子
下载PDF
生物与非生物诱导子协同作用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晏琼 胡宗定 吴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考察生物诱导子yeast extract和不同非生物诱导子(Ag+,Co2+,α-氨基异丁酸)协同作用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在丹参毛状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诱导子及诱导子组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主要丹参酮(隐丹参酮、丹... 目的:考察生物诱导子yeast extract和不同非生物诱导子(Ag+,Co2+,α-氨基异丁酸)协同作用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在丹参毛状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诱导子及诱导子组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主要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yeast extract与各非生物诱导子在不同浓度下的组合对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都发挥了较好的协同诱导作用,而对隐丹参酮的协同诱导效果不显著。其中,yeast extract和Ag+(300μmol.L-1)协同作用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Ⅰ产量,是对照组含量的13.9倍,诱导协同作用系数为3.0。yeast extract和Co2+(100μmol.L-1)协同作用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ⅡA产量,是对照组含量的14.5倍,协同作用系数为2.1。yeast extract和α-氨基异丁酸(200μmol.L-1)的组合是唯一一个比单个诱导子更有效地提高了隐丹参酮产量的组合,隐丹参酮的产量达到1.28 mg.g-1,是对照组含量的30.3倍,诱导协同作用系数为1.3。结论:利用生物诱导子yeast extract和不同的非生物诱导子进行协同作用,其诱导效果比单独使用某一种诱导子的诱导效果更好,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 协同作用 丹参酮 丹参毛状根
下载PDF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十年成就和未来发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邢朝柱 郭立平 +5 位作者 李威 吴建 杨代刚 戚廷香 马雄风 张学贤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9期28-36,共9页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规模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问世和兴起,加速了棉花杂种优势大面积推广利用,使其在长江流域迅速普及,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也占据一席之地。...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规模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问世和兴起,加速了棉花杂种优势大面积推广利用,使其在长江流域迅速普及,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也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简化、高效、低成本棉花生产已成为必然趋势,给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从棉花杂种优势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制种方法 3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主要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种优势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前景展望
下载PDF
皂荚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端 周立刚 +3 位作者 姜微波 吴建 曹晓冬 唐静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86-90,共5页
豆科植物皂荚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我国特有种。本文在室内测定了皂荚叶和棘刺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番茄疮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叶提取物未检测出抗... 豆科植物皂荚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我国特有种。本文在室内测定了皂荚叶和棘刺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番茄疮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叶提取物未检测出抗菌活性。棘刺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mg/mL和10 mg/mL。棘刺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1 mg/mL时,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都表现出抑制活性,其中对瓜果腐霉生长的抑制率为28.4%。将棘刺乙醇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等5个极性不同的萃取部分,其中乙酸乙酯部分对枯草芽孢杆菌、番茄疮痂病菌、欧文氏杆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活性强于其它的极性段,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的 MIC分别为1.25 mg/mL和5 mg/mL。乙酸乙酯部分对瓜果腐霉和棉花枯萎病菌的生长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mg/ mL时抑制率分别为45.8%和23.9%。研究结果表明,皂英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棘刺中的乙酸乙酯极性段和正丁醇极性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棘刺 抗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下载PDF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热液蚀变与物质迁移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德海 夏菲 +4 位作者 潘家永 刘国奇 黄国龙 刘文泉 吴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45-2764,共20页
本文以粤北长江铀矿区棉花坑铀矿床的横向矿化蚀变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代表性新鲜花岗岩、蚀变岩和矿石的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运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探讨了各蚀变带组分的迁移规律,以期解决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 本文以粤北长江铀矿区棉花坑铀矿床的横向矿化蚀变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代表性新鲜花岗岩、蚀变岩和矿石的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运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探讨了各蚀变带组分的迁移规律,以期解决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性质等问题。结果表明,该矿化蚀变剖面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可分为新鲜花岗岩带(Ⅴ带)、远矿碱交代蚀变带(Ⅳ带)、近矿绿泥石化蚀变带(Ⅲ带)、矿旁水云母化蚀变带(Ⅱ带)和矿化中心赤铁矿化蚀变带(Ⅰ带)。从侧缘碱交代带→矿化中心带,Si O2的带入率(0. 27%→0. 21%→0. 50%→0. 70%)整体上与U的带入率(4. 73%→8. 07%→39. 26%→98. 29%)呈正比,K^+与Na^+相互排斥呈现"钾钠不相容"现象,MgO与MnO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迁移特征,是对流平衡迁移方式的表现。Th、Pb、Cs、Mo、As元素在矿化中心带的带入率最大,Ba、Sr、Co、V元素在矿化中心带迁出率最小,这对铀成矿(铀矿化)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根据各蚀变带元素的含量、比值及迁移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长江岩体,成矿流体在成分上富含挥发分和矿化剂(CO2、F、H2O等)、碱金属元素(K、Cs、Rb)和重稀土元素,性质上具相对高的氧逸度,其来源是地幔流体与经历了深循环大气降水的混合成因流体。挥发分和矿化剂(CO2、F、H2O等)的带入是矿床重要的矿质迁移机制,CO2的逸出伴随着氧化向还原过渡的环境是矿床重要的矿质沉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质量平衡计算 元素迁移规律 成矿机制 棉花坑铀矿床
