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 被引量:158
1
作者 王效科 +4 位作者 段晓男 邓立斌 逯非 欧阳志云 冯宗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7-524,共8页
根据近3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和六大林业工程规划估算了中国森林植被的固碳现状和潜力。我国森林植物的碳贮量从第4次森林清查(1989-1994年)的4220.45 Tg C增加到第6次森林清查(1999-2003年)的5156.71Tg C,平均年增长率为1.6%,年固碳... 根据近3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和六大林业工程规划估算了中国森林植被的固碳现状和潜力。我国森林植物的碳贮量从第4次森林清查(1989-1994年)的4220.45 Tg C增加到第6次森林清查(1999-2003年)的5156.71Tg C,平均年增长率为1.6%,年固碳量为85.30-101.95Tg·a^-1,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内蒙古、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和湖南等省份。根据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规划,到2010年规划完成时,林业工程每年新增的固碳潜力为115.46 Tg·a^-1,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到2010年新增的固碳潜力分别为16.25、48.55、32.59、3.75和14.33 Tg·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六大林业工程 固碳现状 固碳潜力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72
2
作者 周永娟 仇江啸 +2 位作者 王姣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726-6733,共8页
在对脆弱性的概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运用ArcG IS的空间叠加分析,分别进行了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污染脆弱性和景观脆弱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叠加... 在对脆弱性的概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运用ArcG IS的空间叠加分析,分别进行了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污染脆弱性和景观脆弱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叠加分析;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这一特殊地理区域上生态脆弱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崩塌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和景观脆弱性均以中轻度脆弱为主,分别占消落带总面积的82.06%,72.23%和74.59%;污染脆弱性为轻度以下脆弱为主,占消落带总数的74.59%;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叠加结果表明:70%的消落带至少面临一种生态问题,其余部分则同时面临两种以上的环境问题,四类环境问题皆是极脆弱的消落带有3%。总体而言,消落带是一个高度脆弱的生态系统,威胁着库区的生态环境安全。管理者应根据消落带的基本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加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消落带 指标 指数 评价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3
作者 王效科 郭然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3-747,共5页
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文献资料,阐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指土壤有机碳在当前条件下抵抗干扰和恢复原有水平的能力。它是由土壤的理化性质所决定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 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文献资料,阐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指土壤有机碳在当前条件下抵抗干扰和恢复原有水平的能力。它是由土壤的理化性质所决定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包括生物降解作用和物理化学降解作用等,生物降解作用是主要的过程。把土壤有机碳库分成活性碳库、慢性碳库、惰性碳库,能较好地与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过程相对应。构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概念模型,能更系统地理解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稳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碳饱和水平 土壤碳稳定性 土壤碳模型
原文传递
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何斌 黄恒川 +2 位作者 黄承 黄海仲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3-910,共8页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和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以N,Ca或...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和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以N,Ca或K最高,其次是P,Mg最低。8、14和28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574.79、833.21和1 214.11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占92.87%、86.74%和85.88%,林下植被层依次占2.02%、2.99%和4.62%,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5.11%、10.27%和9.50%;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Mg最少;秃杉人工林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8年生和14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28年生以干材和树皮为主。3个林分年龄秃杉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分别为8.97、6.40和4.21kg,其中对N或Ca的需求量最大,Mg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营养元素特征 常规化学分析法 秃杉人工林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遗传算法最优保存策略 被引量:28
5
