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果实性状、化学成分与其消炎利胆作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邓绍勇 +3 位作者 王小青 赵诗云 李康琴 虞金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7229-7235,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栀子外观性状、化学成分、消炎利胆作用3者之间的联系。方法观察并测量不同类型栀子的外观性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不同类型栀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含量;考察不同类型栀子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栀子外观性状、化学成分、消炎利胆作用3者之间的联系。方法观察并测量不同类型栀子的外观性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不同类型栀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含量;考察不同类型栀子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考察不同类型栀子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胆汁分泌、胆汁中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含量的影响;比较不同类型栀子的药效差异及与栀子大小、栀子苷及西红花苷I含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西红花苷I含量与单果质量、果大小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西红花苷I含量、单果质量、果大小与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大鼠胆汁流量、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含量呈负相关,栀子苷含量的高低与其药理作用没有显著的关联性。结论不同类型栀子的大小和质量差异与其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栀子"以圆小、皮薄、饱满者为佳"在现代药理实验中得到映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可以为优良栀子药材资源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消炎利胆 药效 果实性状 西红花苷I 栀子苷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乌蕨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斌 胡燕珍 +3 位作者 李雪 王亚敏 陈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9期155-159,共5页
目的:快速识别乌蕨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乌蕨药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Water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流速为0.25 ml/min,柱温40℃;采用... 目的:快速识别乌蕨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乌蕨药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Water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流速为0.25 ml/min,柱温40℃;采用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 1.2软件对所得的成分进行分析,整理其母离子及二级碎片,通过与对照品、相关文献比对,分析其裂解途径,推断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共推断出乌蕨中32种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类化合物,1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2个香豆素类成分,其中原儿茶酸葡萄糖苷、咖啡酰葡萄糖苷为首次从乌蕨中发现。结论:从液质结果及相关文献表明,乌蕨中化学成分以有机酸、黄酮及其苷类成分为主。本研究可为乌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藤茶总黄酮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文涛 +2 位作者 梁冰洁 甘彩玉 郑作文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493-1499,共7页
目的探讨藤茶总黄酮(TF)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抗小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98只昆明小鼠(雌雄兼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mg/kg),TF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mg/kg),其中模型组28只(因实... 目的探讨藤茶总黄酮(TF)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抗小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98只昆明小鼠(雌雄兼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mg/kg),TF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mg/kg),其中模型组28只(因实验过程中会有死亡),其余各组每组14只。除对照组外,给予各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25%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每3天1次,连续10周,造成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等量100%花生油溶液(每3天1次,连续10周);造模同时,除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周。第10周末,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取肝组织。生化分析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及TGF-β1的水平。制作肝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主要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高、中、低剂量组肝纤维化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和肝组织ColⅠ、Col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药各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坏死现象明显减轻,胶原蛋白增生情况改善。结论 TF可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主要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硬化 藤茶总黄酮
下载PDF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的乌蕨效用成分研究
4
作者 黄斌 +4 位作者 赵诗云 李雪 胡燕珍 张媛媛 陈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对乌蕨活性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分析其体内入血成分。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通过对比浸膏、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图谱差异,解析乌蕨活性部位浸膏经大鼠灌胃后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从血清中鉴定了30个... 目的:对乌蕨活性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分析其体内入血成分。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通过对比浸膏、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图谱差异,解析乌蕨活性部位浸膏经大鼠灌胃后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从血清中鉴定了30个吸收入血成分,其中3个为原型成分,27个为代谢产物。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的阐释了乌蕨抗炎活性部位在大鼠血中的移行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血清药物化学 抗炎 UPLC-Q-TOF-MS/MS
下载PDF
