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今天的我们怎样纪念歌德? 被引量:1
1
作者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纪念歌德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大文豪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形式的学术工业活动,而是要深入沉潜到歌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史背景,设身处地重走一遍他的精神飞跃的全部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近十年来新兴起的侨易学是一个较易入手的学术通道。... 纪念歌德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大文豪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形式的学术工业活动,而是要深入沉潜到歌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史背景,设身处地重走一遍他的精神飞跃的全部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近十年来新兴起的侨易学是一个较易入手的学术通道。德意志是一个擅长学习外来文化,并将新事物有机地吸收、改造、融合、为己所用的民族,歌德是德国人之中积极学习启蒙、古典以及其他各种优秀的外来文化,最终达成崇高的精神质变的最优秀典范。不仅是侨易学研究的杰出范本,也是日耳曼学永远不能绕开的丰碑。该文本着“大道至简”的原则,运用侨易学中的“元一”“二维”和“三元”这三个关键概念及其理念框架来对照歌德相关作品里的人物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比对歌德本人的精神成长和飞跃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元一 二维 三元
下载PDF
甘泪卿为何是第一女英雄?——兼论侨易学的内因要素
2
作者 韩天雪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甘泪卿”这一文学形象的解读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把她看成了一个对缺点错误完全免疫的完人,认为她的悲剧完全是由于外力因素造成的,但这样的处理从根本上削弱了故事的悲剧意义。事实上甘泪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马...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甘泪卿”这一文学形象的解读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把她看成了一个对缺点错误完全免疫的完人,认为她的悲剧完全是由于外力因素造成的,但这样的处理从根本上削弱了故事的悲剧意义。事实上甘泪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马克思对她的高度肯定和评价更不是因为她完美,而是因为她在艰难的否定自我、突破自我的精神路程中体现出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至为推崇的无限性精神。近十年兴起侨易学是一个崭新的学术视角,从该理论体系入手,通过详细分析和探讨甘泪卿在启蒙新思想的冲击下所作出的种种反应,导致她堕入了魔鬼设下的陷阱,沦为爱情的牺牲品,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甘泪卿在无限性能力的开发上优于浮士德,优胜的最终原因在于他们二人灵魂深处根本不同的“未曾言明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甘泪卿 未曾言明的前提 无限性 侨易
下载PDF
通向“救赎”的真理之路──青年本雅明的艺术—真理观 被引量:2
3
作者 姚继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8-82,共5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雅明早期的代表作品在现代性视阈下进行解读,发现并呈示出隐 含在青年本雅明哲学思想中的逻辑线索──通过艺术获得真理的救赎。笔者在文中把本雅明 写于1916年的“论语言本身和人的语言”视为其早期(乃至更晚些)哲学... 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雅明早期的代表作品在现代性视阈下进行解读,发现并呈示出隐 含在青年本雅明哲学思想中的逻辑线索──通过艺术获得真理的救赎。笔者在文中把本雅明 写于1916年的“论语言本身和人的语言”视为其早期(乃至更晚些)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而 其《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以前的作品则是这一起点的内在逻辑的展开,即经过把隐含在“论 语言本身和人的语言”中的思想萌芽由潜能逐渐发展为现实这一渐进的过程,本雅明实现了 他独特的艺术—真理观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真理 艺术 反讽 寓言
下载PDF
布莱希特论本雅明 被引量:3
4
作者 艾德穆特.维茨斯拉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7年第1期340-355,共16页