作者 毕惟红 任红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最优保存策略,该策略在最优个体保留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与最优个体相异因子较大,而适应值不过小的个体.这样做既利用了最优保存策略的全局收敛性,又通过新添加的个体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以防止早熟现象的出现.对... 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最优保存策略,该策略在最优个体保留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与最优个体相异因子较大,而适应值不过小的个体.这样做既利用了最优保存策略的全局收敛性,又通过新添加的个体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以防止早熟现象的出现.对典型优化函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新的最优保存策略的遗传算法(DESGA)收敛性能显著好于一般简单遗传算法(SGA)和最优保存简单遗传算法(ESGA).该策略与最优保存策略一样具有一般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最优保存策略 海明距离 相异因子 互补个体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2
6
作者 俞月凤 宋同清 +6 位作者 曾馥平 彭晚霞 温远光 黄承 曾昭霞 于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0-1666,共7页
根据5个年龄(6、16、23、32和50年生)共1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杉木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 根据5个年龄(6、16、23、32和50年生)共1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杉木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除16~23年生因间伐略有下降外均随林龄而增加,6、16、23、32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62.73、172.51、141.65、192.30、247.32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占95.76%~98.39%;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为89.77%~96.55%,其随林龄的变化与总生物量一致,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1.61%~4.24%,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01%~4.26%和0.27%~4.07%,分别以6和23年生最大;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4.89%~75.97%,根占11.91%~12.66%,均随林龄而增加,枝、叶分别占11.86%~15.19%和4.80%~13.17%,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除50年生杉木人工林枝相对生物量小于叶,23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根相对生物量大于枝外,其大小顺序为枝>根>叶;草本层分配以6和23年生杉木人工林地上相对生物量最大,其他林龄相反;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各层次及总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其32年生人工林总生物量与其他森林类型相比,处于中上等,是一个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林龄 回归模型 杉木人工林 广西
原文传递
臭氧浓度升高对盆栽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展 王效科 +2 位作者 段晓男 冯兆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03-1808,共6页
模拟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日变化熏蒸方式)对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分3个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nl·L-1),臭氧浓度Ⅰ(OⅠ,8h平均75n·lL-1),臭氧浓度Ⅱ(OⅡ,8h平均110nl·L-1)。结果表明,臭氧... 模拟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日变化熏蒸方式)对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分3个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nl·L-1),臭氧浓度Ⅰ(OⅠ,8h平均75n·lL-1),臭氧浓度Ⅱ(OⅡ,8h平均110nl·L-1)。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茎叶、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都会降低,根系活力更是显著低于空气对照,可见臭氧对植物地下部分的影响是显著的。与对照相比,低浓度O3(75nl·L-1)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什么影响;而较高的O3浓度(110n·lL-1)会造成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9.3%,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5.3%,说明高浓度臭氧抑制土壤微生物的量。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AWCD)都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的臭氧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较高的臭氧则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而对丰富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且也没有发现O3浓度升高对非根际土微生物的影响。可见,臭氧主要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而对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且只有在高浓度的臭氧处理下才会显著降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根系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碳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BIOLOG
下载PDF
观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33
8
作者 黄松殿 +2 位作者 廖克波 莫德祥 覃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00-2404,共5页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南亚热带27年生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植被层生物量为101.26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86.90%;观光木的各器官碳素含量在...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南亚热带27年生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植被层生物量为101.26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86.90%;观光木的各器官碳素含量在426.5~496.9g·kg-1,大小排序为:树干>枝条>枯枝>根兜>粗根>树叶>中根>树皮>细根。观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80.49t·hm-2,其中0~80cm土壤层碳储量是植被层的2.67倍;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3.07t·hm-2·a-1,并主要以地上部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 生物量 碳储量 碳素分配
