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 被引量:48
1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204,共23页
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包括三种范式,即休谟和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范式"、康德为代表的"目的论范式"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神正论范式"。基于唯物史观的发现,马克思完成了对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的范式革命,... 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包括三种范式,即休谟和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范式"、康德为代表的"目的论范式"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神正论范式"。基于唯物史观的发现,马克思完成了对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的范式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唯物史观范式"。由此,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叙事主题也发生了根本变革,即人类自身向着自己命运主宰者的回归。进入21世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判断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这一叙事主题为重新确立人类对世界历史反思的自我意识,坚持在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实现人类和谐共生的世界历史观,在"变局"中开展出确定性的"新局",为寻求人类文明新的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范式革命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33
2
作者 徐中慧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1,共7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关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旨在打破以往大中小学思政课"单兵作战"的尴尬局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畅通渠道;超越以往大中小学思政课"分而治...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关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旨在打破以往大中小学思政课"单兵作战"的尴尬局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畅通渠道;超越以往大中小学思政课"分而治之"的管理体制,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就是遵循大中小学三个学段之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认知特征的差异性与普遍性相统一规律,抓好教书育人一体化、科学研究一体化和教师成长发展一体化,进而实现配比一体化、结构一体化和素质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教师队伍 一体化 教师队伍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基本定向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66-75,共10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原初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建设性“理念”,到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变成“实存”,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在从“理念”到“实存”的构建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获得它...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原初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建设性“理念”,到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变成“实存”,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在从“理念”到“实存”的构建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获得它得以进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客观条件,这一客观条件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存基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双重开创进程。这双重开创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它完成了“实践地”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历史性奠基: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它们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普遍文明”旨归的实存基础,据此实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向“实存”方向上迈进的世界历史进程的跃迁,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21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定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进程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认同的三个环节 被引量:28
4
作者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48,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以某种形式提供一种价值观,从而让受教育者对这一价值观产生认同。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价值的经验认同、价值的理性认同和价值的情感认同。经验认同是以生活世界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以某种形式提供一种价值观,从而让受教育者对这一价值观产生认同。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价值的经验认同、价值的理性认同和价值的情感认同。经验认同是以生活世界的伦理习俗为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基础;理性认同则以逻辑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学"的基础;情感认同是以审美活动为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认同 经验认同 理性认同 情感认同
下载PDF
从知识增长到价值认同的逻辑进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教育规律探寻 被引量:25
5
作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价值观教育要依托知识的增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旨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增长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从而打破以往不同学段之间“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分门别类”“孤军奋战”的教育壁垒,进而使学... 价值观教育要依托知识的增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旨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增长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从而打破以往不同学段之间“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分门别类”“孤军奋战”的教育壁垒,进而使学生实现对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政策文件为支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价值观教育规律。一体化建设要明确价值观教育所遵循的四重教育规律,即不同学段的学段认知规律、不同学段教材中的知识点分布规律、不同学段之间以及同一学段不同层次之间螺旋式上升的知识递进规律和不同学段教育逻辑的统一性规律。这些价值观教育规律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价值观教育 教育规律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贡献 被引量:22
6
作者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2,共9页
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仅是“中国”的文明新形态,而且是“人类”的文明新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它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 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仅是“中国”的文明新形态,而且是“人类”的文明新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它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两大制度并存的条件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创造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形态”的理论。第二,它占据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历史方位制高点。“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掌握历史主动精神、实现“在变局中开新局”奠定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第三,它引领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潮流。“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引领了构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潮流。第四,它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走出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的低谷期,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玉柱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2008年第12期33-36,共4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整体性体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类提出了整体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第二,... 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整体性体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类提出了整体性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其中,哲学论证共产主义的本质,政治经济学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经济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革命)规律。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全部领域。其中,对自然领域的研究为共产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基础,对社会领域的研究为共产主义提供了社会规律,而对思维领域的研究则为共产主义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和实践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整体性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论要 被引量:16
8
作者 高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6,164,共8页
在习近平总书记“3·18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思政学界的重大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目标。主要包括四个目标: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目标;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 在习近平总书记“3·18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思政学界的重大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目标。主要包括四个目标: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目标;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知识体系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认知规律一体化建设目标;大中小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这些目标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
下载PDF
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几对辩证关系 被引量:16
9
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82,共6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立足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把握各个学段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四对辩证关系至关重要:一、不同学段课程设置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二、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关系;三、不同学段知识要...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立足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把握各个学段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四对辩证关系至关重要:一、不同学段课程设置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二、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关系;三、不同学段知识要点的重复性与递进性的辩证关系;四、不同学段教育规律的相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大中小学所以没有更好地实现"一体化",关键在于思政课建设中还存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解决好上述四对辩证关系,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大中小学 一体化 辩证关系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 被引量:14
10
