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风机理研究和预报技术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黉 李英 +1 位作者 郭鹏 《气象科技》 2019年第4期600-607,共8页
大风作为常见且影响严重的天气现象,可在各类天气系统和地形综合影响下产生。全面认识其机理和预报方法,对风灾防御和风能利用都有很大帮助。本文梳理了我国气象观测和业务预报关于大风定义、大风分布特征以及雷暴、台风等主要灾害性系... 大风作为常见且影响严重的天气现象,可在各类天气系统和地形综合影响下产生。全面认识其机理和预报方法,对风灾防御和风能利用都有很大帮助。本文梳理了我国气象观测和业务预报关于大风定义、大风分布特征以及雷暴、台风等主要灾害性系统大风分布情况。之后简述雷暴、台风、冷空气等系统产生大风的机理,以及复杂地形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局地大风的影响,概括了不同系统大风预报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大风研究现状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机理 预报
下载PDF
2017年贵州中西部冰雹流型识别和物理量特征检验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秋 +2 位作者 蒙军 符凤平 王兴菊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第6期8-14,共7页
该文对2017年贵州中西部发生的7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划分和特征物理量分析,并与文献[1]的环流划分方法和物理量指标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环流分型方法基本适用于贵州中西部的冰雹天气,大气层结背景如0℃层、-20℃层高度,层结温差,CAP... 该文对2017年贵州中西部发生的7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划分和特征物理量分析,并与文献[1]的环流划分方法和物理量指标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环流分型方法基本适用于贵州中西部的冰雹天气,大气层结背景如0℃层、-20℃层高度,层结温差,CAPE等与标准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说明原有的物理量阈值有可改进的地方。采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冰雹发生最近时刻的环境潜势物理量特征的分析发现,各型对流性天气物理量有着共同的特征,且物理量的强度、配置等对于产生对流性天气的强度、种类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强对流环流分型 特征物理量
下载PDF
贵阳市两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战平 白慧 +2 位作者 陈早阳 王玥彤 《干旱气象》 2019年第5期827-835,共9页
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降水量及大气环流场资料对2013年贵阳市2次空气污染过程进行分析,从天气形势和空气污染演变角度分析气象因子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次污染过程中动力和热力气象因子均为其维持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存在... 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降水量及大气环流场资料对2013年贵阳市2次空气污染过程进行分析,从天气形势和空气污染演变角度分析气象因子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次污染过程中动力和热力气象因子均为其维持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存在异同。相同之处在于:2次污染过程中贵阳市均处在地面静止锋后,地面风速较小,不利于近地面空气污染物向区域外的水平输送;2次污染过程中贵阳上空均处在高空脊前的异常下沉气流区,配合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水平风速垂直梯度减小,均利于减小大气的斜压性、减弱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同时异常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近地层更加稳定,均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垂直混合、向高空扩散,加强了污染物在近地面集聚。不同之处在于:2次污染期间贵阳市上空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低层单层逆温和中、低层双层逆温,逆温增强时段与污染最重时段相对应,逆温层的存在大大增强了大气层结稳定度,为污染过程的维持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气象条件;2次污染过程中风场的三维特征对演变过程中逆温层的影响各异,第1次过程中对流层中层偏南风利于将南方的暖湿气流输送到贵阳市上空,利于逆温层的增温、增湿和发展、维持,而第2次过程中高、低空一致的偏北风,在近地层易形成冷垫、抬升暖空气,加强逆温层的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过程 气象条件 贵阳市
下载PDF
1981年以来中国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SST和前期环流的联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启芬 +2 位作者 王兴菊 张东海 肖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7,共10页
利用NCEP再分析及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通过EOF、M-K检验、小波分析以及SVD等方法,探讨了全国1981-2017年夏季降水变化特征,以及这种变化特征与全球海表温度和前期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全国夏季降水EOF第一模态具有全区一致的... 利用NCEP再分析及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通过EOF、M-K检验、小波分析以及SVD等方法,探讨了全国1981-2017年夏季降水变化特征,以及这种变化特征与全球海表温度和前期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全国夏季降水EOF第一模态具有全区一致的、年代际的变化特征;而第二模态则是东北与其余地区反相且具有年际变化的特征。全国夏季降水尤其内蒙古一带1981-1997年为偏少期,1998-2017年为偏多期,2014-2017年夏季降水与1998-2013年比南多北少,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突变年份是1997年,南方地区的突变年份是2013年,北方有26~30年、9~11年以及5~6年、南方有20~22年、12~13年、长江流域有16年、6~10年的周期变化。中国夏季降水在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背景下,又具有年际变化特征。