布莱希特与本雅明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汉娜·阿伦特积极评价这种关系,认为他们两者的相遇"是德国在世最伟大的诗人和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批评家的相遇,这是一个双方都充分意识到的事实"。而本雅明的生前... 布莱希特与本雅明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汉娜·阿伦特积极评价这种关系,认为他们两者的相遇"是德国在世最伟大的诗人和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批评家的相遇,这是一个双方都充分意识到的事实"。而本雅明的生前好友阿多诺和朔勒姆则对这种关系怀有激烈的抵触情绪,认为两者的交往根本就是一种错误,布莱希特对本雅明的影响基本上是破坏性的。长期以来,后一种观点一直占据上风,因为已经公开的文献更多地表明,他们的关系是一种依赖关系,本雅明是其中弱势的一方,布莱希特不仅不尊重本雅明,甚至在私下里对本雅明及其理论颇多刘薄评价。情况在2004年发生了重要转变。是年,德国艺术学院档案馆布莱希特档案所所长、本雅明档案所临时负责人艾德穆特·维茨斯拉新出版了《本雅明与布莱希特》一书,以大量翔实而具体的史料(不少资料属于首次披露)客观公正地还原了本雅明与布莱希特关系的本来面目,最后水到渠成地指出:"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的际遇远远超出了他们的传记的事实意义"。此书甫一面世,就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本刊编发的这篇译文是该书中的一部分,相信它的发表对校正学术界关于布莱希特对本雅明的评价的传统偏见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布莱希特 档案所 阿伦特 汉娜 维茨 德国艺术 波德莱尔 卡夫卡 艾德
原文传递
陀思妥耶夫斯基棱镜中的托马斯·曼和黑塞 被引量:3
5
作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对于文学史上争议最多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德国文学巨匠托马斯·曼和黑塞给予了完全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两人对社会和对历史不同的预言和判断所导致的。作为知行合一的思想者,两位大师坚持自己的历史观,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 对于文学史上争议最多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德国文学巨匠托马斯·曼和黑塞给予了完全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两人对社会和对历史不同的预言和判断所导致的。作为知行合一的思想者,两位大师坚持自己的历史观,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读他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也就等于从小见大地领会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归隐 内省 病态天才 进步
下载PDF
德意志—犹太文化共生现象初探——以本雅明与格奥尔格圈的关系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7-43,共7页
德意志—犹太文化的共生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自19世纪中叶起至今有关讨论就几乎没有中断过。在一百多年的这两大文化交流史上,杰出人物层出不穷。通过选取代表了这两种文化的两位杰出精英本雅明和格奥尔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德意志—犹太文化的共生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自19世纪中叶起至今有关讨论就几乎没有中断过。在一百多年的这两大文化交流史上,杰出人物层出不穷。通过选取代表了这两种文化的两位杰出精英本雅明和格奥尔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犹太文化与德意志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得出结论:比起其他母语为德语的犹太同胞,本雅明更好地兼收并蓄了这两大文化的精华,并以自己的独见有力地推动了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文化 犹太传统 本雅明 格奥尔格圈 现代性
下载PDF
侨易不易,惟海纳百川者得之
7
作者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50-64,共15页
叶隽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心于学术事业,可谓是敬惜寸阴,励精无怠,近年来佳作频出,几乎令人目不暇接。近日又有新作《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问世,此书延续了他一贯的治学和书写风格:取精用弘,翔实丰赡,令人惊叹作者腹笥之富藏与... 叶隽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心于学术事业,可谓是敬惜寸阴,励精无怠,近年来佳作频出,几乎令人目不暇接。近日又有新作《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问世,此书延续了他一贯的治学和书写风格:取精用弘,翔实丰赡,令人惊叹作者腹笥之富藏与眼光之宏阔。叶隽的研究从来不是着眼于具体知识或技术知识,更不是力求解决生活中某个实在性的需求,而是在冷静中思考形而上的宏大问题,志在为人文学科“提供无条件的总体性基础”。虽然怀着如此浩瀚博大的雄心,但叶隽兄的写作风格却显得平淡雍容、含蓄低调,书中讨论宏大问题时也总是徐徐展开,从容布局,整体叙事表现出高度的冷静和克制,颇有几分传统学人的遗风。此种风格未必为激进的现代读者所喜爱,却必定会深得渴望崇高与真知的学人所激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现代读者 书写风格 侨易学 海纳百川 叶隽 惜寸阴 写作风格
