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各成像序列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礼鹃 江波 +5 位作者 涂昌灼 綦玉良 颜小群 陈应明 孟悛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2-955,共4页
目的比较MR各序列成像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诊断DAI的患者行常规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LASH)扫描,比... 目的比较MR各序列成像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诊断DAI的患者行常规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LASH)扫描,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FLASH为显示DAI病灶最敏感的序列,能显示常规序列所不能显示的DAI小针尖样大小的出血灶。21例各序列脑内各部位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依次为:T1WI(0.78±0.58)个、T2WI(1.96±1.30)个、FLAIR(2.98±2.39)个、DWI(3.67±2.75)个、FLASH(6.24±5.46)个。FLASH的DAI病灶检出数最高,与SE T1WI、TSE T2W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14、2.47,P值均<0.05)。结论FLASH序列能提高DAI病灶的检出数及早期诊断率,应作为MR诊断DAI的首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成像序列 MR诊断 诊断价值 FLASH序列 快速自旋回波 脑内病灶 反转恢复序列
原文传递
CT与MRI诊断脊柱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林歆 毕诗诚 +3 位作者 黄伟浪 涂昌灼 陈国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并与最终手术等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对92例脊椎外伤患者检查发现,89例患者表现出脊椎骨折,经CT检查发现101个骨折椎体,其中单发椎体85...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并与最终手术等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对92例脊椎外伤患者检查发现,89例患者表现出脊椎骨折,经CT检查发现101个骨折椎体,其中单发椎体85例,占95.51%,MRI对92例脊椎外伤患者检查发现,90例患者表现出脊椎骨折,经MRI检查发现103个骨折椎体,其中有38个椎体骨折线可以清晰辨别(占36.89%),可以清晰辨认出的椎体碎骨片113个,明显低于CT的辨认数量。这表明CT组对绝大多数的骨折线可以清晰辨别,对显示椎体碎骨片方面明显优于MRI。MRI对软组织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等不同部位的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比较准确,并且也能很好地显示出外伤导致的脊髓病变和损伤,CT和MRI两种方法能够有效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纵隔型肺癌的CT及MR表现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毕诗诚 黄伟浪 +1 位作者 林歆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3624-3625,共2页
目的:总结纵膈型肺癌的CT与MRI表现。方法:选择6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分别用CT检查,对不确定者采用CT和MR相结合检查的方式,进行平扫和加强扫描。结果:CT及MR检查均见肺癌部位形态规则占多数,不规则形态较少;边缘清楚的较少,边缘不清和有... 目的:总结纵膈型肺癌的CT与MRI表现。方法:选择6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分别用CT检查,对不确定者采用CT和MR相结合检查的方式,进行平扫和加强扫描。结果:CT及MR检查均见肺癌部位形态规则占多数,不规则形态较少;边缘清楚的较少,边缘不清和有毛刺样物、有分叶较多;其中小细胞型肺癌、鳞癌和腺癌多见,腺鳞癌较少。结论:纵隔型肺癌在临床诊断中,CT不是绝对的诊断标准,不明确的病例用CT和MR相结合方式进一步诊察,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便于临床做出正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型肺癌 CT MR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黎加识 张礼鹃 +2 位作者 涂昌灼 张伟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0-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3-5月确诊为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患儿29例,对其MRI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儿MRI表现:阴性25例,阳性4例,病灶均局限在脑桥和延脑交界部,2例病灶为脑...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3-5月确诊为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患儿29例,对其MRI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儿MRI表现:阴性25例,阳性4例,病灶均局限在脑桥和延脑交界部,2例病灶为脑桥、延脑交界处对称性向两侧延伸,2例病灶非对称性向两侧延伸。信号特征均呈斑片状T1加权像(T1WI)略低信号、T2加权像(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随访10 d^2个月,脑桥和延脑交界部病灶逐渐变小,长T1、长T2信号改变更显著,边界逐渐清晰。临床特征:29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中,肢体震颤29例(100%),眼球运动异常(游动或上翻)23例(79.3%),烦躁和惊恐16例(55.2%),行走不稳12例(41.4%);MRI阳性4例患儿有神经系统后遗症,25例阴性患儿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的MRI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关系,MRI能真实显示其脑干脑炎脑部受损情况及病变发展变化,能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脑干脑炎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儿童
原文传递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礼鹃 莫友发 +2 位作者 涂昌灼 黎家识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其次为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其次为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WI中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变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治疗、随访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多发性硬化 MRI
下载PDF