作者 辛欣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14,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的方法就是'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强调对价值观的逻辑论证,以此达到'理论彻底就能说服人';而'以情感人'则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引领,以便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的方法就是'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强调对价值观的逻辑论证,以此达到'理论彻底就能说服人';而'以情感人'则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引领,以便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感动'而塑造和引导其灵魂。前者借助'理性'而达到'认知',但不容易导致'感动';后者则借助'情感'而达到'感动',但对其价值观仍然无知。一方的缺点恰好是另一方的优点,两者并重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魂育人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观的理论自觉 被引量:13
11
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1,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教材观的理论自觉问题。思政课教材既不同于专业课教材,也不同于专著和讲稿,因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对教材提出的大部分质疑都是不合理的,而是缺少思政课教材观理论自觉的表现。明晰思政课教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教材观的理论自觉问题。思政课教材既不同于专业课教材,也不同于专著和讲稿,因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对教材提出的大部分质疑都是不合理的,而是缺少思政课教材观理论自觉的表现。明晰思政课教材的根本性质、科学应对教材质疑以及明确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实现思政课教材观理论自觉的基本途径。正确的思政课教材观对于教材编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能够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提高思政课教材建设和使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材观 理论自觉
原文传递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劳动价值论” 被引量:11
12
作者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2,共7页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想端”。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性活动。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美好的精神生活。而劳动不仅具有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使...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想端”。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性活动。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美好的精神生活。而劳动不仅具有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使用性价值”,而且也具有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存在感、尊严感的“精神性价值”。劳动是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最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使用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获得感”;作为精神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存在感”和“尊严感”。三者构成了实现美好生活中的“劳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劳动价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意义的先行进驻 被引量:7
13
作者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0,共6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导向,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更高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便不是“后天”加给它的;相反,它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先行”进驻中国式现代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历史 逻辑先在性
下载PDF
马克思论“真正的共同体”的所有制基础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静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8,222,共9页
西方政治哲学对共同体的探讨是建立在"自然法权"这一平台之上的,而马克思则开创了探索"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平台,即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探索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在马克思看来,人类... 西方政治哲学对共同体的探讨是建立在"自然法权"这一平台之上的,而马克思则开创了探索"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平台,即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探索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从未建立"真正的共同体",以往的共同体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共同体都是"虚假的共同体"。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虚假的共同体"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和分工都成为限制"自由个性"的"异己力量"。因此,"真正的共同体"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与"联合体"的辩证统一,公有制是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所有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真正的共同体 虚假的共同体 生产关系 所有制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的“螺旋上升”原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毛丽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78,共6页
“螺旋上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大中小一体化中的关键问题。螺旋上升主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重复问题提出来的,旨在通过螺旋上升避免重复,并实现知识的增长和价值观教育的升级。螺旋上升的实质是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不... “螺旋上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大中小一体化中的关键问题。螺旋上升主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重复问题提出来的,旨在通过螺旋上升避免重复,并实现知识的增长和价值观教育的升级。螺旋上升的实质是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不同学段不可避免地出现知识点的重复,即面对相同的知识点,而经过螺旋上升,这些重复就被不断地“扬弃”,从而实现不同学段教育内容的一体化。螺旋上升的主观条件是受教育者认知能力的发育程度,学段越高其发育程度越高,因而认知能力就越强。因此,认知能力是决定螺旋上升的主观条件。此外,螺旋上升需要通过概念、判断、论证等逻辑环节得以实现,因而需要做到“基本概念的学理化”“基本命题的论证化”和“逻辑层次的递进化”等三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螺旋上升 一体化
下载PDF
劳动在什么意义上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2,共8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共产主义时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怎样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我们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其一,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劳动包含了作为自...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共产主义时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怎样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我们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其一,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劳动包含了作为自然生命和类本质相统一的劳动双重性;其二,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不是在谋生手段的意义上理解的;其三,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在生活目的论的意义上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谋生手段 生活 第一需要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反思维度 被引量:10
17
作者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界定应该确立一种"反思的维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一是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名称的概念歧义需要"反思的维度";二是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混淆需要"反思的维度&q...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界定应该确立一种"反思的维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一是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名称的概念歧义需要"反思的维度";二是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混淆需要"反思的维度";三是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需要在"反思的维度"中确立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问题不是一个经验思维下的与其他学科的比较问题,而是通过"反思维度"的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才获得了最基础的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学科界定 反思维度
原文传递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肯定性继承关系”——重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9
18
作者 星儒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43-50,共8页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集中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评价。在这其中,超出以往学术界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否定性批判关系",恩格斯似乎更加注重的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集中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评价。在这其中,超出以往学术界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否定性批判关系",恩格斯似乎更加注重的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肯定性继承关系"。其中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哲学"潜隐着的革命性观念的肯定性继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中隐匿着的现实基础的肯定性继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隐匿的理想国蓝图的肯定性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肯定性继承关系
原文传递
“价值观先导”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基本功能 被引量:9
19
作者 辛欣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发挥其与时俱进的新功能。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其"价值观先导"功能。因此,要通过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先导"功能,推动新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发挥其与时俱进的新功能。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其"价值观先导"功能。因此,要通过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先导"功能,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进程。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契机,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探索"价值观传播"和"价值观先导"并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价值观先导
原文传递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战略抉择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天晓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44-53,共10页
共同富裕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亦是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平台经济依托数据和技术优势,不仅能够填补信息获取鸿沟,有效拓宽市场边界,还可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强公共... 共同富裕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亦是关系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平台经济依托数据和技术优势,不仅能够填补信息获取鸿沟,有效拓宽市场边界,还可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强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极具现实意义。然而,平台经济发展进程中仍面临平台企业垄断行为频现、区域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等诸多问题,制约平台经济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优势效能发挥。鉴于此,我国需加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合理规制资本无序扩张;加快培育壮大平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迸发共同富裕新动能;促进区域平台经济高质量均衡发展,切实推动包容性增长。从具体措施来看,可从数字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数据治理、数字零工权益保障三方面着手,构建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机制,以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平台经济 数字赋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