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及其化学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俞佳峰 +2 位作者 胡翠 王小青 李雪 《江西化工》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文章在调研2014年版《江西省中药材标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抑制血小板内含物释放、血小板膜蛋白受体拮抗和影响核苷酸系统四个方面综述了苏木、桃仁、红景天等8味平性活... 文章在调研2014年版《江西省中药材标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抑制血小板内含物释放、血小板膜蛋白受体拮抗和影响核苷酸系统四个方面综述了苏木、桃仁、红景天等8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为抗血小板聚集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性 活血化瘀 抗血小板聚集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江西特产中药茶芎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尹小明 +4 位作者 袁源见 黄斌 田莹莹 曾强 赵诗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7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江西特产中药茶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60 mg/kg)、茶芎水提物高剂量组(2.4 g/kg)、茶芎水提物低剂量组(0.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 目的:探讨江西特产中药茶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60 mg/kg)、茶芎水提物高剂量组(2.4 g/kg)、茶芎水提物低剂量组(0.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用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和大鼠全血凝血四项功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茶芎水提物高剂量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剂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组(31.6%)>茶芎水提物高剂量组(13.1%)>茶芎水提物低剂量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茶芎水提物高剂量组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且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茶芎水提物高、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江西特产中药茶芎具有明显抗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 二磷酸腺苷 血小板聚集率 凝血四项
下载PDF
温性活血化瘀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俞佳峰 胡翠 +2 位作者 王小青 李雪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4-40,共7页
在临床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存在高度相关性,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行脉的功效,在防治血瘀和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瘀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凝血系统的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有关,其中血小板聚集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在临床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存在高度相关性,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行脉的功效,在防治血瘀和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瘀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凝血系统的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有关,其中血小板聚集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故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血瘀的主要途径之一。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保持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机体内的动态平衡;抑制血小板内的亚细胞器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因子、P-选择素和纤维蛋白原等内容物;抑制血小板膜蛋白上的受体与相应化合物结合;影响核苷酸系统,提高血小板内cAMP和cGMP的水平或者抑制其水解等。通过参阅文献并分析,发现在具抗血小板聚集功效的37味活血化瘀中药中,温性中药所占比重最大。针对温性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和抑制血小板内容物释放,其中三七、月季花、阿魏、鸡血藤、川芎等具有多靶点的特点。有部分研究者对活血化瘀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了修饰,得到了一系列活性更高的衍生物,如阿魏、川芎等。温性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副作用小、药性温和、作用靶点多等特点,且效果较佳。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 活血化瘀 抗血小板聚集 花生四烯酸代谢 血小板内容物 血小板膜蛋白受体 核苷酸系统 作用机制
下载PDF
HPLC-DAD双波长法同时测定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的含量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燕珍 黄斌 +3 位作者 张媛媛 陈乐 虞金宝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1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ikmatech Diamonsil Plu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原儿茶酸、原儿茶醛)、340 nm(牡荆... 目的建立测定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ikmatech Diamonsil Plu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原儿茶酸、原儿茶醛)、340 nm(牡荆苷),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在建立的检测条件下,3个指标性成分分离度良好,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进样量分别在0.05026~0.5026、0.05640~0.5640和0.14304~1.43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精密度、稳定性(24 h内)、重复性试验的RSD均低于2.0%(n=6);平均回收率在97.23%~103.36%,RSD均小于5.0%(n=6);且不同产地乌蕨中3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乌蕨药材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含量的测定,为乌蕨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牡荆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乌蕨的不同提取组分治疗大鼠急性咽喉炎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乐 胡燕珍 +3 位作者 何小群 张媛媛 赵诗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12期175-176,182,共3页
目的:对乌蕨的不同提取组分治疗大鼠急性咽喉炎模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2018年8~9月采集的乌蕨药材加水煎煮得到水提取液,分别用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正丁醇组分、乙酸乙酯组分和水提取剩余组分,分别制成含生药4 g/ml的溶液。取Wi... 目的:对乌蕨的不同提取组分治疗大鼠急性咽喉炎模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2018年8~9月采集的乌蕨药材加水煎煮得到水提取液,分别用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正丁醇组分、乙酸乙酯组分和水提取剩余组分,分别制成含生药4 g/ml的溶液。取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正丁醇组、乙酸乙酯组、水提取剩余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模型组、治疗组(正丁醇组、乙酸乙酯组和水提取剩余组)造成急性咽喉炎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不给药,治疗组分别给药,观察五组大鼠的咽部黏膜及其下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乙酸乙酯组和水提取剩余组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程度积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蕨乙酸乙酯组分和水提取剩余组分可显著改善大鼠急性咽喉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大鼠 急性咽喉炎 正丁醇组分 乙酸乙酯组分 水提取剩余组分
下载PDF