原文传递
活性有机碳含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95-1299,共5页
土壤凋落物的分解不仅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生态系统碳释放源之一。将呼伦贝尔森林草原过渡带的草原凋落物、白桦林凋落物、落松林凋落物分别添加在棕色针叶林土里进行恒温培养,探讨了不同凋落物类型有机碳分解速率差异及... 土壤凋落物的分解不仅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生态系统碳释放源之一。将呼伦贝尔森林草原过渡带的草原凋落物、白桦林凋落物、落松林凋落物分别添加在棕色针叶林土里进行恒温培养,探讨了不同凋落物类型有机碳分解速率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凋落物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累积总量在分解初期不一致,但由高到低的次序均为:草原凋落物→白桦林凋落物→落叶松林凋落物,40d的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分别为76.53、47.42、20.56mg/g。这主要与凋落物的化学性质有关,主要决定于凋落物中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易分解有机物含量,而与凋落物的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w(C)/w(N)比等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有机碳矿化 恒温培养 CO2红外分析仪系统
下载PDF
秃杉林与杉木连栽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比较 被引量:30
10
作者 黄承 曹继钊 +3 位作者 韦家国 蒙跃环 李保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选择在杉木1代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8,11和14年生秃杉林及8,11和14年生杉木连栽2代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秃杉林地土壤密度依次为0.893~1.112,0.797~1.256和0.598~1.211g.cm-3,比杉木林下降0... 选择在杉木1代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8,11和14年生秃杉林及8,11和14年生杉木连栽2代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秃杉林地土壤密度依次为0.893~1.112,0.797~1.256和0.598~1.211g.cm-3,比杉木林下降0.9%~6.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总孔隙度依次为45.69%~65.33%,46.45%~68.74%和39.82%~68.26%,比杉木林提高6.6%~8.7%;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通气度依次为3.43%~11.43%,4.15%~19.73%和2.28%~12.23%,比杉木林提高14.2%~24.4%;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饱和持水量依次为46.89%~66.50%,40.90%~68.09%和42.36%~98.15%,比杉木林提高12.4%~14.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pH值依次为4.30~5.10,4.40~4.80和4.13~4.55,比杉木林降低1.3%~6.3%;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46.03~71.45,34.96~68.67和25.59~79.38g·kg-1,8年生比杉木林略低,11和14年生比杉木林提高23.4%~77.1%;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依次为1.78~3.55,1.97~3.04和2.01~3.12g·kg-1,水解氮含量依次为146.9~355.3,185.0~370.5和136.6~365.9mg·kg-1,均表现为8年生秃杉林比杉木林略低,11和14年生秃杉林比杉木林提高20.1%~35.6%;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依次为0.5~2.7,0.6~1.5和0.6~2.8mg·kg-1,比杉木林提高11.1%~54.5%;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依次为15.4~137.5,34.5~115.5和18.7~89.1mg·kg-1,比杉木林降低23.6%~47.6%;3个林龄秃杉林分平均胸径依次为10.70,12.67和14.13cm,比杉木林提高12.4%~36.7%;3个林龄秃杉林分平均树高依次为8.63,11.47和13.33m,比杉木林提高11.7%~30.2%;3个林龄秃杉林分平均蓄积量依次为93.308,153.418和203.824m3.hm-2,比杉木林提高37.7%~1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连栽 秃杉引种 土壤理化性质 林木生长量 广西南丹县
下载PDF
一种随机Hough变换检测圆的改进算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建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64-64,97,共2页
从数字图像中检测出圆在计算机视觉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随机H ough变换是检测圆的一种有效变换,但在处理复杂图像时,随机采样会引入大量的无效采样和积累。论文提出一种随机H ough变换检测圆的改进算法,算法的优点在于无需对候选圆之... 从数字图像中检测出圆在计算机视觉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随机H ough变换是检测圆的一种有效变换,但在处理复杂图像时,随机采样会引入大量的无效采样和积累。论文提出一种随机H ough变换检测圆的改进算法,算法的优点在于无需对候选圆之外的信息进行平方运算,只需进行简单的比较运算,有效地提高了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随机Hough变换(RHT) 圆检测 无效积累
下载PDF
广西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 被引量:28
12
作者 温远光 李治基 +7 位作者 李信贤 朱宏光 梁宏温 和太平 庄嘉 罗应华 严理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84-513,共30页
【目的】植被是地球上最为敏感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广西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为植被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对已发表记载有广西植... 【目的】植被是地球上最为敏感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广西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为植被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对已发表记载有广西植被类型以及作者近60年来对广西植被的调查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按照《中国植被》一书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原则、单位和系统,编制成广西天然植被类型分类系统和广西人工植被类型分类系统。【结果】广西天然植被可分为4个植被型纲,26个植被型组,722个群系;广西人工植被分为5个植被型,20个植被亚型,298个群系(组合)。在722个天然植被类型中,森林植被类型占63%,竹林4%,灌丛10%,草丛6%,水生植被17%;在298个人工植被类型中,用材林占28%,经济果木林20%,城市园林植被29%,农作物植被17%,人工沼泽和水生植被6%。【结论】广西植被共有1020个类型(群系),是我国植被类型最丰富的省区,在全国植被保护、研究和利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类型 分类系统 分布格局