下载PDF
阿多诺“论说文主义”的思想来源与风格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潇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03-313,共11页
德国巳故的文学大师汉斯·迈耶尔对阿多诺的论说文主义曾有过非常到位的描述。在他看来,阿多诺的这一反整体性、未完成的文风似乎是自天而降的个人天才创造。对于这一观点,本文认为,"论说文"应当是由齐美尔首先在当时特... 德国巳故的文学大师汉斯·迈耶尔对阿多诺的论说文主义曾有过非常到位的描述。在他看来,阿多诺的这一反整体性、未完成的文风似乎是自天而降的个人天才创造。对于这一观点,本文认为,"论说文"应当是由齐美尔首先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特殊文体。这一文学形式经过青年卢卡奇、本雅明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写作方式。而阿多诺则是在本雅明及尼采的影响下,接受了这一文学形式,成为了论说文文体的集大成者,并将其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及文学写作的理论武器,发展出了自己的"论说文主义"。通过对论说文思想来源及风格特征的分析,本文认为,任何理论家的思想都有其理论来源,绝不是横空出世的。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于阿多诺的"论说文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说文 阿多诺 齐美尔 卢卡奇 本雅明
原文传递
没有个性的少年人——论穆齐尔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托尔雷斯》 被引量:2
9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8期72-78,共7页
罗伯特·穆齐尔的毕生心血之作《没有个性的人》是不朽名著 ,但同时也是非常难懂的文学遗产 ,要理解穆齐尔可以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托尔雷斯》入手。《托尔雷斯》是二十世纪初青春期问题小说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揭示出的不仅是青... 罗伯特·穆齐尔的毕生心血之作《没有个性的人》是不朽名著 ,但同时也是非常难懂的文学遗产 ,要理解穆齐尔可以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托尔雷斯》入手。《托尔雷斯》是二十世纪初青春期问题小说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揭示出的不仅是青少年个人的发育成长问题 ,更主要的是暴露出时代的弊病。作者后期的未完成巨著《没有个性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小说 托尔雷斯 个性 离弃 反讽
下载PDF
适度氧化的三维铜电极高效电催化反硝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文文 +3 位作者 孙君 王金龙 赵涵 汪启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90,共7页
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在泡沫铜基底上生长出纳米线,再进行退火氧化处理,使其具备高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三维铜电极的比表面积高、传质效果好;用适度氧化后的电极以15 m A/cm^(2)的电流密度,在120 min内基本上可将pH=7... 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在泡沫铜基底上生长出纳米线,再进行退火氧化处理,使其具备高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三维铜电极的比表面积高、传质效果好;用适度氧化后的电极以15 m A/cm^(2)的电流密度,在120 min内基本上可将pH=7的水体中存在的30 mg N/L硝酸盐去除(去除率为99%);为了将生成的氨氮副产物去除,加入NaCl还原120 min,硝酸盐的去除率达91%,氮气选择性高于95%。5次循环实验后硝酸盐的去除率保持在91%~95%,氮气选择性为93%~95%。该材料与工艺的结合解决了水体中硝酸盐的污染问题,为实际水体污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铜纳米线 适度氧化 电催化反硝化 高氮气选择性
下载PDF
“星丛”的秘密——《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简介
11
作者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5-59,共5页
关键词 布莱希特 本雅明 德国文学 简介 秘密 档案馆 抵触情绪 艺术学院
下载PDF
“乡下人”的出路在哪里--对卡夫卡寓言《法的门前》的侨易学再解读
12
作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7,155,共7页
