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法律援助途径探索——以高校法律援助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升 王楠 +1 位作者 吴日梅 李钦宇 《科教文汇》 2016年第21期139-140,共2页
法律援助作为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当事人解决法律纠纷,也能丰富高校师生的实务经验。当前高校法律援助存在参与学生专业能力不足、制度上存在缺陷、案件来源渠道单一且匮乏、财力物力支持不足等问题,对此,... 法律援助作为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当事人解决法律纠纷,也能丰富高校师生的实务经验。当前高校法律援助存在参与学生专业能力不足、制度上存在缺陷、案件来源渠道单一且匮乏、财力物力支持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建立适合新形势的高校法律援助模式:建立法律援助数据库,完善教师评估机制、增设对外激励制度,以法律诊所教学带头高校法律援助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 法律援助 途径
下载PDF
《民法总则》第九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解释适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爱辉 吴升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民法总则》第九条之"资源"应指民事法律资源。民事法律资源可分为人身性资源、财产性资源。民法法系中的众多制度属于资源保障制度,自然资源属于财产性资源。《民法总则》第九条之"生态"应为"美好的、和谐的... 《民法总则》第九条之"资源"应指民事法律资源。民事法律资源可分为人身性资源、财产性资源。民法法系中的众多制度属于资源保障制度,自然资源属于财产性资源。《民法总则》第九条之"生态"应为"美好的、和谐的","环境"应指"民法体系法律环境",自然环境被民法体系法律环境所包括。基于《民法总则》第九条之解读,民法典立法应加入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性资源 财产性资源 资源保障制度 生态 法律环境
下载PDF
证据演变视域下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升 《湘江青年法学》 2016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证据的演变过程再现了部分客观真实、塑造了法律真实。在证据的演变中,“现在或未来”中的证据只能是"过去”证据的倒影,它是诞生于过去的客观真实中的客观证据经过主观认知再结合相关证据规定而形成的。证据的演变导致了法律真实... 证据的演变过程再现了部分客观真实、塑造了法律真实。在证据的演变中,“现在或未来”中的证据只能是"过去”证据的倒影,它是诞生于过去的客观真实中的客观证据经过主观认知再结合相关证据规定而形成的。证据的演变导致了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对立,使得法律真实永远不能与客观真实相等,但是它们又能于客观证据中统一。在证据的演变中人的主观性不可避免,解决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冲突应以调动人的能动性为主线,最大程度的发现证据与认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客观证据 主客观证据 伪证据 价值判断
下载PDF
从法律解释学角度对《民法总则》的分析——以第九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爱辉 吴升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6,11,共5页
法律文本蕴意深刻,法学实践千变万化,要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维持法律的稳定性,法律解释必不可少。《民法总则》第九条从法律解释学角度看,其规定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应解释为“节约民事法律资源、保护民事法律环境”。《民法总... 法律文本蕴意深刻,法学实践千变万化,要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维持法律的稳定性,法律解释必不可少。《民法总则》第九条从法律解释学角度看,其规定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应解释为“节约民事法律资源、保护民事法律环境”。《民法总则》第九条中的“资源”包括知识产权、用益物权制度、《合同法》、自然资源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民法总则》第九条中的“保护生态环境”即民法体系法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资源生态环境 民事法律资源 民法体系 法律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