DWI联合头颈部TOF-MRA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礼鹃 +2 位作者 涂昌灼 黄伟浪 颜小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DWI)与头颈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联合应用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发病时间在6h内的患者20例,其中发病在4h内7例,4~6h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横断面T...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DWI)与头颈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联合应用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发病时间在6h内的患者20例,其中发病在4h内7例,4~6h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横断面T,WI、T,WI、DWI及横断面或冠状面FLAIR—T,WI成像、头部3D—TOF—MRA血管成像,部分患者进行颈部2D—TOF—MRA成像,分析常规序列成像、DWI及头颈部TOF—MRA血管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发病在4h内的7例中,DWl只有3例示脑沟稍变浅,信号均无明显异常,但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发病在4~6h内的13例中,DWI正常1例,血管明显狭窄;DWI呈散在斑点状及小片状稍高信号影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均未见显示;DWI呈散在小片状较高信号影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未见显示5倒,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未见显示2例,大脑中动脉回转段未见显示3例。结论DWI联合头颈部TOF—MRA可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能明确狭窄血管的位置及狭窄程度,有助于及时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弥散成像 时间飞跃法
下载PDF
MRI多序列成像在乳腺髓样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涂昌灼 +2 位作者 林歆 劳彩英 陈伟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目的:评价MRI多序列成像联合应用在乳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乳腺髓样癌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影像学资料。扫描序列包括轴面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T2WI、T1WI等常规序列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评价MRI多序列成像联合应用在乳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乳腺髓样癌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影像学资料。扫描序列包括轴面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T2WI、T1WI等常规序列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并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右乳病变4例,左乳病变2例;发生在外上象限病变4例,内上象限及内下象限各1例;病变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边缘均较光整,毛刺、分叶征无明显显示;病变信号较均匀,反转恢复脂肪抑制T2WI略高信号、T1WI等或略高信号、DWI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三维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或欠均匀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4例为II型,2例为III型。结论:乳腺髓样癌在MRI多序列成像表现中有其影像学特点,MRI多序列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 乳腺髓样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场强磁共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应用并与CT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涂昌灼 +2 位作者 张礼鹃 苗成喜 黎加识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价高场强M RI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 atom a ASD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253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天内行常规CT横切位扫描及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分析高... 目的评价高场强M RI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 atom a ASD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253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天内行常规CT横切位扫描及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分析高场强M RI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显示情况并与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 RI诊断323处ASDH阳性病灶中,常规CT扫描只显示其中63.2%(204/323);M RI和CT对总体阳性病灶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8 p<0.05);M RI诊断的阳性病灶中,随着血肿厚度的减少,CT对比M RI的显示率逐渐下降,在血肿<7.5m m时,CT显示范围在47.4~65.8%,血肿>7.5m m时,CT显示范围在71.4~86.0%。结论高场强M RI对ASDH显示清晰,诊断率较常规CT明显提高,血肿厚度越薄,优势越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对比分析
下载PDF
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涂昌灼 +3 位作者 黄伟浪 陈伟琼 余琦 李芬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腰椎终板存在modic改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矢状面T2WI、T1WI及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 目的:分析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腰椎终板存在modic改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矢状面T2WI、T1WI及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并与X线检查进行对照,MRI检查与X线检查时间间隔在一周内,综合分析终板modic改变的信号特点及X线征象,通过双盲法进行modic改变分型并结果统一。结果:100例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中,共诊断modic改变381处病变。所有病例按modic分型标准分四个类型,即modicⅠ型,modicⅡ型,modicⅢ型及混合型,其中将混合型又分为混合型Ⅰ-Ⅱ型及混合型Ⅱ-Ⅰ型。所有病例中,modicⅠ型共有45处,占11.81%,Ⅱ型171处,占44.88%,Ⅲ型有12处,占3.15%,混合型Ⅰ-Ⅱ型有115处,占30.18%,混合型Ⅱ-Ⅰ型,有38处,占9.97%。结论:MRI可准确地诊断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该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MODIC改变 诊断 分型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斐翠 +4 位作者 沈礼利 涂昌灼 余琦 陈伟琼 劳彩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410-24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招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志愿者20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通...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招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志愿者20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通过发生率来明确EPVS与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也通过发生率来明确EPVS的MR评价可作为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EPVS检查率高于对照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VS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小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具有相关性;明确EPVS的MRI评价可作为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2型糖尿病 脑小血管性病变
