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模式及其实效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唐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需要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根据马克思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不同属性,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模式分为三种类型。运用统计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合理的评价... 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需要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根据马克思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不同属性,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模式分为三种类型。运用统计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对不同模式下的传播实效进行科学的量化比较,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宏伟工程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模式 实效评价
原文传递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与时俱进 被引量:2
2
作者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48-250,共3页
在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中 ,如何切实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即从“把握时代要求 ,强化使命意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两个方面入手 。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 与时俱进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活力 被引量:3
3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5-259,共5页
冷战结束后,西方右翼思想界上演了一场反马克思主义的大合唱。但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邓小平当年的断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活力主要来自于三个因... 冷战结束后,西方右翼思想界上演了一场反马克思主义的大合唱。但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邓小平当年的断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活力主要来自于三个因素: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科学的理论品质和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命活力 批判精神 科学理论
原文传递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传播主体维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1-194,共4页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磨砺中,毛泽东注重求实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又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从政治传播学角度考察,在传播主体方面,毛泽东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宣传传播主体的构建,推动了中国特色理论传播体系的形成;十分重视传播...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磨砺中,毛泽东注重求实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又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从政治传播学角度考察,在传播主体方面,毛泽东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宣传传播主体的构建,推动了中国特色理论传播体系的形成;十分重视传播主体的培育,形成了恪尽职守努力奋斗、教育者先要受教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向人民学习同群众打成一片、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是决定因素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十分重视传播主体的规范,强调取信于民、服务于民。深入研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的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政治传播 传播主体
原文传递
试论“公有资本”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晨曦 龙运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2-105,194,共5页
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商品经济赋予了现代资本的特定内涵,资本同样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固有范畴。“公有资本”是资本的一种特定形态。
关键词 资本 公有资本 股份制
原文传递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19-121,共3页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是一个新颖、生动、形象的提法。本文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 ,探讨了为什么要增强活力 ,活力的内容是什么 ,怎样增强活力等问题。并且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应包括战斗力、渗透力、凝聚力和应变力...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是一个新颖、生动、形象的提法。本文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 ,探讨了为什么要增强活力 ,活力的内容是什么 ,怎样增强活力等问题。并且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应包括战斗力、渗透力、凝聚力和应变力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这是全新的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活力
原文传递
再释贫困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晨曦 龙运书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74,共4页
贫困是指人们因受主、客观条件制约而穷乏 ,生活境遇困难窘迫。贫困是历史性概念 ,只存在于一定历史时期 ;是社会性概念 ,从根本上讲表现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是动态性概念 ,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是综合性概念 ,内涵丰富复杂 。
关键词 贫困 动态性 综合性 社会性 历史性
下载PDF
引入传播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3-216,共4页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借助时代提供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分析新材料,得出新结论。将信息社会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方法和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之中,对...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借助时代提供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分析新材料,得出新结论。将信息社会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方法和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之中,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我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中,对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引入传播理论,重在更新方法、拓宽视野,展开实证分析和动态研究,从而有助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体系,为大众化实践提供更加规范严整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传播学
原文传递
加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构想
9
作者 龙运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9-53,共5页
“工业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动态、综合的社会经济概念,不应该片面地理解为“工业的发展”或工业产值的增长。立足这一认识,本文提出:加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必须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工业化 进程
原文传递
按照“三个代表”思想 认真解决民族地区城镇贫困问题
10
作者 龙运书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5,共4页
少数民族地区城镇贫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 ,也关系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认真进行研究 ,及时加以解决。本文就这一问题的现状、特点。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民族地区 城镇贫困
下载PDF
论和谐成都与政府建设
11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23-325,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把成都市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的“和谐之都”,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主体,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为此,建设现代政府是构建和谐成都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成都 和谐社会 现代政府
原文传递
生产力不发达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