下载PDF
红花尔基地区沙地樟子松群落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康 王效科 +2 位作者 杨帆 郭然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8-862,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沙地樟子松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根据DCCA排序结果对樟子松群落和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沙地樟子松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根据DCCA排序结果对樟子松群落和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应用TWINSPAN方法将该区沙地樟子松植被划分为6个类型。DCCA分析表明,海拔高度、地貌类型、群落盖度、土壤总碳含量、土壤总氮含量、乔木胸面积等因子对植物群落和物种分布格局影响明显。在DCCA排序图上,樟子松群落及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聚集格局,可划分出不同的类群,并反映与环境因子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各类环境因子解释植被分布格局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解,指出地形因素是解释作用最强的变量,对未能解释部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分类 空间格局 环境解释 沙地樟子松 红花尔基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粘粉粒组分对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效科 +1 位作者 张德平 郭然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土壤在维持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土壤粒级分组的方法,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并探讨其空间差异与成因.结果表明,(1)在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在不同地质发育的土壤类型中变... 土壤在维持全球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土壤粒级分组的方法,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并探讨其空间差异与成因.结果表明,(1)在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在不同地质发育的土壤类型中变异较大,而土壤粘粉粒组分中的有机碳(SOC clay-silt)、全氮(TNclay-silt)质量分数变异较小.在土壤表层(0~20 cm),SOC、TN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24%~3.70%、0.0316~0.3403 mg/kg,而SOCclay-silt、TNclay-silt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61%±0.50%、0.3440%±0.0251%.在土壤下层(20~40 cm),SOC、TN质量分数分别介于0.13%~2.91%、0.0175~0.2511 mg/kg,而SOCclay-silt、TNclay-silt平均值分别为2.65%±0.63%、0.2622%±0.0923%.(2)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粘粉粒比例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土壤粘粉粒比例愈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土壤中稳定性就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成土过程 土壤质地 土壤碳库
下载PDF
桂东南柳杉人工林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被引量:23
15
作者 莫德祥 +1 位作者 林宁 卓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4-799,共6页
以广西六万林场31年生3种密度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为对象,对其碳、氮储量以及碳、氮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中、高3种密度的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355.72、417.21和378.71t.hm-2,氮储量分别为17.91、22... 以广西六万林场31年生3种密度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为对象,对其碳、氮储量以及碳、氮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中、高3种密度的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355.72、417.21和378.71t.hm-2,氮储量分别为17.91、22.13和19.99t.hm-2,均表现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低、中、高密度植被层碳储量分别为127.71、101.98和100.12t.hm-2,分别为土壤层碳储量的56.01%、32.35%、35.94%,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植被层氮储量分别为1048.85、674.26和705.69kg.hm-2,为土壤层氮储量的6.22%、3.14%、3.66%,则表现为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充分说明桂东南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的碳、氮储量受林分密度的影响,且碳、氮储量主要分布在土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密度效应 碳储量 氮储量
原文传递
生态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维创新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赖家业 +1 位作者 庄嘉 招礼军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z2期76-77,共2页
针对广西大学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课程内容重叠多、专题方向不明确、实习基地重复使用等现状,进行了不同的生态学专题划分和专题课程配套,并为相应专题提出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在相应专题方向的创新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 针对广西大学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课程内容重叠多、专题方向不明确、实习基地重复使用等现状,进行了不同的生态学专题划分和专题课程配套,并为相应专题提出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在相应专题方向的创新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的合理分流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专题模式 综合实习 创新实践