下载PDF
MSCT及MRI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加识 余深平 +3 位作者 张礼鹃 李培 涂昌灼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0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结果,分析骨折合并脊髓、韧带及椎间盘损伤等情况MS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结果,分析骨折合并脊髓、韧带及椎间盘损伤等情况MSCT、MRI表现。结果 52例中,椎管内骨折片的显示MSCT优于MRI(49个比40个,P<0.05);韧带、脊髓及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的显示MRI均优于MSCT,MRI发现韧带损伤15例,MSCT 1例(P<0.01);脊髓损伤CT检出6例,MRI 25例(P<0.01);椎间盘损伤MSCT检出5例,MRI 39例(P<0.01)。结论脊柱损伤应常规行MSCT检查,MRI应作为韧带、脊髓损伤的首选检查。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尤其存在不稳定骨折者,应同时选用MSCT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型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膝关节骨挫伤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培 张礼鹃 +3 位作者 涂昌灼 綦玉良 颜小群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8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经两名高年资MR诊断医师与一位MR专家对12例X线检查阴性、MR检查骨挫伤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例中前交叉韧带断裂的4例,挫伤8例,合并有后交叉韧带损...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经两名高年资MR诊断医师与一位MR专家对12例X线检查阴性、MR检查骨挫伤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例中前交叉韧带断裂的4例,挫伤8例,合并有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的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的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的1例,出现膝关节股骨与胫骨内侧对吻性骨挫伤3例,外前侧对吻性骨挫伤3例,胫腓骨上段对吻性骨挫伤3例。所有病例中:股骨内髁前部骨挫伤5例,后部骨挫伤3例,股骨外髁前部4例,后部骨挫伤2例,胫骨平台内侧前部8例,后部4例,胫骨平台外侧前部7例,后部3例,腓骨2例,共计挫伤数目为38个。结论“对吻性骨挫伤”和交通伤致胫、股骨前部骨挫伤高度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挫伤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骨挫伤 内侧副韧带损伤 外侧副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断裂 后交叉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
原文传递
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CT诊断思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歆 毕诗诚 +2 位作者 黄伟浪 陈国雄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4460-4462,共3页
目的: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以及CT诊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 目的: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以及CT诊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0例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为星形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髓母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脑转移瘤,有6例患者为室管膜瘤,有8例患者为血管母细胞瘤,有1例患者为脑膜瘤。不同病变的患者,影像学的表现情况也存在差异性。在小脑半球肿瘤的定位诊断上,MRI以及CT的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3%。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以及CT检查,能够有效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 MRI CT 诊断研究
下载PDF
MR序列优化组合在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加识 张礼鹃 +5 位作者 毕诗诚 陈国雄 涂昌灼 黄伟浪 黄启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分析MR诊断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价值,探讨TBI患者MR一站式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260例TBI病例进行MR序列组合扫描,包括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LASH)、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 目的分析MR诊断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价值,探讨TBI患者MR一站式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260例TBI病例进行MR序列组合扫描,包括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LASH)、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比较MR序列组合和CT对各种类型TBI诊断的差异。结果脑实质内出血61例,MR显示61例,CT显示53例;硬膜下出血55例,MR显示55例,CT显示49例;硬膜外出血45例,MR显示45例,CT显示40例;脑挫(裂)伤35例,MR显示35例,CT显示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5例,MR显示31例,CT显示3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9例,MR显示29例,CT显示5例。MR序列组合准确显示病变256例,CT为209例,两者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R序列组合总体诊断敏感性高于CT。结论 MR序列组合(FLASH\FLAIR\T1WI\T2WI)诊断创伤性脑损伤明显优于CT,可列为TBI常规检查方法,实行TBI一站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序列
下载PDF
