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病毒粒体在寄主细胞中的原位聚集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仲凯 郑宽瑜 +2 位作者 王田田 裴卫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1-541,共11页
病毒粒体的原位聚集特征是快速诊断植物病毒及研究其系统侵染的基础,但国内外对此研究和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水稻矮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不同形态的植物病毒自然感染或人工接... 病毒粒体的原位聚集特征是快速诊断植物病毒及研究其系统侵染的基础,但国内外对此研究和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水稻矮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不同形态的植物病毒自然感染或人工接种的植株样品,比较了研磨过滤、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切片浸渍法、超薄切片与高压冷冻等不同电镜制样方法观察效果。结果表明,以本实验室发明的切片浸渍(原生质体裂解)法负染色制样与超薄切片制样透射电镜观察,可以得到线状、杆状和被膜球状植物病毒粒体在寄主细胞中的典型原位聚集特征,借此可区分不同属或种,对植物病毒的快速诊断鉴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应用植物病毒粒体原位聚集特征深入研究病毒复制、装配与运动的机制进行探讨,为植物病毒的系统侵染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粒体 样品制备 透射电镜 原位聚集 原生质体裂解
下载PDF
侵染鸢尾的番茄斑萎病毒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忽靖宇 阙开娟 +6 位作者 缪田丽 王田田 张磊 董鲜 季鹏章 董家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6,共7页
2020年,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校园发现叶片表现褪绿斑点、坏死环斑症状的鸢尾植株。用电子显微镜在病叶汁液中观察到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子。在用感病叶片汁液摩擦接种的普通烟、本生烟上观察到系统坏死斑症状,... 2020年,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校园发现叶片表现褪绿斑点、坏死环斑症状的鸢尾植株。用电子显微镜在病叶汁液中观察到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子。在用感病叶片汁液摩擦接种的普通烟、本生烟上观察到系统坏死斑症状,中国辣椒(PI152225)的接种叶片出现局部坏死斑,但无系统侵染。为进一步明确病原,用RT-PCR扩增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的NSs和N基因,序列测定发现,分别与分离自云南番茄和旱金莲的TSWV分离物具有最高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99.79%和100%)。结果表明引起鸢尾褪绿斑点病的病原是番茄斑萎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番茄斑萎病毒 N基因 NSs基因
原文传递
重楼花叶坏死病毒侵染滇黄精的首次报道 被引量:3
3
作者 忽靖宇 阙开娟 +6 位作者 缪田丽 王田田 张磊 季鹏章 董家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714,共3页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药食两用资源。用于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滇黄精人工种植发...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药食两用资源。用于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滇黄精人工种植发展迅速,病虫害问题凸显。2019-2020年在云南曲靖、昆明滇黄精种植基地调查发现滇黄精表现花叶、褪绿、叶片皱缩、植株矮小等症状(图1-A),该病害田间发病较为普遍,不同地块发生率在5%~15%,一些地块出现集中发病现象。为明确病原种类,本研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转录组测序、序列分析,对侵染滇黄精的病毒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phylogenetic analysis Paris mosaic necrosis virus
原文传递
TSWV病毒粒子在系统寄主烟草K326维管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温志多 丁勇 +6 位作者 尚卫娜 王田田 苏晓霞 张洁 张仲凯 郑宽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31,共8页
为解析番茄斑萎病毒(TSWV)长距离运动机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SWV在系统寄主普通烟草K326维管组织各类细胞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导管内有囊泡包裹的病毒粒体及病毒核壳体聚集体(NCA)类似物;维管薄壁细胞内发现病毒粒体分布于细... 为解析番茄斑萎病毒(TSWV)长距离运动机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SWV在系统寄主普通烟草K326维管组织各类细胞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导管内有囊泡包裹的病毒粒体及病毒核壳体聚集体(NCA)类似物;维管薄壁细胞内发现病毒粒体分布于细胞质的内质网池中,细胞质中有囊泡增多现象;伴细胞中发现有成熟的病毒粒体,并发现大量直径120 nm左右的囊泡小体,伴随有线粒体的基质膨大,线粒体崩解等现象;筛管中未发现有病毒粒体,但筛管中发现有较多直径80~200 nm的囊泡小体。提示TSWV病毒粒体有可能通过导管进行长距离运动,TSWV囊泡相关复合体(VRC)有可能通过筛管进行长距离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长距离运动 维管组织 透射电子显微镜 组织分布
下载PDF
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的侵染循环及其发生流行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仲凯 马秀英 +5 位作者 郑宽瑜 裴卫华 陈永对 王田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27-2832,共6页
【目的】探明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的侵染循环及其发生流行特征,为绿色防控提供指导。【方法】调查和采集不同发病时期的莴苣类蔬菜斑萎病样品、田间可能的中间寄主杂草与作物、苗棚种苗,应用ELISA检测、电子显微镜负染色与超薄切片观察... 【目的】探明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的侵染循环及其发生流行特征,为绿色防控提供指导。【方法】调查和采集不同发病时期的莴苣类蔬菜斑萎病样品、田间可能的中间寄主杂草与作物、苗棚种苗,应用ELISA检测、电子显微镜负染色与超薄切片观察,确定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伴随的病毒种类、侵染循环及其发生流行特征。【结果】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的发病率在15%~36%,伴随的病毒仅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细胞病理观察表明生菜斑萎病样品的细胞中仅分布TSWV粒体。TSWV的中间寄主有鬼针草,以及辣椒、马铃薯、烟草等作物。苗棚生菜种苗中TSWV的检出率100%。【结论】陆良莴苣类蔬菜主要病害是由TSWV侵染引起的斑萎病,TSWV在周年分布的鬼针草中形成初侵染源,通过传毒介体蓟马传播到莴苣类蔬菜种苗以及中间寄主作物辣椒、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并在夏秋蔬菜生产季节在这些作物及杂草之间相互传播,形成侵染循环。种苗带毒是陆良莴苣类蔬菜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中间寄主植物的分布、蓟马传播与农事操作进一步加剧斑萎病的发生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类 番茄斑萎病毒 侵染循环 种苗带毒率
下载PDF
云南红河州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检测
6
作者 陈永对 +3 位作者 王田田 朱若萌 张仲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71-75,共5页
【目的】建立云南红河州番茄褐色果病的检测技术,为控制其传播和治疗提供支撑。【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观察、ELISA检测以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明确云南红河州番茄褐色皱果病的病原。【结果】电子显微镜观察... 【目的】建立云南红河州番茄褐色果病的检测技术,为控制其传播和治疗提供支撑。【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观察、ELISA检测以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明确云南红河州番茄褐色皱果病的病原。【结果】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病毒粒子为长300 nm、直径18 nm的杆状病毒,ELISA检测发现与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和番茄花叶病毒(ToMV)有血清学反应;RT-PCR扩增获得的目的片段与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病毒基因相似性达99.81%。【结论】引起云南红河番茄褐色皱纹果病的病原是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属 快速检测 细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