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与人文 被引量:237
1
作者 吴国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共12页
希腊—西方的人文理想始终贯穿着自由的理念 ,其人文形式是科学和理性。科学作为西方的人文 ,是自由的学问。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唯人主义” (人道主义 )人文传统 ,由于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 ,有可能从根本上背离“自... 希腊—西方的人文理想始终贯穿着自由的理念 ,其人文形式是科学和理性。科学作为西方的人文 ,是自由的学问。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唯人主义” (人道主义 )人文传统 ,由于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 ,有可能从根本上背离“自由”这个古典人文理想 ;西方近代科学作为希腊科学传统的继承者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奠基者 ,不仅保留了理性形式和自由精神 ,而且增加了实用的目的 ,以其效用服务于人类。在某种更深的意义上 ,近代科学的两大传统———理性与经验共同受制于技术理性这种新的理性形式。事实上 ,近代科学与人文一方面随着专业化和学科分化而互相隔离 ;另一方面又共同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的应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理性 自由
原文传递
技术与人文 被引量:97
2
作者 吴国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2期90-97,共8页
关键词 人文学科 技术 “人的本质” 语言 时间 异化
下载PDF
学科制度的内在建设 被引量:78
3
作者 吴国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学科制度 内在建设 人文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学科制度建设笔谈 被引量:66
4
作者 方文 韩水法 +4 位作者 蔡曙山 吴国盛 郑杭生 吴志攀 萧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4-76,共3页
北京大学方文先生在《社会心理学的演化 :一种学科制度视角》一文 (载《中国社会科学》2 0 0 1年第 6期 )中提出了学科制度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认为 ,这一概念具有对实际存在的科学研究制度进行反思的可能性。为了推进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方文先生在《社会心理学的演化 :一种学科制度视角》一文 (载《中国社会科学》2 0 0 1年第 6期 )中提出了学科制度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认为 ,这一概念具有对实际存在的科学研究制度进行反思的可能性。为了推进科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2 0 0 2年 1月 1 2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北京召开了“学科制度建设”研讨会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教育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余名学者与会 ,就中国学科制度 ,特别是文科学科制度建设的理念、内容 ,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加强学科制度建设的措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的笔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学 养成 评价 资助 学科制度 人文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 被引量:67
5
作者 吴国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40,共8页
技术是真理的发生方式。它作为工具就是发挥作用,而发挥作用以"带出"(poiesis)的可能性为前提。"带出"就是去蔽,是一种真理的发生方式。在真理的发生中,人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角色。他倾听并且应和存在的召唤,把自... 技术是真理的发生方式。它作为工具就是发挥作用,而发挥作用以"带出"(poiesis)的可能性为前提。"带出"就是去蔽,是一种真理的发生方式。在真理的发生中,人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角色。他倾听并且应和存在的召唤,把自己向着敞开领域敞开,并在这种敞开中达到"自由",这就是"此在"之"此"的意思。现代技术是技术时代的技术,是形而上学的完成形态,它是一种"挑起"(Heraufordern)的"去蔽"。古代技术汇聚起天地神人,保护着物之物性。现代技术向着现代工业体系"预置"(bestellen)一切,使物成为"持存物"(Bestand)。技术时代的人比物更原始地归属于"预置"和"持存"。"预置"归属于其聚合"座架"(Gestell)。座架的神秘运作是存在历史的命运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
下载PDF
哲学中的“技术转向” 被引量:39
6
作者 吴国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Technology turn in philosophy is that technology is not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dern problems but the source of all of the problems and that the historical absence of technology in the western philosophy since Greece... Technology turn in philosophy is that technology is not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dern problems but the source of all of the problems and that the historical absence of technology in the western philosophy since Greece is broken d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哲学 认识论转向 存在 哲学反思 “语言学转向” 意味 狭义 力量 技术 重心
原文传递
自然的发现 被引量:43
7
作者 吴国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65,共9页
洛伊德提出"自然的发现"作为科学诞生的标志,但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实证主义的阐释。实际上,"自然"一词在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本性"向"自然界"的转义过程。希腊人的"自然的发现"包含两... 洛伊德提出"自然的发现"作为科学诞生的标志,但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实证主义的阐释。实际上,"自然"一词在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本性"向"自然界"的转义过程。希腊人的"自然的发现"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指通过追究本质、根据的方式来把握存在者之存在,二是指通过与制作物的对比开辟出一个被称为"自然物"的存在者领域。"自然"作为希腊人最原始的存在领悟,经历了一再地跌落。本来属于内在性领域的自然,最终反而成了外在性本身。中国古代未作出这种"自然的发现",因而未成为科学的故乡,这不是错失,而是存在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自然哲学