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冬季海温呈反相关的模态并具有年代际变化,这主导了次年全国夏季降水全区一致的、具有年代际变化的特征,而东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岸与西太平洋、大西洋东北部冬季海温呈反相关的模态具有年际变化,这主导了全国夏季降水南北反相的具有年际变化的特征。海表温度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大气环流(海平面气压、500 hPa高度场),从而对次年全国夏季降水产生影响。通过对冬、春季关键区大气环流进行连续观测,可以作为预测次年全国夏季降水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年际变化 海温变化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暴雨事件灾害评估和预评估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贞宏 +1 位作者 叶帮 方庆文 《贵州气象》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该文统计了安顺市1986-2009年的暴雨站点资料及其对应的灾害资料,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暴雨灾情数据库。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建立了暴雨灾害的评估方法,建立了划分标准,将暴雨灾害灾情划分为5个等级,经与实... 该文统计了安顺市1986-2009年的暴雨站点资料及其对应的灾害资料,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暴雨灾情数据库。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建立了暴雨灾害的评估方法,建立了划分标准,将暴雨灾害灾情划分为5个等级,经与实际灾情比较表明划分结果合理可用。研究了暴雨引发的灾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数值预报释用的暴雨预评估模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安顺暴雨灾害评估和预评估系统,已投入业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灰色关联度 评估 预评估
下载PDF
安顺旅游舒适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方庆文 《贵州气象》 2009年第S1期69-70,共2页
分析了安顺市各种气象因素对旅游的影响,提出影响旅游的气象因子及旅游气象指数,对安顺市南、北部各个季节旅游的气象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安顺全境气候宜人,少日照、低辐射,突出表现为夏季北部凉爽,冬季南部暖和。安顺... 分析了安顺市各种气象因素对旅游的影响,提出影响旅游的气象因子及旅游气象指数,对安顺市南、北部各个季节旅游的气象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安顺全境气候宜人,少日照、低辐射,突出表现为夏季北部凉爽,冬季南部暖和。安顺南部和北部夏季和秋季都是比较适宜旅游的季节,尤其是夏季,北部地区比全国同纬度大多数地区气温凉爽,正是旅游避暑的好时机,春季则应避开大风和雷暴天气的影响,而北部冬季较冷,不太适宜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气象要素 旅游气象指数
下载PDF
贵州中南部2次MCC致洪暴雨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忠明 王兴菊 《干旱气象》 2013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产品和NCEP 2.5°×2.5°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5~27日和2011年6月4~5日贵州中南部对流性暴雨天气的成因及异同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次连续性暴雨过程都是在500 hPa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产品和NCEP 2.5°×2.5°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5~27日和2011年6月4~5日贵州中南部对流性暴雨天气的成因及异同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次连续性暴雨过程都是在500 hPa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下,青藏高原有小槽不断东移,配合中低层的低涡切变等中尺度系统产生的。2次暴雨过程均为MCC反复在贵州生成所致。第一次过程(5月25~27日),大气不稳定能量很高,层结极不稳定,上升运动非常强;而第二次过程(6月4~5日)地面上贵州一直有静止锋维持在中部一线,大气为中性或稳定层结,但低空急流条件明显优于第一次过程。2次过程在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和抬升机制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而这些差异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关。地面中尺度低压中的辐合线或静止锋的存在,加强了辐合上升运动,从而在贵州中南部反复生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根据分析结果,尝试探讨了这类暴雨的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致洪暴雨 低空急流 大气不稳定 MCC
下载PDF
贵州省2次重凝冻过程初期低空逆温的三维特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白慧 战平 +2 位作者 龙俐 王兴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1-69,共9页
利用贵州省雨凇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初和2011年初历史罕见的持续的、大范围的重凝冻过程前期至初期的环流形势、天气系统、冷暖气团和温湿特征的水平分布及垂直结构作对比分析,发现前期冷空气路径,冷中心强度和位置... 利用贵州省雨凇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初和2011年初历史罕见的持续的、大范围的重凝冻过程前期至初期的环流形势、天气系统、冷暖气团和温湿特征的水平分布及垂直结构作对比分析,发现前期冷空气路径,冷中心强度和位置、南支系统、滇黔准静止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高低空的相互配合是初期低空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因子,表现在初期温湿场垂直方向上呈"干冷-暖湿-干冷"的结构特征,利于凝冻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对比2次凝冻过程初期逐日雨凇观测站次的不同发展路径和发展强度,发现其发展路径与来自高纬的冷空气路径有关,其发展强度与低空逆温的强度有关,且冻雨的落区与逆温中心位置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逆温层的存在是这2次凝冻过程开始的必要条件.从温湿场的三维结构来分析初期低空逆温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来自高纬的冷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冷垫,并抬升暖空气,使中层增温增湿,一方面是气团在低空偏东风的引导下从贵州东部向西部爬升过程中形成锋面逆温,二者的共同作用对逆温的出现有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凝冻过程初期 逆温层 三维特征 形成原因 贵州