车前不同部位利尿及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晶 廖卫波 +5 位作者 曾慧婷 戴迪 田莹莹 赵诗云 东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通过车前不同部位利尿作用及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比较,探究车前废弃植株的药用价值。方法将车前不同部位水提液分为车前草组、车前子组、废弃植株组,采用代谢笼法观察各给药组对水负荷大鼠尿量的影响,通过ELISA法测... 目的通过车前不同部位利尿作用及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比较,探究车前废弃植株的药用价值。方法将车前不同部位水提液分为车前草组、车前子组、废弃植株组,采用代谢笼法观察各给药组对水负荷大鼠尿量的影响,通过ELISA法测定各给药组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UA)、肌酐(Cr)及尿素氮(BUN)含量的影响。结果通过4h利尿作用观察,发现车前草组和车前子组对于水负荷大鼠1小时内有显著利尿作用(P<0.05),而废弃植株组对于水负荷大鼠有显著抑制排尿作用(P<0.05);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采用车前不同部位提取液灌胃给药后,发现车前草组和废弃植株组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Cr和UA水平(P<0.05);而车前子给药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升高模型大鼠UA水平而对其Cr水平则无显著影响;对于模型大鼠BUN水平各给药组的用药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前废弃植株用药后短时间内可降低排尿量且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不同部位 废弃植株 利尿 急性高尿酸血症 肾功能
原文传递
寒凉性活血化瘀中药及其化学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佳峰 +5 位作者 胡翠 彭智祥 王亚敏 张娣 王小青 李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20期124-128,共5页
心血管类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发病趋势日渐年轻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高致死率疾病之一[1],而血栓又是诱发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栓的形成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如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其中血小板聚... 心血管类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发病趋势日渐年轻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高致死率疾病之一[1],而血栓又是诱发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栓的形成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如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其中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抑制血小板聚集是治疗血栓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药 寒凉性 抗血小板聚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痛风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田莹莹 张媛媛 +2 位作者 胡燕珍 赵诗云 《四川中医》 2022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痛风汤对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排尿量、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肾功能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别嘌醇(25.0mg·kg^(-1))组、痛风... 目的:探讨痛风汤对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排尿量、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肾功能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别嘌醇(25.0mg·kg^(-1))组、痛风汤3.5g·kg^(-1)、7.0g·kg^(-1)、14.0g·kg^(-1)组,每组8只,每天下午灌胃给予氧嗪酸钾(500mg·kg^(-1))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连续造模7天,从造模第4天开始每天上午按10ml·kg^(-1)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d,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UA、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值以及XOD活性;采用代谢笼法收集大鼠1h的排尿量和4h内的总排尿量,探讨痛风汤的利尿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痛风汤低剂量组在1h内明显增加大鼠排尿量,痛风汤高剂量组在4h内明显抑制大鼠排尿;与模型组比较,痛风汤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各组大鼠的Cr、BU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痛风汤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机制与其利尿作用没有直接关系,很可能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汤 高尿酸血症 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利尿作用
下载PDF
狗蚁草化学成分鉴别及总生物碱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作文 +2 位作者 唐云丽 杨小良 张瑜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0期15-17,共3页
目的:考察狗蚁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总生物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方法: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狗蚁草乙酸乙酯部位。采用MTT法对狗蚁草乙酸乙酯部位过硅胶柱后获得的总生... 目的:考察狗蚁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总生物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方法: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狗蚁草乙酸乙酯部位。采用MTT法对狗蚁草乙酸乙酯部位过硅胶柱后获得的总生物碱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检测。结果:检查项目中黄酮、酚类、香豆素、内酯类、三萜类、甾体、生物碱项出现正反应现象。总生物碱对HSCT6细胞增殖的半抑制浓度为68.3μg·mL-1。结论:狗蚁草中可能含有黄酮、酚类、香豆素、内酯类、三萜类、甾体、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且狗蚁草总生物碱在体外对HSC-T6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蚁草 肝星状细胞 总生物碱
下载PDF
脱水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与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14
作者 彭智祥 李雪 +2 位作者 黄斌 赵诗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目的:合成一系列8-羟基-17-氨基取代-脱水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盐衍生物,并比较不同结构脱水穿心莲内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基于脱水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结构,在C-17位引入了活性基团NHR1R2,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亲... 目的:合成一系列8-羟基-17-氨基取代-脱水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盐衍生物,并比较不同结构脱水穿心莲内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基于脱水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结构,在C-17位引入了活性基团NHR1R2,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亲水性较强的新型17-氨基取代-脱水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衍生物,并通过Born氏比浊法测试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目标物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确证。脱水穿心莲内酯衍生物5a、5b、5c、5d、5e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该类衍生物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本较低,并具有一定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17-氨基取代-脱水穿心莲内酯-3 19-二琥珀酸半酯盐衍生物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