谜一样的现代经典寓言《法的门前》是卡夫卡最重要的短篇作品,从其问世以来的一百年间,引起了国际学界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兴趣和争论。在参考了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宗教寓言作品,并以此为立足点深度剖析了“法... 谜一样的现代经典寓言《法的门前》是卡夫卡最重要的短篇作品,从其问世以来的一百年间,引起了国际学界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兴趣和争论。在参考了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宗教寓言作品,并以此为立足点深度剖析了“法”与“乡下人”在犹太教文化背景下的指涉寓意,进而引进侨易学中的“二元三维”概念,详细论述了这两种不同层级秩序下带来的不同世界图景,以及各自对认识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这篇寓言中,“二元”秩序就是从认识者和行动者的纯主观愿望出发,去认识世界并积极行动以图获得救赎;“三维”秩序则是从事情本身出发,对世界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去从容地生活,因而免除了前者的焦虑与苦恼。由于卡夫卡对于“二元”的局限与“三维”的可能性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不足,使得他终身陷于重重交织的矛盾纠缠和精神撕裂之中,并和他笔下痛苦挣扎的主人公一样,抱着绝望去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下人 侨易学 二元 三维
原文传递
穆齐尔小说残缺人名折射的历史省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2-87,共6页
通过对穆齐尔的叙事作品里人物多数没有完整的姓名这一不被关注的现象的系统梳理,认为人名在穆齐尔的文学作品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姓名的残缺意味着人物心灵危机的凸现;穆齐尔在其后期创作中着重于精神探索,力主批判现实,并省思取... 通过对穆齐尔的叙事作品里人物多数没有完整的姓名这一不被关注的现象的系统梳理,认为人名在穆齐尔的文学作品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姓名的残缺意味着人物心灵危机的凸现;穆齐尔在其后期创作中着重于精神探索,力主批判现实,并省思取代当下现实的可能性。因而,穆齐尔对人名处理手法的变化实际也间接地反映了其历史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齐尔小说 德国文学 小说评论
下载PDF
隐匿地弥漫在《浮士德》里的虚无主义
14
作者 《德语人文研究》 2018年第2期55-61,共7页
虚无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是现代文明的精神癌症,癌细胞在《浮士德》所表现的时代就已经浮出水面,开始为祸人间。虚无主义的根源并不在于人的主体性,相反,人要提升自己达到完满的神性必须借助主体的强大力量;虚无... 虚无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是现代文明的精神癌症,癌细胞在《浮士德》所表现的时代就已经浮出水面,开始为祸人间。虚无主义的根源并不在于人的主体性,相反,人要提升自己达到完满的神性必须借助主体的强大力量;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特种病,在古代,古人坚信有永恒的秩序是世界的根本,人活在世上能够依从秩序生活并且襄助成全秩序才是幸福的生活,而个人意志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自近代以降,自我意识开始为个人当家作主,古人须臾不可或离的秩序被逐渐淡忘,随之而来的结果必然是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人的一切思想行动都被个人意志和欲望所宰制,人与他者与本真的世界的关系就异化成了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的欲望注定无法满足,加剧了在世的痛苦,恶性循环之下虚无感越来越严重,最后直接导致人的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浮士德 秩序 意志
原文传递
从《艺术之页》管窥格奥尔格的政治理想
15
作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4,112,共7页
格奥尔格貌似回避现实的象征主义美学旨趣,源自于他对世纪更迭时期新形势的清醒认识和特殊选择,他自创的刊物《艺术之页》不仅为他的战友提供了诗学练习的平台,同时刊载的散文、警句也是帮助我们全面集中了解他精神思考和政治理想的文献... 格奥尔格貌似回避现实的象征主义美学旨趣,源自于他对世纪更迭时期新形势的清醒认识和特殊选择,他自创的刊物《艺术之页》不仅为他的战友提供了诗学练习的平台,同时刊载的散文、警句也是帮助我们全面集中了解他精神思考和政治理想的文献,而长期以来这本刊物却因为投稿文学质量的残缺而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艺术之页》只是格奥尔格为实现其政治抱负的一个得鱼忘筌的过渡性工具,而他本人不仅仅是一位才艺一流的诗歌大师,更是一位具有古典文化传统、勇于担当天命、为历史高度负责的卓越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奥尔格 《艺术之页》 象征主义 形式 秩序
下载PDF
“永恒的‘一’多样地呈现着自身”——歌德视域下的“一”与“多”
16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5,共8页
