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01
1
作者 戴过戎 倪诚 +3 位作者 小涛 裘世静 徐秀林 祖晓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629-632,T110,共5页
使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后者由体部、臂部和锯齿部三部分组成。在横截面上,臂与体部围成2/3圆弧,且臂端超过半圆部分向内弯转,以适应截面非正圆的长骨干固定需要。环抱器有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分别用于长... 使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后者由体部、臂部和锯齿部三部分组成。在横截面上,臂与体部围成2/3圆弧,且臂端超过半圆部分向内弯转,以适应截面非正圆的长骨干固定需要。环抱器有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分别用于长骨干中段或其上或下1/3。动物实验与体外力学试验证实,环抱器有良好的抗弯和抗扭作用,而对压缩应力的对抗作用明显低于接骨板,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固定后骨质疏松,为长骨干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操作简单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17例(股骨、肱骨、桡骨、尺骨骨折),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器 镍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 被引量:151
2
作者 陆军 陈辉 +1 位作者 李永刚 小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9月~2001年5月,利用石膏、绷带、跟骨牵引(闭合性骨折)或外固定支架(开放性骨折)行骨折临时固定,待伤后7~15 d,平均10.2 d,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 目的探讨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9月~2001年5月,利用石膏、绷带、跟骨牵引(闭合性骨折)或外固定支架(开放性骨折)行骨折临时固定,待伤后7~15 d,平均10.2 d,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5~58岁,平均37.5岁;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0例,其中18例合并腓骨骨折.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15例,Ⅲ型9例.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年,平均3.8年.骨折愈合时间8~29周,平均12.7周.按Teeny等踝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34.6%),良12例(46.2%),可3例(11.5%),差2例(7.7%);优良率为80.8%.3例(11.5%)术后出现局部软组织并发症,包括2例切口感染和1例切口周缘皮肤坏死,均通过换药等局部处理后治愈.16例(61.5%)患者的踝关节X线片上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但退变程度与临床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有效地减少局部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胫骨PILON骨折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环抱器与接骨板内固定对骨愈合及骨改建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小涛 戴戎 +2 位作者 祖晓水 裘世静 王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81-484,共4页
作者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与不锈钢接骨板进行实验比较。15只犬作两侧股骨干横行截骨,一侧以环抱器、另侧以接骨板作内固定。术后4、8和12周作X线摄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两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折愈... 作者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与不锈钢接骨板进行实验比较。15只犬作两侧股骨干横行截骨,一侧以环抱器、另侧以接骨板作内固定。术后4、8和12周作X线摄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两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折愈合与骨痴改建进程相似,但板下近截骨区的皮质骨改建活动却具明显差异。环抱侧板下皮质骨8周后出现退变相骨细胞,12周后退变相骨细胞逐渐增多。而钢板侧术后4周即出现退变相骨细胞,8周后该细胞大量自溶。说明钢板侧板下皮质骨骨细胞时相变化比环抱侧出现早且剧烈,骨吸收程度也更为严重。作者认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环抱器弹性模量较低,且在骨折端保持较大轴向压缩力,因而对骨的应力遮挡小;与骨的贴合较不紧密,有利于血供恢复,故有利于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骨改建 环包器 接骨板
原文传递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伤椎内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41
4
作者 印飞 张绍东 +2 位作者 小涛 庄苏阳 王宸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伤椎内是否植骨分为伤椎内植骨组及未植骨组(各20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术后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观测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时间植骨组为15~30个月,平均22.3个月;未植骨组为12~30个月,平均19.6个月。两组术后均能有效纠正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4.1°±4.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丢失(5.0±3.7)%,伤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丢失(1.29±1.9)mm;未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5.6°±3.2°,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丢失(5.7±4.5)%,伤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丢失(1.87±1.1)mm;两组矫正度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其椎骨缺损程度为(7.1±4.7)%,与未植骨组的(14.7±7.3)%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内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矫正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并能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植骨 影像学分析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史航 朱裕成 +5 位作者 马军 李涛 小涛 王杨 杨春 许兴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5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的3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的3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2.5+9.2)min,术中出血量(50.4+12.3)ml。32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 椎弓根钉 内固定 植骨
原文传递
TGF-β1干预下体内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退变椎间盘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梓汝 小涛 +2 位作者 祁亚斌 付文芹 王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019-1022,i0002,共5页
[目的]评价在TGFβ1干预下的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兔退变椎间盘后是否可诱导向髓核细胞分化并增加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血中分离、纯化和培养,成功传代、纯化后并在TGFβ1... [目的]评价在TGFβ1干预下的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兔退变椎间盘后是否可诱导向髓核细胞分化并增加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血中分离、纯化和培养,成功传代、纯化后并在TGFβ1干预下植入兔退变椎间盘的模型中。分别于2、4、6、8周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胶原的含量变化。所得数据经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显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倍增能力,并且8周内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的恢复实验组对比模型组增高明显,统计学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将TGFβ1干预下的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退变椎间盘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增加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椎间盘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髓核细胞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坡 王运涛 +5 位作者 洪鑫 小涛 时睿 刘磊 杨城 刘国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9-32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4年7月~2017年6月因单节段LDH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476例,根据是否再次手术分为再手术组(36例)和...