原文传递
贵州省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兴菊 汪超 +2 位作者 李启芬 周文钰 《贵州气象》 2017年第4期17-23,共7页
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2008年1月13日—2月14日和2016年1月21—25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次天气过程中阻高偏强,在北极地区都出现了突然的... 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2008年1月13日—2月14日和2016年1月21—25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次天气过程中阻高偏强,在北极地区都出现了突然的升温,使得北极涡旋逐步被暖流挤出极地,是这两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中降温的主要原因。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过程是在拉尼娜整体气候背景偏冷的情况下冷空气分3次爆发并持续了近1个月。而2016年1月在厄尔尼诺背景下气候背景偏暖,此次贵州的低温雨雪过程中,冷空气只爆发了1次且只持续了近5 d。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1月低温雨雪天气发生的必然性和持续性以及2016年1月低温雨雪天气的突发性和短暂性;与2008年1月的多次冷空气爆发相对应,该时段贵州中层一直有明显的逆温存在,为这次持续性的低温雨雪过程提供了温度层结条件。2016年1月21—22日贵州低层出现了较弱的逆温,所以此次过程只在21日夜间出现了明显降雪,之后以低温为主,冰冻不是很明显。两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都有明显的锋区和上升气流存在,为这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抬升力条件,其中2008年的是一次持续性过程,2016年则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凇 拉尼娜 厄尔尼诺
下载PDF
一次暖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妮 方鹏 +2 位作者 蒙军 何莉阳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3期32-38,共7页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TBB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5月24—26日发生在贵州的1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地面维持热低压影响,无冷空气影响,是典型的暖区暴雨;高...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TBB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5月24—26日发生在贵州的1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地面维持热低压影响,无冷空气影响,是典型的暖区暴雨;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线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天气尺度背景,地面辐合线是触发对流的重要因子;暴雨发生前大气呈现动力和热力不稳定的结构特征;24日夜间地面辐合线在贵州中部地区稳定维持,触发中β尺度对流单体生成,并发展形成中α尺度系统,对流发展旺盛,伸展高度较高,影响范围广。25日夜间辐合线移动较快,触发的中β尺度对流单体组织性较弱,没有形成中α尺度系统,造成的暴雨局地性强;暴雨与水汽通量散度梯度的大值区、TBB≤-52℃的冷云区和TBB梯度大值区对应较好,TBB≤-65℃的区域有利于大暴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TBB 地面辐合线 中尺度对流单体
下载PDF
贵州冬季一次罕见风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妮 方鹏 +3 位作者 李启芬 邓安 王兴菊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3期15-21,共7页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4日贵州出现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天气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热低压和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产生;降雹前有能量锋的建立,...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4日贵州出现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天气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热低压和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产生;降雹前有能量锋的建立,降雹期间锋区呈增强趋势;湿层配置表现为500 hPa的空气偏湿,不是明显的上干下湿层结,0℃层高度和-20℃层高度比春季降雹时的高度偏低70~100 hPa;与贵州春、夏季的雷暴大风对流参数比较,此次过程的CAPE和PWAT小于春、夏季的阈值,而DCAPE、T 75和T d85明显高于春、夏季阈值;对流风暴的影响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的回波带强度更强,组织性更好,形成了弓形回波复合体(BEC),并伴有后侧入流缺口(RIN),是雷暴大风出现的主要原因,持续出现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高悬的强回波以及宽阔的弱回波区(WER),使得第1阶段的降雹密度较大,且局地产生大冰雹;第2阶段的回波强度较弱,且组织性较差,因此只产生小冰雹,降雹密度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回波复合体 三体散射长钉 冬季 风雹天气 贵州
下载PDF
云贵准静止锋雾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及短期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静 +1 位作者 汪超 朱文达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第3期1-10,共10页