文章以歌德的自然观为切入点,回顾和梳理了西方思想史对"一"和"多"关系的发展探讨。该问题源自于古希腊,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近代斯宾诺莎形成了"泛神论",这些对歌德时代德国观念论的内在性特征的塑造起... 文章以歌德的自然观为切入点,回顾和梳理了西方思想史对"一"和"多"关系的发展探讨。该问题源自于古希腊,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近代斯宾诺莎形成了"泛神论",这些对歌德时代德国观念论的内在性特征的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思想大背景之下,作为德国古典主义文化的杰出代表者,歌德对自然的认识角度和考察路向都呈现出与近代以技术操作为主要手段的科学方法和自然观迥然不同的特色,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了对"一"和"多"问题的理解。文章通过一定的原始文本依据阐发了这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一” “多” 泛神论 类型 变形
下载PDF
“形式意志”背后的思考——格奥尔格诗学思想初探
17
作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101,112,共9页
格奥尔格的诗歌给人突出的印象是独具匠心的严整结构和精致编排,而忽视现实要素和质料内容,他在诗歌语音效果上竭力营造匀称优美的效果,不惜使用古奥冷僻的词汇,甚至杜撰新词。不单如此,语言、语词也在格奥尔格那里获得了不同于流俗之... 格奥尔格的诗歌给人突出的印象是独具匠心的严整结构和精致编排,而忽视现实要素和质料内容,他在诗歌语音效果上竭力营造匀称优美的效果,不惜使用古奥冷僻的词汇,甚至杜撰新词。不单如此,语言、语词也在格奥尔格那里获得了不同于流俗之见的特殊意义。这种内衣外穿的文学表现形式和别具一格的语言观是对当时思想界从认识论向语言学转向的呼应,还是另有深意?格奥尔格作如此处理的原因是他所身处的诸神隐遁的时代所致,诗歌只剩下外在的空壳即形式令诗人凭吊原属于古典时代、如今失落了的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奥尔格 秩序 形式 语言 语词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二十~二十世纪“论说文主义”的兴衰史
18
作者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6期59-65,共7页
二十世纪二十~四十年代中国银幕上描写都市劳动妇女的影片达三十部之多,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标志着社会下层的女性以独立的人格登上了社会与文艺舞台。不仅如此,这些电影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 二十世纪二十~四十年代中国银幕上描写都市劳动妇女的影片达三十部之多,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标志着社会下层的女性以独立的人格登上了社会与文艺舞台。不仅如此,这些电影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虽然深受压迫和欺凌,但对同胞却富有同情心,尤其是那些已经觉醒了的女性,更是以新的方式反抗剥削阶级,她们开始认识到妇女的解放离不开社会的解放,并勇敢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妇女 题材 电影
下载PDF
浮士德是无神论者吗?
19
作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79-88,共10页
《浮士德》的文本内容给人的直接印象是,浮士德是一个不信教、不敬神的狂人,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能感受到浮士德永不停止的勃勃雄心和进取步武,仿佛是来自一种崇高的、充满神性的动力。这样看来,浮士德又不能被简单地划定为无神论人士,更... 《浮士德》的文本内容给人的直接印象是,浮士德是一个不信教、不敬神的狂人,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能感受到浮士德永不停止的勃勃雄心和进取步武,仿佛是来自一种崇高的、充满神性的动力。这样看来,浮士德又不能被简单地划定为无神论人士,更何况他还在死后得到了救赎,灵魂升入了天国。如何看待浮士德人格,理解他的种种作为和目标取向,我们必须回到启蒙深入地影响德国、狂飙突进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了解近代思想史格局下所产生的独特的“内在性”世界观给人们造成的困境,以及为突破这一困境歌德提出了“断念”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内在性”世界观 奋进 断念
下载PDF
德意志—犹太文化共生现象初探——以本雅明与格奥尔格圈的关系为例
20
作者 《华西语文学刊》 2015年第1期230-238,259,共10页
德意志—犹太文化的共生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自19世纪中叶起至今有关讨论就几乎没有中断过。在一百多年的这两大文化交流史上,杰出人物层出不穷。本文选取代表这两种文化的两位杰出精英本雅明和格奥尔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 德意志—犹太文化的共生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自19世纪中叶起至今有关讨论就几乎没有中断过。在一百多年的这两大文化交流史上,杰出人物层出不穷。本文选取代表这两种文化的两位杰出精英本雅明和格奥尔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犹太文化与德意志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得出结论:比起其他母语为德语的犹太同胞,性格谦和、虚心好学,并且志在救赎当下的本雅明更好地吸纳了这两大文化的精华,并以自己的出色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它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文化 犹太传统 本雅明 格奥尔格圈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