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4年7月~2017年6月因单节段LDH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476例,根据是否再次手术分为再手术组(36例)和对照组(440例)。利用Kaplan-Meier评估法生成累计再手术率。观察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史、病程、手术时间、手术医师、突出类型、椎间盘高度、手术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椎间盘未突出部位钙化、Modic改变、腰椎失稳等临床参数,对上述参数做非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初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2.2±10.3个月(1~48个月),63.9%的翻修手术(23例)在术后1年内进行,累计再手术率在4年时达到11.5%。再手术组与对照组在年龄≥50岁(52.8% vs 34.3%)、BMI≥24kg/m2(61.1% vs 43.9%)及腰椎失稳(47.2% vs 25.7%)、椎间盘未突出部位钙化(16.7% vs 33.6%)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1),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手术医师、突出类型、椎间盘高度、Modic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手术主要危险因素为:BMI≥24kg/m2(OR=2.41,95%CI为1.183~4.907,P<0.05),椎间盘未突出部位钙化(OR=0.33,95%CI为0.138~0.852,P<0.05)是再手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单节段LDH患者PELD术后再手术多发生于术后1年以内,BMI≥24kg/m2是导致PELD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而椎间盘未突出部位钙化可能是再手术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再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2
8
作者 孔翔飞 小涛 +2 位作者 卜星平 陈辉 齐新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总结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间对 12 1例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间隙突出 4 6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 2 1例 ,小关节内聚明显者 4 7例 ,游离脱出 ... 目的 :总结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间对 12 1例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间隙突出 4 6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 2 1例 ,小关节内聚明显者 4 7例 ,游离脱出 8例 ,明显钙化 2 6例 )。行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随访 3~ 10个月 ,手术优良率9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椎板间隙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祖晓水 戴克戎 +2 位作者 小涛 徐秀林 薛文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采用52根犬股骨作中段截骨,分别以新设计的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接骨板和髓内钉进行固定。然后对三种固定方法对固定骨段的应力遮挡率、不同加载方向的弯曲强度和扭转强度进行测试。试验证实环抱器有良好的抱持力,固定... 本文采用52根犬股骨作中段截骨,分别以新设计的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接骨板和髓内钉进行固定。然后对三种固定方法对固定骨段的应力遮挡率、不同加载方向的弯曲强度和扭转强度进行测试。试验证实环抱器有良好的抱持力,固定后其抗弯强度与接骨板无明显差异,而其应力遮挡率却明显低于接骨板(p<0.01),同时抗扭作用又明显高于髓内钉(p<0.01)。上述结果提示,环抱器可在对骨折提供可靠固定的同时,避免接骨板所致的应力遮挡性骨质疏松,具备髓内钉所没有的良好抗扭能力,并在安放时不损伤髓内血供和骨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应力遮挡 骨折 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洪鑫 小涛 +3 位作者 刘磊 孔翔飞 王运涛 陈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69-97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宝林 张绍东 +2 位作者 王小虎 刘磊 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6,共8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板,其中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66.2±10.0岁)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9例(男36例,女3例,年龄57.3±10.5岁)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改良组为(60.46±9.65)%,传统组为(46.41±24.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时颈椎曲度丢失4.7°±1.9°,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09±.14)%,颈椎活动度丢失7.3°±2.3°;传统组颈椎曲度丢失8.9°±5.6°,颈椎曲度指数丢失(6.27±3.42)%,颈椎活动度丢失13.0°±3.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术后出现轴性疼痛症状患者3例,传统组为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两组均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与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手术费用,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利于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板切除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大林 小涛 王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与病变间隙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的关系.方法:在CT片上观察并测量2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13~20岁)26个病变间隙的关节突关节形态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并与50例成年患者(年龄30~49岁)60个病变...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与病变间隙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的关系.方法:在CT片上观察并测量2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13~20岁)26个病变间隙的关节突关节形态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并与50例成年患者(年龄30~49岁)60个病变间隙比较.两侧关节突关节形态不同和(或)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之差≥10°定义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比较两组间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及其与椎间盘突出位置、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青少年组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总发生率为57.7%,成年组为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位置、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不对称
下载PDF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13
作者 姜星杰 张绍东 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结合治疗 椎弓根钉固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柱外伤 脊柱外科 手术方式