下载PDF
广西桉树人工林高产稳产影响因素及调控对策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雨蒙 +2 位作者 陶日志 朱意宝 蓝诗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8期125-130,共6页
广西桉树速丰林年供应木材产量约占全国木材产量的25%,对保障我国木材储备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广西区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和多代连栽,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退化严重,土壤缺素、植物营养不均衡和病虫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生态化、标准化... 广西桉树速丰林年供应木材产量约占全国木材产量的25%,对保障我国木材储备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广西区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和多代连栽,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退化严重,土壤缺素、植物营养不均衡和病虫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生态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经营程度不高,制约了全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全区桉树林地估算的木材供应量仅为10.5~12.0 m^3/(hm^2·a),离30.0~45.0 m^3/(hm^2·a)的桉树人工林高产目标相差甚远,增产潜力大。基于桉树文献和广西多个国有林场现行桉树营林方案等资料,结合笔者所在团队的桉树营林实践,系统探析新时期广西桉树人工林高产稳产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生态健康与现代林业可持续经营理念提出相应的调控对策,为广西乃至华南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生产力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系统化管理 标准化和生态化经营 广西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永娟 仇江啸 +2 位作者 王效科 林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1-1307,共7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综合考虑崩塌滑坡的自然影响因子,并结合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坡度、高程和岩土性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将获得的综合脆弱性指数等分为五级,分别为很...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综合考虑崩塌滑坡的自然影响因子,并结合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坡度、高程和岩土性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将获得的综合脆弱性指数等分为五级,分别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和极高,每一个级别代表着不同的脆弱性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消落带处于轻度到中等脆弱水平,约占整个三峡库区消落带的82%,其中有29.45%的消落带为轻度脆弱。15%的消落带处于高度脆弱至极脆弱的水平,主要分布在巴东、巫山等较陡的地段以及消落带的下部,淹水时间较长的部分。另外,还有2.26%,约9.39km2的消落带为脆弱不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重庆的长寿以及涪陵等地。比较已有的研究,本文的评价方法合理、结果可靠,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崩塌滑坡的灾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评价 崩塌滑坡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分层遗传算法实现图像边缘检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建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95-96,151,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分层遗传算法和梯度算子图像边缘检测的方法得到最优边缘算子,利用分层遗传算法优化设计灰度梯度算子,通过对样本图像的训练,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获得最优灰度梯度算子。最优梯度算子增加了对噪声的抗干扰能力,并使得到的... 提出一种基于分层遗传算法和梯度算子图像边缘检测的方法得到最优边缘算子,利用分层遗传算法优化设计灰度梯度算子,通过对样本图像的训练,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获得最优灰度梯度算子。最优梯度算子增加了对噪声的抗干扰能力,并使得到的边缘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遗传算法 边界检测 梯度算子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下载PDF
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斌 +5 位作者 黄秀英 张丽琼 崔娟梅 李书玲 梁志诚 莫柳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38,共3页
对杉木二代林碳贮量和碳素年净固定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36.24、147.59和161.83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层(0~60cm)>植被层>凋落物层。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乔木... 对杉木二代林碳贮量和碳素年净固定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二代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36.24、147.59和161.83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层(0~60cm)>植被层>凋落物层。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乔木层碳积累量明显增加,由8年生的17.09t·hm-2增加到14年生的37.29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碳贮量的12.54%和23.04%。碳贮量在林木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上与各自生物量成正比,其中树干碳贮量占乔木层碳贮量的46.05%以上,并随林木生长而明显增加。3种杉木林林地土壤层(0~60cm)碳贮量分别为117.60、119.26和122.06t·hm-2,占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75.42%以上,其中表层土壤(0~20cm)分别占土壤总碳贮量的56.45%、54.29%和57.37%。3种林分的年净生产力分别为5.49、6.18和7.62t·hm-2·a-1,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2.62、3.04和3.74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二代林 林分年龄 碳贮量 年净固碳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