原文传递
芒福德的技术哲学 被引量:43
8
作者 吴国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5,共6页
对人性的独到理解以及与之相关的对技术的广义理解,以"巨机器"概念为标志的对现代技术之本质的揭示以及对现代技术之起源的独特历史阐释,是芒福德技术哲学最重要的两大贡献。
关键词 芒福德 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被引量:43
9
作者 吴国盛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传播 科技传播 科学普及
原文传递
科学精神的起源 被引量:38
10
作者 吴国盛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1年第1期94-103,共10页
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的原则是内在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科学精神源于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希腊理性科学开始于自然的... 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的原则是内在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科学精神源于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希腊理性科学开始于自然的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理性 自由 自然 希腊
下载PDF
科学走向传播 被引量:31
11
作者 吴国盛 《科学中国人》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今天我们所说的“传播”和“传播学”是对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的翻译,然而中文的“传播”一词往往与“传输、传递(transmit)、扩散、散布、广播(dissemination,spread,broadcast)”相联系,表征的是某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单向“流动... 今天我们所说的“传播”和“传播学”是对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的翻译,然而中文的“传播”一词往往与“传输、传递(transmit)、扩散、散布、广播(dissemination,spread,broadcast)”相联系,表征的是某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单向“流动”,并没有双向流动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中国 科技交流 科学素养
下载PDF
希腊人的空间概念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吴国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66-74,共9页
一、概念上的准备1.空间经验与空间概念空间经验是人类普遍都具有的,它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多种多样具体的空间关系的意识,比如方位的经验: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在上在下,在内在外等等;再比如距离的经验:远近高低等等。当我们说“希腊... 一、概念上的准备1.空间经验与空间概念空间经验是人类普遍都具有的,它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多种多样具体的空间关系的意识,比如方位的经验: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在上在下,在内在外等等;再比如距离的经验:远近高低等等。当我们说“希腊人也是人,当然也有空问概念”时,我们其实想说的是,“希腊人既是人,当然就有空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概念 亚里士多德 希腊人 柏拉图 物理学 物体 宇宙论 现实世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 原子论者
原文传递
技术释义 被引量:25
13
作者 吴国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89,共4页
现代汉语的“技术”这个词由“技”和“术”构成,但古汉语中“技术”不是一个单词。古之“技”有两种意思,一是技艺、技能;二是工匠。古之“术”,包含方法、策略和知识、学习等意思。以古意推之,“技术”一词可以包含三种意思:一... 现代汉语的“技术”这个词由“技”和“术”构成,但古汉语中“技术”不是一个单词。古之“技”有两种意思,一是技艺、技能;二是工匠。古之“术”,包含方法、策略和知识、学习等意思。以古意推之,“技术”一词可以包含三种意思:一是与个人涉身经验相关的能力和本领,如手艺、技艺、技巧、诀窍、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释义 现代汉语 “术” “技” 古汉语 意思 技艺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十年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国盛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6,共7页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原称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传统和科学哲学传统的对峙和融合贯穿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传统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有意识形态的优势,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哲学传统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强调学科自主性...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原称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传统和科学哲学传统的对峙和融合贯穿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传统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有意识形态的优势,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哲学传统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强调学科自主性,重视学科建设。两个传统和平共存,但带来了这个学科的致命问题:名实长期冲突,学科定位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 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博物学:传统中国的科学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国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9,共9页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在数理实验科学意义上,没有。在博物学意义上,有,而且很发达。李约瑟用数理实验科学为标准编织的中国古代科学史,要么以技术混充科学,要么是一些脱离历史语境的历史碎片的汇集。应该用博物学的眼光重新看待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在数理实验科学意义上,没有。在博物学意义上,有,而且很发达。李约瑟用数理实验科学为标准编织的中国古代科学史,要么以技术混充科学,要么是一些脱离历史语境的历史碎片的汇集。应该用博物学的眼光重新看待中国传统科学,用博物学的编史纲领重建中国古代科学史。在新的编史纲领看来,中国古代四大学科应该是天、地、农、医,而不是天、算、农、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 博物学 李约瑟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与科学哲学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国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6,共6页