下载PDF
生长素反应因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吴蓓 吴建 +2 位作者 蔡刘体 李运合 黄学林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生长素反应因子(ARF)是1997年发现的新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它们与生长素早期反应基因启动子中的生长素反应元件(AuxRE)TGTCTC特异性地结合,调节这类基因的转录活性。文章阐述生长素反应因子和其结构的特点、作用模式的设想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长素 1997年 基因启动子 转录因子 反应元件 转录活性 研究进展 作用模式 特异性
下载PDF
倡导精细化管理 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被引量:25
11
作者 高伟 吴建 +3 位作者 冯璐 王晨 王宇 彭军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文章探究了精细化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内涵,并从科研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分别从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角度提出了科研管理精细化的主要内容,以期为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文章探究了精细化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内涵,并从科研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分别从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角度提出了科研管理精细化的主要内容,以期为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科研管理 横向管理 纵向管理 主要内容
下载PDF
粤北诸广南部铀矿田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及成矿流体来源示踪 被引量:24
12
作者 庞雅庆 范洪海 +2 位作者 高飞 吴建 谢小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65-2773,共9页
粤北诸广南部铀矿田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之一,有关诸广南部花岗岩型铀矿田的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诸广南部铀矿田典型铀矿床成矿期萤石、方解石和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为测试对象,研究了成矿流体的He、Ar同位素... 粤北诸广南部铀矿田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之一,有关诸广南部花岗岩型铀矿田的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诸广南部铀矿田典型铀矿床成矿期萤石、方解石和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为测试对象,研究了成矿流体的He、A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萤石流体包裹体的3He/4 He比值为0.021~0.186Ra,40Ar/36 Ar比值为298.4~2515.7;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的3 He/4 He比值为0.027~0.209 Ra,40Ar/36Ar比值为295.9 ~ 327.2;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 He比值为0.021~1.543 Ra,40Ar/36Ar比值为326.9~1735.1;He-Ar同位素系统显示成矿流体的3He/4 He比值略高于地壳氦同位素特征值(0.01~0.05Ra),但低于幔源氦同位素特征值(6~9Ra),40Ar/36 Ar比值接近或高于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36 Ar=295.5),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H-O、He-Ar、C和Sr等多元同位素证据表明,成矿流体由两个端元组成:一是含有一定放射性成因Ar的大气降水的地壳流体,二是含幔源He的地幔流体.进一步研究表明,受NNW向断裂控制的棉花坑、书楼丘、长排等铀矿床受地幔流体影响比较大,而受NE向断裂控制的蕉坪、东坑、烟筒岭铀矿床受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He-A r同位素 壳-幔混合 诸广南部矿田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沈俊儒 吴建 +2 位作者 张剑 刘平武 杨光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的转录本和331个下调的转录本;杂种和父本7-5之间,有94个上调表达的转录本和423个下调表达的转录本。在上调表达的转录本中,存在较多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讨论了这些基因和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磷酸核酮糖(PRK)的Northern印迹结果与芯片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础代谢基因对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形成影响较大。拟南芥cDNA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甘蓝型油菜及其近源物种的基因表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 拟南芥cDNA芯片 华油杂6号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志华 陈扬熙 +2 位作者 刘剑 吴建 朱玉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其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 ,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最佳荷载方式 ,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 采用正常的头颅骨 ,通过螺旋CT扫描的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 4种不同... 目的 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其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 ,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最佳荷载方式 ,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 采用正常的头颅骨 ,通过螺旋CT扫描的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 4种不同负荷方式对模型进行加载 ,计算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最佳荷载方式。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 ,不同的加载所产生的牙周的应力分布不同。在上颌第一磨牙颊面中心附近施加远中力并结合抗衡力矩 (Mt F =10 ,Mr F =6 )可以在牙周膜的远中面获得平均分布的低压应力 ,它能使牙齿倾向于整体移动。结论 正确的荷载方式可消除旋转和倾斜 ,使上颌第一磨牙整体远中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牙周应力分布 三维有限元分析 牙周膜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志华 陈天云 +3 位作者 刘剑 吴建 王敏 丁成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1年第A01期31-33,共3页