通过对1995—2010年贵州08时能见度资料及地面天气图的普查,选取76次云贵静止锋雾天气过程,分析了云贵高原东部贵州山区区域性静止锋雾的时空特征;利用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对天气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静止锋雾的天气系统特... 通过对1995—2010年贵州08时能见度资料及地面天气图的普查,选取76次云贵静止锋雾天气过程,分析了云贵高原东部贵州山区区域性静止锋雾的时空特征;利用高空和地面天气图,对天气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静止锋雾的天气系统特征,并进一步以两次典型个例为代表,对两类典型静止锋雾展开详细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归纳静止锋雾短期预报的着眼点。研究表明,贵州区域性静止锋雾呈"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区域性静止锋雾的高空环流条件为多槽脊型、两槽一脊型、横槽型和一槽一脊型。短期预报重点考虑500 h Pa在100°E以西大多有南支槽存在,云贵高原上空存在中空急流;700 h Pa同样有急流存在;850 h Pa表现为切变或偏南气流影响,前者冷暖气流同时加强,静止锋活跃,水汽在低层辐合,湿层较厚,雾与降雨同时出现;后者出现在静止锋减弱期间,偏南暖湿气流增强,中低层暖平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锋雾 中尺度环境场 预报着眼点
下载PDF
1981-2020年安顺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妮 方鹏 +2 位作者 蒙军 邓安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1981—2020年安顺市6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能见度资料和同期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统计检验以及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安顺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20年安顺市... 利用1981—2020年安顺市6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能见度资料和同期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统计检验以及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安顺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20年安顺市共出现大雾1111 d,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7.8 d;大雾日数的季节变化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冬季大雾出现的频率占全年的44%;大雾主要出现在1月,其出现的频率占全年的18%,其次是2月和12月。近40 a安顺市出现大雾最多的站点是西秀区,其次是关岭县;夏季大雾的高发区是紫云县,西秀区是大雾的低发区,春、秋、冬3季,大雾的高发区是关岭县和西秀区。安顺市大雾日数存在明显的准5 a、准12 a和准20 a的周期振荡,其中准20 a为第1主周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全域性。1981—1996年期间安顺市的大雾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1986—1990年期间减少趋势显著;1996年以后安顺市大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且2004年以后增加趋势显著;安顺市大雾日数在2003年发生突变,且突变特征显著,突变后的大雾日数较突变前增加了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MORLET小波分析 Mann-Kendall统计检验 Pettitt突变检验
下载PDF
贵州省一次连续性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兴菊 白慧 +1 位作者 杨忠明 《贵州气象》 2012年第2期11-16,共6页
该文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恒理论和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对贵州省2011年6月3—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MPV... 该文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恒理论和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对贵州省2011年6月3—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MPV1负值区和MPV2的正值区以及θse的高能区内。湿位涡的正压项与斜压项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状况。这一判据将大气中的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为暴雨天气的诊断和实际预报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位涡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安顺气温近40a变化趋势分析及检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国栋 《贵州气象》 2005年第5期6-8,11,共4页
详细分析了安顺市近40a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及出现的日数、各年代及各季节气温等的变化。并使用M-K方法对气温的突变进行了验证。安顺市气温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最低温度的升高和低于0℃日数减少,相对于全省大部分地区来说,冬暖夏凉的特... 详细分析了安顺市近40a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及出现的日数、各年代及各季节气温等的变化。并使用M-K方法对气温的突变进行了验证。安顺市气温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最低温度的升高和低于0℃日数减少,相对于全省大部分地区来说,冬暖夏凉的特点明显。除春季气温为略降外,其余各季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夏季气温趋于增暖,而最高气温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年代 季节 变化
下载PDF
贵州省两次大雾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兴菊 陈贞宏 《贵州气象》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贵州省2011年2月22日(简称"11·2")和2012年11月17日(简称"12·11")两次大雾过程的特点、性质及环流背景,同时分析雾过程中的水汽、动力等条件。结...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贵州省2011年2月22日(简称"11·2")和2012年11月17日(简称"12·11")两次大雾过程的特点、性质及环流背景,同时分析雾过程中的水汽、动力等条件。结果表明:"11·2"大雾过程中,贵州受静止锋影响,属于锋面雾。"12·11"大雾过程中,贵州处于冷高压后部,属于辐射雾。锋面雾和辐射雾的雾区均与高湿中心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面雾发生时有微弱的上升运动,辐射雾为一致的下沉运动。两次大雾过程中均有逆温层存在。两次大雾过程中贵州中部低层均有暖平流输入,使暖湿空气移到温度较低的下垫面,冷却凝结达到饱和,有利于近地层逆温的建立和维持,形成大雾天气。两次大雾过程中水气通量散度在中低层都有水汽辐合,"11·2"水汽通过增湿过程达到饱和状态产生凝结,使水汽达到饱和,从而大雾得以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雾 辐射雾 静止锋 冷高压 物理量 贵州