在“海德格尔与科学哲学”这个题目之下要谈的,不是海德格尔与通常英美科学哲学的关系———尽管海德格尔与英美后经验主义或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并非没有思想传承关系———而是海德格尔对科学的本质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完全可以纳入广... 在“海德格尔与科学哲学”这个题目之下要谈的,不是海德格尔与通常英美科学哲学的关系———尽管海德格尔与英美后经验主义或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并非没有思想传承关系———而是海德格尔对科学的本质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完全可以纳入广义的“科学哲学”或我所谓的“第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科学哲学 现代科学 现代技术 数字化
下载PDF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国盛 陈发棣 +2 位作者 陈素梅 赵宏波 房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料聚为一类;野菊与菊花脑、异色菊与甘菊、龙脑菊与那贺川野菊两两间形态相似;毛华菊与日本野生菊属植物有较近亲缘关系,日本野生菊属植物较我国野生菊属植物进化;亚菊属矶菊与纪伊潮菊间形态相似,且与菊属植物形态相近,表明两属间有很近亲缘关系。本研究的形态性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所涉及的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菊属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有效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亚菊属 形态学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边缘与中心之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国盛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0年第4期51-53,共3页
8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举行。各学科专家与相关领域的学者、科技工作者、爱好者等7... 8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举行。各学科专家与相关领域的学者、科技工作者、爱好者等70余人到会,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正在北京访问的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苏巴拉亚巴教授也莅会发言,畅谈了自己对这一领域相关问题的重要看法。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是近年来科学史学、科学哲学、中外文化交流及传播学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有的强调近代科学的方法论特征,断言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有的坚持科学的知识性、系统性、真理性追求,侧重于客体的统一,肯定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农学以及某些技术科学等等,应该列入“科学”的范畴。学者们见仁见智,专家都踊跃赐稿。本刊编辑部一贯坚持平等对话、鼓励创新、大胆探索、尊重真理的学术态度,特将座谈会主要专家发言及赐稿中的代表论点,集中刊发在这里,目的仍然是抛“玉”引“玉”,资源共享,信息共建。希望海内外专家就这一问题,继续研究,并不断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科学 科学史 科学传统 科学定义
下载PDF
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吴国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5,共6页
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吴国盛1如何发展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一直是自然辩证法界青年同仁热烈谈论的主题。我曾在“自然辨证法辨”①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我认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四大学科应逐步在自然... 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吴国盛1如何发展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一直是自然辩证法界青年同仁热烈谈论的主题。我曾在“自然辨证法辨”①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我认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四大学科应逐步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中突出出来,进而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史 思想史 科技思想史
下载PDF
红叶石楠组培苗玻璃化影响因子及其克服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雪 吴国盛 范加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6-910,共5页
通过改良MS+6-BA无菌培养红叶石楠,结果表明:培养基离子浓度或细胞分裂素浓度偏高,组培苗玻璃化的比例均增加,降低培养温度或提高培养基硬度玻璃化苗均减少,相近凝固效果的卡拉胶比琼脂易导致玻璃化苗;繁殖代数增加,玻璃化比例降低。培... 通过改良MS+6-BA无菌培养红叶石楠,结果表明:培养基离子浓度或细胞分裂素浓度偏高,组培苗玻璃化的比例均增加,降低培养温度或提高培养基硬度玻璃化苗均减少,相近凝固效果的卡拉胶比琼脂易导致玻璃化苗;繁殖代数增加,玻璃化比例降低。培养温度由恒温改为变温、6-BA浓度由1.5 mg/L降为0.5 mg/L、卡拉胶由7.0 g/L增加到8.0 g/L,培养60 d后分别能将61.67%、57.92%和47.08%的仅部分叶片出现玻璃化的红叶石楠组培苗转为正常,部分叶片玻璃化如培养条件不变,或茎、叶完全玻璃化,即使改变培养条件,均不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组织培养 玻璃化 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