MSCT多平面和曲面重组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加识 张礼鹃 +2 位作者 陈伟琼 林歆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MPR和沿病变长径的CPR。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MPR和沿病变长径的CPR。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对浆膜层浸润的显示率为93.1%(27/29),淋巴结转移显示率为83.3%(5/6),远处脏器转移显示率为60.0%(3/5),肿块显示率为100.0%(36/36),肿瘤供血显示率为100.0%(23/23)。结论:MSCTMPR和CP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独特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礼鹃 涂昌灼 +2 位作者 綦玉良 颜小群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8期901-902,共2页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MRI资料 ,对其病灶的分布特点、信号特征及不同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DAI患者 ,共发现病灶 1338...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MRI资料 ,对其病灶的分布特点、信号特征及不同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DAI患者 ,共发现病灶 1338个 ,其中双侧大脑半球皮髓交界处病灶 4 6 9个 ,脑叶白质 4 6 0个 ,基底节区 2 0 2个 ,胼胝体 89个 ,小脑 70个 ,脑干 4 8个。DAI病灶在不同序列中的信号特征不同 ,所显示病灶T1WI为等、低信号 ,T2 WI及FLAIR为高信号 ,SE EPI弥散像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 ,FLASH为显著低信号。病灶在不同序列的显示程度不同 ,FLASH序列能得到显示的病灶 ,SET1WI仅能显示 15 3% ,FSET2 WI能显示 38 9% ,FLAIR能显示 5 4 7% ,SE EPI能显示 6 3 6 %。DAI合并症的显示各序列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略有差异。结论 MRI对DAI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不同序列对DAI病灶的显示能力不同 ,FLASH序列能显示常规序列所不能显示的出血灶 ,可作为MRI诊断DAI的首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病灶分布特点
原文传递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道梗阻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礼鹃 吉成冈 +4 位作者 沈其猷 黎加识 涂昌灼 李亚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919-920,1058,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系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系梗阻性病变36例,以其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回顾性阅读MRCP及ERCP的影像资料,对照其诊断结果的差异,分析M...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系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系梗阻性病变36例,以其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回顾性阅读MRCP及ERCP的影像资料,对照其诊断结果的差异,分析MRCP及ERCP在胆系梗阻性病变诊治中的作用。结果36例胆系梗阻性病例中,胆系肿瘤16例,胆系结石15例,其他胆系病变5例。MRCP与ERCP对胆系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6.1%及91.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检查显示不佳的病例,MRCP检查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诊断信息。结论MRCP对胆系梗阻性病变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相对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作为胆系梗阻性病变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胆道疾病
原文传递
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涂昌灼 +2 位作者 黄伟浪 颜小群 张礼鹃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fast low angle shot,FLASH)序列成像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并分析1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影像资料,MR检查包括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1WI(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FSE-T2WI)... 目的探讨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fast low angle shot,FLASH)序列成像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并分析1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影像资料,MR检查包括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1WI(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FSE-T2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FLASH序列及Gd-DTPA增强扫描,将FLASH图像与常规序列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14例海绵状血管瘤中,常规序列显示病灶21个,FLASH显示35个,明显多于常规序列,且显示更清楚。结论 FLASH序列成像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检出有高度敏感性,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小角度激发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昌灼 曾鹏 +2 位作者 张礼鹃 成官迅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17期2267-226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AD的螺旋CT检查资料。结果:23例中DeBakeyⅠ型AD瘤8例,DeBakeyⅢ型AD瘤15例。ADCT表现为主动脉双腔、腔内剥离内膜片、内膜破口、附壁血栓等。23例中5例破裂,CT表现为胸...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AD的螺旋CT检查资料。结果:23例中DeBakeyⅠ型AD瘤8例,DeBakeyⅢ型AD瘤15例。ADCT表现为主动脉双腔、腔内剥离内膜片、内膜破口、附壁血栓等。23例中5例破裂,CT表现为胸腔及主动脉周围积液,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外渗。螺旋CT增强能有效辨认AD真、假腔,显示附壁血栓及AD与肾动脉的关系和分支受累情况。结论:螺旋CT对AD的诊断非常有效,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夹层 诊断
下载PDF
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斐翠 +2 位作者 罗传铭 张礼鹃 涂昌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55-3657,共3页
目的:通过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与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OCSP分型及扩散加权... 目的:通过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与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OCSP分型及扩散加权成像、头部3D-TOF-MRA影像学检查,分析MRA的影像学表现并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OCSP分型结果与MRA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各型符合率分别为TACI91.7%,PACI66.7%,POCI100%。结论:OCSP分型与TOF-MRA相互独立、相互补充,两者联合可及时指导临床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同时可显示血管的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及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OCSP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