下载PDF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培 高增鑫 小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n=140例,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诊治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n=140例,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和传统组(n=130例,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90.5±17.6)min、术中出血量(126.7±58.7)ml、手术后引流量(38.9±15.4)ml、术后住院时间(11.6±2.7)d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不同时间微创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微创组和传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的优良率90%与传统组的88.4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较传统切开复位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腰部疼痛程度轻微,同时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当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建立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工作通道时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永刚 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安全建立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工作通道的手术技巧。方法:490例采用MED治疗的患者,分别用黄韧带上缘游离法、黄韧带剖开法及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等建立工作通道,对每一方法所用时间、安全性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 目的:探讨安全建立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工作通道的手术技巧。方法:490例采用MED治疗的患者,分别用黄韧带上缘游离法、黄韧带剖开法及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等建立工作通道,对每一方法所用时间、安全性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工作通道时出现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原因。结果:12例合并神经损伤,包括在放置内窥镜前损伤者3例;黄韧带上缘游离法较黄韧带剖开法耗时多且安全性差,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手术时间较长;各方法间神经损伤无显著差异。结论:去除黄韧带是MED手术中至关重要的步骤,熟悉黄韧带解剖及掌握安全建立MED工作通道的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效率,避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术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工作通道 手术技巧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外科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4
16
作者 小涛 陈辉 +2 位作者 卜星平 齐新生 王宸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54-355,共2页
目的 分析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 487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 结果 术中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早期开展的 5 0例中。并发症包括 ... 目的 分析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 487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 结果 术中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早期开展的 5 0例中。并发症包括 :术中硬脊膜撕裂 8例 (占 1.6 4% ) ;马尾神经损伤 1例 (占 0 .2 1% ) ;脊神经根损伤 1例 (占 0 .2 1% ) ;镜下止血困难改开放手术 3例 (占 0 .6 2 % ) ;椎间盘炎 1例 (占 0 .2 1% )。 结论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与术者经验有直接关系 ,早期并发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 ,而后期并发症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隙入路 内窥镜 髓核摘除术 并发症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形状记忆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固定后骨折愈合的动物实验观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小涛 戴克戎 +2 位作者 倪诚 祖晓水 裘世静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作犬股骨干骨折固定,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外骨痂和连接骨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骨折为典型的Ⅱ期骨折愈合:固定1月后可见明显外骨痂,骨痂内多为典型编织骨结构,胶原纤维稀疏、紊乱;术后2月骨痂... 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作犬股骨干骨折固定,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外骨痂和连接骨痂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骨折为典型的Ⅱ期骨折愈合:固定1月后可见明显外骨痂,骨痂内多为典型编织骨结构,胶原纤维稀疏、紊乱;术后2月骨痂量更多,骨痂的不少部位已转化为板层骨,胶原纤维趋向密集整齐;术后3月骨痂已为板层骨结构,已有哈氏系统形成.作者认为,该内固定器消除了骨折端的剪切力和扭转力,保留了压缩应力,同时对髓内血管、骨内膜无损伤,有利于骨折愈合,为长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合金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绍东 小涛 +3 位作者 茅祖斌 唐天驷 杨惠林 孔翔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统计分析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145例置入cage的PLIF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145例患者中16例(11.0%)发... 目的:统计分析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145例置入cage的PLIF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145例患者中16例(11.0%)发生术中并发症,其中手术操作导致硬脊膜撕裂11例(7.6%),神经根损伤5例(3.4%)。在平均20.3个月随访期内,32例(22.1%)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椎间不愈合5例(3.5%),粘连性蛛网膜炎5例(3.5%),cage沉陷4例(2.8%),术后切口感染2例(1.4%),其中1例为浅表感染,另1例由浅表感染发展为椎间隙感染;cage后移位16例(11.0%),其中13例(8.9%)接受再手术治疗。结论:采用cage行PLIF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其发生与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固定方式以及cage的型号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并发症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叶凡 小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10-212,共3页
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迅速导致骨质疏松,其严重性依赖于剂量和治疗时间,它引起的骨副作用并没有安全的界限。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其损害肠道的钙吸收,严重抑制成骨形成,刺激骨细胞的凋亡。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研究 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时间 严重性 副作用 钙吸收 骨形成 骨细胞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翻修手术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绍东 唐天驷 +4 位作者 小涛 杨惠林 孙俊英 邱勇 谭远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PLIF cage)术后并发症的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PLIF cage术后并发症患者施行再手术治疗,再手术距植入时间6d~1.5年,其中11例植入时间超过3个月;16例初次手术单纯采用PLIF cage融合;15例植入术后腰及...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PLIF cage)术后并发症的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PLIF cage术后并发症患者施行再手术治疗,再手术距植入时间6d~1.5年,其中11例植入时间超过3个月;16例初次手术单纯采用PLIF cage融合;15例植入术后腰及下肢疼痛加剧,其中4例伴间歇性跛行,10例下肢感觉减退;腹部疼痛、不适1例;3例排尿困难;2例单侧、1例双侧小腿不全瘫。影像学检查:20例cage后移位、侵入椎管,1例前移位、突出椎间隙。再手术方法:11例cage重新植入,7例取出,3例椎管扩大减压;12例附加椎弓根固定;7例横突间植骨。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13例骨性愈合,3例假关节形成;21例中,5例症状消除,9例部分改善,6例无改变,1例加重,其中8例遗留下腰痛,1例排尿困难。结论PLIF cage术后并发症再手术困难,疗效欠满意,需尽早行再手术;严格PLIF cage适应证、正确操作,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手术 术后并发症 植入 椎间融合器 翻修手术 腰椎 排尿困难 新植 症状 防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