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成功实践——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强化班为例 |
金一平
吴婧姗
陈劲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0
|
|
2
|
学科交叉:未来工程师培养的必由之路——以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 |
吴婧姗
王雨洁
朱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3
|
|
3
|
回归工程实践:欧林工学院改革模式初探 |
吴婧姗
邹晓东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0
|
|
4
|
数据赋能工程教育转型:“数字印度”战略及其人才培养实践 |
王雨洁
吴婧姗
朱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5
|
未来工程师的核心能力——基于智能技术驱动型企业实证研究的内容分析 |
吴婧姗
朱凌
施锦诚
吕正则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6
|
数据赋能工程教育转型:基于五份美国数据科学咨询报告的分析 |
吴婧姗
施锦诚
朱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7
|
培养工程师的数字化能力 |
朱凌
施锦诚
吴婧姗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8
|
SkTech:俄罗斯工程教育的模式创新 |
孔寒冰
吴婧姗
李文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9
|
“计算”是什么?——计算与工程教育发展 |
吕正则
吴婧姗
施锦诚
朱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0
|
再谈综合性大学的工程教育振兴(下)——数据赋能工程教育转型的哈佛方案 |
吴婧姗
施锦诚
吕正则
朱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再谈综合性大学的工程教育振兴(上)——哈佛大学工学院重建十六年述评 |
吴婧姗
吕正则
施锦诚
朱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数据赋能工程教育转型:工科专业要率先学习数据科学 |
吴婧姗
王雨洁
吕正则
朱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3
|
如何在应对社会重大需求中推动学科会聚——美国部分大学“重大挑战计划”评述 |
吴伟
吴婧姗
何晓薇
郑心怡
张光辉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4
|
数据赋能工程教育转型:欧洲数字化战略报告分析 |
施锦诚
孔寒冰
吴婧姗
王雨洁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