目的 :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为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的生物力学性质提供一个数字模型。方法 :采正常的头颅骨 ,通过螺旋CT扫描的方法得到上颌第一磨牙的 2 6副断层图像 ,将这些图像描绘在坐标纸上得到 2 6副牙齿平面图 ,将... 目的 :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为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的生物力学性质提供一个数字模型。方法 :采正常的头颅骨 ,通过螺旋CT扫描的方法得到上颌第一磨牙的 2 6副断层图像 ,将这些图像描绘在坐标纸上得到 2 6副牙齿平面图 ,将这些牙齿平面图在PentiumⅡ 35 0的计算机上用Super SAP93的程序进行处理得到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齿、牙槽骨、牙周膜在内 ,共 4983个节点 ,42 81个单元。结论 :该模型所包含的数据量大 ,可以满足对该牙在正畸作用下的各种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三维有限元模型 CT扫描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后切牙及磨牙位置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伍军 吴建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 0 9mm ,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 2mm ;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 4 1mm ;下切牙舌向移动了 1 8mm ,比上颌磨牙前移少 1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 ,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He 拔牙矫治 牙齿移动 口腔正畸
原文传递
伞形科植物抗菌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端 周立刚 +1 位作者 姜微波 吴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61-166,共6页
简要归纳了伞形科抗菌植物种类,对精油、苯丙素类抗菌化合物及其活性进行了介绍。对伞形科抗菌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抗菌成分在抗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伞形科 抗菌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病因和正畸治疗的现状 被引量:21
18
作者 蔡语馨 杨鑫 吴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3-547,共5页
埋伏牙是指由于萌出受阻或萌出方向与位置错误而无法正常萌出的牙齿。埋伏牙中最常见的是第三磨牙,前牙区最常见的是上颌尖牙,其次是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近年来,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治疗常使用封闭式导萌术或开放式导萌术配合牵引,... 埋伏牙是指由于萌出受阻或萌出方向与位置错误而无法正常萌出的牙齿。埋伏牙中最常见的是第三磨牙,前牙区最常见的是上颌尖牙,其次是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近年来,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治疗常使用封闭式导萌术或开放式导萌术配合牵引,大部分预后较好;但当牙根弯曲时,常遇到牵引困难、牙根吸收和牙槽骨吸收等问题。文章对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切牙 埋伏牙 封闭式导萌术 开放式导萌术 牵引 治疗
下载PDF
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特征及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嘉炜 肖琴 +1 位作者 吴建 陆家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基础疾病及诊治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住院时长的因素。方法 收集广州市6家综合三甲医院≥40岁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基...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基础疾病及诊治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住院时长的因素。方法 收集广州市6家综合三甲医院≥40岁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基础疾病及诊治情况,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6 231例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平均年龄(69.87±12.32)岁,其中男性3 583例(57.5%),基础疾病以高血压(31.8%)、糖尿病(16.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3%)较多。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细菌(25.4%)及真菌(14.9%)感染较多,97.7%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OR=1.005,95%CI:1.001~1.009)、吸烟史(OR=1.292,95%CI:1.159~1.441)、肿瘤(OR=1.217,95%CI:1.022~1.449)、充血性心力衰竭(OR=1.323,95%CI:1.076~1.626)、使用糖皮质激素(OR=1.744,95%CI:1.545~1.969)及转入ICU(OR=2.724,95%CI:2.031~3.654)为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有多种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等较为常见,年龄、吸烟史、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转入ICU等为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老年人 住院时长
原文传递
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甲氧西林敏感和耐甲氧西林菌株演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登峰 段新华 +4 位作者 吴建 杨学云 李建军 李娜 王治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6-1425,共10页
为研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以及甲氧西林敏感(MSSA)和耐甲氧西林(MRSA)菌携带的耐药基因、MRSA的SCCmec基因型,揭示牛源MSSA与MRSA之间的演化相关性和MRSA起源和扩散途径,对2009年以来中国五省区不同牛场分离的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为研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以及甲氧西林敏感(MSSA)和耐甲氧西林(MRSA)菌携带的耐药基因、MRSA的SCCmec基因型,揭示牛源MSSA与MRSA之间的演化相关性和MRSA起源和扩散途径,对2009年以来中国五省区不同牛场分离的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对确定的12株MSSA和MRSA进行了耐药基因检测、SCCmec基因型分型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研究。54株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菌株分别为88.8%、81.5%、88.9%、90.7%、92.6%、94.4%、79.6%、63.0%和70.4%。其中,对所测10种抗生素完全耐药的占5.6%,对5种以上耐药的占85.2%,6株(11.1%)对头孢西丁耐药。12株MSSA和MRSA菌株的药敏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株MRSA对10种抗生素耐药;6株MSSA菌中,新疆分离株对2~4种抗生素耐药,其它省区分离株对7种以上抗菌素耐药。12株MSSA和MRSA菌均检出ermC和tetK基因;6株MRSA中均检出aac(6′)/aph(2″)基因,5株检出tetM基因,4株检出aph(3′)-Ⅲ基因;6株MSSA均未检出aac(6′)/aph(2″)和aph(3′)-Ⅲ,4株检出tetM基因。用多重PCR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显示,5株为SCCmec IV,1株未能分型;12株菌的MLST分型发现,所有菌株分为ST50、ST965、ST6、ST97和ST9序列型。经eBURST v3分析,MRSA分布在CC7、CC4、CC21和CC9四个克隆复合群(CCs)中,MSSA分布在CC7和CC32克隆复合群中。以上研究表明,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仅耐药严重,且表现多重耐药;MRSA基因型以SCCmec IV为主。对牛源SCCmec IV型MRSA与同型人源MRSA的耐药谱分析发现有较大差异,推测位于质粒或转座子上的耐药基因可能插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中,导致耐药基因在不同菌株间传播。根据ST97中有MSSA和MRSA以及牛源MRSA与人源MRSA的MLST比较,确认我国牛源MRSA是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由来源于不同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基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SCCmec分型 多位点测序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