下载PDF
安顺市2015-2019年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雷达临近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启芬 曾妮 +2 位作者 蒙军 周林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第5期39-44,75,共7页
利用安顺市2015-2019年降雹个例、MICAPS常规观测资料以及贵阳雷达资料,分析总结了安顺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雷达临近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安顺市冰雹以直径20 mm以下的小冰雹为主,冰雹站次呈北多南少特征;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4月最... 利用安顺市2015-2019年降雹个例、MICAPS常规观测资料以及贵阳雷达资料,分析总结了安顺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雷达临近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安顺市冰雹以直径20 mm以下的小冰雹为主,冰雹站次呈北多南少特征;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4月最多,5月次之;2015-2019年期间,2019年安顺市冰雹站次最多,2017年最少。直径10 mm以上与直径10 mm以下冰雹对应的雹云相比,其强回波值更强、降雹概率更高、强回波中心平均升降次数更多、上升幅度及最高上升高度更高(须在0℃层高度以上)、对应的径向速度特征(辐合/辐散、旋转)出现时间较降雹时间提前量更多,45 dBz回波均上升至-20℃层高度以上。而直径10 mm以下冰雹对应的雹云,45 dBz回波均上升至0℃层高度以上,但上升至-20℃层高度的仅15%。此外,强回波中心上升高度(0℃层高度以上)越高,冰雹直径越大。以上雷达回波特征均可作为安顺市冰雹预警指标,有利于提高安顺市冰雹预警准确率及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时空特征 回波特征 径向速度 预警指标
下载PDF
一次弓形回波中超级单体发展造成的大风、冰雹天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贞宏 +1 位作者 储丽君 冯新建 《贵州气象》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及灾情调查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综合分析了2011年4月15日出现在安顺市的大风、冰雹天气,此次天气直接触发系统是地面辐合线。通过对加密自动站的数据分析表明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对多普勒...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及灾情调查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综合分析了2011年4月15日出现在安顺市的大风、冰雹天气,此次天气直接触发系统是地面辐合线。通过对加密自动站的数据分析表明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对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进一步表明是一次"后续线"发展型飑线影响,其中有超级单体风暴产生,弓形回波前最凸起部位前侧"v"型缺口处的强辐合入流造成镇宁站的大风,弓形回波特征减弱时后部弱回波通道中的下击暴流造成西秀区岩腊乡和紫云县猫营镇大风灾害。这两次大风灾害发生于强对流系统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的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冰雹 飑线 弓形回波 超级单体
下载PDF
2013年贵州省严重夏旱分析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文钰 张东海 《贵州气象》 2014年第4期39-42,共4页
该文采用气候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夏季严重干旱的特征、气候背景、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干旱时间长,范围大,造成的灾害重,是在异常的大气环流背景下,贵州主汛期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造成的。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根据... 该文采用气候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夏季严重干旱的特征、气候背景、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干旱时间长,范围大,造成的灾害重,是在异常的大气环流背景下,贵州主汛期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造成的。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根据灾情数据结合经济数据计算得出的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的夏旱在损失方面为近30 a来最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候分析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安顺大雾的环流分型及典型个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符凤平 +2 位作者 王兴菊 周文钰 杨静 《贵州气象》 2017年第1期1-7,15,共8页
该文利用1961—2010年安顺6个观测站的大雾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及NCEP1°×1°资料,采用天气学分型方法,对安顺区域性大雾根据其形成机制进行环流分型,划分为静止锋雾和辐散雾,并将静止锋雾划分为西部(西南部)和中部型,分... 该文利用1961—2010年安顺6个观测站的大雾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及NCEP1°×1°资料,采用天气学分型方法,对安顺区域性大雾根据其形成机制进行环流分型,划分为静止锋雾和辐散雾,并将静止锋雾划分为西部(西南部)和中部型,分别对3种环流型作出天气学概念模型,选取典型个例对不同类型大雾发生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开展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部(西南部)静止锋雾出现在静止锋稳定维持期间,主要是由于静止锋低层水汽抬升,中层下沉气流使水汽仅能在近地层较低的环境温度中凝结;中部静止锋雾出现时在南部往往有辐合切变,较强的暖湿平流出现在锋前,静止锋移动到贵州中部,形成机制不仅有静止锋的作用,还具有平流雾的特征;而辐射雾则整层为下沉气流,水汽饱和层很薄,由于下沉逆温使水汽集中于近地层,夜间辐射降温使水汽凝结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环流分型 典型个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