12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7,共4页
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不发达,私有制的存在、社会管理不完善和人口素质不高,归根结底,也是由生产力的不发达所决定的。所以,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尽快摆脱生产力不发达状态,抓住机遇实现现代化,才是达到社会主义... 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不发达,私有制的存在、社会管理不完善和人口素质不高,归根结底,也是由生产力的不发达所决定的。所以,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尽快摆脱生产力不发达状态,抓住机遇实现现代化,才是达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之路
13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119-123,共5页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引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理论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向、方针和方法,确定了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思想,从而...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引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理论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方向、方针和方法,确定了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思想,从而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进步、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各民族共同繁荣
原文传递
试论四川民族地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14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10,共4页
四川地处我国内陆,人口基数大。据统计,198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11.77‰,但每年仍负荷着数以百万计的新增人口,这给四川经济的现代化前景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时,四川又是农业大省,乡村人口比重1988年仍高达87.8%,... 四川地处我国内陆,人口基数大。据统计,198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11.77‰,但每年仍负荷着数以百万计的新增人口,这给四川经济的现代化前景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时,四川又是农业大省,乡村人口比重1988年仍高达87.8%,这意味着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大部分将滞留在农村,已经十分庞大的农村劳动力队伍还在继续膨胀。人口和人手、难题和出路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在四川民族地区也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农业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多余劳动力 经济现代化 汉族地区 农牧业 庭园经济 阿坝州 平方
原文传递
四川民族地区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15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42-46,69,共6页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九五”期间和2010年以前的重要战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起点低、基础差、社会经济实力弱,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进程必然具有迟缓、复杂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四川民...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九五”期间和2010年以前的重要战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起点低、基础差、社会经济实力弱,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进程必然具有迟缓、复杂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四川民族地区顺利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的基本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市场经济体制 特殊性 指导思想
原文传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几点体会
16
作者 《四川社科界》 2016年第3期21-22,共2页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等四个问题开篇立论,阐述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等四个问题开篇立论,阐述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书记 习近平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精神 学习 当代中国
原文传递
奋进中的西南民族大学
17
作者 石迎春 黄妍 《中国民族》 2003年第6期53-54,共2页
把握发展机遇 创造非凡业绩 西南民族大学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国家民委、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自1951年6月1日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开拓奋斗... 把握发展机遇 创造非凡业绩 西南民族大学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国家民委、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自1951年6月1日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开拓奋斗,西南民族大学已由建校之初仅有30余名教职员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西南民族学院 人才 教学科研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对外交流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西南民族学院更名公告
18
作者 郭娅 郑蕾 +2 位作者 李鑫 李咏梅 《中国民族》 2003年第6期54-60,共7页
敬告各界: 我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的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创建于1951年6月1日,座落有四川省成都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即日起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 西南民族大学 更名公告 四川 成都市 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
原文传递
论治理经济环境的目标和手段
19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9-22,共4页
经过十年改革开放、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已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一面是海外舆论普遍看 好中国的经济腾飞,认定21世纪将成为亚洲世纪;另一面是国内信心有些不足,有识之士甚 至还忧虑着中国的球籍可能不保。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探其原因,无非... 经过十年改革开放、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已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一面是海外舆论普遍看 好中国的经济腾飞,认定21世纪将成为亚洲世纪;另一面是国内信心有些不足,有识之士甚 至还忧虑着中国的球籍可能不保。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探其原因,无非是人家惊愕于我们 的发展势头,我们自己则困扰于日益混乱的经济环境。以物价涨幅过大、流通领域膨胀、经 济效益低下为主要表现的经济秩序混乱,给我国的发展前景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果断确定今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要“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 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治理目标、手段的选择。 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经济环境 目标和手段 整顿经济秩序 经济司法 经济手段 稳定物价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行政手段 治理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再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定和本质
20
作者 龙运书 方晨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16,共4页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同一经济活动的两种表述方式,是同义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发达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有机结合,现阶段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仍表现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谋取...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同一经济活动的两种表述方式,是同义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发达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有机结合,现阶段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仍表现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谋取各自的最大物质利益,我们必须在承认、尊重和保护人们谋取自己物质利益权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物质利益这一原动力杠杆,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 物质利益 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